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關(guān)于詩歌的議論文(通用8篇)
相信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尤其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議論文,議論文是對某個問題或某件事進行分析、評論,表達自己的觀點和主張的文章體裁。那么你有了解過議論文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guān)于詩歌的議論文(通用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詩歌的議論文 篇1
在中國數(shù)千年的燦爛輝煌的古典文學長河中,詩歌無疑是最璀璨瑰麗的一顆明珠。其涉及的社會生活之廣泛、深入,對國家民族影響之深遠、巨大,恐怕是世界其他民族所無法睥睨的。它為后世的我們提供了無比豐富的可資借鑒學習的知識,其中不乏作文之道。
“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這是宋代陸游告誡自己兒子的肺腑之言。無論作詩、寫文章,若要筆底生花、文采斐然,沒有寬厚的知識基礎(chǔ)和豐富的社會閱歷,是行不通的。他還明確地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边@更是對自己文學創(chuàng)作活動的生動總結(jié)。想寫什么事情,想抒什么情感,想議什么問題,缺乏實踐的態(tài)度,沒有設(shè)身處地的思考、研究過程,紙上談兵,常常只會打擦邊球。要“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做一個見多識廣的人!
“忽有好詩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難尋!彼纬惻c義的這兩句詩,形象反映了靈感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作用。如何捕捉靈感?著名作家莫言說,我始終保持著一個好習慣,就是隨身總帶著一個小本和一支筆,隨時把想到的、見到的`可寫的東西記下來。是呀,常常積累,時時做有準備的頭腦,何須等到“安排句法”時的苦思冥想呢?朱熹也說:“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爆F(xiàn)實生活的積累是靈感不竭的源泉,是創(chuàng)作活動的土壤。要隨時積累,做一個勤于觀察、善于準備的人!
“吟安一個字,捻斷數(shù)莖須!(唐盧延讓)有了好的材料、好的題旨,還須有好的語言來表達。煉字的功夫,一向為中國文人注重,更有甚者“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唐賈島),如此煞費苦心,怎不令人感動!那么煉字的標準是什么呢?是不是生僻怪誕的才叫好?元好問說得好:“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弊钅芊从呈挛锉举|(zhì),最能表達寫作意趣的,即是最好的字眼。
但生活語言與寫作語言畢竟是兩種不同風格的語體,如實輯錄生活語言,那只是一種記錄而非藝術(shù),對生活語言加以適當?shù)脑賱?chuàng)作才是藝術(shù)。因此寫作須講求煉字,但也須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境界。要善于煉字,做一個對語言精益求精的人!
“刪繁就簡三秋樹,標新立異二月花。”清代的龔自珍不愧是文章大家,他善于從宏觀上總結(jié)作文之道,明確要求寫文章要結(jié)構(gòu)明晰,主線分明,如秋天的喬樹,枝是枝葉是葉;文章的主旨要鮮明有個性,充分表現(xiàn)自己的主張,不可穿新鞋走舊路、取新瓶裝陳酒,人云亦云。他的文章就很好地反映了他的創(chuàng)作主張,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因此,要講究謀篇布局表達個性,做一個獨立思考、有大寫人格的人!
藝術(shù)都有其相通之處,古詩中的這些道理,雖多就詩而言,但對于我們的作文同樣有啟示作用。把每一篇文章都當做詩一樣作,那么每一篇文章便都會有一顆詩的靈魂!
