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調(diào)控聲音的合唱排練方法
導語:合唱演唱者要想完美地通過聲音來提示作品的內(nèi)容和含義,傳達給聽眾一種美的藝術享受,就必須熟悉、了解和掌握產(chǎn)生美好的聲音及音響的規(guī)律和要求,從而懂得在合唱集體里所發(fā)揮的作用,下面是教你調(diào)控聲音的合唱排練方法,一起來學習下吧:
教你調(diào)控聲音的合唱排練方法
1、統(tǒng)一合唱聲音的共性
音樂是時間的藝術,合唱也是個體聲音與群體聲音相互統(tǒng)一的藝術,合唱聲音各個聲部的每一瞬間,音色、音量、強弱及縱橫關系都不是孤立的、靜止的,而是相互統(tǒng)一相互聯(lián)系的,統(tǒng)一的聲音又與合唱隊員的歌唱狀態(tài)、站立姿勢、吐字咬字、正確的觸音、呼吸的對抗、聲音的共鳴位置,都有著密切的關系。狀態(tài)越積極,聲音的焦點就越集中,呼吸和咬字越統(tǒng)一聲音就越縱向、越立體,如果每一個隊員都能做到把個性的聲音痕跡融匯與集體統(tǒng)一的共性之中的,在演唱自己聲部的同時,學會聆聽和融入其它聲部,用耳朵敏銳的聽力融合自己的音量、音色、音準與合唱隊之中,并利用其它聲部尋找自己聲部的旋律線,學會控制,相互配合,相互靠攏,協(xié)調(diào)控制聲音的強弱力度,協(xié)調(diào)各個器官積極的作用,這個合唱隊的音色就是協(xié)調(diào)的、統(tǒng)一的,共性的。
2、歌唱的狀態(tài)
合唱隊員在訓練時要形成良好的習慣,即積極的歌唱狀態(tài)。指揮家楊鴻年教授曾這樣說到,歌唱狀態(tài):“是以心理狀態(tài)引導和控制生理狀態(tài)的運動過程”,狀態(tài)是歌唱聲音通道貫通的基本條件,它決定了聲音的質量和音色。歌唱時要做到: a、面部腔體的膨脹,張開鼻翼,也可以稱之為“面帶微笑的哭泣”,或是“哭泣中的微笑”。形成歌唱狀態(tài)的對抗。
b,胸腔和腹腔形成上下對抗,即:雙肩下沉,小腹收提。
c、硬口蓋要前伸、上張,(就像鱷魚嘴),像肯蘋果狀態(tài),口腔上胯前伸是為了有一定的張力和對抗,起到阻氣的作用和氣息的不流失,即:啃著、抬著、哭著、笑著、嘆著。
d、脖子以下的鎖骨一定要打開,想象放在雙肩上,而雙肩和脖子一定要放松。
e、呼吸在狀態(tài)里并和狀態(tài)同步,要求每個隊員歌唱時用積極的狀態(tài)去調(diào)整聲音相互靠攏,使自己的聲音適應與集體的和聲音響效果及協(xié)和的聲音美之中。
f、要做到相對的松弛和緊張,口腔狀態(tài)是積極的,呼吸的支點是對抗的,站立的姿勢是頂天立地的,而身體的肌肉是放松的。肌肉太緊張,聲音就發(fā)緊、發(fā)僵,會缺乏連貫及柔和,但如果渾身呆滯、松垮,聲音就會發(fā)散,不集中,沒有穿透力,隨之聲音就沒有了張力,那么聽力就會有所偏離,你的聲音下意識的就會不斷偏低,并直接影響聲音位置及音高、音準、音色、質感,直接影響作品的完美性、統(tǒng)一性。
所以,歌唱器官只有在整體肌肉的高度興奮和相對的松弛狀態(tài)下,聲音才能通暢、靈活、均衡、自如,從而也可以起到保護嗓音的作用。
3、呼吸的對抗性和統(tǒng)一
歌唱是呼吸的藝術,古人講:“善歌者必先調(diào)其氣”,“氣為聲之本,氣乃聲之帥:氣催聲發(fā),聲靠氣傳,無氣不發(fā)聲,發(fā)聲必用氣,”可見氣息對歌唱是本,沒有氣息支撐,歌唱發(fā)聲也就無從談起。由于合唱對于音準要求極高,沒有氣息支撐就無法達到絕對的音準和音高,尤其是無伴奏合唱訓練,所以氣息的控制極為重要。呼吸只有在產(chǎn)生對抗的情況下,聲音才會有支點,有了支點才能產(chǎn)生對抗,有了對抗聲音才能有張力,有了張力聲音才能有質感。正確的聲音支點不是在喉嚨里,而是在腹腔的底部,即“丹田”,有了積極地狀態(tài),呼吸才能沉下去,呼吸和狀態(tài)一定是同步的,合唱隊員要學會用狀態(tài)呼吸,嘆著呼吸,可以想象:把呼吸的力量轉移到身體的尾骨上,拉長后背的頸椎,頭蓋向上頂,尾骨向下拽,氣吸走下,聲走上,吐凈上口氣,方能吸深下口氣。
