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語文教案
本單元教學設想:
一、了解本單元的編寫意圖
本單元包括三篇散文:《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綠記》
這些散文名篇的共同特點,一是寫景優(yōu)美,情味濃厚,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第一單元教案。二是意蘊深,可以引發(fā)學生對自然、人生、社會的多方面思考。三是語言美。
二.把握本單元的總體教學目標
以課程標準中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個緯度為坐標,根據(jù)"積累整合""感受鑒賞""思考領悟""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這個學科能力目標確定本單元的總教學目標。
三、實施本單元的教學建議
1、分析寫景
2、體會情感
3.注重審美
4、品味語言
5、讀寫結合
四、單元教學安排
《荷塘月色》2課時,《故都的秋》2課時,《囚綠記》2課時,表達交流2課時
教學目的
一.學習《荷塘月色》中細膩、傳神的`語言,體會新鮮貼切的比喻表達效果及移覺修辭手法的運用。
二.掌握《荷塘月色》刻畫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寫法,體會其嚴謹結構。
三.了解作者創(chuàng)作的心情以及這種心情的社會內容。
四.通過朗誦欣賞體會《荷塘月色》的韻味。
教學設想
1、教學重點放在文章的結構安排、寫景層次、語言特色上。
2、安排二課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請兩位同學分別用幾句話描繪一下自己印象中的荷塘景色,然后引入課文。
二、解題
1、荷塘,指朱自清先生當時任教的北京清華大學清華園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繪的特定處所。月色,則點明了時間,是一個有月亮的夜晚。
2、寫作背景
問題預設:本文寫于1927年,這段時期中國歷史上發(fā)生什么事情?
問題解答:朱自清在青年時代曾參加過"五四"運動,向往過俄國十月革命,后來也投身過反對北洋軍閥的斗爭。1927年叛變革命,中國革命處于低潮,、汪精衛(wèi)的法西斯暴行激起中共黨人和廣大革命人民的奮起反抗,同時引起一部分正直的知識分子的不滿和譴責。朱自清是一位有正義感的作家。他不滿于反動派的血腥屠殺,但因受階級的局限,沒勇氣正視血淋淋的現(xiàn)實,只能用消極態(tài)度表示不滿和反抗!逗伞氛峭ㄟ^"我"在荷塘月夜的獨步、深刻地表現(xiàn)了作者在時代的政治低下寂寞、苦悶、彷徨無路的情緒和出污不染、潔身自好的情操,教案《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第一單元教案》。
三、請學生聽朗誦帶,并注意體會其中的語言、思考如何劃分層次。
問題預設:怎么劃分層次,并歸納大意。
問題解答:全文分三大段:
一段(1):月夜漫步荷塘的緣由。(點明題旨)
二段(2~6):荷塘月色的恬靜迷人。(主體)
三段(7~8):荷塘月色的美景引動鄉(xiāng)思。(偏重抒情)
【《荷塘月色》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1.荷塘月色語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