詩歌的議論文 篇2
"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詩詞之美本在于此,可隨著時間的流淌,科技的發(fā)展,“快餐式”閱讀漸漸成了主流,而傳統(tǒng)詩詞卻發(fā)了酵,蒸了餾,飲了使人醉眼迷離,亂了方寸。
“快餐式”閱讀的今天,人們不愿意將時間花費在一字一句品讀詩詞上,他們剛喜歡通俗的笑話。當今的學生對詩詞亦是如此,完成任務(wù)者居多,而由衷熱愛者廖廖。詩詞在網(wǎng)絡(luò)上被網(wǎng)友肢解,改的面目全非,并帶有戲謔的意味,成了彼此逗趣的工具,失去了原本的含義,與古人的初衷背道相馳。
如果繼續(xù)這么發(fā)展,百年之后,怕后人們只能在字典中見到“詩”“詞”這類的字眼了吧。縹緲如鴻影,聞其名卻不能見其人。
詩詞從來不是消遣的`工具,而是一種真實感情的傳達。
我的語文老師曾講過她的一個經(jīng)歷:她的朋友酷愛在秋天攝影,而她對秋天的印象一直是秋風秋景秋煞人。機緣巧合,在一個秋天她的那位朋友邀請她共同登山賞景。路途上她沒有多大的興致,對沿途的光景滿臉不屑。當她到達山頂時,便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群所折服。山下的楓樹像是拍打海灘一層一層的海浪,一層黃,一層紅,顏色由淺而深的遞進。她說她當時的腦海里瞬間出現(xiàn)了一個詞“層林盡染”。自此,她便對秋景有了別樣的感受。
曾有一個悶熱的下午,我百無聊賴的走在上學的路上,像是一個沙漠中迷失方向的人緩慢的移動著。一陣清風徐來,使我感到了一絲舒爽,而那時我突然想起一首詩“倘若沒有風,這個世界是多么沉寂!倍且魂嚽屣L打破了沉寂,讓我看到了新的生命綠洲。此時,我也終于明白了老師那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教誨。詩詞的魅力正是如此,他不在于你生硬的記住了多少,他更是讓你在不斷歷經(jīng)世事之后產(chǎn)生心與心的共鳴。以至于看到某情某景能脫口而出。
中國的孩子為什么從小就要他們背根本不懂的詩詞?初衷本是當他們長大后,面對三千世界無數(shù)美景時,腦中出現(xiàn)的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長天共一色”。面對憂愁難耐時,所想的是:“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面對時間流逝時,所想的是“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面對人生逆境時,所想的是:“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詩詞妙不可言的不僅僅是在于詩人的遣詞造句,而更在于現(xiàn)實生活中,是不是恰好有那么一刻,看到眼前的景色,眼前的人,突然想起當初背過的詩句,原來千百年前曾有人如此貼切的表達出了自己一樣的感受,而詩詞之美也正是這心與心的共鳴。詩詞可謂中國文化之基本,人不可忘本,詩詞值得每個人傳承!
詩歌的議論文 篇3
向著蒼白的星,冒著漫天濃霧或太空茫茫,我在生活的海中揚帆去航行。——題記
夏日中某個令人困乏的午后,詩集,十字路口以及乞丐。這就是我對那個時刻極少的物質(zhì)記憶。
