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五年級科學上冊我們在呼吸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是本冊的第一課,目的由學生親身的感受,引入本單元的教學,認識我們的身體。
學情分析
學生對學習科學的基本方法都已經(jīng)掌握,本課旨在通過感受我們的呼吸,心跳,脈膊等,激發(fā)學生學習本單元的興趣,用已經(jīng)掌握的方法,科學分析,得出結論。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憋氣、深呼吸、一呼一吸感知,初步認識自己的呼吸器官;
(2)探究人的呼吸的產生,了解呼吸的路線和呼吸的意義。
。3)組織指導學生學習制作呼吸模型來初步了解呼吸過程;
。4)能相互質疑對人體參與呼吸的器官和作用進行推測。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使學生對人體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呼吸實際上就是人體通過呼吸器官同外界進行氣體交換。
教學難點:推想人體通過呼吸器官實現(xiàn)體內同外界進行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的交換。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在暑假里,,很多同學都喜歡到游泳池去游泳,學習游泳時練習都要先練習憋氣,請同學們像學游泳那樣,吸一口氣,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長時間?(提示學生不可憋得太久),
學生活動,談感受。
(出示課題)
二、探究過程
。ㄒ唬└兄粑
1、剛才同學們感受到了憋氣的確比較難受,我們來放松一下,請同學們像老師一樣做深呼吸,想一想:你們認為直接參與呼吸的`器官有哪些?
學生活動, 相互質疑,匯報.
指導學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呼吸器官在身體上的位置
。ǔ鍪疽粡埡粑鼟靾D或課件 )
2、我們知道了呼吸器官有哪些,那么我們吸氣呼氣會依次經(jīng)過哪些器官呢?請同學們用不同顏色的彩筆在教材P1圖上標出進出的路線
學生活動后進行匯報,教師重點小結:人體的呼吸系統(tǒng)是由鼻、喉、氣管、支氣管和肺組成。肺是氣體交換的場所,其余的器官是氣體的通道——呼吸道。肺分左肺、右肺,肺里面有許多肺泡,總數(shù)有7.5億個,如果把肺泡展開,表面積可達55平方米~70平方米。肺氣泡表面密布毛細血管網(wǎng),它的作用可大了,我們吸入和呼出的氣體都在這里進行交換呢
3、學會提問:關于我們的呼吸,你還想知道什么?誰知道我們的呼吸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呢?
。ǘw味呼吸
1. 請同學們把雙手放在胸部腹部,再做2次深呼吸,讓學生手按胸部進行深呼吸,感受吸氣和呼氣時胸廓腹部的如何變化。請你談談吸氣的時候,你的胸腔腹部有什么變化, 呼氣的時候呢? 那么胸廓變化與吸氣、呼氣有什么關系呢?引導學生討論分析,自己得出結論。
2.你認為呼吸是怎樣形成的?你猜想的依據(jù)是什么?
3.呼吸時胸腔是怎樣變化的?這與呼吸的形成有什么關系呢?
吸氣 ——→胸廓腹部擴大
呼氣 ——→胸廓腹部縮小
學生活動, 相互質疑,教師匯報
。ㄈ、制作活動
1.學生按教材P6步驟進行制作
(可以將飲料瓶先為學生開個口或者直接提供剪好的半成品)
2.學生手拉和放開橡皮膜,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思考為什么手拉橡皮膜,氣球就擴大?而松手,橡皮膜回縮,氣球則縮?
學生討論分析
3.請同學們再對照我們前面的分析,你認為我們的飲料瓶相當于我們人的什么?氣球呢? 通過形象直觀的媒體動畫和教師進行演示實驗。
胸廓擴大——→外界氣體入肺——→吸進新鮮空氣
胸廓縮小——→肺內氣體排出——→呼出廢氣
三、課堂總結;
大家一起回顧本節(jié)課的學習,關于人的呼吸,我們還知道些什么?
四、課外延伸
1.對于我們的呼吸,你已經(jīng)知道了些什么?還想了解些什么?請同學們用你喜歡的方式記錄在科學記錄本上,在后面的教學中我們將進行繼續(xù)研究。
2.如果較長時間呆在人多而空氣不流通的房間里,會有什么感覺?為什么?
【湘教版五年級科學上冊我們在呼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我們的畫》教學設計03-03
五年級語文上冊《梅花魂》教學設計04-07
我們去植樹教學設計3篇02-25
《在金色的沙灘上》教學設計03-09
科技在我們身邊作文09-11
文明在我們身邊作文12-04
聲樂教學中的呼吸訓練12-03
三年級科學教學設計09-09
《在大熊貓的故鄉(xiāng)》教學設計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