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大班教案范文集錦十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教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初步了解西方的節(jié)日和西方文化。
2、讓幼兒在表演活動,游戲活動中學習英語,展示英語,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效果。
活動準備:
1、請每位家長為幼兒準備一份圣誕禮物,包裝好后于活動當日帶來。
2、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各活動室~門廳~走廊等)。負責人:張鈴
3、圣誕老人服飾、糖、梨、橘子、蘋果、切片面包、餅干、牛奶、果珍、果醬若干。負責人:陸祖能
4、主持稿、磁帶。負責人:陳燁
5、12月21日英語節(jié)目匯演錄象及12月23日活動攝像。負責人:陸瓊燕
6、幼兒人手一份活動記錄卡及各活動室材料,活動要求于12月22日前完成。負責人:各班教師
7、每位幼兒學會說問候語Mrry Christmas!句子I want...歌曲《Happy new year》
活動安排:
1、8點整幼兒陸續(xù)來園來園,廣播里播放著歡快的圣誕音樂,由教師裝扮的圣誕老人在大廳門口盛情地迎接孩子們的到來,與孩子們親切地擁抱、握手、奉送糖果,讓孩子們在濃濃地問候聲中接受西方文化溫馨的洗禮。
2、9點整孩子們與家長在教室里聆聽園長媽媽的'祝福,主持人拉開活動序幕。
3、親子游園,由家長帶著自己的孩子到老師們事先安排好的游戲場地進行游戲。
4、10點15分孩子們與家長在《Happy new year》的歌曲聲中陸續(xù)回教室。
5、10點30分主持人宣布贈送禮物,孩子們互贈禮品,起唱歌曲《Happy new year》,整個活動在一片歡天喜地的氣氛中降下帷幕。
大班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及策略
我們知道語言活動是幼兒園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幼兒通過聽、說、看和操作一系列活動不斷達到大綱中大班幼兒在語言方面的目標。散文《小樹葉給大樹媽媽的一封信》運用了擬人手法,形象的表達了母親與寶寶之間互相友愛的情意。
在進行《小樹葉給大樹媽媽的一封信》這一活動時,我著重引導幼兒通過觀察、討論、等方法讓幼兒了解大樹媽媽與小樹葉互相關愛之情,激發(fā)幼兒關愛媽媽之情感。(重點)
解決難點:欣賞散文,知道秋季來臨時,葉子的變化及和大樹之間關系時,我以歌曲導入并采用提問法,讓幼兒結合自身經驗積極講述。
本次活動中,我運用的教具有:音樂磁帶《小樹葉》、配套散文磁帶《小樹葉給大樹媽媽的一封信》、范畫、字卡、制作信件的材料若干。
二、活動名稱
《小樹葉給大樹媽媽的一封信》(大班語言)
活動目標:
1、感受大樹媽媽與小樹葉之間互相關愛的`情感,懂得在接受媽媽愛的同時,也應主動關心媽媽。
2、欣賞散文,知道秋天來臨時樹葉的變化,理解大樹和樹葉之間的關系。
3、學習并理解“筆直、吸取、露出笑臉”等詞語。
活動準備:
1、教具:音樂磁帶《小樹葉》、范畫一幅、字卡若干、
配套散文磁帶《小樹葉給大樹媽媽的一封信》。
2、學具:制作信件的若干材料(白紙,筆等)
活動過程:
(一) 預備活動
師幼相互問候,幼兒在歌曲《小樹葉》的音樂伴奏下做律動。
(二) 感知活動
1、談話:讓幼兒結合經驗,講述秋天到來時,大樹及小樹葉的變化。
2、教師出示教學范畫,引導幼兒觀察討論:
這是什么季節(jié)?小樹葉怎么啦?小樹葉離開媽媽后會怎么樣?
3、幼兒完整欣賞散文錄音磁帶
提問:是誰給大樹媽媽寫的信?
大樹媽媽讀了小樹葉的信后心情會怎么樣?
4、欣賞散文第二遍
提問:小樹葉在信里對大樹媽媽說了些什么?