這不是什么驚天地、泣鬼神的壯烈史詩,我也不是什么吉爾伽美什或亞瑟·潘左干。但這段時間里發(fā)生的,我思想上的頓悟,正如同遇見恩奇都或拔出石中劍,是我人生中重大的轉(zhuǎn)折點。
彼時的我,或許可用夏爾·波德萊爾的詩句描述:“自愛而不自卑”。我一直喜愛讀書,喜愛西方文學,無論是《1984》還是《飛鳥集》,全部略有涉獵,常常出口成章。因此,我作為“博覽群書的才女”被同學、家長、老師夸贊著。在贊賞聲中,我對讀書的熱愛幾乎到了癡迷的程度,狂熱地汲取新的知識與詞句,卻在學習上慢慢下滑。那個午后我剛自山東書城出來,還在回味博爾赫斯優(yōu)美而深邃的語言,卻被路邊半蹲著的乞丐吸引了視線。見我看他,老人慢慢起了身。
他身體已不能說是佝僂,而是折斷。如同巴黎街角跟在波德萊爾身后的小老頭一樣,他的脊梁和大腿形成一個直角--接下來如何形容他呢?——我回憶起書中的句子:“那根拐杖使他步履蹣跚,又使他的相貌像瘸腿的走獸!庇谑亲匀欢坏,這位有著明顯亞洲面貌的老人竟使我想起《圣經(jīng)》中一位因不許耶穌坐下而被懲罰永生永世行走的木匠了———那個可憐的、流浪的猶太人!我的被詞句滲透的大腦已經(jīng)將覆蓋現(xiàn)實的本領(lǐng)練得爐火純青,就算他有著與外表不符的智慧或詩意,我也會認為他是喝下小溪水的.荷馬或在某處山洞穴居的尤利西斯——這形象會比一個普通乞丐在我大腦中留下更鮮明的印象,因為我剛剛從這故事中走出書城大門,這歸功于博爾赫斯先生——直到那只手伸到我面前。那只烏褐色的、骨節(jié)突出的、貧瘠、深溝縱橫交錯且骯臟的手,指甲灰黑起翹,滿是油漬地伸到我面前的手——或許已不能算手。即便是撒旦的詩歌也比這好上太多太多。一只活生生的、無法被任何幻象美化哪怕分毫的手,就這么撕開了虛無的詞藻,將現(xiàn)實殘忍而又莊重地遞送進我的雙眼。
我猛然發(fā)覺,我讀過千萬本小說、散文、詩集,記下了千萬句優(yōu)雅、壯麗、深邃的文字,卻無法回答一雙蒼老的手。
是時刻已至么?我從文字的幻夢中醒來,發(fā)現(xiàn)自己如此空虛,比那只手還要貧瘠——不,無法和那只在現(xiàn)實中翻山越嶺、飽含生活滄桑的手比,我還沒有真切地體會到生活,便已幻想著馳騁藍天。多么諷刺!自以為才華橫溢的我,復(fù)述著他人的美好,得意洋洋,卻始終沒有踏出象牙塔一步。
我不敢再看那只手。恍惚間我身邊好像又伸來一只如出一轍的手,接著是第三只、第四只……被現(xiàn)實圍住的麥克白,我會安然無恙,去凝視第八個?不!在看見那面鏡子之前,我后退一步,逃離了幻覺和那只手。
我回到家中,沒有直接看書。坐在椅子上沉思良久后,我把新書鎖進了柜子。
我開始合理安排時間,不再到處夸耀自己,我的成績開始回升,也嘗試和同學一起參加室外活動。我意識到,讀書不是讓自己沉溺在書的環(huán)境中,而是通過書,使生活更加美好。
無論多么好的佳作,都是源于生活。面對現(xiàn)實,我不再迷茫,我將用激情與熱忱,捧起生活這本詩歌。
詩歌的議論文 篇4
忽然讀到:“現(xiàn)代詩好像不讓人讀不懂不罷休似的!
想想自己的閱讀經(jīng)歷,真是這么回事,于是欣然,釋然,心中頓時輕松了許多。
想想,這些所謂的現(xiàn)代詩人應(yīng)該是這樣吧:
寫通順吧,確實難為他們了;說清楚吧,他們還真沒有什么可說。
