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說閱讀及答案
童心說
李贊(明)
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之初,曷可失也!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蓋方其始也,有聞見從耳目而入,其長也,有道理從聞見而入,而皆以為主于其內(nèi)而童心失。其久也,道理聞見日以益多,則所知所覺日以益廣,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務(wù)欲以揚(yáng)之而童心失。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務(wù)欲以掩之而童心失。夫道理聞見,皆自多讀書識義理而來也。古之圣人,曷嘗不讀書哉!然縱不讀書,童心固自在也;縱多讀書,亦以護(hù)此童心而使之勿失焉耳,非若學(xué)者反以多讀書識義理而反障之也。童心既障,于是發(fā)而為言語,則言語不由衷;見而為政事①,則政事無根柢;著而為文辭,則文辭不能達(dá)。非內(nèi)合于章美也,非篤實(shí)生輝光也,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所以者何?以童心既障,而以從外入者聞見道理為之心也。
夫既以聞見道理為心矣,則所言者皆聞見道理之言,非童心自出之言也,言雖工,于我何與?豈非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乎!蓋其人既假,則無所不假矣。由是而以假言與假人言,則假人喜;以假事與假人道,則假人喜;以假文與假人談,則假人喜。無所不假,則無所不喜。滿場是假,矮人何辯也②。然則雖有天下之至文,其湮滅于假人而不盡見于后世者,又豈少哉!何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茍童心常存,則道理不行,聞見不立,無時不文,無人不文,無一樣創(chuàng)制體格文字而非文者。詩何必古《選》③,文何必先秦。 /
夫六經(jīng)、《語》、《孟》,非其史官過為褒崇之詞,則其臣子極為贊美之語,又不然,則其迂闊門徒、懵懂弟子,記憶師說,有頭無尾,得后遺前,隨其所見,筆之于書。后學(xué)不察,便謂出自圣人之口也,目之為經(jīng)矣,孰知其大半非圣人之言平?縱出自圣人,要亦有為而發(fā),不過因病發(fā)藥,隨時處方,以救此一等懵懂弟子、迂闊門徒云耳。醫(yī)藥假病,方難定執(zhí),是豈可遽以為萬世之至論乎?然則六經(jīng)、《語》、《孟》,乃道學(xué)之口實(shí),假人之淵藪也,斷斷乎其不可以語于童心之明矣。嗚呼!吾又安得真正大圣人童心未曾失者而與之一言文哉!
[注釋]①見:通“現(xiàn)”。②矮人何辯:這里以演戲?yàn)橛,矮人根本看不到,就無法分辨了。③《選》:指蕭統(tǒng)編的《文選》,又稱《昭明文選》。
(選自《明清文選》,有刪改)
10.對下列語句中加點(diǎn)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B
A.文辭不能達(dá) 達(dá):暢達(dá)
B.詩何必古《選》 古:古老
C.目之為經(jīng)矣 目:稱
D.因病發(fā)藥 因:根據(jù) /
11.下列各組語句中,全都表明喪失童心后造成的惡果的`—項是C
、侔l(fā)而為言語,則言語不由衷
、谟笠痪溆械轮,卒不可得
、塾种烂珊靡玻鴦(wù)欲以揚(yáng)之而童心失
、芤约偃搜约傺裕录偈、文假文
、莸览聿恍校勔姴涣
、揠m有天下之至文,其湮滅于假人而不盡見于后世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B
A.作者認(rèn)為在當(dāng)時不掃除‘道理聞見”的污染,恢復(fù)人的本性,就不可能有任何真正的文藝創(chuàng)作。
B.作者指出,后天得來的感性和理性易使童心失落。他告誡讀書人不要多讀書識理而壅塞童心。
C.作者通過“存童心”和“失童心”的對比,揭示了封建專制主義對人的個性和情感的殘酷壓制。
D.作者甚至直接把矛頭指向孔孟及儒家經(jīng)典,流露出對個性解放、自由發(fā)展的強(qiáng)烈呼喚和追求。 /
13.把第三大題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非若學(xué)者反以多讀書識義理而反障之也。(3分)
不像那些書生,反會因?yàn)楸扰匀硕嘧x書識理而壅塞了自己的童心。
(2)然則雖有天下之至文,其湮滅于假人而不盡見于后世者,又豈少哉!(4分)
既然這樣,那么即使是天下的絕妙文章,它們被假人埋沒而不在后世全部顯現(xiàn)的,又難道還少嗎?
(3)吾又安得真正大圣人童心未曾失者而與之—言文哉!(3分)
我又到哪里去尋找童心未泯的真圣人,與他一起探討作文之本呢?
【童心說閱讀及答案】相關(guān)文章:
說屏的閱讀題答案01-26
捕蛇者說閱讀答案11-28
《褐夫字說》閱讀答案11-16
也說老規(guī)矩的閱讀答案11-15
《貓》閱讀練習(xí)及答案01-15
綠色技術(shù)閱讀及答案01-08
《遲到》閱讀題及答案01-03
大風(fēng)的閱讀及答案12-29
善待挫折閱讀及答案12-21
抉擇閱讀理解及答案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