鼓勵幼兒大膽講述,教師可適時散文中的語句給予指導
(三) 游戲活動
講講做做玩玩
1、散文中城市里出現(xiàn)什么樣的高速公路?出示并學習字寶寶“筆直”。
2、大樹媽媽每天從土壤和陽光中吸取養(yǎng)料中的“吸取”是什么意思?出示并學習字寶寶 “吸取”。
3、露出笑臉是什么意思?出示并學習字寶寶“露出笑臉”。
聽口令游戲玩法:老師說詞語,幼兒自由擺姿勢。(提醒幼兒注意安)
(四) 情感體驗
讓幼兒說說媽媽是怎樣關心,愛護自己的,激發(fā)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五)操作活動:給媽媽的禮物
幼兒集體寫信:——畫出或寫下對媽媽的愛。
結束活動:收拾學具,集體去寄信。
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根據(jù)故事情境的變化,大膽想象,并能積極講述,初步理解成語故事所闡明的寓意
2.能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和音樂中帶有特定感情色彩的詞語創(chuàng)編動作,并能符合音樂節(jié)奏,注意力集中,投入的進行表演。
3.充分享受表演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事先給幼兒講述《拔苗助長》的故事。
2、錄音機,磁帶。
3、故事圖片。
活動過程:
1、按順序出示圖片,感知理解講述的對象。
。1)出示圖片一“圖片上有誰?他準備去干什么?
。2)運用“聯(lián)想,猜測的方法”引導幼兒觀察,分析老公公的表情和動作。
出示圖片二“老公公怎么了?他為什么發(fā)愁呢?如果你是老公公你會怎樣做呢?”
出示圖片四“發(fā)生了什么事?禾苗為什么會枯死呢?請你來猜一猜。(猜測第三幅圖片,鼓勵幼兒分析并互相交流)
。3)理解圖片三,思考,判斷主人公的行為。
出示圖片四“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情,你覺得老公公這樣做好嗎?為什么?
2,幼兒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自由結伴講述
3,請個別幼兒上來講故事。
4,了解故事的名稱及所闡明的道理。
“誰知道這個故事叫什么名字?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5依據(jù)音樂線索,引導幼兒回憶故事情節(jié)。
。1)故事《拔苗助長》藏在一段音樂中,請你們仔細聽一聽,想一想這個故事。喚起幼兒對故事的回憶。引導幼兒傾聽音樂。
。2)教師幫助幼兒找出音樂中帶有特定感情色彩的詞“恩”“哈哈哈”“啊”。
。3)引導幼兒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創(chuàng)編“恩”“哈哈哈”“啊”。等處的表情和動作。
“老公公為什么要”恩“呢?你們來做做他觀察禾苗時的表情和動作!
“老公公為什么要哈哈哈哈?”
“老公公和老婆婆為什么要“啊”?他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可以用怎樣的表情和動作來表現(xiàn)他們驚呆的樣子?”
。4)引導幼兒再聽一便音樂,其間在“恩”“哈哈哈”“啊”處用自己創(chuàng)編的動作進行表演。
6依據(jù)故事發(fā)展順序創(chuàng)編動作。
(1)啟發(fā)幼兒順著故事線索,說說在這段音樂中還聽出老公公在干些什么。
。2)教師提供語言線索,啟發(fā)幼兒創(chuàng)編與人物形象,故事情節(jié)相匹配的.動作。
A、老公公興沖沖地走在長長的田埂上,他打算去看看禾苗生長的情況。
B、禾苗在田埂里隨風搖擺。
C、恩?老公公怎么了?團團轉的動作可以怎么做?
D、哈哈哈哈,老公公想出了什么好辦法了?
E、好不容易把苗兒拔高了,真累要!這時侯老公公會做些什么呢?
F、老公公急忙回到家找來老婆婆,讓她來看拔高的禾苗,結果發(fā)生了什么事?
