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歷史成語典故主角的最終結(jié)局
導(dǎo)語:對于很多歷史名人,我們知道他們的名字,也常用他們的故事引經(jīng)據(jù)典,以增加論據(jù)的可信性。然而對于他們,更多的印象卻只是故事里的模樣?兹谧屵^梨,司馬光砸過缸,班超曾經(jīng)投筆從戎,祖逖曾經(jīng)聞雞起舞……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歷史成語典故主角的最終結(jié)局,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毛遂自薦
戰(zhàn)國時秦兵攻打趙國,趙都邯鄲被圍,情況十分危急,于是趙王派平原君前往楚國,請求援救。平原君選同行之人時,平時沒有任何表現(xiàn)的毛遂主動自薦隨同前去。
到了楚國后,平原君與楚王會談失敗。毛遂就手拿寶劍走上宮殿,陳述利害關(guān)系,終于打動楚王出兵聯(lián)合抗擊秦國。
后人用“毛遂自薦”比喻自告奮勇,自我推薦去做某項工作。
此事之后,毛遂便得到了平原君的特別優(yōu)待。第二年,燕國進犯趙國,平原君便自然而然地力舉毛遂統(tǒng)帥大軍前去御敵。但是,他沒有意識到毛遂只是個外交人才,而非統(tǒng)率千軍的將才。
結(jié)果昌都一戰(zhàn)趙軍被燕軍殺得片甲不留。毛遂面對一敗涂地的慘狀,羞憤萬分,自刎身亡。
孔融讓梨
這是一個流傳千年的道德教育故事。當時年僅四歲的孔融,便已懂得謙讓的美德,吃梨時挑小的,大的留給哥哥吃。
孔融是“建安七子”之一,也是孔子的第19世孫。性格卻沒有想象中的溫和,反而是帶著些耿介豪縱,言行出格的事也是常有的,在同曹操共事的過程中也沒少添堵。
礙于他的名氣和號召力,曹操一直忍著沒發(fā)作。最后終于從孔融曾發(fā)表的一段“父子無恩,母子無愛”言論中找到突破點,當時以“孝”治天下,“不孝”是為大罪。
孔融就這樣以“違天反道,敗倫亂禮”的罪名被處死。
聞雞起舞
晉朝將領(lǐng)祖逖他年輕時就很有抱負,每次和好友劉琨談?wù)摃r局,總是慷慨激昂,滿懷義憤,為了報效國家,他們在半夜一聽到雞鳴,就披衣起床,拔劍練武,刻苦鍛煉。
聞雞起舞,也因此常被用來激勵有志報國之士奮發(fā)圖強;或抓緊時間不懈努力。
西晉滅亡后,祖逖被授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率部北伐,收復(fù)黃河以南大片土地。卻因戰(zhàn)功顯赫,遭到朝廷的忌憚,還派戴淵相牽制。
最后,祖逖困于東晉朝廷的明爭暗斗,憂憤而死。北伐大業(yè)也功敗垂成。
投筆從戎
班超出身于以書香傳家的班家,父親班彪學(xué)博才高,史學(xué)造詣頗深。哥哥班固是《漢書》的作者,妹妹班昭也是史上有名的才女。
因為家庭條件不太好,班超早早便在官府做些文件抄寫的工作。因為確實比較枯燥,看不見未來,班超便索性把筆一扔,說道:“大丈夫應(yīng)該像傅介子、張騫那樣,在戰(zhàn)場上立下功勞,怎么可以在這種抄抄寫寫的小事中浪費生命呢!”
