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中考作文指導(dǎo):好文章經(jīng)驗談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真實來自生活。對生活真誠,不要欺騙生活,因為生活本身是真實的。那么如何才能讓學生寫出真情實感呢?就平時的教學實踐,筆者總結(jié)了以下幾個觀點:
一、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孕育情感
葉圣陶說:“寫作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章。”葉圣陶先生還說:“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葉圣陶先生的話形象地說明了生活與作文的關(guān)系。我們要抓住作文訓(xùn)練這個“流”,就必須從生活這個“源”中汲取營養(yǎng)和素材。所以,要想學生在作文中寫出真情實感,就必須教會學生面向社會,關(guān)注生活,要以飽滿的熱情和自己獨特的眼光與視角去觀察周圍的客觀事物,并建立感情,再將這感情融進寫作中,寫出自己的獨特體驗,這樣寫出的文章就不愁沒有感情,沒有感染力。
生活的每一天都會發(fā)生許多事,當然有的大有的小,有的重要有的不重要,甚至有些事看起來很平淡不起眼,如果我們不去用心品味,也許過去了它全然不留一點痕跡,導(dǎo)致作文時提筆便覺無事可寫、無話可說。所以,教師要引導(dǎo)學生做一個有心人,用心去感悟生活。凡事都仔細琢磨品味一下,經(jīng)常與身邊的親人、朋友、教師、同學等進行換位思考。換個角度思考問題、看待事物,往往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
為了讓學生能從生活中收集寫作素材,寫出有真情實感的文章,筆者從七年級開始就要求每個學生寫周記,周記的內(nèi)容一定要從生活中選材,有教師命題,也可讓學生自由發(fā)揮,寫本周中印象最深的事情。經(jīng)過三年不間斷的訓(xùn)練,批閱每周的周記成了筆者期盼的一件樂事,因為學生作品中已顯露其真性情,吐露其真感情了,個別語文基礎(chǔ)好的同學已嘗試稚嫩的小說創(chuàng)作了。每次布置周記,筆者都精心選題,關(guān)注學生生活及內(nèi)心感受,力求每次周記都讓學生有話可寫、有情可抒。
實踐證明,從生活中選材,讓學生在作文中說真話,抒真情,寫實感,學生才會愿意寫作,熱愛寫作,讓寫作成為學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這也是學生學習做人的一種歷練。
當然,要讓學生寫出真情實感的好文章,決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多讀勤思的好習慣,引導(dǎo)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我們的寫作教學也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喚起學生的內(nèi)心體驗,才能讓學生寫出有真情實感的文章。筆者認為,我們的寫作教學只有讓學生把握住表達真情實感這一底線,才能讓寫作真正成為學生豐富情感、審視自我、完善自我的精神手段。
二、寫作技巧的培養(yǎng)
有了可寫的生活素材之后,要想寫出洋溢著真情實感的好文章的關(guān)鍵還在于要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對材料進行藝術(shù)加工。加工材料的方法有很多,第一,要合理地運用事件,去粗取精,選擇事例中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環(huán)節(jié)作為重點來詳寫,次要一點的環(huán)節(jié)略寫,與中心無關(guān)的干脆不寫。文字的功夫在于精而不在于多,不能隨意地堆砌材料,所以要大膽取舍,無用而多余的筆墨要刪之毫不留情。第二,要適當?shù)劁亯|和渲染。一件相同的事如果發(fā)生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背景下,往往會有不同的結(jié)果,寫作效果可能會大相徑庭。這就需要我們?yōu)槭录⻊?chuàng)設(shè)必要的前提或環(huán)境。例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父親買橘子的情節(jié)之所以催人淚下,是因為作者把這一細節(jié)放在家里連遭不幸的背景之下來刻畫的,父親那深深的舐犢之情便躍然紙上。在成功鋪墊的同時,別忘記了恰當?shù)木拔锩鑼懲茕秩練夥,巧妙地烘托人物的心理。第三,綜合運用各種描寫方法來塑造人物形象。一個成功的人物形象一定是有血有肉的,他就是我們生活中的一個個體,要讓他自己在讀者面前充分的展示。通過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心理、神態(tài)等諸多方面,讓讀者感受到一個栩栩如生的血肉豐滿的形象。當然,描寫時要力求抓住人物的特征,表現(xiàn)其鮮明的個性,有個性才有生命力。
