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除夕夜的歷史典故
除夕夜是指每年農(nóng)歷十二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與新年(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意“去”。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除夕夜的歷史典故,希望對你有幫助。
除夕夜的歷史典故 篇1
話說古代有一只四角四足的惡獸——夕,因冬季大雪覆蓋而短缺了食物常到附近的村莊里去找吃的,因其身體龐大、脾氣暴躁、兇猛異常,給村民帶來了很大的災(zāi)難。每到臘月底,人們都整理衣物扶老攜幼,到附近的竹林里躲避夕。
這一年,村里的人們在收拾東西逃走的路途中遇到一位年紀(jì)約七八歲的孩子,餓倒在路旁。有位好心的老婆婆將孩子救醒,并要這孩子一起上山躲避惡獸——夕,這個聰明的孩子便與老婆婆一起跟著村子里的人來到了村后的竹林里。由于冬季在竹林里寒氣逼人,大家冷得紛紛伐竹蓋房、燒火取暖。這個被老婆婆救來的孩子就好奇的問大家:我們這竹林離村子那么近,就不怕“夕”會來到這里嗎?有位老人回答他說:“我年小的時候就隨鄉(xiāng)親們來這里躲避“夕”,雪很大的那幾年因為它餓極了也追來過,可是它每次都看到鄉(xiāng)親們在這竹林里伐竹就匆匆忙忙的走了!边@個孩子想了想告訴大家:“我有辦法除掉‘“夕”讓大家從今以后不用每到臘月里就出來逃難。”大家聽后都非常高興,紛紛問該怎么辦?這個聰明的孩子告訴大家:多砍一些竹節(jié)帶著,今夜全村人都可以回家!在你們各家的門外邊掛一塊紅布,就好了,等到明天天亮之后夕就再也不會來了。鄉(xiāng)親們半信半疑的聽著這個孩子的話,由村里的老者帶著各自回了自己的家。
很快入夜了,村民們由于害怕“夕”會來沒有人敢睡覺,除都在自家的門外懸掛了紅布條之外,就來到村中間的空地上,守著一些從竹林里帶回來的一些碎的竹節(jié)。天氣寒冷大家點了火堆取暖,餓了就拿些吃的出來……子夜,便聽到一聲震天的巨吼,大家恐懼的縮做一團(tuán)。這時那個聰明的孩子突然間站出來告訴大家說:“我去把他引來,然后大家就往火堆里扔我們守了一夜的碎竹節(jié)!
還沒等還好心的老婆婆伸手去拽,這個孩子已經(jīng)來到了村口,孩子看到夕正在往村里硬闖,破壞了很多東西,于是他大聲的叫到:你每年都來,害得百姓不能安居樂業(yè),今天我一定要給你點厲害!“夕”聽到孩子的叫聲,便循著聲音追來過來,可是它看到家家門墻都掛著紅紅的布條就沒敢進(jìn),于是順著孩子的聲音忍著挨餓的肚皮來到了村中央的空地這里。這時孩子大聲地說:“鄉(xiāng)親們,往火里扔碎竹節(jié)啊!”,可是大家因為害怕早已經(jīng)站在那里礓住了,這個瞬間“夕”用他的角把孩子挑了起來重重的甩在了地上。村民們聽到孩子落地的聲音反應(yīng)過來,紛紛往火里扔起了竹節(jié)。由于是砍伐不久,濕濕的竹節(jié)遇到旺火紛紛爆裂,噼里啪啦的.響了起來!“夕”聽到這響聲掉頭鼠竄,沒有再損壞村里的東西。
天亮起來了,“夕”被人們?nèi)拥交鹄锏闹窆?jié)爆裂時發(fā)出的聲音嚇跑了,住戶家因為門前掛的紅條,“夕”沒有進(jìn)所以保住了,人們心中卻高興不起來。因為那個救了這個村莊的聰明的孩子被“夕”挑死了。而這一天就是正月初一。這個聰明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做“年”。
