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人故事:項羽的故事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精選名人故事:項羽的故事
項羽的神勇簡直是千古無二的,各路史學家都對他的失敗作了很多解釋。其實最可惜的是他有帥才卻不是帝王之料,骨子里又有著軍人的驕傲,“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他想錦衣還鄉(xiāng)的江東,卻無顏面對,他是萬萬不會回的,至此烏江出了名,因為他自刎于此。下面小編就為你帶來精選名人故事:項羽的故事,希望你看完的時候能有收獲。
【人物簡說】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代表人物(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quán)謀、兵陰陽、兵技巧),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強的武將之一,古人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
項羽早年跟隨叔父項梁在吳中(今江蘇蘇州)起義,項梁陣亡后他率軍渡河救趙王歇,于巨鹿之戰(zhàn)擊破章邯、王離領(lǐng)導的秦軍主力。秦亡后稱西楚霸王,實行分封制,封滅秦功臣及六國貴族為王。
而后漢王劉邦從漢中出兵進攻項羽,項羽與其展開了歷時四年的楚漢戰(zhàn)爭,期間雖然屢屢大破劉邦,但項羽始終無法有固定的后方補給,糧草殆盡,又猜疑亞父范增,最后反被劉邦所滅。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垓下(今安徽靈壁南),突圍至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zhèn))邊自刎而死。
以下是關(guān)于西楚霸王項羽的幾個重要事件,請你慢慢了解:
【霸王舉鼎】
秦末,農(nóng)民起義風起云涌,24歲的項羽和叔父項梁在江南起兵。為了擴大力量,項梁派項羽去聯(lián)絡(luò)桓楚一起反秦;赋焊邭鈸P地說:“你能敵萬人,我們就服你,院中有一大鼎,足千斤,你能舉得起嗎?”項羽先讓桓楚手下4名健壯的大漢一起舉鼎,然而大鼎卻像生了根似的絲毫未動。然后,他自己撩起衣襟,大步走到鼎前,握住鼎足,運起力氣大喝一聲“起”!生根似的大鼎被高高舉起,而且三起三落。于是,桓楚滿口答應(yīng),合兵從羽起義。
【取而代之】
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巡游經(jīng)過會稽(今江蘇蘇州),項羽也隨眾人前往觀看。觀望中,項羽不禁脫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也!敝淮艘徽Z,就表現(xiàn)出項羽的宏偉大志和英雄氣概。
【先發(fā)制人】
陳勝起義后,會稽太守殷通也想乘機反秦,他于公元前 209 年 9 月召見項羽時說:“現(xiàn)在是滅秦的好時機。我聽說先發(fā)制人,后發(fā)則被人所制,我想和你早點共同起兵。”出身貴族的項羽豈肯委身于人下,按照計劃,項羽殺死了聲稱“先發(fā)制人”的殷通,收集了他的部下,公開樹起了起義大旗。
【破釜沉舟 以一當十】
