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許衡少年三請老師名人故事
許衡,字仲平,號魯齋,出生于公元1209年,懷州河內(nèi)(今河南沁陽)人。博學多識,深受元世祖忽必烈賞識,初為京兆(今陜西西安)提學,忽必烈即位后,官至中書右丞。
許衡小的時候,勤學好問,家中一連請了三位老師教他,但都因滿足不了他的求知欲望,而辭職離去。
許衡的家庭,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nóng)民家庭。他的父親叫許通,沒有文化,偏偏生了個兒子許衡不同一般,聰慧穎悟,自幼對讀書有著濃厚的興趣。三四歲時,許衡在門外玩耍,看見鄰人家的孩子拿著書本去上學,便拉著人家,非叫人家教他寫字不可。鄰人見后大為驚奇,便試著教他幾個字,他只學一遍就能記住。鄰人就對他的父親說:“許衡這孩子才氣過人,天資聰慧,供他讀書吧,將來定會成大才的。”
許通聽了,心中很高興,便和妻子省吃儉用,積攢錢財,以備兒子將來讀書用。
一晃幾年過去,許衡長到七歲,父親許通便把他送到一所私辦學校讀書。
在學校,許衡學習十分用功。對老師講過的內(nèi)容,他本來讀一遍就學會了,可他不滿足于只背會章句,而是讀了一遍又一遍,反復思考,多問幾個為什么,然后自己再從書中去找答案,直到自己感到學懂了,弄通了,沒有什么疑問了,才肯罷休。
有一天放學后,別的學生都走了,他還在那里思考問題。老師問他:“別的學生都回家了,你怎么還沒走?”
許衡說:“我有一個問題,很長時間沒想明白,今日特等著向先生請教!
老師早就知道許衡學習刻苦,喜歡動腦,平時也很喜歡他,今日見問,便十分感興趣地說:“好,你有什么問題不明白,說說吧!”
許衡問道:“你說人們讀書,到底為什么?”
老師毫不猶豫地答道:“為了參加科舉考試,考中可以做大官。”
許衡又問:“難道辛辛苦苦讀書,就僅僅為了這些嗎?”?
老師回答:“是的,僅此而已!”
老師見許衡對他的回答現(xiàn)出一副不滿足的樣子,感到驚奇,看來這孩子非同一般,對問題或許想得很深很深吧。
此后,這位老師每次講完課后,許衡總是提出一些問題讓他解答,而且一問起來,常常是舉一反三,使得他很難回答,有時甚至還回答不出來。
后來,老師感到自己所學的知識已經(jīng)滿足不了許衡的要求,便對他的父親許通說:“你這個兒子才識過人,非一般人能比,我現(xiàn)在越來越感到很難做他的老師了,希望你為他找一個更有才學的老師!”
許通以為是許衡的行為不軌,老師才不愿教他的,便央求老師說:“許衡有什么過錯,您盡管說出,我們可以管教,可我們做父母的,還是希望您能教他!”
老師見許衡的父親誤會了,又認真地解釋說:“你理解錯了,許衡讀書認真,行為規(guī)范,沒有什么過錯;關鍵是他對問題理解太深,我擔心繼續(xù)教下去,會耽誤了他!
許通見老師說得認真誠懇,只好又為他請了一位家庭教師,專門教他。可過了不幾天,老師又對許通說,許衡學得太深,自己教不了他,主動辭去了。
就這樣,許通一連為許衡換了三個老師,都是因為教不了許衡而辭職走了。許通還想為兒子繼續(xù)再請老師,卻被許衡勸阻了。他對父親說:“不要再為我花錢請老師了。自古以來,自學成才的人就不少,我相信自己也能自學成才!”
從此,許衡雖然沒有再請老師,可讀書卻越發(fā)刻苦,終日如饑似渴,爭分奪秒。后來,因家中日益貧困,許衡連書也買不起了,他就到別人家中借書讀。
許衡長大后,以言行有德、品行端正遠近聞名。當時的大學問家姚樞、竇默聽說后,很佩服他的學問和品德,便將他召來,收他為徒,從事“程朱理學”研究。
元憲宗時,忽必烈受命總管漠南漢地軍民,任用儒士治理邢州,聽說了許衡的名聲,便將其召去做了提學,很受稱道。忽必烈即位后,命許衡與徐世隆定朝儀,與劉秉忠、張文謙定官制,所作都深為世祖贊賞,遂升其為平章政事。
許衡為政過程中,協(xié)助忽必烈推行和普及“程朱理學”,實行漢人治國,對維護元朝的統(tǒng)治發(fā)揮了重大作用。此外,許衡還精通歷法,與大科學家郭守敬、王恂等人,共同新制儀像卦表,日測晷影,編成《授時歷》,并頒行天下。
公元1281年,許衡病逝,終年七十三歲。其著作有《魯齋遺書》。
【許衡少年三請老師名人故事】相關文章:
徐悲鴻三請齊白石名人故事09-23
少年名人故事有哪些(精選8篇)10-17
許老師作文04-12
許老師作文10篇04-12
對話老師歌詞許嵩08-30
精選名人故事:項羽的故事04-27
名人挫折故事10-12
女性名人故事03-09
名人故事作文12-23
世界名人故事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