不久后班超就參了軍,隨竇固出擊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時間里,平定了西域五十多個國家,為西域回歸、促進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貢獻,被封為定遠侯。
投筆從戎,便指文人從軍。
不過,由于久居西域,晚年的班超很是思念故國。朝廷因怕西域有變,就遲遲不將其召回。最后還是在他和妹妹班昭的多次上書后,皇帝才答應(yīng)讓其回歸故土。公元102年8月,班超回到洛陽。這年9月,班超去世。
懸梁刺股
懸梁是指東漢的孫敬,為了在三更半夜看書時不打盹,就用一根繩子一頭綁著自己的頭發(fā),一頭系在房梁上,只要一低頭,頭皮就會疼,也就會清醒起來。
刺股是指戰(zhàn)國時的蘇秦,也是為了三更半夜看書時不打盹。只要犯困,就用錐子扎下大腿,通過疼讓自己清醒。
懸梁刺股要表達的,正是這種廢寢忘食地刻苦學(xué)習(xí)的精神。
孫敬最后成了一位大學(xué)問家,走了學(xué)者的路線。蘇秦的人生則要精彩的多。
學(xué)成后的蘇秦開始游歷各國,多年后身佩除秦國外的六國相印,積極組織六國合縱抗秦。最后,被齊國的政敵派人刺殺。
但他在臨死前,以自己的肉身作賭注,讓齊王將自己五馬分尸,并昭告天下自己是燕國的間諜,以懸賞的名義引誘兇手出來。計劃最終被齊王完美施行,可惜這是一個諜中諜的故事。目前越來越多的證據(jù)表明,蘇秦其實是燕國間諜,他的目的只為消耗齊國國力。
馬革裹尸
馬援是東漢名將。漢光武帝時,他奔赴沙場抵御外族侵略。他抗匈奴伐交趾,屢建戰(zhàn)功,光武帝封他為“伏波將軍”。
三年后,馬援凱旋歸來,親友們都向他表示祝賀和慰問。其中有個名叫孟翼的,平時以有計謀出名,也向馬援說了幾句恭維話。馬援就不大高興,認為自己的功勞不足以有此封賞,孟翼應(yīng)該說些居安思危的話來。
于是說:邊疆戰(zhàn)事未歇,不應(yīng)想著功名利祿,“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
馬革裹尸,即形容為國作戰(zhàn),決心為國捐軀的意志。
后來,“威武將軍”劉尚在貴州陣亡。消息傳來,光武帝十分擔憂那里的戰(zhàn)局。馬援年過花甲,卻自愿請求出征,后來不幸病死在戰(zhàn)場,應(yīng)了他當年馬革裹尸的誓言。
但因梁松誣陷,馬援死后被劉秀收回新息侯印綬,直到漢章帝時才遣使追謚忠成。
舉案齊眉
在講究“孝廉”的東漢初,梁鴻以其高尚節(jié)操遠近聞名,作為一個潛力股,很多人家都想要與將其招為女婿,但都被他拒絕了。
作為一個長像有些抱歉的剩女,孟家的女兒卻只想嫁給有著像梁鴻情操的人。梁鴻聽說后,為表明自己取妻取賢,就向孟家下了聘。
二人婚后,就一起過著清儉的隱居日子,互敬互愛。
因為躲避朝廷的征召,后來梁鴻就躲到皋伯通家打工,給人舂米。每當梁鴻做工回來,孟光就會把做好的飯菜端上來,托盤舉得跟眉毛一樣高,禮儀絲毫不廢。
舉案齊眉,也因此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十分恩愛。
皋伯通見一個雇工能讓他的妻子如此守禮,便斷定梁鴻是個隱逸高人,于是把梁鴻全家遷進他的家宅中居住,并供給他們衣食。
此后的梁鴻就利用這段時間潛心著述,成書十余篇。去世后,皋伯通等人將其安葬在著名刺客要離的冢旁。孟光則帶著孩子回了老家,后不知所終。
江郎才盡
南朝文學(xué)家江淹,自幼勤奮好學(xué),六歲能詩,十八歲己熟背“五經(jīng)”,所作《恨賦》、《別賦》,更顯其才華橫溢,被譽為千古奇文。只可惜,中年的江淹突然罷筆,落了個“江郎才盡”的名聲。
江郎才盡,即指才思減退。
但除了才盡一說,江郎的仕途卻頗為坦蕩。歷仕南朝宋、齊、梁三朝,直至封侯而終。以致有人認為他:深悟君王的專擅思維,寧可背上“江郎才盡”的名聲被后人譏笑,也不愿因文而引火燒身。
【歷史成語典故主角的最終結(jié)局】相關(guān)文章:
歷史典故的成語11-23
歷史成語典故:罄竹難書的典故10-03
有關(guān)歷史典故的成語10-20
成語中的歷史典故09-28
成語杞人憂天的歷史典故11-26
成語撒豆成兵的歷史典故09-28
曲高和寡的成語歷史典故11-27
來自歷史典故的成語12-15
江郎才盡的成語歷史典故07-18
歷史典故成語故事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