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一門父子三詞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是誰
常識,一般指從事各項工作以及進(jìn)行學(xué)術(shù)研究所需具備的相關(guān)領(lǐng)域內(nèi)的基礎(chǔ)知識。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門父子三詞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是誰,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一門父子三詞客是:蘇洵、蘇軾、蘇轍
千古文章四大家是:韓愈 柳宗元 歐陽修 蘇軾
但還有的是指天下文章四大家是指歐陽修、蘇軾、王安石、黃庭堅,還有說指宋代歐陽修和三蘇。至今沒有確切答案.....眾說紛紜.....
不過多數(shù)大家認(rèn)可的答案是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蘇軾.....
此對聯(lián)是四川眉山三蘇祠的楹聯(lián),上下聯(lián)都是頌揚三蘇的。
上聯(lián)言蘇門父子三人均為填詞名家,下聯(lián)四大家是韓、柳、歐、蘇四家,其中蘇家包括蘇洵、蘇軾、蘇轍,仍然是對蘇門的盛贊;千古文章四大家,四家文章蘇門占其一,四家非四人。另外在北宋文壇上,歐陽修堪稱領(lǐng)袖,蘇門為主力,是以四家里是沒有王安石的,到唐宋八大家里才加上了曾鞏和王安石。
蘇軾與其父蘇洵、弟蘇轍,世人合稱“三蘇”。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云:“蘇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蘇!变瓰槔咸K,軾為大蘇,轍為小蘇。清人張鵬翮撰其三蘇祠聯(lián)曰:“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卑秧n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稱為“四大家”。
一門父子三詞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放眼中國歷史,沒有那一家能像蘇家一樣,父子三人獨霸文壇。無疑三蘇是我國文學(xué)史上少有的例子。他們完成了宋代文學(xué)改革,使宋代文學(xué)成為繼唐代文學(xué)之后的又一個高峰。
三蘇父子在唐宋散文八大家中占據(jù)三個席位,父子三人都是文學(xué)大家,這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也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三蘇父子當(dāng)年名震京師,宋仁宗曾感嘆:天下好學(xué)之士多在眉山!并稱蘇軾兄弟是宰相之才。南宋期間,士人學(xué)子中有蘇文生,吃菜羹;蘇文熟,吃羊肉說。朱德對三蘇的評價更為精當(dāng):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峨嵋共比高。
三蘇父子輝煌的文學(xué)成就,同登唐宋八大家之列,千古文章傳唱古今。三蘇在文學(xué)上的造詣,既同出一源又各有千秋,人們常說凝煉老泉,豪放東坡,沖雅穎濱。三蘇父子光明磊落,關(guān)心國家命運,為官清廉,同情民間疾苦,為貧苦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今天的眉山人以三蘇為榮,人人交口稱贊。并在眉山建有三蘇祠。三蘇祠位于眉山城西南隅紗毅行,始建于元代延祜三年(1316年)以前。明代洪武年間增修擴建,嘉靖九年(1530年),眉州太守莫鈍對其大維修,并置祀田,明末毀于兵火。由于受他們?nèi)烁聍攘Φ挠绊,在今天的眉山形成了獨特的社會風(fēng)氣,民風(fēng)淳樸。
今天,我們憑吊古跡,再現(xiàn)歷史,一一領(lǐng)略三位文學(xué)巨匠的風(fēng)采。首先,讓我們看看蘇洵。
蘇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號老泉。擅長散文,尤擅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有《嘉佑集》傳世。代表作:全書橫論。
想必大家在高中時都學(xué)過他的《六國論》。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蛟唬毫鶉,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zhàn)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zhàn)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fù)已判矣。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此言得之。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燕趙之君,始有遠(yuǎn)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趙嘗五戰(zhàn)于秦,二敗而三勝。后秦?fù)糈w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fù)之?dāng)?shù),存亡之理,當(dāng)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于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茍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這篇議論文借古諷今,針砭時弊;論點鮮明,論證嚴(yán)密;語言生動,氣勢充沛。文章一開頭就旗臶鮮明地提出中心論點,繼之闡明它的兩重涵義,然后圍繞中心論點逐層深人地展開反復(fù)論證,最后又在此基礎(chǔ)上,針對歷史和現(xiàn)實,評古刺時,抒發(fā)感慨,引申論點,透出作論本意,并以一個賂字貫穿全文始終。這樣,先綱后目,綱目對應(yīng),脈絡(luò)清晰,邏輯性強,頗有說服力和戰(zhàn)斗力。
