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枝的學問》語文教案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剪枝是為了來年能收獲更多的更大的果子,明白“減少”是為了“增加”、生活處處有學問,要做有心人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今天我們來繼續(xù)學習26課,齊讀課題:《剪枝的學問》。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文中的“我”前后幾次進入桃園?分別在什么季節(jié)?指名說
2、那么,這三次游園,給小作者帶來什么不同的感受呢?同學們打開課本,快速朗讀課文,畫出描寫作者心理活動的語句。指名讀
適時評價
相機板書:滿懷好奇 一臉疑惑 將信將疑 又驚又喜
二、精讀課文
師:讓我們先跟隨作者來體驗第一次進桃園的經歷。
第一次進桃園(冬季)
1、出示:去年冬季的一天,我滿懷好奇地走進桃園,只見王大伯和幾位叔叔正忙著剪枝。(指名讀)
2、“我”為什么滿懷好奇呢?
a.看見王大伯他們在剪枝(誰有不同看法嗎?)
b.因為王大伯家樹上結的桃子總是那么大,那么甜。(你從課文哪里得知的?讀第一自然段)
(1)“總是”是什么意思?(一直、始終)
。2)王大伯是個什么人。浚ǚN桃能手)他的名氣還很大呢(遠近聞名)是什么意思?能換個詞嗎?(家喻戶曉、人盡皆知)
(3)師小結:王大伯可真不簡單,誰來夸夸鼎鼎大名的王大伯?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相機評價
3、師引導:文中的“我”滿懷好奇,如果是你,此時王大伯就在你面前,你有什么問題要問他嗎?(你種的桃子為什么總是那么大、那么甜?那么大、那么甜的桃子究竟是怎么種出來的呢?……)
是呀,他的.桃園里有什么“秘密”呀?滿懷好奇的“我”進入桃園后,怎么又“一臉疑惑”呢?(指板書)
4.到底“疑惑”什么?
指名說。文中的這句話正表達了“我”心底的疑惑。
。1)點課件。指名讀
。ㄖ笇Ю首x:不緊不慢,不像在著急;有點著急了,再讀;讀得真好)
啟發(fā):你明白著急的原因嗎?一般人都認為枝多,花就多,果實才會多呀。難怪小作者從“滿懷好奇”轉變?yōu)椤耙荒樢苫蟆?/p>
。2)對于我的一臉疑惑、著急發(fā)問,王大伯是怎么說的?
6.點課件,出示王大伯的話,指名讀。
同學們說說對這段話的理解。點出重點詞語,誰再來讀一讀?
。切┛此拼謮训闹l,其實只吸收營養(yǎng),不結果實,是無用枝;這些枝條不但無用,還有害,一定要剪掉;無用枝到了春天會瘋長,奪走養(yǎng)分。)
7.剛才提到的“瘋長”是什么意思?(指導回答瘋狂地長、不停地長、拼命地長,長得滿樹都是樹枝。)
8.在王大伯看來,那些多余的枝條都應該剪掉,難怪小作者在冬季剛進桃園時就看到了這樣的場面。(出示課文插圖)
誰能把圖上的內容描述一下?
。ㄖ笇Э磮D,指名說:王大伯面帶微笑,一手拿剪刀,一手握住枝條,細看這枝條挺粗壯的,但王大伯準備剪掉它。)
9.課文第二小節(jié)有描寫王大伯剪枝的語句,誰來讀一讀?
啟發(fā):從這句話,同學們體會出什么嗎?引導學生說出“咔嚓咔嚓”、“剪刀揮舞”說明王大伯的動作多么嫻熟啊。
而哪些該剪,哪些不該剪,王大伯的心里似乎都有譜兒,你覺得王大伯?(經驗豐富)
是呀,一眼就能區(qū)分“有用枝”和“無用枝”,王大伯可真是慧眼識“枝”!
10.誰有興趣來扮演經驗豐富的王大伯,讀一讀他的話。
指名讀第3小節(jié)王大伯的話
評價:“來年就*它們結桃子啰”這句話說得真有信心!(信心不夠,誰再來充滿信心地讀一讀。)
追問:王大伯怎么這么有信心的呢?(豐富的經驗)注意他說話的動作了嗎?(撫摸)示范動作,大家從“撫摸”這個詞能體會出什么?(把這些枝條當作寶貝;是對留下的枝條的珍愛)
師:是呀,留下的枝條,實際上留下的就是希望。
11.過渡:而小作者呢?他由一臉疑惑,出現了什么變化?指名回答。(指板書:將信將疑)
“將信將疑”的意思?(指名說:一半相信,一半懷疑)他為什么將信將疑呢?
