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的意思
導(dǎo)語:“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出自《論語》第一章,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的意思是什么?以下是小編帶來的文學(xué)常識,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讀音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rén bù zhī ér bú yùn ,bú yì jūn zǐ hū?
字義
知:了解、理解;
慍:生氣、怨恨、惱火、憤怒、埋怨;
亦:也
君子:這里指道德上有修養(yǎng)的人
而:但是
釋義
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氣,不也是品德上有修養(yǎng)的人嗎?
人不知而不慍:“知”在古代漢語里,除了相當(dāng)于 “知道”、“知識”外,還經(jīng)常與“智”字通用,相當(dāng)于“智慧”。例如孔子的名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最后一個“知”,即為聰明、智慧之意!叭瞬恢粦C”的知,既可以作“知道”講,也可以作“智慧”講。
出處
解說 “知”作“知道”講的時候,首先可以與知人善任的“知”相同,可以解釋為“了解”。是說咱的才華、能力不被了解,不被賞識,得不到提拔重用,咱也不必郁悶,也不必生氣上火,該怎么干還怎么干,心平氣和,一如既往。這樣的表現(xiàn)是合乎君子的修養(yǎng)的。孔子告誡我們說:“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別人不了解自己,不怕;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別人,誤會了別人。 “知”還可以解釋為“理解”。自己做了好事,有了正確的.主張,明明是對他人對社會有益,可是大家都不理解、不贊成、不支持、不褒揚,有時還會招致些誤會、曲解甚至誹謗、攻擊。在這種情況下,我不生氣,不抱怨,不惱怒,不頹廢,不放棄,繼續(xù)行善積德,探求真理,絲毫不在意自身的毀譽。這樣的修養(yǎng)、德行,當(dāng)然符合君子的品行。 以上兩層含義,是說的別人怎么看自己,我如何對待。當(dāng)自己不被別人了解的時候,問題可能出在溝通不夠。要主動多溝通、多交流,當(dāng)然還要注意方法恰當(dāng)。不被理解的時候,或許需要做些解釋、疏通的工作,有時則需要耐心的等待,時間會證明一切。 下面一層,是說自己怎么看別人、怎么對待別人。如果把“知”解釋為“智慧”,“人不知”就是跟自己相處的人不聰明、不明智,腦瓜不靈活,怎么辦?跟這種人相處,也不生氣,給他以足夠的尊重和寬容。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的意思】相關(guān)文章:
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的意思03-23
不亦樂乎的春節(jié)作文01-29
高三敘事作文 :不亦樂乎03-17
與書為友不亦樂乎作文01-29
高考滿分作文忙,不亦樂乎01-23
校園生活,不亦爽乎作文(精選23篇)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