。3)幼兒根據(jù)語言線索自由創(chuàng)編動作,教師根據(jù)情況適當?shù)奶峁⿲W習的榜樣,讓幼兒比較,模仿。
7在音樂的感染下大膽表演。
幼兒根據(jù)語言線索自由創(chuàng)編動作,教師根據(jù)情況適當?shù)奶峁⿲W習的榜樣,讓幼兒比較,模仿。
。1)幼兒邊聽音樂邊用動作完整表演。
。2)提供更大空間讓幼兒完整表演第二遍,并要求幼兒在間奏處找個同伴扮演“老婆婆”,做快跑的動作。
(3)幼兒分組表演,相互學習欣賞,評價。
(4)老公公本來是希望禾苗快快長高。為什么他把禾苗拔高后,禾苗反而枯萎了呢?(違反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急于求成是行不通的)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大班教案 篇4
科學意圖:
幼兒科學教育目標重心是科學知識與經驗的獲得,科學活動是一種融操作性、思考性、變化性、創(chuàng)造性、趣味性為一體的活動,它有助于幼兒主體性的發(fā)展,為幼兒主動探究提供了路徑。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培養(yǎng)幼兒主動探索的能力。
適合班級:
大班
材料準備:
氣球、廢舊水彩筆筒、光盤、吸管。
制作方法與步驟:
(1)將一根廢舊的水彩筆筒清洗干凈,將粗的一端截去部分,使其正好卡在光盤中心的孔上,下端保持平整,且不露出光盤。
(2)把氣球綁在一根吸管上并扎緊,以防止漏氣。
(3)把吸管套在水彩筆筒的上端即完成制作。(見“旋轉的光盤圖1”)
實驗操作:
拔下吸管,向氣球吹滿氣,然后用手捏住氣球口,把吸管套到水彩筆筒上,隨后松開手使氣球內的空氣 經過吸管和水彩筆筒從底端噴出,光盤就會向前旋轉駛出。(見“旋轉的光盤圖2”)
教師指導建議:
●將水彩筆卡在光盤中心孔時,要卡緊,避免留下縫隙影響前進的效果。
●將吸管套在水彩筆筒上時,要套緊,避免氣體從縫隙中流走。
●可以讓幾名幼兒進行比賽,看誰的`光盤跑得最快、最遠。
●指導幼兒探究影響光盤轉動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如氣球氣體的多少、地面的光滑程度和光盤自身重量等。
●注意吸管口的衛(wèi)生消毒。
拓展與替代:
也可以用蛋糕盤、卡紙、紙盒等代替光盤,讓幼兒實驗哪種材料前進的距離更遠。
小知識
氣球被放開時,氣流猛地向外噴出,在氣流的帶動下光盤不停地旋轉著前進。氣球內空氣越多,氣流越強,光盤旋轉的速度越快;隨著氣球內氣流壓力的減弱,光盤轉動的速度逐漸減弱,直至停止,這與氣墊船在水中上升、下降的原理是一致的。
活動反思:
科技小制作都有一定的科技道理,科技道理的啟蒙可以結論不完整,但不可以不啟。引領幼兒進行探究,學習與周圍世界有關的科學知識。在幼兒幼小的心靈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從小種下一顆科學的種子。教師要明確,綜合實踐活動中的科技制作,應以探究為核心,探究科學知識、科學道理、科學概念、科學規(guī)律。從小感受科學技術帶來的快樂。
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初步了解三角形支架最穩(wěn)固。
2、在操作實踐、表達交流的過程中遷移運用經驗,探索讓支架更穩(wěn)固的多種方法。
3、初步了解支架在生活中的運用,體驗參與科學探索帶來的愉悅感和成功感。
4、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 紙棒、剪刀、雙面膠、籮筐、幼兒課前人手制作一個不同形狀的支架。
2、經驗準備:幼兒初步了解支架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穩(wěn)固問題的討論。
1、幼兒看支架、說形狀
瞧,昨天,我們一起用紙棒做了很多支架,看看有些什么形狀的支架?這么多的支架想不想來玩一玩,玩的時候,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2、交流:誰來告訴我,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三角形支架最穩(wěn)固,其他支架能變形)
3、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個秘密?請把穩(wěn)固的支架放到上面來。(幼兒檢測自己的支架是否穩(wěn)固)
4、看看穩(wěn)固的支架是什么形狀的?(同伴相互交流、置疑、發(fā)現(xiàn)三角形支架最穩(wěn)固)
二、第一次探索,運用增添紙棒的方法讓不穩(wěn)固的`平面支架變得穩(wěn)固些
1、你們手里有那么多不穩(wěn)固的支架,想不想把它變穩(wěn)固呢?那邊桌子上有一些工具、材料,我們去試一下怎樣把它們變穩(wěn)固?(幼兒思考加固方法)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交流:你們的支架變穩(wěn)固了嗎?誰來說說你的好辦法?
