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少兒合唱和聲音準訓練方法
童聲合唱是一門非常嚴謹的藝術,要求音色統一、聲部和諧、音量均衡。它必須經過嚴格而科學的教學訓練,才能取得良好的藝術效果。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少兒合唱和聲音準訓練方法,供大家參考。
大小調巴音練習曲,把握調式骨架。
大小調的和聲功能運動趨向使得學生唱起來自然流暢,經常哼唱可以增強孩子推找任意一個自然音高的能力,對于跨度很大的音程,可以用幾個骨架音搭橋,迅速推到。
用多種方式培養(yǎng)聆聽能力
針對少兒特點,用鋼琴練習聽辨音程、和弦、樂句等會比較單調枯燥,可以開展一些活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如,采用小組活動的方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練習聲部配合,然后組織小組展示。讓同學當評委。我對同學們說:聽到哪邊的聲部走調了就舉哪只手表示,兩邊都走調了就舉兩只手,你舉手的的水平表現你耳朵的靈敏度。于是孩子們都帶著責任感和自豪感,認真地聽。展示的小組也有壓力。
正確的站姿及自然松弛的身體狀態(tài)是演唱的前提
站立是一個演唱者呈現在人前的最基本的狀態(tài)。兒童正處于生長發(fā)育時期,正確的站立姿勢對其身體骨骼的生長,后天的氣質、儀表的形成都具有息息相關的聯系。更重要的是,聲樂的演唱不僅需要喉部聲帶的振動發(fā)出聲音,同時也需要全身肌肉的協調配合產生共鳴,從而發(fā)出優(yōu)美的音色與音質。在對童聲合唱初學者的訓練過程中,應反復提醒歌唱站勢,要求其做到:
。1)身體直立,雙手自然下垂于身體兩側(雙手交叉于身體前或于背后交叉都會影響肩關節(jié)的松弛);
。2)雙腳稍分開,與肩同寬(不可超過肩距);
。3)前后腳站立,保持重心可平穩(wěn)移動;
。4)頭部端正,不抬頭,不低頭,雙眼平視。
(5)可嘗試雙手向上緩慢抬高,然后自然下垂,體會肋骨呼吸、張開,腹腔擴張的感覺,小腹微微收攏;
。6)膝關節(jié)也是站姿的關鍵,微微屈膝,保持其松弛狀態(tài),身體可隨歌曲的表達及變化自然擺動。
音色與口型的相對統一,氣息是關鍵
童聲合唱重視音色與口型的相對統一,在聲音條件、音質、音域各異的演唱者中尋求共性,這也是其與兒童獨唱的重要區(qū)別。要做到音色與口型的相對統一,氣息是關鍵。
從歌唱發(fā)聲的原理來說,歌唱是靠氣息沖擊聲帶所發(fā)出聲音。在未經訓練時,學生的歌唱習慣與吸氣方式是大不相同的。從呼吸到喉嚨、口腔的狀態(tài)都是各自長期形成的自然狀態(tài),所以發(fā)出聲音的音色屬于其原始的音色,有的唱高音近乎喊叫,有的低音唱不出來,即使在中聲區(qū),聲音也是大相徑庭。
氣息練習要注意以下兩點:
1.采用腹式呼吸法
為了使歌唱時的氣息有力度的原性,應當采用較深的腹式呼吸方法。比較形象的比喻,就像聞花香一樣將氣吸入橫膈膜以下的“丹田”部位,唱歌時氣息像一條線一樣沖擊聲帶,強弱控制在自己的腹部,喉嚨處的軟口蓋部分要“拎起來”保持自然松弛。
人體在睡眠中的自然呼吸,往往是悠長、自然的腹部呼吸。在練習初期,可嘗試讓學生自然平躺,閉眼體會每個人自然的睡眠呼吸可著重讓學生感受腹部的變化:吸氣時,腹部輕輕鼓起;呼氣時腹部漸漸收緊,盡量把氣息延長。學生對睡眠呼吸興趣濃厚,久而久之,腹式呼吸的概念就會在腦海中形成。
2.氣息要深,要體會用“氣柱”歌唱的感覺