蘇洵不但在文學(xué)上造詣非凡,而且再對子女的教育上也別具一格。蘇軾和蘇轍自小十分頑皮,在多次說服教育不見成效的情況下,蘇洵決定改變教育方法。從此,每當(dāng)孩子玩耍時,他就有意躲在角落里讀書,孩子一來,便故意將書藏起來。蘇軾和蘇轍好生奇怪,以為父親一定瞞著他們看什么好書。兩人出于強烈的好奇心,趁父親不在家時,把書偷出并認(rèn)真地讀起來,從此逐漸養(yǎng)成讀書的習(xí)慣,切切實實感受到了讀書的無窮樂趣,終成一代名家。
蘇洵教子的成功之處在于:他在說服無效的情況下,并沒有用棍棒恐嚇之類簡單強制的教育方法,而是巧妙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加以引導(dǎo),終于獲得成功。
看完蘇洵,接著讓我們回顧一下蘇轍的風(fēng)采。
蘇轍(1039-1112),字子由,嘉佑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jìn)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佑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fù)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
著有《欒城集》,包括《后集》、《三集》,共84卷,有《四部叢刊》影明活字本。又,《欒城應(yīng)詔集》12卷,有《四部叢刊》影宋鈔本。代表作:《黃州快哉亭記》《上樞密韓太尉書》《巢谷傳》《老子解》等。
他的《上樞密韓太尉書》中第二段相當(dāng)精彩:過秦、漢之故都,恣觀終南、嵩、華之高,北顧黃河之奔流,慨然想見古之豪杰。至京師,仰觀天子宮闕之壯,與倉廩、府庫、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麗。見翰林歐陽公,聽其議論之宏辨,觀其容貌之秀偉,與其門人賢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無憂,四夷之所憚以不敢發(fā),入則周公、召公,出則方叔、召虎。而轍也未之見焉。
其實,蘇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顯示出他的文學(xué)才華。一天,蘇軾帶著年少的弟弟蘇轍游巫山。山上一位老道聽說神童蘇軾光臨,便想當(dāng)面考考他。老道出了個異字同音對:無山得似巫山好。蘇軾不假思索,立即對出下聯(lián):何葉能如荷葉圓?老道連連稱好。
誰知,蘇轍在一旁卻說:兄長的下聯(lián)對得還不甚工穩(wěn),不如改一改。蘇軾問:怎么改?蘇轍便念道:何水能如河水清?蘇軾和老道一聽,以水對山更工穩(wěn),齊聲叫好。從此,蘇轍也遠(yuǎn)近聞名了。
最后,讓我們看看大文豪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xué)家、書畫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稱大蘇,號東坡居士。他在文學(xué)藝術(shù)方面堪稱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dá),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shù)表現(xiàn)方面獨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代很有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xué)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是蘇軾的代表作,倍受后人的贊譽和喜歡。是獨具特色,膾炙人口的傳世詞篇。一七零六年蘇軾貶官密州,時年四十一歲的他政治上很不得志,時值中秋佳節(jié),非常想念自己的弟弟子由內(nèi)心頗感憂郁,情緒低沉,有感而發(fā)寫了這首詞。其立意,構(gòu)思,奇逸飄妙,以超現(xiàn)實的遙想,以虛無飄渺的幻想世界,表現(xiàn)非,F(xiàn)實而具體的人之常情。在這里,詞人通過對月宮仙境的想象,在一種極富神秘色彩的探索和思考中,表現(xiàn)自己的思想矛盾與波折,人生體驗與認(rèn)識。這種表現(xiàn)不僅超凡脫俗,也構(gòu)成了本篇的浪漫主義色調(diào)和超曠飄逸的風(fēng)格。
水調(diào)歌頭
【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dá)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抵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偏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寫過兩篇《赤壁賦》,后人稱之為《前赤壁賦》和《后赤壁賦》,都是中國古代文學(xué)史上的名篇,其中以《前赤壁賦》更加膾炙人口。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v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蘇軾這位兒時就被稱作神童,在三蘇里可謂最有才氣的大文豪當(dāng)然也有著很多有趣的耐人尋味的故事。
一個是‘尸骨’未寒的故事。一天,蘇軾和佛印乘船游覽瘦西湖,佛印大師突然拿出一把提有東坡居士詩詞的扇子,扔到河里,并大聲道:水流東坡詩(尸)!當(dāng)時蘇軾楞了一下,但很快笑指著河岸上正有在啃骨頭的狗,吟道:狗啃河上(和尚)骨!
一個是東坡吃草的故事。閑來無事,蘇軾去金山寺拜訪佛印大師,沒料到大師不在,一個小沙彌來開門。蘇軾傲聲道:禿驢何在?小沙彌淡定的一指遠(yuǎn)方,答道:東坡吃草!