要學會用呼吸控制各種音量的變化,要有呼吸、吐字、音色的一致性:還要有聲部各種對比的默契感。用縱向呼吸(即硬口蓋打開的瞬間)、前后呼吸的感覺去找到對抗的支撐點,我們還要學會把生活中本能的呼吸變?yōu)橛泄?jié)奏、有控制、有目的呼吸,以此達到呼吸的對抗性和統(tǒng)一性。無論是緩吸、急吸都要和指揮的手勢相統(tǒng)一。好的合唱隊每一個呼吸氣口都會做的毫無痕跡,均勻、連貫、自然。
4、正確站立姿勢及對抗支點
共鳴是傳統(tǒng)民族唱法相對薄弱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這個環(huán)節(jié)恰恰是美聲唱法一個最鮮明的特征!肮缠Q在發(fā)聲中是最重要的因素,它賦予嗓音的音量和音質,并加強其響亮度。為了發(fā)出一個宏亮而親切的嗓音,依靠共鳴比依靠力量更重要些”。在歌唱中口咽腔是可以主動調(diào)節(jié)的共鳴器官,如牙關開合的高度、口腔內(nèi)軟腭的抬起、咽腔部分的擴大與縮小、拉長與縮短等,這些調(diào)整直接影響著三個腔體的共鳴效果。
古人說:“絲不如竹,竹不如肉”意思是:絲弦不如竹笛和笙簫,而竹笛笙簫又不如人聲?梢娙寺暿亲蠲赖穆曇,而人聲的音色又受到生理器官的控制,聲音的音質不在于大小,也不在于強弱、而在于聲與氣結合控制的自如融洽、吐字的規(guī)范、聲音的走向、共鳴的位置、聲道的通暢。當代的合唱與傳統(tǒng)的合唱有所不同,在聲音派別上種類很多,如:古典派、當代流行樂派、街角派、學院派、地方音樂派等,它的共同點都是以直聲為基礎的。所謂直聲即聲音不需要過多的聲帶顫抖,不需力量很大、很強,是用耳朵聆聽著,以氣息支撐著,有張力的、有彈性的、有控制的、稍含著的聲音,并且充分打開額竇、蝶竇及硬口蓋,通過氣息的對抗和上口蓋的張力、阻力,把聲音送出去,好比過濾的水,純凈而流暢。
5、正確的吐字咬字及觸音
合唱是音樂與語言相結合的藝術,是語言美化和夸張的藝術。總結中國漢字發(fā)音的特殊性,如何使聲音在發(fā)聲的瞬間完成生母與韻母的完美結合,我們不妨把漢字生母中五音和四呼,簡單的歸類,可分為:寬、窄、橫、豎、園、扁、前、后、上、下。
(a)寬母音窄唱,如:啊、花、媽、沙、扎等(b)窄母音寬唱,如:一、七、希、滴、米等
(c)橫母音豎唱,如:、征、生、橫、來、臺等
(d)扁母音園唱,如:延、免、編、篇、顛等
(e)后母音前唱,如:我、國、魔、說、多等
(f)前母音后唱,如:姿、辭、思、賽、猜等
(g)高音向下唱、低音向上唱
以上即利用相反的作用喉頭放松,使聲音通暢。指揮家馬格順曾講:“咬字是單字生母的形成,吐字是韻母送出的著力處,兩者有著極為密切的聯(lián)系”,也就是說歌唱時一定要把子音的歌唱狀態(tài),保持在母音的進行中。
音樂是時間的藝術,每一瞬間的變化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把握好字與字之間的連接和過度,及時的調(diào)節(jié)口腔的狀態(tài),做到“笑掐母音”“哭吐子音”,字越正腔越圓,觸音是字頭推向字符、字尾的第一步驟,關系到咬字吐字的圓潤和規(guī)范程度,我們不妨把它比作“穿針引線”,或者是想象中的點“納米”,點音越精確,面積越小,聲音就越集中,一旦觸音到位,永遠保持口腔和面部及身體的全方位積極狀態(tài),不許松垮,并隨著音符的時值長短維持到下一個音的開始,并保持在充足的歌唱狀態(tài)中,直至收音。
6、音色審美的統(tǒng)一與真假聲的結合