由于樂曲中有音高、速度、節(jié)奏、力度等變化,及一定長度樂句的需要,就要孩子要有較好的控制氣息的能力。教師應重視練氣與練聲相結合。基本的氣息練習方法有:快吸緩呼、緩吸緩呼、快吸快呼等類型?捎脷饴暟l(fā)出“磁”(ci)音,做出連音、跳音,漸強、漸弱等練習。在練習中,讓孩子們時刻關注腹部收緊與松弛的變化,直到腹肌稍感疲勞,即可終止練習。我們教師應明確每條練習的要求與重要性,把各種技巧融入有趣的練習中。經過長期腳踏實地的訓練,學生就能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歌唱呼吸的習慣。演唱時氣息也能較自如和熟練。
正確的發(fā)聲狀態(tài)要求高位置的頭腔共鳴
正確的發(fā)聲狀態(tài)對于歌唱至關重要。在童聲合唱訓練時,聲音的共鳴位置要相對提高,即保持聲音的高位置。無論在高、中音區(qū),無論聲音作何種變化,都要堅持聲音的高位置。在發(fā)聲練習前,可以先引導學生做打哈欠的口腔打開動作,要求學生模仿打哈欠時的口腔狀態(tài),然后上下唇輕輕閉合,感覺是喉嚨口像豎了一個小鴨蛋或口里像含了半口水,口腔和喉嚨的整體是圓滑、松弛的,有輕輕拎起來的感覺。然后輕聲唱,并要求學生體會聲音不是從口和鼻出來的,而是從額頭正中偏下方出來的,造成一種感覺上的高位置頭聲。這種聲音音量雖不大,但很通暢、圓潤。
頭腔共鳴對孩子而言比較抽象,教師還可以讓孩子體會“倒抽一口氣”“吃一驚”等日常生活中的動作,引導孩子打開喉嚨,尋找聲音高位置的感覺。另外,哼鳴練習也可以輔助孩子感覺聲音高位置的存在。做哼鳴練習時,教師必須集中精力,細心聆聽孩子發(fā)出的每個音,勿把鼻音認為是頭腔共鳴的聲音。同時也必須做正確和錯誤的聲音對比,把孩子的歌聲引導到統一的、具有高位置的頭腔音色上來。在哼鳴練習的基礎上,再要求學生用同樣的感覺唱“咪”和“嗎”兩個基本的母音,體會眉心集中,眉毛上抬,口腔與鼻腔相通與打開的感覺。訓練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生理特點,可先用輕聲帶假聲,再以假聲找頭聲,逐漸擴大共鳴腔,去解決自然聲的局限,克服喉音、大聲吼唱,位置低、聲音“虛”“炸”“白”等毛病。
既依賴鋼琴,又脫離鋼琴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音準概念視唱練耳訓練是合唱訓練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音準更是評價合唱隊員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在童聲合唱的初級訓練階段,音準訓練顯得尤為重要,只有具備良好的音準及音程概念,才能為日后進一步的和聲訓練及多聲部訓練打下基礎。在音準訓練中,鋼琴是最重要的工具,從學生依賴鋼琴、辨別音高,到離開鋼琴做到“心中有音”,是一個逐漸推進的循環(huán)過程。
1.重視音階的聽辨與跟唱
聽音包括聽單音、音程、和弦、旋律。而一切的基礎則是建立在有準確的音高概念基礎上,更淺顯的說,就是把音與音之間的距離記在心上。初接觸音樂的學生需要對音階的排列有深刻的認識、合唱入門階段,音階模唱是每節(jié)課必須進行的內容。每節(jié)課可以采用“跟琴模唱音階―彈標準音―清唱音階―對音的循環(huán)練習”,把高音譜號小字一組的音階反復鞏固。學生出現的音準問題有可能是由聽辨不準確或聲音技巧未能達到這兩種不同的原因造成的,需要教師具體分析、具體解決。只有通過反復的模唱上下行音階,才能在他們的腦海中形成概念,最終達到準確地清唱音階,為練習模唱音程做好準備。