他們的宗旨或者共識是——與讀者老死不相往來。
如果有時候透露了一丁點兒的意思,那是他們還沒有修煉到家的緣故,還沒有參悟到現(xiàn)代詩的高明之處——什么意思也不能有,要言之鑿鑿地做到什么意思也沒有,不能留下絲毫的可以讓人讀懂的蛛絲馬跡,不能留下除了分行和方塊字之外的任何把柄。
超一流的現(xiàn)代詩人自然可以高明到無懈可擊,次一流的詩人就難免留下一些瑕疵,這些滿目創(chuàng)痍和烏煙瘴氣的景象讓人觸目驚心,一地雞毛,不忍卒讀:詞句破爛鄙陋,文法顛倒紊亂,心靈枯槁破碎,心智錯亂蕪雜,顏面蕩然無存,內(nèi)心狼狽不堪,道德淪喪谷底,良知泯滅遐方;自作多情又自我放逐,自娛自樂又自大自足,自掘墳?zāi)棺越^于不歸路;深陷于迷途喪失自我而不思自拔,洋洋自得;糟蹋自然一樣地糟蹋語言,糟蹋青春一樣地糟蹋詩歌……
而站在他們后面的那些所謂的文藝理論家們的操作秘籍,不外乎“玄而又玄,眾妙之門”——羅列一大通,不知何所云。
另外還有一些好詞語,如:“啰啰嗦嗦,無病呻吟”、“下筆千言,離題萬里”、“天馬行空,不著邊際”、“故弄玄虛的文字游戲”、“打坐的時候參禪,清晰的處所朦朧”“莫名其妙,不可捉摸”等等,我不愿意用在他們身上,以此來形容他們,好像還差點兒,他們暫時還不能夠享用這些詞語。
但是,他們寫得如此的得心應(yīng)手,他們評述得如此的理直氣壯,他們也許還會更加地努力,更加地一往無前,我想,總得給他們一個理由:
這種文章和文風合意,形式一片大好,而且越來越好,舍此其誰呢。
會寫字的人多了去了,會敲打回車鍵的.人也多,有個比例分攤吧,有個先到為君吧,有個近水樓臺吧,有頂帽有身皮吧,有個銅圈兒掛在鼻子上吧……
扯虎皮做大旗,這虎皮比較容易得,那就不管大旗不大旗了;吆喝賺唾沫,這吆喝也許有賞錢,唾沫也就無所謂了。
其實我也無話可說了。
只是,現(xiàn)在的確不是鶯歌燕舞的時候,當今也遠不是歌舞升平的時代。
我們墮落了,是從所謂的現(xiàn)代詩開始的。
我們從未如此的墮落,之前也從未有過如此這般的現(xiàn)代詩歌。
詩歌的議論文 篇5
漫天飄雪,是誰披蓑戴笠,乘一葉孤舟,在寂寥的江邊垂釣,冒著凜冽的寒風,書寫著孤獨與失意?明月相照,是誰英勇地守衛(wèi)著邊關(guān),忠于國家,視死如歸,用自己的鮮血鑄就著祖國的未來?春暖花開,是誰窗鳴雀啼,在落紅之中,掃開一片凄美,用欣喜迎接春天的歸來?重陽之時,又是誰舉杯邀明月,情重故鄉(xiāng),讓心飛翔遙遠的故園,灑下一片溫情?
是詩歌,為我們講述著這些悲歡離合,是它,牽動著我們的情思。細細品味,還真別有一番韻味。它,承載著中華數(shù)千年的文化;它,鑄就著華夏今日非凡的成就。它,并不比史記遜色,它以它的感情征服了所有世人的心;它,并不比離騷雄渾,它以它的韻律讓后人連連稱贊;它,并不比名著單調(diào),它以它不同的感情為華人編織著一幅幅生動的篇章;它,更不比宋詞乏味,它以它悠久的文化和言簡意賅的詩章,為后世的作品奠定了基礎(chǔ)……
詩歌,大都比較悲情,但在悲情中也蘊含有愛國的雄渾。當我讀到杜甫的《春望》時,我的眼前立即涌現(xiàn)出了殘破的國都、荒深的草木。經(jīng)久不息的戰(zhàn)火蔓延了數(shù)月,故鄉(xiāng)已被侵略者占領(lǐng),摯愛的土地已被侵略者的鐵蹄狠狠的踐踏。面對著這番情景,杜甫的眼中只覺得一股酸痛,眼眶中流下滴滴的淚花。故鄉(xiāng),今后難道就要離我遠去了嗎?難道大丈夫不能以一人之力為祖國報仇嗎?他拭去淚水,奮袖出臂,悲傷的離開了。此后,他開始堅持作詩,頌出了國家的贊歌,留下了一篇篇名垂青史的佳作。我,從詩歌的悲情和愛國中,感受到了詩歌獨特的美。
