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角形的認識》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在觀察、操作活動中,概括三角形的特征,認識各部分名稱以及底和高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ǘ┻^程與方法
在觀察、操作活動、概括中,積累認識圖形的經驗和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概括三角形的概念,認識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學難點:會畫三角形的高。
三、教學準備
課件、實物投影。
四、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主題圖。
教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哪兒嗎?你能找出圖中的三角形嗎?
2.生活中的三角形。 教師:生活中哪兒有三角形?(隨著學生說出示)
3.引入。
教師:真會觀察,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會用到三角形,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三角形的世界。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三角形的含義。
。1)教師:我們在生活中找到了三角形,現(xiàn)在請你畫一個三角形。
(2)訂正:誰來展示一下自己畫出的三角形?說說你是怎么畫的。(先畫一條線段,從這條線段的一個端點出發(fā),再畫一條線段,把兩條線段的端點連接起來)
預設:學生會畫出不同的三角形。在說畫法的過程中體會“圍成”。
。3)課件出示:
教師:大家看,這兩個是三角形嗎?為什么?(有兩條線段的端點沒有連上) 課件演示:畫三角形的過程。 教師:大家說得非常好,三角形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必須相連,這樣相連的三條線段就是“圍成”。
。4)教師總結:說說什么是三角形?(由3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各部分名稱。
。1)教師:你畫的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幾個頂點?標在圖上。
。2)匯報:
教師:大家畫的三角形樣子各不相同,但它們都有3個頂點、3條邊和3個角。
(3)教師:如果在三角形的三個頂點上分別寫上三個不同的大寫字母,如:A、B、C,那么這個三角形就是“三角形ABC”,也可以稱為“三角形ACB”或“三角形BAC”等。
教師:再說說,三角形ABC的3條邊、3個角、3個頂點分別是什么? 3條邊:AB、AC、BC;
3個頂點:A、B、C;
3個角:∠ A、∠ B、∠ C。
3.三角形的高和底。
。1)認識三角形的高和底。
教師:三角形除了有3個頂點、3個角和3條邊以外,它和平行四邊形、梯形一樣,也有底和高。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什么又是三角形的底呢?請打開教材閱讀第60頁上的內容。
教師指定學生,說說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什么是三角形的底。
。2)畫三角形的高。
教師:在剛才畫的三角形內,畫出一條高,比一比,看誰畫得最規(guī)范。
訂正:畫好了嗎?老師這里有幾位同學畫的。(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這樣畫對不對?
教師:正確的高怎樣畫呢?誰愿意畫出黑板上這個三角形的高?邊畫邊說怎么畫。
學生:以BC邊為底畫一條高,先用三角板的一條直角邊與BC邊重合,另一條直角邊通過A點,然后從A點向它的對邊畫一條垂線,用虛線表示,標出直角
【小學《三角形的認識》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三角形的認識教學設計03-22
小學數(shù)學《圓的認識》教學設計11-16
倒數(shù)的認識教學設計04-11
《認識時間》教學設計04-18
《認識乘法》教學設計03-13
《認識分數(shù)》教學設計03-31
《分數(shù)的再認識》教學設計02-28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10-15
三角形的分類教學設計12-02
時分的認識教學設計2篇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