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相關推薦
這里小編位大家整理的關于中班教案相關推薦,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相關推薦篇一: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尋找圖形》
活動目標:
1.能在眾多圖形中找出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的。
2.能注意觀察生活情境中所隱含的圖形。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尋找圖形》
2.電子白板活動過程:
一、打開電子白板1.師:小朋友,你們看,圖上有什么?
2.提問:房頂是什么形狀的?房身呢?窗戶呢?
引導幼兒說出三角形、正方形和圓形二、尋找圖形1.小朋友真聰明,全都答對了,今天老師跟小朋友復習這些圖形。
師:小朋友,仔細看,老師這里有一幅圖,你們發(fā)現什么了嗎?
它們全都是用三角形、正方形和圓形組成的2.幼兒開始從這幅圖中找出那些是用三角形組成、那些是用正方形組成、那些是用圓形組成。
師:請小朋友到白板上畫一畫、說一說。
3.增加圖片難度。讓幼兒不僅能夠找出并能說出圖形里藏著多少個三角形、正方形和圓形。
三、通過游戲鞏固并復習圖形幼兒分組在電腦玩游戲:《尋找圖形》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除了讓幼兒感知圖形特征外,采用幼兒集體討論學習后自主游戲的方式,這樣能激起幼兒的活動興趣,游戲與上面環(huán)節(jié)有較好的銜接,因此能更深地幫助幼兒鞏固前面的知識并調動幼兒的情緒,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中班教案相關推薦篇二:數學教案--中班數學活動:找規(guī)律
活動目標:
1.在各種事物中,尋找其不同的排列規(guī)律,并初步學習表述。
2.在探索尋求活動中,選擇不同的方法嘗試有規(guī)律排序。
3.有初步的推理能力。
重點:能在各種事物中找出其不同的排列規(guī)律,并學習表述。
難點:
在有規(guī)律的排序中會表現2—3種規(guī)律。
環(huán)境與材料:
1.環(huán)境布置:有規(guī)律及無規(guī)律物體。
2.幼兒人手一份圖:上有三種不完整規(guī)律,需添上的圖片。
3.各種實物:塑料珠,塑料鈕扣,印章,套塔
活動流程:自由探索——發(fā)現規(guī)律——交流討論——嘗試自由排序
活動過程:
一、自由探索
1.在環(huán)境中探索:在環(huán)境布置中找有規(guī)律的東西,并在有規(guī)律的地方貼上寫有名字的標簽。
2.討論找到的有規(guī)律的東西,并講講其排列順序(出示物品由易到難)
二、發(fā)現規(guī)律
1、剛才請小朋友找了有規(guī)律的東西,現在我這里有了條規(guī)律不完整,請小朋友看看每條規(guī)律是怎么排的,還缺了什么?(請幼兒補規(guī)律)
2、幼兒動手操作,把缺的補上去,把規(guī)律補完整。
3、教師講評幾種規(guī)律。
三、嘗試自由排序
1、剛才找了規(guī)律。也補了規(guī)律,現在請小朋友自己去做有規(guī)律的東西,手上有數字2的小朋友,按兩種規(guī)律來做。
2、講評1—2件作品
3、請做好的去送給弟弟妹妹,并對客人老師說再見。
教后感:主動活動教育提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是教師帶領幼兒共同創(chuàng)設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豐富多彩的、引導幼兒在良好的物質環(huán)境和輕松愉快的心理氛圍中,積極主動,有興趣地去觀察、實踐、創(chuàng)造、體驗、促使幼兒身心和諧發(fā)展的一種教育活動。
在接觸了探索型教學模式后,我有幾點體會:
1.主動活動應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的不同水平上獲得發(fā)展。由于幼兒不可能處在同一發(fā)展的起跑線上,所以主動活動內容內化為幼兒發(fā)展需要時,必須要符合幼兒個體的原有發(fā)展水平,如在找規(guī)律活動準備教學具時按幼兒的能力來分,能力強有2—3種規(guī)律,能力差有——種規(guī)律,再根據幼兒自身特點和發(fā)展水平進行個別指導,個別教育,使之也成為主動活動教育大特色。
2要實施主動活動,提供幼兒主動活動的機會與條件,教師必須安排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生動在趣的活動內容,寓學習于活動中,這樣提高了幼兒參加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