詩歌,許多的篇章都含有思鄉(xiāng)之情,流露出了淡淡的憂傷。當我讀到“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我的眼前也展現(xiàn)出一輪皎潔的明月,透過它,我看到了故鄉(xiāng)的風光,大好的山河,雄壯挺拔的山脈,可是卻無法回到遙遠的家鄉(xiāng),只得借著淡淡的月光,寄托自己“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福,只得抬頭仰望明月,來抒發(fā)“低頭思故鄉(xiāng)”無奈與心傷,在遠方送上自己“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思念。我,從詩歌的思鄉(xiāng)與憂傷中,品味了詩歌愛與思凝聚而成的.美。
詩歌,也抒發(fā)著自己的贊美之情。當我讀到“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時,我被詩人對自古以來人們都異常厭惡的秋天卻執(zhí)著的喜愛中,看出了秋天的美好風光,金黃的落葉紛紛揚揚地在空中旋轉(zhuǎn)、起舞,秋風掃開落葉,葉片又仿佛如仙女一般翩翩起舞,好一幅美麗動人的秋畫。我又看到了“晴空一鶴排云上”的場面,便不禁隨著作者一同融入了“便引詩情到碧霄”的意境中去了……我,從詩歌的美好贊頌之中,思出了詩歌的魅力之美。
詩歌,你承載著中華千年的文化,乃是華夏一大罕見的瑰寶!長時間,我與你的親密接觸,我發(fā)現(xiàn)了你獨特的韻律之美、憂傷的思念之美與贊美的魅力之美,你的魅力,在我的心中久久怒放,蔓延,成長,開花……你,是我心中最馥郁的一朵花。我發(fā)現(xiàn)了你的美,你的美麗,就好似天邊綿綿的細雨,時時刻刻滋潤著我幼小的心靈!
詩歌的議論文 篇6
“詩人還完整的活著,他的詩卻爛了”,這是現(xiàn)代詩歌所患下的巨癥。面臨著詩歌的衰亡,是詩人的神經(jīng)衰弱了,還是詩人的詩衰弱了呢?
的確,詩歌絕對不能把它描摹成石頭,沙子,泥土,水,青山,白云,黎明,黃昏……只給予它們優(yōu)美的形態(tài),給予他們艷麗的色澤,悅耳的聲響,苦苦掙扎的呻吟。我們要移木接花,把每一首詩歌賦予我們民族的最強烈的最永恒的靈魂,要把無生命的東西從我們的筆尖走出一種活力,哲思。是的現(xiàn)代詩歌有病,卻沒有多少人真正的從詩歌的沉睡中醒悟過來。
詩人還是無賴的行者,詩歌卻成了他們無賴的選擇。我們已無法能感覺到詩歌的鼻息,詩歌跳動的脈搏,大都是漂泊而來的空洞的聲聲巨響和無所事事的呻吟與呼喚,看到的是文字疊亂的組合,形式各一,手法種種。想到的是些虛浮的,不值得去追憶和珍藏的幻想罷了。從大多數(shù)的讀者看來,詩歌成了一種流行,卻不時尚,寫詩歌的人大量的超過了詩,然而詩歌的質(zhì)量都又成了偽劣品,無法從本質(zhì)上去讀懂,體味到什么。詩歌似乎成了路邊的垃圾,臭而難堪,大家只聞而不目睹。
詩人們,自醒吧?
詩人們,為你們的生存活的真實些吧?