2.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的固定音高概念
固定音高概念對于合唱隊員接觸無伴奏作品及無調性的派作品有著重要意義。對于初學者,基本的訓練方式有以下兩點:
。1)尋找標準音“l(fā)a”。
在每節(jié)課的音階練習后,讓學生嘗試清唱出標準音“l(fā)a”。開始訓練時,學生會覺得難度較大,不易唱準,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剛剛唱完的音階練習,回想音高。通過反復的練習,大多數孩子都能較準確地記住標準音的音高位置,準確性逐漸提高,直到熟練掌握。
。2)為“do”找朋友
音階練習后,把學生分為兩大組,一組固定演唱中央C“do”,另一組為“do”“找朋友”,每個人隨意唱出音階中的不同音高。形成do-mido-sodo-lado-fa等音程,讓學生在游戲中熟悉音與音的距離。
音準是音樂中重要的基本元素,也是合唱中最根本的問題,
讓孩子從小培養(yǎng)良好的音準習慣,既能做到在練習時依賴于鋼琴的固定音高,又能在演唱時把固定音高印在心中,是童聲合唱訓練的目的與追求。
集體協作的藝術――強調“聆聽”在合唱中的重要性
音樂是聽覺藝術,而合唱又是培養(yǎng)聽覺能力的最好手段,在孩子接觸合唱的初級階段,應該向其灌輸一個重要理念――“在合唱中,‘聽’和‘唱’同樣重要!睂W生不僅要注意聆聽自己的.聲音,留意自己的音準、音量、音色與隊伍間是否和諧,還要注意聆聽同伴間的聲音,尤其是在和聲練習與多聲部練習中,注意聆聽其他聲部的聲音。通過聆聽,不斷地自我調整,通過聆聽,及時發(fā)現自己及同伴的問題,以達到聲部間的均衡。孩子的內心聽覺卻并不是與生俱來的,它必須經過刻苦的訓練,心中才會產生對音高與和諧的完整意識。當每一個合唱隊成員都擁有了合格的內心聽覺后,整體合唱隊的水平與素質才有可能大幅提高。在合唱訓練時,可先采用同一母音,輕聲地進行練習,這樣既可以訓練合唱隊員對聲音的控制,也可以獲得一種較為清晰而透明的音色,更重要的是這樣有利于合唱隊員互相傾聽,逐漸達到色調的統一。
學生在這種集體演唱的過程中,具有聽覺敏銳,分辨能力強的良好音樂整體感和獨立的聲部觀念,將為其進一步的和聲訓練及多聲部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童聲合唱藝術是學生互相配合、互相協作的集體藝術,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聽覺,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和排除干擾的堅定信念。童聲合唱對兒童道德的培養(yǎng),性格情操的熏陶,形象思維的豐富,起著重要的作用,童聲合唱不僅可以反映出一個國家的國民教育水平,顯示出新一代的精神素質和精神面貌,更成為國際間交往的重要溝通形式。提高童聲合唱的基礎訓練水平,吸引更多的孩子走進合唱的大門,感受合唱的美妙與和諧,是合唱教育者為之奮斗的目標,畢生不懈的追求。
【少兒合唱和聲音準訓練方法】相關文章:
合唱音準訓練方法01-13
合唱的音準訓練方法01-22
合唱教程的音準訓練方法01-14
關于合唱的音準訓練方法07-04
合唱的音準訓練方法是怎樣的?07-08
少兒合唱的訓練方法01-20
少兒合唱訓練方法01-13
合唱教程之音準訓練方法03-02
少兒合唱氣息訓練方法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