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意思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出自《論語·學而》,它的意思是什么?以下是小編帶來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意思,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釋義
出自《論語·學而》:“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君子之行,圣人之心是學生立身的基礎,如果沒有這個基礎的認知就不要學圣人之學。此時雖不知圣人為何行止,但要有君子的基礎,這是我們學習基礎也是不可含糊的東西,心性不可在此有一絲一毫的偏頗,否則學之大患,行之大難。以后的世間各種緣法起始處行之也知如何約束自己。雖不可能遍成大家但也不壞一世苦讀修身之功。
解說
【釋義】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不也愉快嗎?現(xiàn)在這句話常被用以對遠道而來的朋友表示歡迎。
自:從,這里指從遠方來。
朋:同門;一同學習者;弟子;志同道合的人。
樂:快樂。通假字,樂通(同)悅。
乎:文言中用為疑問或反問的語氣助詞,這里相當于“嗎”。用來表示極度、非常、淋漓盡致的意思。
遠方:指遙遠的未來。
賞析
宋代著名學者朱熹對此章評價極高,說它是“入道之門,積德之基”。本章這三句話是人們非常熟悉的。歷來的解釋都是:學了以后,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也高興嗎等等。三句話,一句一個意思,前后句子也沒有什么連貫性。但也有人認為這樣解釋不符合原義,指出這里的“學”不是指學習,而是指學說或主張;“時”不能解為時常,而是時代或社會的意思,“習”不是溫習,而是使用,引申為采用。而且,這三句話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連貫的。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學說,要是被社會采用了,那就太高興了;退一步說,要是沒有被社會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贊同我的學說,紛紛到我這里來討論問題,我也感到快樂;再退一步說,即使社會不采用,人們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這樣做,不也就是君子嗎?(見《齊魯學刊》1986年第6期文)這種解釋可以自圓其說,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供讀者在理解本章內容時參考。
此外,在對“人不知,而不慍”一句的解釋中,也有人認為,“人不知”的后面沒有賓語,人家不知道什么呢?當時因為孔子有說話的特定環(huán)境,他不需要說出知道什么,別人就可以理解了,卻給后人留下一個謎。有人說,這一句是接上一句說的,從遠方來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訴他,他還不懂,我卻不怨恨。這樣,“人不知”就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講述的”了。這樣的解釋似乎有些牽強。
總之,本章提出以學習為樂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慍,反映出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yǎng)、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這些思想主張在《論語》書中多處可見,有助于對第一章內容的深入了解。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意思】相關文章:
有朋自遠方來作高三作文10-24
有朋自遠方來手抄報資料09-19
刪繁就簡的意思11-22
持之以恒的意思09-27
樂此不疲的意思05-12
紛至沓來的意思12-06
江郎才盡的意思10-15
棄暗投明的意思07-20
櫛風沐雨的意思04-19
精益求精的意思(精選)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