我們在作文評講時,通常也會讀一些優(yōu)秀的或認為有某方面典型問題的學生作品。試問我們在讀學生作品時是否尊重了學生的個人意愿。筆者總是從欣賞的角度來看待學生的作品,不管水平如何,畢竟是學生辛勤勞動的付出。
三、鼓勵和肯定學生在作文中寫出真情實感
素材和技巧都具備后,作為教師要做的就是多鼓勵學生寫出真情實感,哪怕他只有一句話或一個詞值得你去讀,我們也應(yīng)該從欣賞他的那句話、那個詞開始評價。在評價時千萬不要對學生的人格作評價,我們應(yīng)該去尊重每一個孩子,欣賞每一個孩子,輕輕地呵護孩子幼小的心靈。
作為教師,我們不應(yīng)禁錮學生的思維,而應(yīng)逐步引導(dǎo)學生“寫自得之見”,“抒自然之情”。寫作理應(yīng)是對學生自我感悟、自主表達、自我展現(xiàn)等愿望的滿足,只有讓學生融入自由、開放、寬松的寫作氛圍之中,才能夠指導(dǎo)學生寫出富有真情實感的作文。同樣的話題,同樣的材料,一個人給自己、給他人送來的是樂觀的陽光,而另一個人給自己、給他人帶來的卻是悲觀的烏云。這兩種情況其實就是我們在作文中表達心中情感時出現(xiàn)的兩種完全不一樣的“真實”。后一種“真實”是一種消極的真實,是我們不值得提倡和鼓勵的“真實”。因為作文是一種有責任的行為,它不僅要對我們自己的心靈成長負責,也更要對別人的心靈愉悅負責。
真情實感是好文章的重要標準之一。只有情真意切的文章,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否則,就猶如剪彩為花,刻紙為葉,盡管精致,卻缺乏生命活力。如果學生在寫作時缺乏真情實感,就只能從主觀上拔高題意,表決心、談志愿;或是“為賦新詞強說愁”,滿紙苦悶、彷徨、傷感;或是感情冷漠,調(diào)侃一切;或是胡編亂造,博人歡心。
真情實感可以使學生感動,感動的過程是心靈凈化的過程。如果學生經(jīng)常處于感動之中,他們身上真、善、美的種子就會發(fā)芽、開花、結(jié)果。
在作文課上,筆者經(jīng)常鼓勵學生寫真事,抒真情,大膽表現(xiàn)自我,F(xiàn)在,筆者所教的學生已經(jīng)基本上杜絕了抄作文選,說套話、假話等現(xiàn)象。大家在作文中暢所欲言,一吐為快。學生寫出了“我是超人”的趣事,寫出了“惱人的家長會”的憾事,也寫出了“我要自由”的真情,寫出了“假如可以不做作業(yè)”的實感。學生不斷地從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中觀察、體驗、感受,不斷地用自己的心寫出了自己的童趣,用自己的文筆寫出了自己的心靈,寫出了許許多多真實感人的好作文。
作文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抒寫對心靈的感受。而怎樣把心靈的感受既表達得痛快淋漓,又適當有度,這里面其實有一對看似對立的法則:寫進去,走出來。所謂“寫進去”,無非兩方面:一是寫真寫實,即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得真實,讓人可信,從而引起人的共鳴;二是寫深寫透,即把情感的最深處表達出來,不僅要獲得理解,而且要引起深度的理解。這樣看來,做到“寫進去”,其實就是提倡我們用心作文。作文寫不進去,就給人以假的感覺,再好的生活,再好的情感也只是一紙膚淺的漢字而已。
為什么又要“
一、作文要學會積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古人這些總結(jié),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積累”在寫作中的重要性。“平時靠積累,考場憑發(fā)揮”,這是考場學子的共同體會。
(一)語言方面要建立“語匯庫”。語匯是文章的細胞。廣義的語匯,不僅指詞、短語的總匯,還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語匯庫”途徑有二:第一是閱讀。平時要廣泛閱讀書籍、報刊,并做好讀書筆記,把一些優(yōu)美的詞語、句子、語段摘錄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讀書卡片上。第二是生活。平時要捕捉大眾口語中鮮活的語言,并把這些語言記在隨身帶的小本子或卡片上,這樣日積月累、集腋成裘,說話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會妙筆生花。