公元前 208 年,秦將章邯指揮秦軍主力合圍巨鹿,項羽率兵前往解救。為了表現(xiàn)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決心,項羽帶領(lǐng)全部軍隊渡過漳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項羽率軍斷秦軍糧道,與秦軍進行了九次激烈的較量,“楚戰(zhàn)士無不以一當 十”。秦損兵折將,項羽乘勝追擊,逼使章邯率其殘部投降。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秦朝被推翻后,項羽在鴻門(今陜西臨潼附近)設(shè)宴招待漢高祖。在宴會上,項羽的謀士——亞父范增幾次示意項羽擊殺漢高祖,但項羽因不忍而不予理會。于是,范增便讓項莊以舞劍助興為名,想借機刺殺漢高祖。漢高祖的謀臣張良看到形勢緊迫,就出外召樊噲說:“現(xiàn)在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常在沛公!庇谑欠畤垘矶苓M入宴會廳,指斥項羽不守信義,項羽被樊噲的氣勢所折服,漢高祖借機脫離險境。
【沐猴而冠】
滅秦之后,項羽引軍入咸陽,大肆燒殺,咸陽火三日不絕。謀臣勸項羽說:“關(guān)中山河四塞險阻,土地肥美,可以作為霸王之都!倍椨鹨浴案毁F不歸故里,如同夜間穿錦綾走路,沒有人知道”為借口加以拒絕。勸他的人感嘆道:“人們說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真不假。”項羽聞聽此言,就殺了說這話的人。
【四面楚歌】
因剛愎自用和性情殘暴而失去謀臣和百姓的支持,項羽最終在“楚漢之爭”中敗下陣來,在垓下(今安徽靈壁南)被漢高祖軍隊圍得水泄不通。夜間軍營四面皆楚歌,項羽大驚,見大勢已去,率眾殺出重圍,逃至烏江邊,因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有船不渡,自刎身亡。
【烏江自刎】
西楚霸王項羽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以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shù)十萬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zhàn)。獨籍所殺漢軍數(shù)百人。項王身亦被十余創(chuàng)。
項羽名人故事
楚霸王項羽自刎烏江,死得窩囊,固然與其缺乏謀略,逞匹夫之勇有關(guān),但他一生最大的失敗莫過于鴻門宴上的一時糾結(jié),優(yōu)柔寡斷,錯失良機,致使功敗垂成。
當時項羽的糾結(jié),總結(jié)起來就是:打不打?殺不殺?追不追?
公元前206年,劉邦攻破咸陽,欲在漢中稱王。當時項羽是各路諸侯公認的帶頭大哥,做小弟的劉邦竟敢拔份兒,這讓他十分惱怒,下令大軍枕戈待旦,收拾劉邦這個流氓混混。
此時,項羽的叔叔項伯顧念舊交張良,就連夜跑到劉邦大營通風報信。劉邦自知實力不如項羽,不敢硬拼,就跟項伯說自己并無稱王之意,并決定第二天去向霸王當面賠罪。
項伯趕緊跑回來,跟項羽說了很多劉邦的好話。耳根子軟的項羽本該責罰叔叔的通敵行為,可是他的腦袋卻像進了水,在打與不打之間,糾結(jié)了起來。糾結(jié)最后的結(jié)果是答應(yīng)劉邦賠罪的請求,看看他的表現(xiàn)再說。晚飯時還咬牙切齒磨刀霍霍,臨睡就改成約在一起喝酒了。
對此,項羽的干爹范增卻不認同。他對項羽說:“劉邦早先是個貪財好色的混混,入關(guān)后卻秋毫無犯,肯定憋著什么壞。我曾讓人給他相過面,此人有天子相,將來是跟我們爭天下的勁敵,應(yīng)該盡早除掉,免留后患!眱扇松潭ㄔ诿魈斓木蒲缟吓身椙f刺殺劉邦,并在帳外安排刀斧手,不留一個活口,項羽答應(yīng)依計行事。
