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伊索寓言的語文教案設計
本文是由語文教案工作室上傳的:讀《伊索寓言》教案設計。
讀《伊索寓言》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指導學生了解對比閱讀學習的基本理論和一般方法。
2.引導學生準確把握本課時主旨。并應用所了解的思維知識,學習和掌握一些科學的讀書方法。
3.引導學生了解文章獨特的思維方式,嘗試用多角度的思維方式分析文學作品或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質(zhì)疑解難的能力。
2.訓練學生多角度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情感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做個文明誠信的人。
2.學習作者讀名著的方法,即依據(jù)現(xiàn)代人的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重新讀解原著,并獲得新的認識。
【教學重點】
1.提出核心問題,啟發(fā)學生探究的動機。比較自己對寓言的看法與作者的見解有什么區(qū)別。
2.幫助學生通過對比研究,理清寓言故事本義和作者賦予的含義二者之間的關系。啟發(fā)思路,引導學生質(zhì)疑、探究和創(chuàng)新。
【教學難點】
試用多角度思維的方式分析問題,嘗試將這種質(zhì)疑、探究的精神運用到讀名著中去。
【課前準備】
以教師活動為主。針對教學內(nèi)容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尋找對比閱讀的切入點;瀏覽相關網(wǎng)站主頁搜尋信息,引用一些成語故事、寓言故事以及一些短小的文學著作,捕捉與本課時主題研究的結合點;整理主要信息,建立鏈接,搭建教學互動平臺。
【教學方法】
1.利用網(wǎng)頁大容量的優(yōu)點,引導、歸納、呈現(xiàn)一些需要學習、探究的問題。
2.提供充分的信息、補充一定量的課外知識,啟發(fā)學生的多角度思維和探究的動機。
3.討論交流法。利用好學生獨立思考、小組討論的教學方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書籍使中國幾千年燦爛的文化得以延續(xù),自從有了書,人們的生活變得充實而又生動,我們可以以讀書的方式獲取源源不斷的知識,來武裝自己的頭腦,可以以讀書的方式和英雄對話,和偉人同行。那么,我們應該以怎樣的方式方法對待我們所看的書呢?中國有句古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西方也有一句“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面對同一本著作,每個人的看法和觀點都存在著差異,是什么原因呢?(適當?shù)亟o學生一點思考的時間,教師再做引導。)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是因為思維方式的不同而導致的。什么是思維?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曹日昌先生在《普通心理學》中的表述為“思維是對客觀現(xiàn)實的概括的、間接的反映。一個心理過程,是通過分析綜合而在頭腦中獲得對客觀現(xiàn)實更全面、更本質(zhì)的反映的過程。”那么對于我們讀書而言,通俗一點講,就是我們的頭腦對作品不同層次的反映。
二、介紹思維方式的基本理論
先讓我們看看思維方式有哪幾種?
思維有多種方式。從心理學的角度,通常根據(jù)思維時的憑借物或是載體的不同,來劃分不同的思維方式。人的思維能力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的發(fā)展過程,直覺思維、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是思維由低級到高級的三種形式。
【伊索寓言的語文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伊索寓言》教材解讀10-16
語文《伊索寓言》教學實錄及反思10-16
經(jīng)典的伊索寓言10-22
伊索寓言10-17
伊索寓言精選10-16
烏鴉伊索寓言10-22
伊索寓言選讀10-16
《伊索寓言》介紹10-16
《伊索寓言》課文10-16
伊索寓言集錦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