好的合唱一定是音色相互靠攏,讓聲部與聲部之間產(chǎn)生在共振相融的音色里,而音色與個人的聽力審美、內(nèi)心感覺及藝術修養(yǎng)深淺有著直接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由于時代的不同,地方特色與民族風格的不同,聲音的色彩和對作品的解釋也不同,聲音是基礎,但決不是全部,在聲音的基礎上還要有其它方面的綜合修養(yǎng),才能使合唱聲音達到更完美。在歌唱的方法上,無論是美聲、民族、通俗、美通、民通、古典、原生態(tài),無論是任何派別,只要達到聲音的和諧統(tǒng)一,只要能給觀眾帶來審美的藝術享受,都是好的聲音。但萬變不離其宗,即:聲音的共性。
無論是美聲、民族、通俗、原生態(tài)等,都會遇到真假聲“脫節(jié)”和“打架”的問題,如何解決它們的結合,直接關系到聲帶的閉合、氣息和聲道的通暢問題,其實在歌唱中,沒有絕對的真聲,也沒有絕對的假聲,大多用的是真假混聲,如何達到正確的混聲,聲樂教育家吳秀之老師曾多年潛心研究“假聲位置真聲唱”的方法,其實就是要我們不要丟掉以氣息為支點的真聲根基,以低氣高位共鳴的辦法解決聲音和氣息脫節(jié)的問題。我們還可以想象把生活中的“哭”變成歌唱中的“笑”,即“哭”和“笑”兼并有之的興奮狀態(tài)去完成真假聲的結合,使之天衣無縫。真聲是根基,假聲是在根基上找到聲帶的閉合而完成的,沒有根基,聲音就虛掉了,就等于失去氣息的支撐,為什么有很多不是科班出身而被稱之為“原生態(tài)”的歌手,聲音會如此有“張力’,、“金屬音”和聲音的“磁性”?是與他們沒有丟掉真聲的根基有著很大的關系,所以氣息的“對抗”、“支點”乃是聲音的“根”,也是真聲與假聲相接的最好的基點。
合唱教學是學校音樂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是一門綜合性很高的藝術,也是一門偉大的藝術。合唱影響著國民素質和一代代的音樂指揮家。面對現(xiàn)代化的未來,更需要民眾全面素質的提高,和對社會的責任感。綜觀合唱發(fā)展的歷史,她對社會的潛移默化的作用是無法用語言和文字去估量的。合唱所體現(xiàn)的音樂精神,也是一個時代民族文化價值的縮影,代表著一個國家民眾的文化藝術素質,體現(xiàn)了時代的精神面貌,合唱教學具有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和影響,同時合唱也是一門科學。更需要各個大學的合唱指揮相互交流、培訓觀摩、學習聆聽、排練實踐,提高師資教學的藝術綜合能力和經(jīng)驗,彌補教師隊伍單一技術教學的缺陷。
教你調(diào)控聲音的合唱排練方法
1.哼鳴與開喉訓練是合唱最基本的訓練。哼鳴訓練時不要追求音量,要保持位置,發(fā)揮好共鳴。用哼唱法找鼻腔共鳴,但不是用鼻音,方法是口不要緊閉要略開,以免嘴用力幫忙。練a、ai、i、ao、u 時,要注意保持聲音位置統(tǒng)一。練高位就著打哈欠剛開口的狀態(tài)發(fā)聲,不要壓舌根,用打哈欠把發(fā)聲的位置聚焦到鼻子上方的眉心處,聲點自然就上去了。初學者聲音帶一些氣息,找往回唱的感覺。
2.練好輕聲、假聲。處理好真假聲結合問題是中學合唱訓練的重要問題。在訓練的初期,要求學生用輕聲或假聲進行訓練。輕聲絕不是那些過分強調(diào)輕,結果反而造成漏氣的、消極的噓聲、氣息,而是應有正確氣息支持的,是通過科學方法訓練初步取得的富有美感的聲音。輕聲可以有強弱。假聲通俗一點就是虛著歌唱。它的位置是高的,我們可以說它是“高位置的頭聲歌唱”。演唱時的基本要求:口腔里打開,歌唱時軟腭應提高,上腭形成一弓型,口里像含了一口水似的。讓學生通過這樣的方法去獲得口腔共鳴的發(fā)聲。笑肌微提,面罩打開,用鼻腔以上眉心位置,換聲區(qū)不要用鼻腔幫忙,越用嗓子越卡,要靠張力,不要松垮。這樣比較容易找到頭腔共鳴。當然這可能是純假聲,這種聲音會小、音色和穿透力也不好,但是這只是訓練中的一個過程,在訓練中有兩個注意問題:第一,很多學生總覺得聲音越響越好。在訓練時要向他們講要求、要示范、要多聽錄音,提高他們對聲音的審美觀。第二,對這個訓練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堅持長期的訓練就能做到真假聲統(tǒng)一。