(王大伯是種桃能手,經驗豐富,他的話不會錯的;剪掉了粗壯的枝條,桃子不就少了嗎?)誰來讀一讀小作者心底的疑問。
點擊課件,出示句子(注意指導讀出將信將疑的語氣,我聽出三分懷疑了,誰再讀)齊讀
第二次進桃園(春天)
1、桃樹冬天剪枝,春天呢?(開花了)同學們想去春天的桃園看一看嗎?
。1)師范讀,學生閉眼想象。
說說看,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耳邊又聽到了什么?(指導學生說話)相機評價
。2)讓我們來看看桃花盛開的樣子吧!出示桃花盛開的圖片。春天的桃園可真美、真熱鬧啊,此時你的心情怎樣?(愉快、興奮)讓我們帶著這愉快的心情把這美好的畫面讀出來。齊讀
2.看到這么美的景象,此刻“我”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文中有句話點明了,誰來讀讀?指名讀,評價:聽出了幾分盼望,再熱切些,重讀“早日”)
第三次進桃園(夏季)
1.師:小作者的愿望實現了嗎?自由讀第5小節(jié)。
2.課件出示桃子成熟圖片。瞧,這就是王大伯家桃園的桃子,長得怎么樣?(指名說,從兩個方面說,多:掛滿了桃子。好:把桃子比作胖娃娃,可見桃子多么的飽滿、水靈、鮮嫩、可愛。引導學生充分說出自己的感受。)
師:看到了這些桃子,“我”的心情怎樣?指板書(又驚又喜)
3.“喜”的是什么?(桃子豐收了)
驚訝什么?(王大伯的話居然一點沒錯,他的“剪枝”果真實現了豐產,他的預料完全變成了現實。
誰能帶著又驚又喜的心情讀一讀這一自然段嗎?指名讀
4.同學們,小作者除了看到豐收的喜悅,還有什么值得高興的呀?(啟發(fā):好好讀讀課文的最后一句話。)
5.指名說。啟發(fā):原來小作者還明白了一個道理呢,這個道理是什么呢?讓我們先來聽一段錄音。點課件
6.再來讀讀王大伯的那番話。課件出示
自由讀,引導回答:同學們發(fā)現是什么道理了嗎?(引導回答:為了結出更多更好的果實,就一定要舍棄沒有用的枝條,甚至是果實;雖然枝條減少了,但是果實增加了;所以說有時候“減少”并不是壞事,而是為了“增加”;只有去掉無用的、有害的,才能得到更多的、更大的)相機板書:“減少” “增加”
7.同學們,學習了課文我們了解了剪枝的學問,聽了錄音,知道了白果結得太多也要去掉一些(生活中的知識真是太多了;有些知識可以從書本上學,但更多的知識我們要到生活中去發(fā)現……)
相機板書:生活處處有學問
三、總結全文
師生:我們跟隨小作者三次游歷了桃園,經歷了由好奇、疑惑、將信將疑到又驚又喜的心理變化過程,明白了“減少”為了“增加”、生活處處有學問的道理。(相機完整板書)
我們要向課文中的小朋友一樣,不僅從書本上學知識,還要從生活中學習,這樣才能取得進步、獲得成功。
最后,讓我們齊讀這句話,牢記這句話吧。
點擊課件:生活處處有學問,我們要做有心人。
四、作業(yè):
請將文中有關心理活動的句子摘錄在“采蜜本”上,并在課后留心積累這方面的詞句。
板書: 26 剪枝的學問
滿懷好奇
一臉疑惑 “減少” “增加”
將信將疑 生活處處有學問
又驚又喜
【《剪枝的學問》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剪枝的學問教學設計02-12
魚的學問作文09-16
生活中的學問06-20
竅門的學問童話作文09-27
初中語文的教案03-16
語文《父親的菜園》教案11-30
語文《詠柳》的教案模板05-29
《語文蝸牛的獎杯》教案02-26
語文園地語文教案03-02
生活中的學問作文10篇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