。1)(對角的)不過我還要來檢驗一下,手捏兩個角輕輕拉一拉,哇,成功了。
(2)還有誰來介紹一下,你們覺得這個支架怎樣?為什么?
。3)同樣是添了一根紙棒,為什么這個變穩(wěn)固了,而這個沒有變穩(wěn)固呢?
4、小結:哦,我明白了:只要在變形的支架里用添加紙棒的方法變出三角形,這個支架就變穩(wěn)固了。
三、第二次探索,幼兒發(fā)現(xiàn)問題調整加固支架的方法
1、我發(fā)現(xiàn)這里還有一個支架,覺得這個支架怎樣?(觀察、交流)
2、小結:三角形越多,支架就越穩(wěn)固,(形成加固支架的共性特點。)
3、這么多的支架中還藏著不穩(wěn)固的支架,想不想再去把它變穩(wěn)固,而把穩(wěn)固的支架變的更穩(wěn)固呢?拿起自己的支架再去試一試。
4、來看一下我們這一次的作品,想不想聽老師給你們的評價:超級穩(wěn)固
四、聯(lián)系生活進行知識經驗的遷移。
1、今天,我們玩了支架,開心嗎?在我們的生活中哪里有三角形支架。
2、小結:小朋友平時觀察都很仔細,的確,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利用了三角支架,變的更穩(wěn)固。
五、延伸活動:提升經驗,嘗試給立體支架加固。
1、現(xiàn)在,老師要來考考你們:是不是添加的紙棒越多,支架就越穩(wěn)固?
2、老師這里有一個支架,用了10根紙棒,你們覺得它穩(wěn)固嗎?為什么?
3、小結:添加紙棒要變三角形,才能穩(wěn)固,三角形越多,支架就越穩(wěn)固。
4、看,又來了一個支架,有什么不同?它穩(wěn)固嗎?這個支架又怎樣來變穩(wěn)固呢?我們呆會一起去試一試。(比較觀察,嘗試給立體支架加固)
活動反思:
1、探索發(fā)現(xiàn),分享交流,提升經驗
在活動中鼓勵幼兒和支架直接互動,在玩一玩,變一變中觀察支架,發(fā)現(xiàn)問題,從而得出結論:三角形支架不變形,最穩(wěn)固。滿足了幼兒的好奇、探究、嘗試的欲望,為幼兒提供了交流的機會,在第一次加固時,老師沒有否定幼兒的任何加固方法,而是讓幼兒去試一試,有的用透明膠,有的用添加紙棒的方法等等,讓幼兒在各種方法中比較,檢驗,尋找出穩(wěn)固的方法,從而得出添加紙棒,圖形支撐出三角形,能使支架更穩(wěn)固的結論。第二次加固時,能滿足每個幼兒的需要,沒有加固成功的幼兒,可以重新選擇方法加固,而一些能力較強已經加固成功的幼兒,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繼續(xù)加固,讓支架更穩(wěn)固,這一次的加固并不是第一次的重復而是經驗的提升:圖形內部三角形越多,該圖形越穩(wěn)固。三個層次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讓幼兒在嘗試,驗證中發(fā)現(xiàn)科學原理,在討論交流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體現(xiàn)了科學教育的價值取向不再注重靜態(tài)知識的傳遞,而是注重幼兒的情感態(tài)度和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于他人的積極交流這一教育理念。
2、遷移經驗,激發(fā)創(chuàng)造{活動的延伸}
在最后的交流中,談到生活中的支架,空調外機支架,屋頂,廣告牌,電視塔、傘架……處處有支架運用的影子。在初學經驗的基礎上,引發(fā)幼兒從平面到立體支架的深層次的探索,就這樣扶一扶,放一放,試一試,讓孩子們的經驗得到了提升。
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借助聲、畫、形等方式,充分調動幼兒多種感官積極參與,擴展幼兒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引導幼兒想象并用形體動作、繪畫等形式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文學作品。
活動準備:各類頭飾,小棍子,彩圈,橡皮筋,紙,筆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幼兒想象
老師帶來一只藍色的水桶,小朋友想一想,如果你也有一只這樣的水桶,你會用它來什么呢?
