傳統(tǒng)文化中刺繡的起源與發(fā)展
一、民間傳說的刺繡起源
傳說周太王(約公元前十世紀)古公亶父有太伯、仲雍、季歷三子。季歷之子姬昌最有才能,古公亶父很想傳位于姬昌,但按照當時的傳承制度,又不能傳位于姬昌。太伯、仲雍知道后,即出走到蘇州一帶,而使姬昌順利繼承王位。當時的蘇州一帶有斷發(fā)紋身的習俗,盡管十分痛苦,但太伯、仲雍也入鄉(xiāng)隨俗,在身上刺上紋身。后來,太伯去世后,仲雍深感此俗不便,便召集一些當地頭面人物來商議此事。
恰巧,仲雍的小孫女女紅(讀工)正在屋內縫衣,一時不小心被針扎破了手,血流出來在衣服上形成了美麗的花朵。于是,小家伙靈機一動,便參照當地紋身的圖案花樣在衣服上試著刺繡起來。經過七天七夜的努力,終于做成了一件五彩繽紛的繡衣而呈給仲雍。仲雍看后大喜過望,當即披在身上一試,感覺舒服異常,完全可以免除紋身之苦。于是,他便召集當地居民,移風易俗,不再紋身,而改用刺繡衣服代替。逐漸的,這種繡衣就取代紋身的風俗了。人們十分感激女紅,就把婦女的刺繡等針線活叫做“女工”,直到現在,人們仍然這樣。如此算來,刺繡的起源在距今3000年前后。
二、從考古成果來看
一般而言,考古成果斷代只能斷為下限,即最晚不超過的年代。我們現在考古的最早的東西,也很可能在發(fā)現的東西之前也仍然存在。所以,我們從考古發(fā)現的刺繡和刺繡工具材料兩方面來分析。
(一)考古發(fā)現的最早刺繡目前,我國考古發(fā)現的最早刺繡為1974年在陜西寶雞茹家莊西周墓出土的刺繡。其實,準確的說,應該是刺繡印痕,原本的刺繡早已腐爛,但在幾千年形成的腐泥和相應器物上,發(fā)現了刺繡的印痕和刺繡布匹的顏料。這種印痕類似我們現在的發(fā)辮,技法類似我們現在的鎖繡(具體針法見后針法篇),所以,我們又稱其為辮繡或辮子股鎖繡。該墓約在公元前8世紀
1、布、線絲、綢
1926年,清華大學李濟先生等人在山西夏縣西陰村發(fā)掘了仰韶文化遺址,在此次發(fā)掘了半個蠶繭,后來,經過鑒定,認為是一種家蠶,距今約6000到5500年之間。
1958年,浙江考古隊在湖州錢山漾良渚文化遺址中發(fā)現一個竹筐,筐內裝有一些紡織品和絲線等物。后來,一些專家對其分析研究,發(fā)現其中有利用蠶絲作經緯交織而成的絹片,有用絲線捻制而成的絲帶。經過年代鑒定,發(fā)現它們?yōu)榫嘟?750年以前的實物。
1972年,浙江省文物考古部門對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進行了發(fā)掘,還出土了陶紡輪、木緯刀、木織軸、骨錐、骨管狀針織網等與紡織有關的實物。同時還出土了成股麻線。后來,經鑒定,證實其年代為距今6960+100年。同年,還在江蘇吳縣草茶生的新石器遺址中發(fā)現了距今約6000年的`葛布殘片。
1980年,河南卸州考古隊在河南滎陽市青臺村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發(fā)現了距今5500年的絲麻紡織物殘片,經分析發(fā)現其是用典型的桑蠶絲來織成的,且用赭鐵礦之類的礦物質顏料對其進行了染色。
類似的考古成果很多。如此,我們基本可以斷定,絲線和布線絲綢應在距今6000年前就已經產生了。
2、考古中針的發(fā)現
1933年,考古人員在北京山頂洞人遺址中發(fā)現了一枚骨針,此骨針長8.2厘米,直徑0.31-.033厘米,異常尖銳,經鑒定,其年代為距今18000年前,當時號稱為最古第一針。
但后來,也發(fā)現了比它更早的骨針。1981年,考古人員在遼寧海城小孤山遺址中又出土了制作精良的三枚骨針。經鑒定,其年代為距今約45000年前。
隨著時間的推移,針的材料也發(fā)生了變化。后來,考古人員在太原趙卿墓中發(fā)現了一枚長7厘米的青銅針。在湖北江陵包山2號楚墓中出土了一枚長8.2厘米的。
結合布線絲綢、絲線和針的出現,我們認為,在距今6000年左右,刺繡就已經產生了。
三、從文獻記載來看
《皇圖要覽》載:伏羲化蠶,西陵氏始蠶。西陵氏之女嫘祖即為黃帝之妻,她是公認的養(yǎng)蠶治絲方法的創(chuàng)造者,稱為“蠶神”。另《繹史.皇帝內經》載:“黃帝斬蚩尤,蠶神獻絲,乃稱織維之功! 這些人都是距今約七八千年前的遠古傳說人物。以此來看,在距今七八千年前,先民已經學會剿絲織布了,這就具備了刺繡的物質前提。
《尚書注疏.卷五.益稷》載:“帝(舜)曰: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汝翼。予欲宜力四方,汝為。予欲觀古人三象,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會(繪),宗彝、藻、火、粉末、黼、黻、絺繡,此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边@是虞舜對大禹說的一段話。意思就是將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末、黼、黻等12種紋樣繡在衣服上。這就是后來所說的十二章服制度。這個事情發(fā)生大約在公元前21世紀,距今約4100年左右。如此來看,刺繡起源于4000年前。
另外,《太平御覽》引《太公六韜》也說“夏桀、殷紂之時(約公元前21-11世紀),婦人錦繡文綺之,坐食衣綾紈常三百人。”也可見在距今4000年前,刺繡技藝已很成熟了。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至少在距今4000年前,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刺繡技術。在往上推1000年,在華夏地區(qū),出現刺繡是可以肯定的。既是說,刺繡與我們五千年文明史基本同步。
【傳統(tǒng)文化中刺繡的起源與發(fā)展】相關文章:
中國刺繡的起源以及發(fā)展史05-10
中國刺繡的起源03-08
無錫刺繡的歷史與發(fā)展情況05-07
刺繡的起源的民間故事04-03
在刺繡與剪紙中描繪未來03-07
中國的花布與刺繡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