(二)要加強材料方面的積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許多學生由于平時不注意積累素材,每到作文時就去搜腸掛肚,或者胡編或者抄襲。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積累素材。平時有條件的可帶著攝像機、錄音機、深入觀察生活、積極參與生活,并與寫生、、寫日記、寫觀察筆記等形式,及時記錄家庭生活、校園生活、社會生活中的見聞。記錄時要抓住細節(jié),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這樣,寫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三)要加強思想方面的積累。觀點是文章的靈魂。文章中心不明確,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說明作者思想膚淺。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庫”。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獲。”平時要深入思考,遇事多問問“為什么”、“是什么”、“怎么樣”。這樣就能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還要隨時把思維的“火花”、思索的結(jié)論記錄下來。第二要輯錄,也就是要摘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總之,作文要加強積累,建立好“語匯庫”、“素材庫”、“思想庫”這三大寫作倉庫,并要定期盤點、整理、分門別類,且要不斷充實、擴容。
二、寫好作文先學會觀察
魯迅先生在回答文學青年“如何才能寫出好文章”的問題時強調(diào)了兩點:一是多看,二是多練。這里的“多看”即指多觀察。這就說明:要寫好文章,要掌握嫻熟的文章寫作手法,就要多觀察,學會觀察,觀察是寫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礎(chǔ)。
俄國小說家契訶夫就這樣諄諄告誡初學者:“作家務(wù)必要把自己鍛煉成一個目光敏銳永不罷休的觀察家!--要把自己鍛煉到觀察簡直成習慣,仿佛變成第二個天性。”把觀察鍛煉成習慣,鍛煉成第二天性,這是一種很需要時間去磨練的功夫,是很有作用,很了不起的功夫。
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人、事、景、物,從中獵取你作文時所需要的材料:你要對一些看似不大實則很有意義的事情產(chǎn)生興趣,注意觀察起因、過程和結(jié)果;你要留意校園花壇里的植物一年四季如何變化它的顏色,學會刨根問底,弄清這些變化的來龍去脈;你要走向社會,同更多的人接觸,觀察他們的一言一行,要思索一些東西,隨時將它們匯入自己思想的長河。這就是觀察的過程,觀察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觀察決不要僅僅局限于“用眼看”。廣義的更有實際意義的觀察是指要將人的五官全部調(diào)動起來:用耳朵去聆聽,用身體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腦去思索,這樣的觀察才會更加細膩、深刻。
(二)觀察過程中要注意運用好“爛筆頭”。俗語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好多同學每天看到的挺多,思索的也挺多,但是不善于隨時記下來,這樣就會使觀察到的材料付之東去,許多有價值的東西也會白白浪費掉。
(三)觀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恒。別犯“腦熱病”,三分鐘的熱度對與寫好作文是沒有益處的,你要將觀察生活、思索生活貫穿于你生活的每一天,這樣你才會寫出妙文佳作來。
學會觀察對于寫好作文有著巨大的奠基和推動作用,離開了觀察,你往往會感到難以下筆。愿你學會觀察,不斷培養(yǎng),提高贊成的觀察能力,在寫作實踐中取得得大的進步。
三、意高則文勝
立意,就是確立文章的中心和意圖。那么文章在立意時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一)立意要正確
正確是文章立意的第一要義,所謂正確就是要保證文章的感情和思想觀點正確,符合客觀事物的本質(zhì)和規(guī)律,符合我國基本政治原則,符合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能給人以積極的啟發(fā)。
(二)立意要專一
“作文之事,貴于專一,專則生巧,散乃人愚。”無論多么復(fù)雜的事情,主旨不能分散。一篇文章如果既想說明這個問題,又想闡述那個觀點,東拉西扯,必然立意不明確。其實,想面面俱到肯定會面面不到位,況且一篇文章只能有一個中心,與其“貪多嚼不爛”,不如集中筆墨表現(xiàn)一個中心,即使是通過數(shù)件事來表現(xiàn)中心,也要做到緊帖中心行文,目標始終如一,著墨于材料與中心的結(jié)合點,使材料蘊涵的力量全部直指中心。
(三)立意要新穎
文章最忌隨人后,人云亦云,新穎的角度是作文創(chuàng)新的核心。立意新穎要求跳出陳舊的框框、不按順向思維、習慣思維或原有的心理定式進行立意構(gòu)思,而是以獨到的視角去審視題目中所蘊涵的另類內(nèi)容,避開他人所常寫,寫別人所未寫。即使同一寫作對象,總是可以從許多角度切入,只要我們打破思維的定式,站在時代的高度,避“俗”求“異”,多角度、多側(cè)面思考,或聯(lián)想、或擴展、或類比、或逆向,發(fā)人之所未發(fā),就能在五顏六色的天空里構(gòu)筑屬于你的最美的彩虹。
