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虛有其表是什么意思及其歷史典故
虛有其表,成語,形容外表好看,實(shí)際上不行。你知道這個(gè)成語的來歷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虛有其表的歷史典故,供大家閱讀參考。
一、歷史典故
蕭嵩是唐朝開國老臣蕭瑀的曾侄孫,他身材魁偉高大,容貌秀美,還留著一把漂亮的胡子,見過他的人都說他相貌非凡。在唐明皇的近臣中算得上是名美男子,甚得明皇寵愛,開元初年被任為中書舍人(宰相助理)。
唐明皇對蘇瑰的兒子蘇珽也十分器重,想拜他為相。事前,曾向宰臣征詢意見。蕭嵩他們回答道:“任用賢能,皇上自有好眼力,非臣等所及。”經(jīng)過再三考慮之后,唐明皇決定任命蘇珽為宰相,第二天早朝宣布。時(shí)間緊急,于是派侍從去找個(gè)人來草擬詔書。侍從把蕭嵩請來,明皇把自己的意思告訴他,然后叫他寫一道任命蘇珽為宰相的詔書。蕭嵩不敢怠慢,就到一個(gè)書房里去起草文書了,過了一會兒,他把詔書草稿送給明皇審閱。
古人講話、作文,最忌直接犯用君王或父輩的名字,免獲不敬之罪。明皇見文稿中有“國之瑰寶”一句,對蕭嵩說:“蘇珽是蘇瑰的兒子,頒給蘇珽的`詔命中不應(yīng)干犯他父親的名諱,你得修改一下。”蕭嵩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疏忽。唐玄宗于是讓人撤出帳幕中的屏風(fēng)給蕭嵩使用。蕭嵩萬分恐懼,又著急又害怕,汗把衣服都濕透了。他躲在屏風(fēng)后面,心慌意亂,不知道怎樣修改才好。
唐玄宗以為蕭嵩思考了一段時(shí)間,應(yīng)當(dāng)是很周詳了,就走到蕭嵩的坐席去看,見他只把“國之瑰寶”換成“國之珍寶”,其余的文字根本沒有變動。明皇生氣地讓他離開,蕭嵩只好羞愧地走了。
等蕭嵩一走,皇上就把草稿揉成一團(tuán),狠狠地扔在地上,說道:“此人真是虛有其表,根本沒有用!”左右的人忍不住失聲笑了出來。
其實(shí),蕭嵩也還不是那么窩囊。他雖然缺少學(xué)術(shù),可是處理行政公務(wù)卻很慎密周到。后來出鎮(zhèn)邊關(guān),又為朝廷立下許多軍功。唐明皇終于改變看法,不再說他“虛有其表”。
開元十七年(公元729年),蕭嵩被任為中書令(即宰相),他的兒子蕭衡也被明皇看中,招為附馬,匹配新昌公主。每逢蕭嵩夫婦進(jìn)宮謁見,明皇總是親切地稱呼嵩夫人為“親家母”,賜贈珍貴禮品。蕭嵩晚年名位雖高,可是后人在使用成語“虛有其表”時(shí),仍不免會牽扯到他,甚至誤以為他是個(gè)毫不中用的角色。
二、拓展延伸
【解釋】:虛:空;表:表面,外貌?沼泻每吹耐獗恚瑢(shí)際上不行。指有名無實(shí)。
【出自】:唐·鄭處誨《明皇雜錄》:“嵩既成,上擲其草于地,曰:‘虛有其表耳。’”
【示例】:表面看上去他挺精明的,可實(shí)際上卻是~,什么事也辦不好。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出 處】
唐·鄭處誨《明皇雜錄》:“嵩既退;上擲其草于地:‘虛有其表耳!’”
【例句】
他有其名而無其實(shí),不過是~罷了。
【虛有其表是什么意思及其歷史典故】相關(guān)文章:
簞食瓢飲是什么意思及其歷史典故10-10
晏嬰的簡介及其歷史典故09-26
防微杜漸的歷史典故是什么10-27
關(guān)于舍本逐末的3個(gè)歷史典故及其翻譯10-04
天衣無縫的歷史典故是什么09-13
其貌不揚(yáng)的歷史典故是什么11-09
30個(gè)有意思的歷史典故10-13
跳梁小丑的歷史典故是什么10-09
蕭何自污的歷史典故是什么11-08
風(fēng)聲鶴唳的歷史典故是什么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