3.教育心理理論告訴我們,在各項活動中,幼兒積極,主動地參加與被動地參加,創(chuàng)設物質環(huán)境和心理環(huán)境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師應積極地創(chuàng)造條件,激勵與引導幼兒主動地創(chuàng)設活動,參與活動,積極投身實踐,這樣幼兒身心才能獲得較大、較快的發(fā)展,使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
中班教案相關推薦篇三: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找格子
設計意圖:
“找格子”這個數學活動涉及到兩個維度:垂直和水平,對空間方位進行觀察和確定。而孩子們常常在一維(或垂直或水平)觀察印象的主導下,憑著“左、右、上、下”的大致印象進行判斷。如何引導孩子從片面觀察、大致印象的判斷,逐漸學會有序地從垂直和水平兩個維度的觀察中進行準確判斷是本次活動的重點。
活動中,我以幼兒的實踐經驗為主導,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經驗對方位大膽表達,通過同伴在傾聽中的理解和評價進行提升,最終形成有關格子方位的精確的判斷和定位。其間,通過幼兒常見的文件袋、泡沫墊為輔助材料,引導幼兒在與這些加工過的常用物進行有趣、積極的游戲活動中,激發(fā)起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增強參與數學活動的愿望,體驗參與數學活動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活動目標:
1.了解幼兒常用的空間位置的判斷標準,鼓勵幼兒能在已有的“上、下、左、右”以及“橫、豎、斜”等方位的基礎上,結合數字(第幾排第幾格)對位置進行判斷。
2.在位置群的觀察判斷中,鼓勵幼兒嘗試探索選擇一個物體作為參照物,判斷出其他物體的準確位置。
3.體會參與數學活動的快樂和成就感,激發(fā)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方格紙(白色)1張,黑色大紙1張;文件袋20個(用剪裁成條狀的即時貼將塑料文件袋制作成表格狀),泡沫墊20個(正反兩面均用記號筆畫成格子圖樣);大蝴蝶1只(立體),蝴蝶即時貼粘紙入手1份。
2.制作動畫畫面。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蝴蝶飛到哪里——有關方位詞的運用與鋪墊。
手指游戲:小手變蝴蝶,聽指令上、下、左、右飛飛,橫著飛飛,豎著飛飛,等等。出示蝴蝶,猜測:蝴蝶找誰做朋友,會停在什么地方?
反思
孩子在以自身為中心的不同方位的“飛行”游戲中,漸漸體驗到“上、下、左、右”的飛行變化與“橫、豎”的飛行變化之間的關系,這也為“找格子”活動中幼兒將已有的方位經驗逐漸過渡提升到對“橫”、“豎”兩個維度的觀察和判斷打下了基礎。
2.一個固定位置的確定與表達:蝴蝶停在哪里。
(1)展示和提問。
教師將蝴蝶停在設計好的背景中一塊空出的方格上,揭開小方格上的黑色蒙紙。
①蝴蝶停在哪里?(幼兒回答時,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用相應的手勢動作對應具體的位置進行即時評點和印證。)
、诤恢弥挥幸粋,為什么小朋友的說法那么多?
小結: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觀察順序和觀察方法,所以同一個位置也有不同的說法。
(2)交流和討論。
①怎樣觀察比較方便?
、谠趺凑f容易讓人聽明白?
、圻有什么辦法能夠幫助我們把我們的觀察方法和觀察結果說清楚?
(3)小結和提升。
靠“邊”觀察起來簡單;說出我們的觀察方法——橫著看,還是豎著看;用我們學到的數字說出位置——“第幾橫排、第幾格”或是“第幾豎排、第幾格”。
(4)蝴蝶移位練習。
、倏纯春w到了哪里?在第幾排的第幾格?又飛到哪里去了?
、谀銈儾鲁鰜硭麨槭
么這么觀察?方便在哪里?
反思
教師并不急于將有關找格子的所謂“標準方法”直接告訴孩子,而是充分調動每個孩子的經驗——或者表達,或者傾聽。在討論和交流中,共同回憶和梳理出的自然是孩子們印象深刻且能夠理解領會的有關“找格子”的方法。這種回憶和梳理因為是從孩子的經驗、視角和能力水平出發(fā),小結時就有了共同的事實經驗作為概括提升的背景,能形成相對穩(wěn)定的有關“找格子”的方法認識。與此同時,進行蝴蝶移位練習,既是對已經形成的認識進行補充和檢驗,又是對認識的進一步運用和鞏固的過程。
3.動手操作:一群蝴蝶一起飛——位置群的確定和表達。
(1)觀察表達。
看看又飛來了幾只蝴蝶?蝴蝶還會變隊形呢!你看出它們變出了怎樣的隊形嗎?你能看出它們在格子中排列的位置嗎?
