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之舌是什么意思及其成語故事
三寸之舌的意思是比喻能說會辯的口才。通常用來形容人善于辯論,據(jù)理力爭。以下是cnfla小編為你整理的關(guān)于三寸之舌的成語故事,希望能夠幫助到你,歡迎閱讀。
一、成語故事:
公元前257年,秦軍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王派平原君到 楚國去請求援兵,同時締結(jié)聯(lián)合抗秦的盟約。平原君決定帶20個文 武雙全的勇士同去,但挑來挑去,還缺一個人。后來。一個名叫毛遂 的門客自己推薦自己。平原君覺得平時對他毫無印象,考問了他一 番后,勉強(qiáng)同意他一起去。
貌不驚人的毛遂,其實(shí)是個能言善辯的人。到楚國后,他和同行 的19個人談?wù)撈鹛煜麓笫,頭頭是道,大家對他的學(xué)問和辯才都佩 服不已。
平原君與楚平王會談那天,兩人從早晨一直談到中午,還未談 出結(jié)果。19個門客十分焦急,毛遂便自告奮勇上殿去看看情況。毛遂 按著劍從容不迫地走上了臺階。”楚王瞧不起他,要他退下去,他卻 紫握劍柄,大步走到楚王面前說:“大王敢當(dāng)著我主人的'面對我如此 無禮,不過是倚仗楚軍人多勢眾罷了。但現(xiàn)在您跟我距離不到十步, 大王的性命掌握在我手里,楚軍再多也沒有用: 接著:毛遂義正詞嚴(yán)地從歷史到現(xiàn)實(shí)分析了楚、趙兩國的關(guān)系 …說明趙國派使臣來締約聯(lián)合抗秦,乃是為了救助楚國,而不只是 為了趙國自己。
楚王覺得毛遂說得有理,就與平原君一起舉行了締約儀式。這 樣,聯(lián)合抗秦的大事圓滿辦成。
平原君帶一行人回到趙國后,和人談起毛遂這次的功勞,感慨 萬分他說:“我今后再也不敢談?wù)撟R別人才的事了。我識別過的人 才,多達(dá)上千人,少說也有幾百人。自以為天下真有本事的人都逃不 過我的眼睛,但卻偏偏沒有識別出毛遂先生的才干,毛先生一到楚 國,就使趙國的地位重于九鼎等國寶。毛先生對楚國的那一席話,勝 過了百萬雄師!”
從此,毛遂受到了平原君的重用,被奉為上賓。
二、拓展延伸
【詞目】三寸之舌 ( sān cùn zhī shé )
【解釋】比喻能說會辯的口才。
【出處】
1.《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毛先生以三寸不爛之舌,強(qiáng)于百萬之師。”
2.《史記·淮陰侯列傳》:“酈生一士,伏軾掉三寸之舌,下齊七十余城。”
【示例】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九十九回:“平原君歸國,嘆曰:‘毛先生三寸之舌,強(qiáng)于百萬之師!勝閱人多矣,乃今于毛先生而失之,勝自今不敢復(fù)相天下士矣。’”
他憑著~,使許多人聽信了他的謊言。
【用法】作賓語;比喻能說會辯的口才
【近義詞】三寸不爛之舌
【三寸之舌是什么意思及其成語故事】相關(guān)文章:
扶搖直上是什么意思及其成語故事06-15
貪生怕死是什么意思及其成語故事05-26
三寸之舌的成語故事01-20
厲兵秣馬是什么意思及其來歷06-14
簞食瓢飲是什么意思及其歷史典故08-18
罄竹難書的成語故事-罄竹難書是什么意思05-15
好逸惡勞的成語故事及其解釋06-21
虛有其表是什么意思及其歷史典故06-02
周公吐哺的成語故事及其解釋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