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節(jié)手抄報詩歌內容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詩歌手抄報內容
導語:在學校,手抄報是第二課堂的一種很好的活動,是可傳閱觀賞的報紙的另一種形式。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詩歌手抄報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詩歌手抄報內容
古詩在時間上指1840年以前中國的詩歌作品,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以唐朝為界限,以前詩歌均為古體詩,其后,古體詩漸漸式微,逐漸消亡。古體詩又稱古詩或古風;近體詩又稱今體詩。從《詩經(jīng)》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體詩,但唐代之后的詩歌不一定都算近體詩,具體在于格律聲韻之分。
我國古代詩歌體式繁多,在古詩的分類和叫法上也眾說紛紜。尤其是對于樂府、古風、歌行體三類詩,更易混淆。因為,從形式上看,樂府體與古風都是五言體,七言古詩與歌行體都是七言體,很難區(qū)分。但是,從古代以來,人們比較一致地承認它們在表達內容、手法、風格特色的區(qū)別,對它們有約定俗成的稱呼。
古體詩,又稱古風!对娊(jīng)》中有十五國風,后人引申把詩歌也稱為“風”。梁、陳以后,“古詩”已形成一個具有特定涵義的專類名稱。它與兩漢樂府歌辭并稱,專指漢代無名氏所作的五言詩,并且發(fā)展為泛指具有“古詩”藝術特點的一種詩體。而《古詩十九首》便在文學史上占有“古詩”代表作的地位,這一標題也就成為了一個專題名稱。
唐代以前的古詩體是一種不講究格律,也沒有字數(shù)句數(shù)限制的詩體。唐以后,由于近體詩的產(chǎn)生,詩人為了將古體詩與新興的格律詩相區(qū)別,便有意模仿漢魏六朝古詩的'寫法,在某些方面加以限定,從而形成了唐代古體詩的固定模式。其結果就是把唐以前完全自由的詩體,變成一種處于格律詩與自由詩之間的半自由詩。古體詩沒有固定的詩行,也不會有固定的體式。所有古體詩都是按照詩句的字數(shù)分類。四字一句的稱四言古詩,簡稱四古;五字一句的稱五言古詩,簡稱五古;七字一句的稱七言古詩,簡稱七古。四言詩,遠在《詩經(jīng)》時代就已被人們采用了。但至唐代卻逐漸衰微,寫它的人很少了。所以古體詩仍以五言、七言為代表。
【詩歌手抄報內容】相關文章:
經(jīng)典誦讀手抄報內容09-13
閱讀手抄報內容08-23
夢想手抄報內容07-26
古詩手抄報內容08-08
數(shù)學手抄報內容07-29
讀書手抄報內容07-29
科技手抄報內容07-30
環(huán)保手抄報內容09-11
地震手抄報內容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