(2)操作探索。
指導幼兒拿出畫袋加工成的操作材料(見圖3),引導幼兒對照教師給出的模型,將3只蝴蝶擺放粘貼在畫袋上。
要求:請你跟我這樣飛!
提醒:注意蝴蝶的顏色、隊形、位置和老師的都一樣喲!
(3)追問反思。
你是怎么找出3只蝴蝶的位置的?需要每一個都看清楚是哪一格、哪一排(或第幾排、第幾個)嗎?為什么?
小結:有時候,我們要1只1只地找位置;有時候,我們只要找出其中1只蝴蝶的位置,再看其他兩只蝴蝶與這只蝴蝶的距離,就能夠知道這兩只蝴蝶的位置在哪里。
(4)操作練習。
、僬埬愀疫@樣飛。教師引導幼兒對照所給范例,將貼紙蝴蝶粘貼于所示的文件袋中相應的位置上。
、诨貞浐椭v述:蝴蝶排成什么樣的隊形,我們怎能又快又對地找到位置?什么樣的隊形我們找位置時比較難?誰有辦法不被難住?
、劭偨Y和評價:有順序地觀察——橫著看,或者是豎著看;將學到的數字朋友用起來,比如第幾排、第幾格;找準一個位置,再接著一個一個找其他的位置,等等。
反思
每個幼兒在操作探索中都有了屬于自己的有關位置群的尋找確定經驗,所以,在教師的追問下就有了直觀豐富且細膩的反思和表達。這種反思來自于當下的實踐,又補充和完善著當下的實踐:在使用加工后的透明文件袋進行操作的過程中,有的孩子在操作完后不小心將文件袋翻了過來,正確的結果一下子就發(fā)生了變化——原先最左邊的蝴蝶因為翻了個個兒,就到了最右邊。她自己正在詫異于為什么剛剛檢查的正確結果突然錯了時,身邊的小伙伴發(fā)現了這個秘密:文件袋翻過去、旋轉個方向,蝴蝶的位置都會發(fā)生變化!
無意中,材料的結構敞開了,游戲的變化顯露了出來,孩子們在“我就跟你(老師)這樣飛”的操作游戲中有了自由的發(fā)現,嘗試變化的探索。他們主動挑戰(zhàn),完成了老師的操作要求后,將手中的文件袋方向一轉——請你(老師)跟我這樣飛!如此,孩子又反過來觀察和糾正老師以及其他同伴對變化后的位置群的確定。整個操作過程因為一個無意的發(fā)現,變得生動起來。
4.身體總動員:跳舞毯游戲。
(1)音樂背景起——聽,這是什么音樂?聽到音樂你想干什么?
(2)出示泡沫板制作的跳舞毯——看,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跳舞毯”,猜猜我們今天怎么來玩這個“跳舞毯”的游戲?
結合制作的課件小結:音樂一停,屏幕上的格子中就會有五角星,兩顆五角星停在哪里,你
的小腳也要停在哪里。
(3)開展游戲活動。
注意:引導幼兒將腳下的跳舞毯調整成與屏幕上的方形格子位置一致的狀態(tài);引導幼兒思考當兩顆星變成3顆星或4顆星時,孩子怎樣來用動作表示星星的位置——加上手、頭的動作,等等。
(4)放松活動。
活動即將結束,教師組織引導孩子們將泡沫墊子收起來時,孩子們依依不舍:“老師,你再讓我們玩一會兒吧!”也有的孩子進行著自發(fā)的交流和互相補充:“(格子里)靠邊上的星星最好找,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那些難找的星星。遇到難找的星星時,我就去找簡單的星星看,一看,難的也不難了?”“我知道是第幾排第幾格,可是我跳的時候先是隨便一跳擺個造型,然后就慢慢地數著看,再改過來??”
教學反思:
孩子們的表達恰恰顯示了他們在數學探索中摸索到的化繁為簡的學習方法。數學,從來都不是板著面孔的知識。只要用心,與游戲牽手,放手讓孩子操作體驗,孩子自會發(fā)現數學豐富多樣、生動有趣的那一面!
【中班教案相關】相關文章:
中班教案《包紙棕》_中班教案06-23
中班活動教案:糖果妹妹_中班教案06-23
中班社會感謝卡教案「中班教案」01-31
春曉教案中班教案02-15
《走教案》中班教案03-01
教孩子旅游相關知識大班教案10-28
與幼兒園小班相關的主題教案03-09
中班兒歌《愛》中班教案02-20
中班社會:找路_中班教案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