如果里面裝上水,你又會用它來做什么?
二、故事欣賞
。、幼兒聽音樂欣賞故事一遍。
你們的水桶可真神奇,有一個叫莎娜的小朋友,她也有一只神奇的藍色水桶,我們一起來聽個故事吧。
2、幼兒第二遍聽故事,并跟隨老師一起講故事。
故事好聽嗎?想不想再聽一遍?會講的小朋友和老師一起講。
三、故事表演:變水桶
1、單人用手變
莎娜的水桶真神奇,會變大變小,你們想不想變?怎么變呢?
把你們的手準備好,“越變越大越變越大,比比誰的水桶最大!”
2、集體用手變
我們剛才是一個人變,想不想和小朋友合作,用手變一個大大水桶?怎么變呢?來試試看。
3、用材料變
。ǎ保┯貌牧戏纸M變
a.變
剛才我們小朋友用手變了大大的水桶,除了用手還可以用什么來變大大的水桶呢?
老師也帶來許多材料,有圈、小棍還有橡皮筋。請小朋友分成三組,每組六人,一起想一想,怎樣用這些材料變一個大大的水桶?
我們先分組,比比哪組分得快站得好。
各組先商量一下,你們準備用什么材料怎么變?
b.展示
都變好了嗎?請你們把材料輕輕地送過去,先坐到小圓點上來,然后來讓大家看一看你們是怎樣變的。
剛才是哪一組小朋友用圈變水桶的?我們請他們先來表演一下。
問小棍這一組:你們是用什么變水桶的?愿意到前面來表演一下嗎?
那剩下的這一組一定是用――――――橡皮筋變的了,你們又是怎樣變的呢?
。ǎ玻﹨R合材料變
我們分別用圈、小棍、橡皮筋變了三只水桶,能不能把這些材料都合起來,變成一個更大的水桶呢?再想一想,試一試。還是分成三組,每六人一組用不同的材料共同變一只大大的水桶。
。础⒂變悍纸巧硌。
水桶變得好大啊,水桶里的還來了許多小動物呢,都有誰呢?
誰愿意當水桶?誰愿意當小動物的?扮演小動物的小朋友可以選一個
頭飾進行表演。
哎呀,我們當水桶的`小朋友去演小動物了,水桶都快倒了,快找人來幫忙啊,找客人老師吧。
扮演小動物的小朋友聽音樂在桶中模仿各種動物快樂地游戲。
根據(jù)音樂“嘣”,水桶倒了,小動物們都回家了,小朋友們也結束游戲,回圓點坐下。
四、通過想象繪畫進行活動延伸
這真是一只神奇的水桶,(重新回到圖書上來)隨著水桶越變越大,水桶里的小動物也越來越多,又會來了哪些小動物呢?―――――
我們把它畫出來吧。這兒就有一只大大的水桶,讓小動物們都進來吧。
教師提供一張大大的畫紙,幼兒邊聽配樂朗誦,邊進行創(chuàng)作。
故事:
神奇的藍色水桶
剛剛下過一場雨,莎娜來到公園里,看到一只藍色的水桶。水桶里裝滿了水,莎娜輕輕地把手伸進去試試:“真舒服”!
