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孟子的閱讀試題及答案
閱讀下面《孟子》選段,回答問題。
孟子告齊宣王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①;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王曰:“禮,為舊君有服,何如斯可為服矣?”
曰:“諫行言聽,膏澤下于民;有故而去,則使人導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此之謂三有禮焉。如此,則為之服矣。今也為臣,諫則不行,言則不聽;膏澤不下于民;有故而去,則君搏執(zhí)之,又極之于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里。此之謂寇仇?艹,何服之有?”《離婁篇下》
[注]①國人:路人。②服:穿喪服,守喪。
(l)簡要說明孟子理想中的君臣之間應有的關系。(2分)
。2)結合以上語段,請回答孟子是怎樣對“禮,為舊君有服,何如斯可為服矣”進行分析的。(4分)
參考答案:
9、(6分)
。1)君對臣真心相待,臣對君才能盡心竭志。(2分)
。2)正反對比分析。(1分)先提出君對臣若做到“三有禮”,臣就能為舊君“有服”,(1分)再從反面分析君若對臣殘暴、使用極端手段,臣則“何服之有”。(1分)君臣關系的關鍵在于君對臣的態(tài)度。(1分)
【譯文】
孟子告訴齊宣王說:“君主看待臣下如同自己的手足,臣下看待君主就會如同自己的腹心;君主看待臣下如同犬馬,臣下看待君主就會如同路人,君主看待臣下如同泥土草芥,臣下看待君主就會如同強盜仇敵!
宣王說:“《禮》規(guī)定,要為先前侍奉過的君主穿孝服。君主如何做,臣下才能為他服孝呢?”
孟子說:“(臣下)有勸諫被實行,有建議被采納,恩惠潤澤民眾;(臣子)因故辭去,君主就派人領他出境,并事先到他所要去的地方做好安排;離去三年不返回,才收回他的土地和房屋。這叫做三有禮。這樣,臣下就愿意為他服孝了。如今做臣下的,有勸諫君主不實行,有建言君主不聽,恩惠不能潤澤民眾;因故離去,君主就要拘捕,又(使他)陷困境于所要去的地方;離開當天,就沒收了他的土地和房屋。這就叫做強盜仇敵。對強盜、仇敵一樣的國君,還怎么為他服孝呢?
【孟子的閱讀試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孟子》閱讀答案10-30
孟子升格運動閱讀題及答案10-25
《論語》《孟子》選段閱讀練習及答案10-14
《口技》閱讀試題及答案11-26
精選《日出》閱讀試題及答案11-18
精選《麻雀》閱讀試題及答案10-25
《論語》、《孟子》選段閱讀理解附答案10-17
母狼的智慧閱讀試題及答案11-28
有關課內閱讀試題及答案10-19
閱讀堅守的胡楊試題及答案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