因為“夕”沒有死,所以每年的臘月卅十,大家都守著碎竹節(jié)等待著,希望早日除掉“夕”。可是一年年過去了,誰也沒有再見過“夕”,有的只是大家為防止“夕”的到來燃放的爆竹與門前掛的紅布條,然而卻給我們留下了這個傳說與過年的習(xí)俗:臘月卅的夜里,大家齊聚一堂吃著年夜飯,一起守歲等待除夕的鐘聲。放爆竹,貼門聯(lián)。等到天亮彼此走訪鄰里給予問候與祝福。初一早上鄉(xiāng)親們彼此走訪看看相鄰有沒有受傷說一些吉祥客氣的話。希望來年的臘月“夕”不再來。
春節(jié)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jié)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個節(jié)日。在中國千百年的歷史發(fā)展中,還有一些較為固定的風(fēng)俗習(xí)慣相傳至今。比如,掃塵、貼春聯(lián)、貼窗花、倒貼“福”字、畫年畫和守歲等等。
除夕夜的歷史典故 篇2
相傳,古時候的人們害怕黑夜的來臨,因為夜幕下有很多恐怖的東西,如豺狼虎豹、鬼魅怪獸。其中有一個怪獸尤為恐怖兇猛,它會在冬天太陽下山后出沒,搗毀村莊、禍害百姓,它的名字叫“夕”。
我們的祖先們非常懼怕怪獸“夕”,因此,那時候的人們就把日落叫做“夕”,寓意太陽西下后,“夕”就要來了。
毫無招架之力的村民們只好在“夕”到來前四處逃散或躲往深山,逃不掉的村民就求灶神。灶神聽到了人間疾苦,就將此事上報天宮,希望天上有神仙能除掉“夕”獸。可能是那時的神仙都比較忙,加之“夕”獸來歷不明,沒有神仙愿管此事。
此時候灶神的`小孫子(另一說法是神農(nóng)的小孫子),名叫“年”的小神仙,初生牛犢不怕虎,從眾神中站了出來,愿意下凡除掉“夕”獸。
于是在深冬夜里,“年”手里拿著從爺爺借來的神器:火符和紅綢緞,來到了人間,與正在村里肆虐的“夕”獸大戰(zhàn),一直打到大年三十夜!澳辍睂ⅰ跋Α北频揭欢阎窀停缓笥没鸱c著了竹竿,竹子燃燒后火光沖天“噼啪”爆響,“夕”獸非常害怕。
“年”神終于明白“夕”獸害怕“爆竹”,于是,帶領(lǐng)著村民個個手里拿著燃燒的竹子來燒夕獸,“夕”被點著了,哀嚎一聲,回了東海。
除夕夜的歷史典故 篇3
謂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也指一年的最后一天。除: 去掉,引申為易,即交替。夕: 日暮,引申為夜晚。因而“除夕”便含有“舊歲到此夕而除,明日即另換新歲”的意思。
“除夕”一詞,源于先秦時期的`“逐除”。據(jù)《呂氏春秋·季冬紀(jì)》記載: 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擊鼓驅(qū)逐“疫癘之鬼”。這就是除夕節(jié)令的由來。而最早提及“除夕”這一名稱的,則是西晉周處的《風(fēng)土記》!讹L(fēng)土記》云:“至除夕,達(dá)旦不眠,謂之守歲!惫湃藢Α俺Α边有許多雅稱,如“除夜”“歲除”“大除”“大盡”等。
在民間,除夕有很多富有積極意義的習(xí)俗!皻q晚相與饋問”為“饋歲”,“酒食相邀呼”為“別歲”,除夕夜通宵不眠為“守歲”。守歲的“守”有對即將過去的上一年的懷念之情,也有對即將到來的新年充滿希望之意。
【除夕夜的歷史典故】相關(guān)文章:
歷史典故精選02-28
歷史成語典故:罄竹難書的典故02-22
曳尾涂中的歷史典故02-13
桃花的歷史典故02-28
經(jīng)典歷史典故短篇09-15
白虹貫日的歷史典故03-24
家喻戶曉的歷史典故12-09
歷史典故的成語11-23
歷史典故:利令智昏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