第二天,劉邦果然輕車簡從,只帶了張良、樊噲等人登門賠罪。一見面就給項羽說好話,反復強調(diào)自己并無稱王稱霸的野心。項羽覺得劉邦認罪態(tài)度很好,也沒有帶護衛(wèi)前來,對于殺不殺劉邦又開始糾結(jié)起來。
范增卻不像項羽這樣想,他覺得簡直是天賜良機,必須好好把握。酒席宴間提出讓楚營的舞劍器高手項莊表演個節(jié)目,活躍一下氣氛。不待項羽表態(tài),就安排項莊登場。項莊已經(jīng)秉承老板干爹的旨意,劍花一抖,舞將起來,劍氣森森,充滿殺意。在座項伯感到不妙,就拔出佩劍跟項莊對舞起來,處處護著劉邦。對此,范增很不高興,而項羽卻裝作沒看見,他的內(nèi)心糾結(jié)成了一團,覺得劉邦已經(jīng)登門謝罪并表示臣服,干嗎非要趕盡殺絕?干爹的擔心是多余的,項莊舞劍有失厚道。
項莊一登場,張良就看出了玄機,名為舞劍助興,實則意在取沛公性命。連忙說道:“我們的樊噲將軍也是舞劍高手,何不讓他跟項莊勇士切磋一下?”轉(zhuǎn)身出帳告知樊噲情況危急,趕緊到帳內(nèi)護駕。樊噲可是劉邦打斷骨頭連著筋的連襟,一聽危險,就仗劍怒沖沖地闖進了大帳。
如果此時項羽順勢怪罪,使個眼色就可以把劉邦等人剁成肉醬?伤珱]有這樣做,就連干爹范增屢次發(fā)出的暗號也裝作沒看到。反而扔給樊噲一個半生不熟的豬肘子,贊許他豪氣干云。宴飲當場刺殺劉邦的機會就這樣溜了。
此刻的劉邦如坐針氈,項莊冒著寒氣的劍影,讓他很難受。即便樊噲進來,也不夠人家收拾的。于是,借故尿急跑出大帳,留下車輛隨從和一對玉璧,所有擦屁股的事情全權(quán)交由張良處理,自己從小路逃了。
見劉邦撒尿遲遲不歸,項羽派人出去找。張良進來道歉:“沛公不勝酒力,不能當面告辭,命我奉上白璧一雙敬獻大王。”項羽追問劉邦去向,張良回答已然返回。劉邦尿遁項羽是看出了端倪的,如果即刻派兵追趕,取回劉邦首級就是小菜一碟,可是他看到張良獻上的玉璧,又糾結(jié)起追不追來。他這一糾結(jié)不要緊,鴻門到霸上抄小路不過20里,劉邦早就跑回自己的地盤了。
就這樣,項羽的再三糾結(jié),讓煮熟的鴨子飛走了,為他千古悲情的人生埋下了禍根。
在當今我們很多人也跟項羽一樣,百般糾結(jié),舉棋不定,錯失良機,把大把的時間浪費在自我較勁兒與反悔中,以至于把人生輸?shù)镁。請關(guān)閉你的糾結(jié)模式吧,把握住最佳的時機,讓你的人生精彩紛呈。
項羽破釜沉舟歷史故事
項梁聽了謀士范增的建議,整頓起義隊伍,并把原楚懷王的孫子孫心找來立為楚王,并仍然稱作楚懷王。
再說項梁連續(xù)打了幾個勝仗,殺得章邯落花流水。項梁于是驕傲了,不把秦軍放在眼里。誰知,章邯卷土重來,向項梁發(fā)起猛烈反撲。項梁猝不及防,戰(zhàn)死了,項羽、劉邦也被迫撤退到彭城。
章邯乘勝前進,指揮秦軍北上,一口氣打下了趙國(不是戰(zhàn)國時代的趙國,而是新建立的一個政權(quán))都城邯鄣。趙王歇慌忙逃到巨鹿(今河北平鄉(xiāng)西南),連連派人去向楚懷王搬救兵。
楚懷王便召見將士,想進攻京城咸陽。他說:“誰先打進咸陽,就封誰為王。”
項羽、劉邦都愿意去。楚懷王讓劉邦去打咸陽;叫項羽往北方去打章邯,圍困巨鹿的三十萬秦軍。項羽急著要替叔父項梁報仇,正想跟章邯拼個死活。楚懷王怕項羽勢力太大,不容易管束,就拜宋義為上將軍;拜項羽為副將,封他為魯公;范增為末將,率領(lǐng)二十萬大軍往巨鹿去打章邯。
公元前207年,宋義率領(lǐng)楚軍,到了安陽(今河南安陽西南)停了十多天,急得項羽跑到宋義跟前,多次央告進軍。宋義害怕秦軍太強,按兵不動。到第四十六天時,項羽再次要求進軍。宋義拍著案桌,怒氣沖沖地說:“你反了嗎?怎么敢不服從我的命令!”項羽大怒,趁勢拔出寶劍來把他殺了。
項羽出來對將士們說:“宋義違背大王的命令,按兵不動。我奉了大王的密令,已經(jīng)把他治死了!