3.呼吸是歌唱的基礎。呼吸時用腹式呼吸。氣息深而能保持住、且有特點是訓練要達到的目標。為此可舉一些常見的例子來引導學生,如聞花的感覺,把腹腔想像成一個充氣的氣球,深吸滿氣之后,腹肌、腰肌及兩肋來共同作用于“氣球”,就像兩只手輕輕地按壓住氣球,根據(jù)歌曲的強弱力度和情緒來施以適當?shù)牧,使氣息有控制地呼出?/p>
咬字和吐字訓練,增強合唱效果
正確的咬字和吐字是歌唱技巧中的一個重要基本功。熟練的咬字、吐字技巧,不僅是為了把字音準確、清晰地傳達給聽眾,重要的是通過正確的咬字、吐字與歌唱發(fā)音有機地結合起來,以達到生動形象地表達歌曲的思想感情,使歌聲富有感染力。所以在合唱訓練過程中,要特別加強咬字、吐字方面的訓練,從而使合唱獲得最佳的演唱效果。咬字與聲音統(tǒng)一很關鍵,聲音韻母要一次性發(fā)出,咬字時開口音如唱:“啊”就要攏著唱,閉口音如唱“嗚”要開著點,合唱隊每個人條件不一樣,求共性統(tǒng)一,不求音量統(tǒng)一,力度要因人而宜。
教你調(diào)控聲音的合唱排練方法
“氣沉”是吸氣要沉到下腹也就是所說的丹田(這個感覺是聞香味時),不用胸部吸氣,然后借橫隔膜的控制小腹上壓,兩側腰部向內(nèi)壓(這個感覺是在咳嗽時),向上頂著出氣推動聲帶發(fā)聲。氣息的下沉可令發(fā)聲飽滿有力并有助于提高音高。
找感覺的方法是:
1.兩拳抵住腰部兩側,快速深吸氣,感覺腰部向外擴張,將兩拳撐開了;吐氣時,發(fā)絲音不出聲,頂住出氣氣流,感覺記住后,再做發(fā)聲練習。
2.咳嗽時的吸氣也是往下腹走的,找到這個感覺,可用咳嗽的方法發(fā)“賀”音,逐漸延長,這也是找橫隔膜控制和胸腔共鳴感覺的有效方法。
“高位”是找打哈欠的感覺,吸進氣后保持打哈欠的狀態(tài)出氣出聲,也就是老師說的要“吸牢唱”。打哈欠是因為大腦缺氧了,這時的肺部需要大量進氣,所以自然會吸氣很深,本能地,軟腭也就是小舌頭向上提起,整個聲音通道被松馳張開形成管狀共鳴腔,這時感覺進氣非常通暢?梢宰鰝比較,不是打哈欠時,做深吸氣,感覺進氣時是口腔里發(fā)涼;打哈欠時,就會感覺到是咽壁發(fā)涼。發(fā)聲時,聲帶發(fā)出的聲音經(jīng)過形成的共鳴腔產(chǎn)生共振。有些人為了使聲音“好聽”,在咽喉部“做”聲音,把管道的咽部位置用力張開,似乎是圓潤了,其實聲音是憋著的,唱的時間稍長一點就會覺得咽部很困乏。這種作出來的聲音在合唱中就不和諧了。高位發(fā)聲時的感覺是打哈欠加意念里聲音從眉心上方送出去。難做到的是小舌頭一直要保持向上提起,不能松下來,如果松下來,老師就會說“聲音掉下去了”。在發(fā)韻母帶有“i”的關母音的字時,最容易“掉”下來。高位和氣息相結合,可使高音更高更純更有力。
“輕聲”是用前三種方法唱出很輕的聲音,輕聲不是不用力唱,相反,是用力唱輕聲,這是功夫了,沒有正規(guī)的訓練和長期的養(yǎng)成練習,很難做到,F(xiàn)在五六十歲的人,那個年代的經(jīng)歷,習慣于高歌唱響,以音高、聲大為美。有些人愛唱卡拉OK,而唱卡拉OK最不好的就是把伴奏音量開得很大,要聽到自己的聲音就得大聲唱,這不僅會唱壞聲帶,也養(yǎng)成了不適應于合唱的歌唱習慣。因此,以中老年為主要成分的業(yè)余合唱團最難控制的就是音量。合唱有所謂輕聲出層次,弱聲也高潮之說。
“靠前”是聲音往前送,讓很遠的人都能聽見,這是個意念的感覺,唱的時候感覺聲音是眉心上部的朝前上方送出去的。
【教你調(diào)控聲音的合唱排練方法】相關文章:
合唱的排練方法01-13
合唱排練基礎及方法07-05
合唱排練的基本方法01-13
合唱排練方法「最新」02-04
合唱排練中聲音訓練01-18
關于隊形合唱排練的方法02-25
合唱排練的基本步驟與方法01-10
大合唱的排練方法推薦01-15
大合唱有什么排練方法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