她又把腳也伸進去:“哎呀-----”水桶變大了一點點。
這回,莎娜試著坐進水桶里,水桶又變大了!昂孟裨「滓粯影 !她嘩啦嘩啦地洗了洗臉。
然后,莎娜哧溜伸出腿,水桶也哧溜變大了。
這個時候,好朋友魯魯來了。“多好玩啊,我也要進去!”“好!”
水桶又變大了。
過了一會兒,朋友們一個接一個地跑過來,一起跳進了水桶里。
水桶越變越大,越變越大......
水桶里面好熱鬧。
這個時候,突然從水桶里嘩啦鉆出一條、兩條、三條、四條鯨魚!耙黄鹜姘!”他們說。
莎娜他們也說:“好啊,好啊!一起玩吧!”(水桶變得更大了,大得不得了)。
鯨魚們說:“我們來比賽,看誰先游到對岸,好嗎?”“好啊,好。 庇谑,大家騎到了鯨魚的背上。
鯨魚們嗖嗖嗖地越游越快,越游越快......
“啊,不得了啦!”“嘣”
水桶倒下來了......
大班教案 篇7
一. 活動目的:
1. 通過撕、剪、貼、畫制作“木頭人”,并做出各種動作造型,引發(fā)幼兒對美工的興趣。
2. 培養(yǎng)幼兒大膽制作,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
二. 活動準備:
1長方形各色紙
2 糨糊
3 抹布
4剪刀
5卡通粘貼紙
6 水彩筆
7蠟筆
8 范例兩個木頭人
三. 活動過程:
1. 引起興趣:游戲 木頭人 要求幼兒做出各種動作。
邊念兒歌邊游戲(三、三、三,爬高山,山上有個木頭人,不許講話,不許動,還有一個不許笑!幼兒擺出動作后,老師鼓勵,描述動作造型,加深幼兒對動作的印象。
2. 出示范例,學變動作造型:
。1) 幼兒表演動作造型 :你們做的動作真棒!誰來表演給大家看?(幼兒做動作)老師這兒有一個木頭人(出示范例)你能把你的這個動作教給我的木頭人嗎?(
幼兒把范例的木頭人擺出自己的動作的`造型。
。2) 分別請幾名幼兒表演。(誰還愿意來表演?把動作教給木頭人。)提示幼兒可以兩個木頭人一起做動作。
3. 學習制作“木頭人”
你們想也要一個會做各種動作的木頭人嗎?
。1) 木頭人的身體用哪一張紙合適呢?你把它找出來。想一想,怎樣把它做成身體?
對折再對折,撕出手臂,撕到肩膀停住。折出肩膀,用糨糊粘。ㄓ變涸囎,老師指導)。
(2) 找一張合適做木頭人腿的紙,想一想,怎么做?
對折,撕出兩條腿。分開兩條腿,折平。粘在身體下面。
(3) 取一張白紙,你可以畫上各種樣子的臉,畫上頭發(fā)?梢援嬇,可以畫男孩,也可以畫上次我們畫的水果,車子等奇怪的娃娃。
(4) 在空的地方畫圓圓的手、腳。畫好后,剪下來裝在身體上。
(5) 你還可以個他穿上漂亮的衣服。老師給你們準備了水彩筆、蠟筆、粘紙(出示材料),你們想怎樣打扮都行。
。6) 木頭人做好以后,你來教他做一個和別人不一樣動作,貼在墻上,我們來比賽哪個木頭人的動作最好玩。
4. 幼兒制作,巡回指導:
。1) 幫助鼓勵能力差的幼兒制作
。2) 指導幼兒做出各種動作造型。
。3)鼓勵幼兒結伴組合做動作
5. 評價作品:老師和幼兒一起參觀,討論木頭人們在做什么。請幼兒相互介紹。
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學習單詞spring、summer、autumn、winter的正確發(fā)音并理解詞意。
2、復習句型、I、like,鼓勵幼兒大膽參與對話活動,對活動有較濃厚的興趣。
重、難點:學習單詞spring、summer、autumn、winter的正確發(fā)音并理解詞意。
活動準備:
1、自制四季書一本
2、肢體動作(四季)
3、四季樹卡片(與幼兒人數(shù)同)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復習歌曲“Greeting、song“
2、老師取出四季書與幼兒共同欣賞。
二、基本部分
1、學習新單詞
(1)欣賞圖片1、老師介紹單詞spring。幼兒進行跟讀練習。
A、請個別幼兒練習發(fā)音
B、、集體讀單詞,老師檢查幼兒的發(fā)音情況
。2)用同樣的方法學習單詞summer、autumn、winter的發(fā)音
。3)游戲“聽說練習”
a、老師說單詞,幼兒做動作。老師了解幼兒掌握單詞情況。
b、“Can、you、find、the、picture、of、?”通過找圖片游戲檢查個別幼兒的.聽辨能力。
c、老師出示四季權利卡片,幼兒說單詞。
2、結合名型復習單詞。
。1)Question、:、Which、season、do、you、like?