說到蘇軾,大家應(yīng)該肯定也會聯(lián)想到東坡肉。下面我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東坡肉的由來:蘇軾被貶黃州的時候,有著名的《豬肉頌》打油詩:黃州好豬肉,價錢等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就是著名的東坡肉烹調(diào)法了。蘇東坡后來任杭州太守深受百姓愛戴。于是,這東坡肉也跟著沾光,名噪杭州,成了當(dāng)?shù)氐囊坏烂肆恕?/p>
蘇軾平生受到兩次嚴(yán)重的政治迫害,第一次是45歲那年因烏臺詩案而被貶至黃州,一住四年。第二次是在59歲時被貶往惠州,62歲時貶至儋州,到65歲才遇赦北歸,前后在貶所六年。雖然受到如此的迫害,但是蘇軾依然以很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著生活。從《定風(fēng)波》、《念奴嬌〃赤壁懷古》以及東坡肉的發(fā)明都能夠體現(xiàn)這一點。
三蘇父子不僅在文學(xué)上成就非凡,而且為人正直,不畏權(quán)勢,一生都在盡心竭力地探求治世之道,用嘔心瀝血詮釋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的使命。
蘇洵深受歐陽修的賞識,于是就被推薦給了當(dāng)時的宰相韓琦,起初韓琦也待若上賓,后來韓琦主事樞密院,典天下兵馬,見軍務(wù)廢弛,軍隊毫無戰(zhàn)斗力,便有了整治之心,但是韓琦又生性膽小,怕引起軍隊嘩變,就打消了這個念頭。正在這時,洵便寫了《上韓樞密書》,在文中提出了從嚴(yán)治軍,不惜殺雞儆猴,以正軍紀(jì)。韓琦認(rèn)為蘇洵好殺戮,沒有仁慈之心,自此就疏遠(yuǎn)了他,不給他一官半職。蘇洵《上歐陽內(nèi)翰書》,在里面抨擊朝廷辦事效率低,什么事都一拖再拖,對這種做法很是不滿。以此充分揭露了北宋王朝因循守舊的官僚作風(fēng),像這樣敢于直言的人在腐朽的封建官僚主義的壓迫與打擊下,仕途是充滿著荊棘與坎坷的,不出所料,最后給了個九品的芝麻小官——文安縣主簿。
蘇洵從小就教育兩個兒子,要敢于為正義而獻(xiàn)身。后來蘇氏兩兄弟一同參加制科考試,在他們的論文中,言語切直,敢于批評時弊。東坡批評仁宗不理朝政,朝廷上下一片委靡之風(fēng),同時還提出了自己的政治改革主張。子由更是口無遮掩,批評仁宗貪圖享樂,醉心于后宮酒色之中。他倆忤逆大膽的言辭讓主持此次考試的主考官大驚,不想也不敢錄取。雖說仁宗老了,但是還沒到多糊涂的地步,不但不責(zé)怪,反而非常欣賞蘇家兄弟的才華和人品,認(rèn)為給子孫得了兩個宰相之才。但是,朝中的權(quán)臣對他們還是很不滿,處處排擠打壓他們。宋英宗做太子時就知道蘇東坡是個人才,繼位后幾次想提拔東坡做官,都受到宰相韓琦的極力反對。后來由于政見的不同,蘇家兄弟又多次受到王安石、司馬光的打壓,被一貶再貶,但是他們從不計個人恩怨,在某些主張上還是支持兩位當(dāng)權(quán)者的。如此寬廣的心胸,在文人身上有了最好的體現(xiàn),怎不叫人由衷的佩服?
蘇軾在《與楊元素書》中說:昔之君子,惟荊(荊國公王安石)是師,今之君子,惟溫(司馬溫公光)是隨,所隨不同,其隨一也。老弟(自稱)與溫,相知至深,始終無間,然多不隨耳。致此煩言,蓋始于此,然進(jìn)退得喪,齊之久矣。這里所謂君子,無非是朝廷中毫無主見的大臣,對當(dāng)權(quán)者阿諛奉承、惟命是從。忘記了自己是拿著朝廷俸祿的,卻不盡心竭力為國家出力!惟獨東坡有獨到的見解和不同意見,自己是憑良知在做事,因此每每與當(dāng)權(quán)者意見不和時都會受攻擊,無法在朝廷中立足,后來章惇作宰相,還把他流放嶺南,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政治這個東西,誰也說不清楚,他可以造就管仲、商鞅這樣的奇才,也可使黃皓、秦檜之流得勢,想不到像王安石、司馬光這樣的一代文人,居然也如此庸俗,心胸也如此狹小,小到連不同的意見也容不下?可悲,可嘆!千古文人最好是遠(yuǎn)離政治的掩映,才可以脫離政治的俗氣,那些在仕途上一帆風(fēng)順的,我想在文學(xué)上他是沒有多大不朽的,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故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張繼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落榜前的《楓橋夜泊》千古流傳,可是他高中后的詩作為什么沒有一首廣為流傳呢?政治的俗氣壓住了文學(xué)的純真。
綜觀三蘇父子,一生都懷才不遇,自己遠(yuǎn)大的政治抱負(fù)終究未能實現(xiàn),這樣也好,有了文學(xué)史上又一座不朽的豐碑。如果他們墜入政治的深淵,一切都會變的,沒有蘇洵、子由被打壓,沒有貶謫,沒有蘇軾與黃州的際遇,我想我們是沒有福氣讀到他們那么多的好文章的,《衡論》、《六國論》、《赤壁賦》、《后赤壁賦》、《江城子》、《詩傳》、《論語拾遺》都是曠世少有的大作。
為國家殫精竭慮,無私無畏,直指時弊,政治上失意,可文學(xué)上成就大器,蘇家父子始終不失為正人君子。今天眉山淳樸的社會風(fēng)尚,是三蘇留下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做人就要像三蘇一樣,不同流合污,坦坦蕩蕩,光明磊落,此大丈夫所為!
