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棱兩可的成語故事是什么
模棱兩可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它的故事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模棱兩可的成語故事,供大家閱讀參考。
一、成語故事
蘇味道是初唐的政治家、文學家,趙州欒城(今屬河北欒城)人。九歲能詩文,少有才華,與李嶠以文辭齊名,號“蘇李”。20歲中進士,早年為咸陽尉,因吏部侍郎裴行儉賞識,隨裴行儉兩征突厥,為書記。圣歷初官居相位,先后三度為相,深得武則天賞識。
當?shù)胰式艽勾估弦又H,武則天向他咨詢誰能接班,狄仁杰答道:“文學蘊藉,則蘇味道、李嶠固其宜矣。”蘇味道能夠獲得一代名相狄仁杰的賞識,自可說明他必非平庸之輩。
可是,蘇味道任宰相的時候,最大的.毛病是“尸位素餐”,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不作為”,凡事明哲保身,一味地和稀泥,處事十分圓滑。
有一次,一個人向蘇味道請教當官的訣竅,他得意地說:“要想當好官,必須記住一點:處理任何事情,都不要決斷得清楚明白。否則一有錯誤,就必定受罰。應(yīng)該像用手摸棱角那樣,這一面可以,那一面也過得去,就不會出事了。”這番話傳揚開來以后,大家私底下都稱他為“蘇模棱”。史料記載:“嘗謂人曰:處事不欲決斷明白,若有錯誤,必貽咎譴,但模棱以持兩端可矣。”
然而,蘇味道并非遇事一律模棱,不置可否。在有些事情上,他的態(tài)度又鮮明得出奇。比如,長安元年(公元701年)三月大雪,蘇味道以為是祥瑞之兆,率領(lǐng)百官向武則天進賀。殿中侍御史王求禮當即指出:“三月雪為瑞雪,臘月雷為瑞雷乎?”還說:“今陽和布氣,草木發(fā)榮,而寒雪為災(zāi),豈得誣以為瑞?”又一次,有人向朝廷呈獻一頭三條腿的牛,蘇味道又帶頭上朝祝賀。蘇味道如此不顧常識,昧于事理,必然招致“舉朝嗤笑,以為口實”。但蘇味道不管這些,笑罵由爾笑罵,依舊我行我素。難怪宋人孔平仲的《續(xù)世說》,將他的言行編入了“奸邪”一列。
——《舊唐書·蘇味道傳》
二、拓展延伸
【成語】: 模棱兩可
【拼音】: mó léng liǎng kě
【解釋】: 模棱:含糊,不明確;兩可:可以這樣,也可以那樣。指不表示明確的態(tài)度,或沒有明確的主張。
【舉例造句】: 他害怕事情一旦變化,他將有不測大禍,所以跪在地上回答了一句模棱兩可的話。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章�
【拼音代碼】: mllk
【近義詞】:不置可否、模棱兩端、含含糊糊
【反義詞】:旗幟鮮明、斬釘截鐵
【燈謎】: 可不可
【用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指態(tài)度不明確
【英文】: cut both ways
【辨音】 棱:不能讀作“líng”,應(yīng)該讀 léng。
【辨析】模棱兩可與“不置可否”有別:模棱兩可指表態(tài)不明確;可作“言辭”的定語;可作補語;“不置可否”多指“避而不談”;不表示態(tài)度;不能作“言辭”的定語。
【模棱兩可的成語故事是什么】相關(guān)文章:
蕭規(guī)曹隨的成語故事是什么01-13
亡羊補牢的成語故事是什么02-08
天經(jīng)地義的成語故事是什么04-02
南轅北轍成語故事是什么02-09
出爾反爾的成語故事是什么06-14
食玉炊桂的成語故事是什么06-06
因噎廢食的成語故事是什么06-21
美輪美奐的成語故事是什么06-27
管中窺豹的成語故事是什么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