Answer:、I、like、spring.
復習名型、I、like
。2)請個別幼兒說一說自己最喜歡的季節(jié),老師了解
幼兒對名型的掌握情況。
3、幼兒自由對話練習
。1)老師示范活動方式。
。2)幼兒取下樹“四季”相互介紹自己最喜歡的季節(jié)。
。3)請個別幼兒單獨介紹。
三、結束部分
請幼兒把自己最喜歡的季節(jié)告訴給客人老師聽。
大班教案 篇9
設計意圖:
喜歡音樂是每個孩子的天性,他們聽到音樂便能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做出相應的身體反應。因此,從音樂入手培養(yǎng)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是十分重要的。《綱要》指出藝術活動是幼兒獲得自我滿足感的最佳舞臺,是"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使幼兒"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本次活動,利用圖片以及打擊樂器幫助孩子感知和認識節(jié)奏,注重音樂對幼兒的整體影響,重視讓幼兒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運用語言節(jié)奏感受音樂、表現(xiàn)音樂,重視從節(jié)奏入手,讓幼兒領略音樂歡樂的氣氛。
活動目標:
1、大膽用肢體、繪畫和人聲表達自己的感受和創(chuàng)意。
2、能協(xié)調一致地用人聲和樂器合奏。
3、認識天氣符號。
4、愿意跟隨教師和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5、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游戲情節(jié),注意隨著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能協(xié)調一致地用人聲和樂器合奏。
2、難點:協(xié)調一致地用人聲和樂器合奏.
活動準備:
雪鈴、沙錘、手鼓、鈴鼓,天氣符號,A4紙若干。
活動過程:
1、活動導入:創(chuàng)意肢體游戲
(1)幼兒念"我變我變我變變",開始隨節(jié)奏自由走動,在最后一拍要變成一個雕像。
(2)教師念"我變我變我變變,我變我變我超人",幼兒聽到"超人"以后便要做出超人的動作。
(3)教師替換"超人"變幾種其他的造型。
2、用符號表現(xiàn)天氣現(xiàn)象
(1)說天氣。
提問:今天的天氣怎么樣?你們還知道那些天氣現(xiàn)象?這些天氣給人什么樣的感覺?
(2)用簡單的線條設計天氣符號。
將幼兒分成四個組,請每位幼兒分別在A4直上設計:太陽國、雨國、雷國、風國。
3、用人聲、節(jié)奏表現(xiàn)四種天氣現(xiàn)象.
