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國論的閱讀答案
《六國論》是蘇洵代表作品!读鶉摗诽岢霾⒄撟C了六國滅亡“弊在賂秦”的精辟論點,“借古諷今”,抨擊宋王朝對遼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誡北宋統(tǒng)治者要吸取六國滅亡的教訓(xùn),以免重蹈覆轍。下面請欣賞小編為大家?guī)淼牧鶉摰拈喿x答案,希望大家喜歡~
《六國論》閱讀練習(xí)及答案
蘇洵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題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zhàn)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zhàn)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按搜缘弥。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趙嘗五戰(zhàn)于秦,二敗而三勝。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dāng)?shù),存亡之理,當(dāng)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選自《六國論》)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矣 判:決定
B.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速:招致
C.向使三國各愛其地 向:以前
D.當(dāng)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當(dāng):當(dāng)……時候
9.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暴秦之欲無厭 杳不知其所之也
B.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 舉匏尊以相屬
C.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 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xué)于師
D.趙嘗五戰(zhàn)于秦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10.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選文引用古人的話,以“抱薪救火”為例證,說明以地事秦必然導(dǎo)致滅亡的嚴重后果。
B.選文以齊、燕、趙三國滅亡的進程,具體論證了“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的道理。
C.這兩段文字體現(xiàn)了蘇洵文風(fēng)特點:行文縱橫恣肆,氣勢逼人;語言樸素簡勁,富有表現(xiàn)力。
D.兩段文字均采用對比論證及事實論證的方法,論證文章中心論點,發(fā)人深思,令人警醒。
1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zhàn)矣。
。2)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
答案:
8 D(“當(dāng)”同“倘”,如果)
9 C(連詞,表轉(zhuǎn)折。A結(jié)構(gòu)助詞,的/動詞,去,往;B介詞,用/連詞,表目的;D介詞,與,同/介詞,從)
10 B(具體論證了“不賂者以賂者喪”的道理)
11 (1)那么,秦國最向往的,諸侯最怕的,本來就不在戰(zhàn)爭上。
。2)況且,燕國與趙國處在秦國逐漸征伐(天下)將近結(jié)束的時候,可以說是智謀窮竭,國勢孤單了,作戰(zhàn)失敗而滅亡,實在是不得已(的事情)。
【六國論的閱讀答案】相關(guān)文章:
六國論閱讀答案及考點分析03-20
蘇轍《六國論》文言文閱讀及答案03-05
蝶戀花閱讀答案 詩詞閱讀及答案02-17
《閱讀》閱讀練習(xí)及答案03-19
《美麗》閱讀及閱讀答案02-18
《慢閱讀》閱讀答案02-16
掩飾的閱讀及閱讀答案01-21
格林童話閱讀題閱讀答案 - 閱讀題答案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