(四)立意要深刻。
立意的深刻是指確立的主題不是人所共知的膚淺的道理,而要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挖掘出更深層的意蘊。
(五)立意要巧妙
在習作有限的文字內(nèi),要表現(xiàn)較為深刻的思想,就只能一粒沙里看世界,從生活中的一斑一點、一枝一葉去再現(xiàn)生活的全貌,從一個點、一個片段、一個瞬間、一個現(xiàn)象入手,對社會、對人生進行描述和深思,即立意要大處著眼,小處落筆,角度雖小,卻能小中見大,平中見奇。
四、怎樣寫好狀物的文章
如何寫好狀物文章呢?請大家牢記以下五點:
(一)交代來歷
文章開頭用一、兩句話介紹物品的歷來,自然地引出下文。
(二)具體描述
通過顏色、形狀把物品外形準確勾勒出來,寫出特點給人以鮮明的感覺。多用一些恰當?shù)男揶o手法,展開合理的想象。賦予它情感,就會使物品活生生地躍然紙上。
(三)動靜結(jié)合
先寫靜態(tài)的外形特點,再寫它的動態(tài)。這樣會增添一些情趣,寫出的文章也會更加生活。
(四)說明功能
每件物品都有它獨特的作用,一般來說,這類文章要在結(jié)尾處說明一下物品的作用這樣會更加突出這件物品的特點。
(五)融進感情
字里行間要流露出作者對所描述的物品的喜歡、珍惜之情,這樣會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五、長話短說話縮寫
讀了一篇好文章,你一定很受感動吧?要是你想把這個故事簡單的介紹給別人,就可以用縮寫的形式。本次習作練習的是縮寫,要求主要內(nèi)容完整,重點突出;語言簡練,縮寫后文字不要超過三百字。
縮寫是作文中的一種常見形式。所謂縮寫,就是在不改變中心,不改變體裁,保留原文的主要內(nèi)容的情況下,把一篇長文章壓縮成短文章。學會縮寫,能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我們的閱讀能力和概括能力,進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那么,怎樣進行縮寫呢?
(一)要留主干、去枝葉。在縮寫課文時,我們要刪減次要的人物、次要的事件,以及說明、交代等地方,留下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如《小抄寫員》一文中我們首先要思考:敘利奧是在什么情況下開始幫爸爸工作的,他為什么要偷偷地做,怎樣做的,結(jié)果怎樣,把最使你感動的地方畫下來。然后把幫爸爸抄寫的事情經(jīng)過寫下來,而把當他被爸爸誤解后是怎樣想的等無關(guān)緊要的刪除。
(二)要直接簡化任務(wù)語言。在敘述中,我們要把直接敘述變成間接敘述,盡可能簡化人物語言。這樣,既使情節(jié)連貫,又使語句“簡練”。
(三)要保持文章脈絡(luò)清晰?s寫課文要注意保持文章主要脈絡(luò)的清晰和完整,特別是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等要素要齊全,讓人讀了對原文有個大概的了解。
(四)要不改變課文原意?s寫課文最要緊的是縮寫后不可改變課文原意,做到內(nèi)容基本保持和原文一直,不會使讀者產(chǎn)生歧義。
一、作文要學會積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古人這些總結(jié),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積累”在寫作中的重要性。“平時靠積累,考場憑發(fā)揮”,這是考場學子的共同體會。
(一)語言方面要建立“語匯庫”。語匯是文章的細胞。廣義的語匯,不僅指詞、短語的總匯,還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語匯庫”途徑有二:第一是閱讀。平時要廣泛閱讀書籍、報刊,并做好讀書筆記,把一些優(yōu)美的詞語、句子、語段摘錄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讀書卡片上。第二是生活。平時要捕捉大眾口語中鮮活的語言,并把這些語言記在隨身帶的小本子或卡片上,這樣日積月累、集腋成裘,說話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會妙筆生花。