(1)設計太陽國的聲音、節(jié)奏如:刷啦啦
(2)設計雨國的聲音、節(jié)奏如:淅瀝淅瀝
(3)設計雷國的聲音、節(jié)奏如:轟轟
(4)設計風國的聲音、節(jié)奏如:呼呼
4、人聲合奏
(1)將幼兒分成四組,每組代表一種天氣,教師手拿四種天氣符號,不斷更換,幼兒看教師手中出現(xiàn)的天氣符號念奏。
(2)教師操作天氣符號卡,由一種天氣開始,每組人聲逐漸加入,在逐一減少。
操作方法:將四種天氣符號卡放在黑板上,旁邊畫一個方形,告訴幼兒那個天氣天氣圖卡放入方形中那組發(fā)聲。
先放一種天氣符號,教師念預備拍:one two reday幼兒開始念奏。
逐漸加入天氣符號卡,提示幼兒卡片未拿出,聲音不能聽停。
(逐漸拿出符號卡,人聲逐漸減少到最后消失。)
5、為四種天氣現(xiàn)象配樂器
(1)出示雪鈴、沙錘、手鼓、鈴鼓,請幼兒將樂器與圖對應。
太陽國--雪鈴,雨國--沙錘,雷國--手鼓,風國--鈴鼓。
6、樂器合奏幼兒分組取樂器,按教師指揮進行多種形式的合奏。(操作方法同人聲合奏)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幼兒在樂中學,在玩中做,增強了對科學探索活動的興趣,更好地感知和理解了與天氣相關的科學現(xiàn)象和常識;在播報天氣中,幼兒進一步增強了語言表達能力和自信心。
活動前,我自制了與天氣知識有關的課件和學具(天氣圖像卡),發(fā)動幼兒和家長共同收集豐富的操作材料,精心設計提問語并在活動中適時投放材料,有效增強了幼兒對天氣預報的興趣。他們表現(xiàn)得積極活躍,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更加關注天氣情況對自己學習、生活的影響,還能嘗試把所學的知識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尤其是活動過程中“分組合作操作學具”的環(huán)節(jié),促使幼兒通過分工與合作,學會搜集天氣信息,看圖中的氣溫表,用天氣標志進行記錄。同伴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機會更多了,融洽的探索氛圍也促進了幼兒謙讓、堅持等良好品質的形成。
大班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目測比較同類物體的大小。
2、體驗數(shù)學活動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帽子、裙子、鞋子、球、小熊各一大一小圖片;可愛小女孩、圣誕老人等教師操作圖片。
2、幼兒操作手冊。
活動過程:
一、用魔術箱,引出大大熊和小小熊。
1、師:“李老師今天帶了一個魔術箱,這個魔術箱里呀藏了2位小客人。你們想知道它們是誰嗎?”
2、教師用變魔術的方式出示大小熊圖片,提問:“你們瞧!他們是誰?”兩只熊有什么地方不一樣?你們能猜出誰是大大熊,誰是小小熊!為什么?(大大熊要大,小小熊要。
3、師:“你們都認識了這兩位小客人,怎么跟他們打招呼?”(大大熊好,小小熊好)
二、實物直觀比大小。
師:“大熊和小熊想來做運動帶來了一個球(出示大皮球),你們說這個球應該給誰呢?”
師:“你們覺得這個球是大球還是小球?為什么?”
師:“我再拿來一個球,現(xiàn)在請你來比一比,哪個球大,哪個球。磕銈兪怯檬裁崔k法比出來的呀?”
(小結):原來,我們可以用眼睛看的方法比較出大小,一個東西是不能比大小的,只有找個好朋友跟它
一起比,兩件東西一起比才能知道誰大誰小。(目測法)
三、目測法分辨物品的`大小。
師:大大熊和小小熊是我們的小客人,我們送給他們沒人一個禮物。李老師這邊還有幾位客人,這兒有不同的禮物要送給他們,可是有大有小,我們要這樣給他們分配禮物呢?
教師分別出示可愛小女孩,圣誕老人,以及要送給他們的禮物大小各一份。
1、師:“瞧,李老師給圣誕老人準備了兩雙漂亮的鞋子,看看哪一雙適合他呢?”(請幼兒上來指一指)
2、小女孩一樣給她分別送上適合她的禮物,帽子和裙子。
3、小結:我們剛才找的時候,只要找一個適合他們大小的禮物送給他們就對了。
四、幼兒通過學習的目測法完成幼兒操作。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五、結束活動。
幼兒操作完了后,送給爸爸媽媽去看看自己完成的棒不棒。
【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健康教案 大班健康教案反思02-28
大班的教案04-12
大班美術:海馬_大班教案06-23
大班美術《昆蟲》_大班教案06-23
大班音樂《插秧》_大班教案06-22
關于大班語言教案 大班語言 教案11-12
大班美術教案06-22
玩球大班教案08-13
數(shù)學大班教案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