將士們就公推項羽代理上將軍。項羽打發(fā)人向楚懷王報告,楚懷王只好立項羽為上將軍。
項羽派英布和蒲將軍帶領(lǐng)兩萬人馬渡過漳河。一交鋒秦軍就吃了敗仗。項羽率領(lǐng)所有的軍隊都渡過河去,等到全軍都渡過了漳河,他吩咐士兵,各人帶上三天干糧,把軍隊里做飯的鍋都砸了,把船都鑿沉了。成語“破釜沉舟”就是這樣來的。他對將士們說:“這一仗,只準進,不準退;三天里頭一定把秦兵打敗!”
楚軍與秦軍一交戰(zhàn),項羽咬牙切齒地直奔章邯。章邯本打算假裝打敗,把項羽引進來,哪兒知道楚兵一個人抵得上秦兵十個,十個就抵上一百。項羽的那支畫戟更是神出鬼沒,七上八下地一來,就戳倒了無數(shù)人馬。他騎的那匹烏騅(zhuī,一匹黑色的千里馬)像飛一樣地追趕著逃兵。章邯的軍隊爭先恐后地亂跑亂竄,反倒把后面幾路接應(yīng)的軍隊都沖亂了。章邯自己也逃了。
秦兵死傷一半。這么著,各路諸侯就公推項羽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的軍隊全由他統(tǒng)領(lǐng)。項羽準備去追趕章邯,謀士范增攔住他說:“章邯還有一二十萬人馬,一時不容易消滅。趙高這么專橫,二世這么昏庸,章邯打了敗仗,他們一定不會輕易把他放過去的。我們不如把軍隊駐扎下來,等他們內(nèi)部爭吵起來,我們直打過去,準能大獲全勝!
果然不出范增所料。章邯把秦軍打敗仗的情況報告上去,請二世再派兵來。趙高就說章邯無能,請二世查辦敗將。章邯手下的將軍們一個個氣得要命,司馬欣勸章邯向項羽投降。章邯只好派司馬欣到楚營去向項羽求和。范增勸項羽不要計較過去的仇恨,項羽同意了,還跟章邯訂立盟約,封他為雍王,立司馬欣為秦軍上將軍,叫他帶著二十萬投降的秦兵走在頭里,項羽自己帶著章邯,率領(lǐng)著各路諸侯,浩浩蕩蕩地往西打過去。
章邯投降的消息傳到了咸陽,誰都著慌了,可是趙高并不著慌。他早有打算:把一切過錯都推在二世身上,把二世殺了,然后投降項羽。他怕大臣不服,就牽著一頭鹿到朝堂上,在大臣們面前指著這頭鹿對二世說:“這是一匹好馬!
二世笑著說:“丞相別說笑話了,這是一頭鹿。”
趙高把臉一繃,說:“怎么不是馬?請眾位大臣說吧!贝蟪贾胁簧偃苏f:“是馬!”
但是,說是鹿的大臣,有暗地里給趙高殺了的,也有借個罪名治死了的。宮內(nèi)宮外大小官員誰敢反對趙高?連二世都怕他了。
【名人故事:項羽的故事】相關(guān)文章:
名人故事:項羽的故事(精選11篇)11-11
經(jīng)典名人故事大全:關(guān)于書的故事04-04
精選名人讀書的故事11-30
名人挫折故事03-09
世界名人故事08-10
名人故事:拿破侖11-30
清明名人故事04-10
林徽因的名人故事02-10
名人故事作文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