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對聯(lián)詠的是誰
1、一門父子三詞客:指的是北宋文學(xué)家蘇洵、蘇軾、蘇轍,其中蘇洵為蘇軾和蘇轍的父親。
2、千古文章四大家:指的是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
這句話出自于清代宰相張鵬翮所撰的門聯(lián):“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3、豪氣壓群雄,能使力士脫靴,貴妃捧硯;仙才媲眾美,不讓參軍俊逸,開府清新:贊詠的是唐代詩人李白。
傳說李白喝醉后曾讓高力士為他脫靴:“嘗奉詔醉中起草詔書,引足令高力士脫靴,宮中人恨之,讒謗于玄宗,玄宗疏之。”
“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指的是什么?
其一,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人稱之為蘇東坡
這個蘇東坡可謂“青出于藍(lán)而勝于藍(lán)”,不但散文寫的好,而且在書法,繪畫,楹聯(lián),詩詞方面均造詣頗高,來欣賞一下他的詞作《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fēng)歸去 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 低綺戶 照無眠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此詞廣為傳頌,稍識得幾個字的人應(yīng)該都會誦幾句,尤其是最后幾句。
蘇東坡的代表作品有:散文《記承天寺夜游》,《東坡七集》等;詞作《念奴嬌》,《赤壁賦》,《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等;書法作品《答謝民師論文帖》,《祭黃幾道文》,《前赤壁賦》及《黃州寒食詩帖》等;畫作有《枯木怪石圖》,《竹石圖》等。其二,蘇轍,字子由,自號潁濱遺老
蘇轍也是相當(dāng)了不起,著有散文《黃州快哉豪記》,《上樞密韓太尉書》,《巢谷傳》,《欒城集》包括《后集》等共84卷。
當(dāng)然,值得一提的是,“三蘇”之所以能得以名揚天下,其本身的實力雖然重要,但如果沒有當(dāng)時的伯樂歐陽修的舉薦,從而被朝廷重視,文學(xué)史可能又是另一番境況嘍。由此可見,千里馬即使再好,沒有識貨的伯樂也是白搭喲!
“千古文章四大家”中的四大家普遍認(rèn)同的是指如下四人:
韓愈(768-824),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學(xué)家,思想家,哲學(xué)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有《論佛骨表》,《師說》,《進(jìn)學(xué)解》等。倡導(dǎo)古文運動,河南人。
柳宗元(公元773一819),字子厚,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學(xué)家,思想家,哲學(xué)家,散文大家。世稱“柳河?xùn)|”“河?xùn)|先生”,因官終柳州,故又稱“柳柳州”。與韓愈并稱“韓柳”,與劉禹錫并稱“劉柳”。代表作品有《河?xùn)|先生集》,《溪居》,《江雪》,《漁翁》等
歐陽修(1007一1072),吉州永豐人(今江西吉安人)。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xué)家,并在政治上負(fù)有盛名。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有《歐陽文忠公集》,《新唐書》,《新五代史》。人們耳熟能詳?shù)淖髌窞椤蹲砦掏び洝贰?/p>
蘇東坡,這里就不再重復(fù)了。需要申明一下的是,自古“天下文章四大家”就無定論,本人這里是指有普遍共識的,不作為爭論的依據(jù)。另外,唐宋八大家依次為: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歐陽修,曾鞏。
【“一門父子三詞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是誰】相關(guān)文章:
一門父子三詞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11-28
楷書四大家是誰?楷書四大家的特點10-04
元曲四大家是誰-文學(xué)常識10-04
中國古代元曲四大家是誰10-08
我國北宋文壇四大家分別是誰10-08
中國畫史上的《南宋四大家》是誰11-26
精選一門藝術(shù)作文四篇08-06
流行詞創(chuàng)客四年級作文09-24
精選一門藝術(shù)作文三篇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