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螳臂擋車的歷史典故
螳臂擋車(táng bì dǎng chē):螳螂用前臂想擋住車子,指自不量力,招致失敗。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歷史典故,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典故】
原文:齊莊公出獵,有一蟲舉足將搏其輪。問其御曰:“此何蟲也?”對曰:“此所謂螳螂者也。其為蟲也,知進(jìn)而不知卻,不量力而輕敵!
解釋:有一天,齊莊公出去打獵,有一只蟲子舉起自己的腳想擋住車輪,齊莊公問身旁的侍衛(wèi),這是什么蟲子?那人答道,此蟲名叫螳螂,這種蟲,只知道前進(jìn),不知后退,自不量力而輕視敵人。
寓意: "螳臂當(dāng)車"的故事,漢朝韓嬰的《韓詩外傳》和劉安的《淮南子·人間訓(xùn)》都有記載。但"螳臂當(dāng)車"作為一句成語,卻不是比喻出色的勇士,而是比喻不自量力。《莊子·人間世》說:"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dāng)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成語"螳臂當(dāng)車",正是從《莊子》"不勝任"的原意轉(zhuǎn)化而來。莊公避開螳螂是因?yàn)樗鹬赜率。在他看來,“此為人而必為天下勇武”他看到了小螳螂的偉大。原話中?quot;螳臂",并無貶意,后來一般都將其比作不自量力、冒充英雄和妄圖抗拒某種強(qiáng)大力量的人。
出處:李一《荊宜施鶴光復(fù)記》:“武漢義師之崛起也,以一隅而待北方數(shù)省之兵,蓋有螳臂當(dāng)車之勢,危莫甚焉!
其他示例:飛蛾撲火,~,最終逃脫不了滅亡的命運(yùn)。(白樺《梅園青松·周總理您在億萬人民心中永生》)。誰知腹中雖離淵博尚遠(yuǎn),那目空一切,旁若無人光景,卻處處擺在臉上?芍^“~,自不量力!(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八回)
【拓展延伸】
詞目:螳臂擋車
拼音:táng bì dǎngchē
釋義:比喻自不量力,招致失敗。
例句:如果我們的鐵騎繼續(xù)前進(jìn),這個螳臂擋車的歹徒難道就能阻擋得了嗎?
成語辨析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自不量力,也可指勇氣可嘉。
同義詞:蚍蜉撼樹 不自量力 蜉蝣撼樹 以卵擊石
例句
稍有常識的人都會看出,如果我們的鐵騎繼續(xù)前進(jìn),這個螳臂擋車的歹徒,難道能夠阻擋的了嗎?
【成語寓意】
在莊子眼中,螳螂的自不量力難當(dāng)重任,這是告誡世人:像螳螂那樣的人,一旦跟別人真槍實(shí)彈較量,沒有不失敗的。但是在齊莊公眼里,螳螂?yún)s是個英雄,只憑著弱小的血肉之軀,競?cè)桓液妄嫶蟮能囎訉,勇氣可嘉。莊公避開螳螂繞路而行,是因?yàn)樽鹬赜率,他看見了小螳螂的偉大?/p>
該成語告訴人們,做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做一些雞蛋碰石頭的傻事。如果不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就無法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就無法在和別人的競爭中奪得先機(jī)。自己不擅長的也不要勉強(qiáng)去做。否則很難成功。
【成語運(yùn)用】
1.成文用法
主謂式;在句子中一般作謂語、賓語;含貶義。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敗。
2.運(yùn)用示例
明·無名氏《四賢記·第一一出》:勸恩臺裝聾做啞,休得要螳臂當(dāng)車。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八回:誰知腹中雖離淵博尚遠(yuǎn),那目空一切,旁若無人光景,卻處處擺在臉上?芍^“螳臂當(dāng)車,自不量力!
清·俞萬春《蕩寇志·第四二回》:正是泰山壓卵,不須輾轉(zhuǎn)之勞,螳臂當(dāng)車,豈有完整之理?
【螳臂擋車的歷史典故】相關(guān)文章:
歷史典故精選02-28
歷史成語典故:罄竹難書的典故02-22
家喻戶曉的歷史典故12-09
歷史典故的成語11-23
曳尾涂中的歷史典故02-13
桃花的歷史典故02-28
經(jīng)典歷史典故短篇09-15
歷史典故:利令智昏11-25
劍門關(guān)歷史典故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