(二)要加強材料方面的積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許多學生由于平時不注意積累素材,每到作文時就去搜腸掛肚,或者胡編或者抄襲。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積累素材。平時有條件的可帶著攝像機、錄音機、深入觀察生活、積極參與生活,并與寫生、、寫日記、寫觀察筆記等形式,及時記錄家庭生活、校園生活、社會生活中的見聞。記錄時要抓住細節(jié),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這樣,寫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三)要加強思想方面的積累。觀點是文章的靈魂。文章中心不明確,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說明作者思想膚淺。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庫”。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獲。”平時要深入思考,遇事多問問“為什么”、“是什么”、“怎么樣”。這樣就能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還要隨時把思維的“火花”、思索的結(jié)論記錄下來。第二要輯錄,也就是要摘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總之,作文要加強積累,建立好“語匯庫”、“素材庫”、“思想庫”這三大寫作倉庫,并要定期盤點、整理、分門別類,且要不斷充實、擴容。
二、寫好作文先學會觀察
魯迅先生在回答文學青年“如何才能寫出好文章”的問題時強調(diào)了兩點:一是多看,二是多練。這里的“多看”即指多觀察。這就說明:要寫好文章,要掌握嫻熟的文章寫作手法,就要多觀察,學會觀察,觀察是寫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礎(chǔ)。
俄國小說家契訶夫就這樣諄諄告誡初學者:“作家務(wù)必要把自己鍛煉成一個目光敏銳永不罷休的觀察家!--要把自己鍛煉到觀察簡直成習慣,仿佛變成第二個天性。”把觀察鍛煉成習慣,鍛煉成第二天性,這是一種很需要時間去磨練的功夫,是很有作用,很了不起的功夫。
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人、事、景、物,從中獵取你作文時所需要的材料:你要對一些看似不大實則很有意義的事情產(chǎn)生興趣,注意觀察起因、過程和結(jié)果;你要留意校園花壇里的植物一年四季如何變化它的顏色,學會刨根問底,弄清這些變化的來龍去脈;你要走向社會,同更多的人接觸,觀察他們的一言一行,要思索一些東西,隨時將它們匯入自己思想的長河。這就是觀察的過程,觀察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觀察決不要僅僅局限于“用眼看”。廣義的更有實際意義的觀察是指要將人的五官全部調(diào)動起來:用耳朵去聆聽,用身體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腦去思索,這樣的觀察才會更加細膩、深刻。
(二)觀察過程中要注意運用好“爛筆頭”。俗語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好多同學每天看到的挺多,思索的也挺多,但是不善于隨時記下來,這樣就會使觀察到的材料付之東去,許多有價值的東西也會白白浪費掉。
(三)觀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恒。別犯“腦熱病”,三分鐘的熱度對與寫好作文是沒有益處的,你要將觀察生活、思索生活貫穿于你生活的每一天,這樣你才會寫出妙文佳作來。
學會觀察對于寫好作文有著巨大的奠基和推動作用,離開了觀察,你往往會感到難以下筆。愿你學會觀察,不斷培養(yǎng),提高贊成的觀察能力,在寫作實踐中取得得大的進步。
三、意高則文勝
立意,就是確立文章的中心和意圖。那么文章在立意時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一)立意要正確
正確是文章立意的第一要義,所謂正確就是要保證文章的感情和思想觀點正確,符合客觀事物的本質(zhì)和規(guī)律,符合我國基本政治原則,符合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能給人以積極的啟發(fā)。
(二)立意要專一
“作文之事,貴于專一,專則生巧,散乃人愚。”無論多么復(fù)雜的事情,主旨不能分散。一篇文章如果既想說明這個問題,又想闡述那個觀點,東拉西扯,必然立意不明確。其實,想面面俱到肯定會面面不到位,況且一篇文章只能有一個中心,與其“貪多嚼不爛”,不如集中筆墨表現(xiàn)一個中心,即使是通過數(shù)件事來表現(xiàn)中心,也要做到緊帖中心行文,目標始終如一,著墨于材料與中心的結(jié)合點,使材料蘊涵的力量全部直指中心。
(三)立意要新穎
文章最忌隨人后,人云亦云,新穎的角度是作文創(chuàng)新的核心。立意新穎要求跳出陳舊的框框、不按順向思維、習慣思維或原有的心理定式進行立意構(gòu)思,而是以獨到的視角去審視題目中所蘊涵的另類內(nèi)容,避開他人所常寫,寫別人所未寫。即使同一寫作對象,總是可以從許多角度切入,只要我們打破思維的定式,站在時代的高度,避“俗”求“異”,多角度、多側(cè)面思考,或聯(lián)想、或擴展、或類比、或逆向,發(fā)人之所未發(fā),就能在五顏六色的天空里構(gòu)筑屬于你的最美的彩虹。