我們是我們自己的詩歌病毒,同時我們又是我們詩歌的醫(yī)生。若要讓你自己以及你的詩歌活的有精神,讓你的詩歌去偉大,讓自己去著名,建議你要時時刻刻的替自己把脈,千萬要切記,詩歌不是樹葉子,白紙,桌子,椅子……沒有固定的位置,也不具有思維的換位能力,它不是我們身上穿著的衣服,配戴的手飾。它的精神核心,以及主導地位,不是去看它的顏色的華麗,樣式新穎,而是內(nèi)在的永恒的.潛力。試想唐詩三百首,能百看不厭,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它的巨大影響也來自什么?是精髓,是詩氣質(zhì),讓詩人們在觀代人心中的永恒。
詩,不是刷子,粉料,也不是淚水和呼喊,不要讓詩用華麗的詞語來裝飾它的外表,因為詩人們大多的時候是在抒發(fā)個人的思想感受,沒有找準高遠的立足點,沒有把精神幻化注入到詩中,為此,詩變的虛化,無奈,困迫,讓自己活著,卻讓詩去死著。一本本的集子在書架上與塵垢淡它的悲劇,讓詩人們吃力的為自己的心血與汗水化為污水,正是由于這樣,詩就難以愈治,卻越發(fā)的根深蒂固,無法從病態(tài)中精神起來。
時尚也需要精典,詩歌,也同樣的需要。詩人不僅讓自己活著,更重要的是要讓它的詩活著。詩畢竟是文學引領(lǐng)一種體裁,精髓,要它的信息,濃厚的哲理。
詩人們,讀者們我們在發(fā)現(xiàn)我們自己是病態(tài),請呼吸新鮮的空氣吧,吸收營養(yǎng),把自己從病態(tài)中恢復(fù)起來吧,這是詩歌的需要,文學的需要,人類的需要,懇請讀者尋醫(yī)自救吧。
詩歌的議論文 篇7
你不在意名利,不追求榮耀,就只寫給自己看,當做日記給自己看,不著重什么文學修養(yǎng)和品味,沒那么多精神來寫,平凡的人,也只能說淡淡的寫。
每次你提筆,就寫成白開水一樣,記錄很重要,把你心里想說的話表達出來,什么都憋在心里不好受,容易得病,反正也沒什么人看,你也包裝得結(jié)實,文字在堆高,沒人過來問候一下,這樣挺好的,沒什么負擔,更不用解釋。
海子那么年輕就不想做人,是怕人的玷污,還是受不了塵世的思想?而今,你每天都去看海,也奢望能做海的孩子,相信海的博大胸懷能接納你。很多人說詩歌已死,但是人還活著,活著就要做點什么?更有人說你別愛上什么文學,這意味著你苦逼的日子,將消盡你的時間和機會。
大家都看過《港囧》,徐風求學時才華橫溢,出來就不再畫畫,而為生活忙碌著,干燥又無趣的活著,當見到他的初戀之后,他發(fā)現(xiàn)自己的夢,是那么飄渺,妻子記得他的當初,記得他的摯愛。談到這,你不得不說你的老同學,一個村的好友,那時,你還嘲笑他寫什么詩歌,酸得讓人受不了,記得,給他送完“情書”,我們幾個哥們在長江邊看滿天的飛雪,就說你寫的是什么詩歌?他就此景作了一首,大家仰慕他的才氣,同樣藐視他的行為,因為是兄弟,就只為兄弟好而已。漸漸地談多了詩歌,你也喜歡上了,就這樣二十多年,你還半死不死的寫著文字,他一畢業(yè)就“脫離苦海”不再寫詩歌,你能說什么呢?他已經(jīng)買了房子,你沒有。那時,他還愛彈吉他,其實你也挺羨慕的,只是你家沒錢,你只能看著。
你受盡了冷嘲熱諷,你經(jīng)歷了百般無奈,你沉悶在社會變遷,你還活著,活著就要生存,而今,老婆孩子都有了,更要想著帶著他們一起生存,你死不了,要活著精彩。
你在記錄著生活,更是希望不那么早忘記當初,也是為總結(jié)過去,雖說領(lǐng)悟遲了點,但還是有機會的。為了生存,做什么職業(yè)都行,讓人譏諷也沒什么,沒臉皮了,不傷天害理,靠自己的雙手吃飯不丟人。
小時候,常去舅舅家,上二樓某個角落有很多書,你就常翻著看,卻沒想過舅舅讀了不少書,他一畢業(yè)就老實巴交的做了農(nóng)民,一個你父親瞧不起的農(nóng)民,舅舅挺可伶的,遇事老向父親請教及處理,但是父親還是期盼孩子不做農(nóng)民,只可惜種種原因你跳不進龍門,只能和舅舅那樣受盡了嘲諷。
可能是一直支離破碎的流離生活,你更要有支撐點來彌補自己的思想,寫就寫了,沒什么好后悔的.,他們有自己選擇生活的權(quán)力,放棄也好,安心過自己的生活也好,胡思亂想總不好。話又說回來,你夠堅強的了,還能堅持,雖這樣的堅持,是那么隱藏和幽暗,你還存在著就好。
也許下一代根本不羨慕和關(guān)注你做了什么,學了什么,甚至沒看過你的生活軌跡和留下的文字,就好似你沒關(guān)注過你的舅舅一樣,但是至少你曾經(jīng)也瘋狂過,直到現(xiàn)在還在發(fā)瘋。沒什么,就當是留給自己一個夢,一個持之以恒的夢。
詩歌的議論文 篇8
一個人只擁有現(xiàn)實世界是不夠的,他還應(yīng)該擁有詩意的世界。
——題記
人生的不同階段各有其不同的詩意與浪漫:我可以在唐詩中高歌壯志凌云心,揮灑成壯麗山河,亦可在宋詞中品味斷腸幽怨心,譜寫成惆悵離歌;我可以溫一壺月光下酒,與青山相擁,云煙氤氳,亦可聽云雀叫一整天,慢慢生活,誠誠懇懇;我可以在荒島上迎接黎明,亦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在詩詞中,品自然之美,悟人生之道。
與詩歌為伴,走過四季之更迭,伴著江上清風與山間明月舒展錦繡畫卷。你看,春光無限好,惠風和暢,想起“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便被這明凈的畫面、蓬勃的生機吸引,頓覺萬物復(fù)蘇,心生愉悅。你聽,夏夜月清幽,偶有蟬鳴入耳,想起“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沉浸于月明風清的愜意、生物靈動的熱鬧之中。你嗅,金秋滿地葉,桂子飄香,想起“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似乎有一股清香從詩文中飄散出來。你賞,冬日寒雪飄,銀裝素裹,想起“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冬日的早晨,萬籟無聲,雪厚厚地堆著,雪花無聲地飄著,便更覺恬靜舒適。
與詩歌為伴,品悟人生之情懷,伴著時代變遷與詩人經(jīng)歷尋找心靈歸宿。最喜愛東坡先生的“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他那瀟灑出塵、曠達豪放的氣概與人生態(tài)度令我向往!盎厥紫騺硎捝,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興衰榮辱又何足掛齒,只管竹杖芒鞋,一蓑煙雨任平生。我也在李白的“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中立下了凌云之志,在其“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薄疤焐也谋赜杏,千金散盡還復(fù)來”中收獲了堅定的信念,品味到了昂揚奮進的精神、孤傲高潔的情懷。他們的詩詞中,充滿著人生哲理與思想引領(lǐng)。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毙r候讀詩,只傾心于自然之變化無窮。月光皎潔,花影婀娜,蟲鳴滿耳,微風拂面,我抬頭尋找詩的蹤跡,沒有想到生活本身就是一首詩。長大后讀詩,漸漸明白了“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的`離別之痛,感慨“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今日春來,明朝花謝,你我皆是人生之旅的趕路人。在詩歌中,我豐富了閱歷,體驗到了不同的人生。在詩一般的年華里,我習慣了揮手告別,也驚喜于意料之外的遇見;歷經(jīng)寒來暑往、秋收冬藏,也慶幸有詩情為伴。
我見過大漠黃沙孤煙直上,也見過江南小橋流水人家,我不過是天地逆旅之百代過客,愿吟嘯徐行。布衣輕舟,覽行路之風景,悟人生之意趣,帶著幾分豪情、幾分坦蕩,走向詩的遠方。
【詩歌的議論文】相關(guān)文章:
經(jīng)典的詩歌02-18
議論文作文:成長的煩惱_議論文范文08-07
議論文作文11-03
《心愿》詩歌10-31
詩歌的作文12-30
給父親的詩歌11-01
春天的詩歌10-27
艾青的詩歌11-24
徐志摩的詩歌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