(四)立意要深刻。
立意的深刻是指確立的主題不是人所共知的膚淺的道理,而要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挖掘出更深層的意蘊。
(五)立意要巧妙
在習作有限的文字內(nèi),要表現(xiàn)較為深刻的思想,就只能一粒沙里看世界,從生活中的一斑一點、一枝一葉去再現(xiàn)生活的全貌,從一個點、一個片段、一個瞬間、一個現(xiàn)象入手,對社會、對人生進行描述和深思,即立意要大處著眼,小處落筆,角度雖小,卻能小中見大,平中見奇。
四、怎樣寫好狀物的文章
如何寫好狀物文章呢?請大家牢記以下五點:
(一)交代來歷
文章開頭用一、兩句話介紹物品的歷來,自然地引出下文。
(二)具體描述
通過顏色、形狀把物品外形準確勾勒出來,寫出特點給人以鮮明的感覺。多用一些恰當?shù)男揶o手法,展開合理的想象。賦予它情感,就會使物品活生生地躍然紙上。
(三)動靜結(jié)合
先寫靜態(tài)的外形特點,再寫它的動態(tài)。這樣會增添一些情趣,寫出的文章也會更加生活。
(四)說明功能
每件物品都有它獨特的作用,一般來說,這類文章要在結(jié)尾處說明一下物品的作用這樣會更加突出這件物品的特點。
(五)融進感情
字里行間要流露出作者對所描述的物品的喜歡、珍惜之情,這樣會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五、長話短說話縮寫
讀了一篇好文章,你一定很受感動吧?要是你想把這個故事簡單的介紹給別人,就可以用縮寫的形式。本次習作練習的是縮寫,要求主要內(nèi)容完整,重點突出;語言簡練,縮寫后文字不要超過三百字。
縮寫是作文中的一種常見形式。所謂縮寫,就是在不改變中心,不改變體裁,保留原文的主要內(nèi)容的情況下,把一篇長文章壓縮成短文章。學會縮寫,能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我們的閱讀能力和概括能力,進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那么,怎樣進行縮寫呢?
(一)要留主干、去枝葉。在縮寫課文時,我們要刪減次要的人物、次要的事件,以及說明、交代等地方,留下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如《小抄寫員》一文中我們首先要思考:敘利奧是在什么情況下開始幫爸爸工作的,他為什么要偷偷地做,怎樣做的,結(jié)果怎樣,把最使你感動的地方畫下來。然后把幫爸爸抄寫的事情經(jīng)過寫下來,而把當他被爸爸誤解后是怎樣想的等無關(guān)緊要的刪除。
(二)要直接簡化任務(wù)語言。在敘述中,我們要把直接敘述變成間接敘述,盡可能簡化人物語言。這樣,既使情節(jié)連貫,又使語句“簡練”。
(三)要保持文章脈絡(luò)清晰?s寫課文要注意保持文章主要脈絡(luò)的清晰和完整,特別是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等要素要齊全,讓人讀了對原文有個大概的了解。
(四)要不改變課文原意?s寫課文最要緊的是縮寫后不可改變課文原意,做到內(nèi)容基本保持和原文一直,不會使讀者產(chǎn)生歧義。
走出來”呢?因為,作文是心靈的產(chǎn)物,既是生活的發(fā)言人,也是生活的向?qū)。所以,我們的作文可以?ldquo;心情簿”,但千萬不能成為“牢騷簿”。不論什么樣的事情,不論什么樣的情感,我們最終都該有一個正確的、客觀的判斷,把這種經(jīng)過正確判斷后的情感表達在作文中,給自己、給他人以一種積極、樂觀的感染和引導(dǎo),這才是我們始終不渝的追求。這種既讓情感“寫進去”,又讓自己“走出來”的作文,才是心靈的作文,是文字的陽光。
因此,要學生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就應(yīng)該多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側(cè)面去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給予學生寫作心靈的自由,肯定他們在文章中所流露出來的真情實感,提倡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強調(diào)寫作習慣、寫作素養(yǎng)和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學生熱愛寫作,并且寫出真實感人的文章。
【中考作文指導(dǎo):好文章經(jīng)驗談】相關(guān)文章:
中考作文指導(dǎo)專題10-23
中考英語命題作文指導(dǎo)12-30
中考英語作文寫作指導(dǎo)201711-27
中考作文寫作指導(dǎo):讓作文有新意10-21
中考作文細節(jié)描寫指導(dǎo)(精選5篇)01-01
中考英語作文寫作指導(dǎo)「薦讀」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