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中班音樂教案模板集合9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班音樂教案9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輕松愉快的玩樂情緒,初步學習在休止、間奏處控制不唱。
2、大膽參與歌唱活動,體驗用拍手的動作表示間奏音樂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有吹泡泡的經驗。
2、物質準備:圖譜、音樂《泡泡不見了》播放器。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師:寶貝們,上星期我們玩了吹泡泡的游戲,你們還記得嗎?吹泡泡好玩嗎?吹出來的泡泡有沒有一樣大?
2、完整欣賞,利用圖譜幫助幼兒記住歌詞。
提問
。1)歌曲叫什么名字?
。2)你聽到歌里唱了什么?
3、學唱歌曲,體驗用拍手的動作表示間奏音樂的樂趣。
。1)幼兒看著圖譜、初步學習在休止、間奏處控制不唱。
。2)幼兒跟著琴聲完整演唱歌曲。
。3)分組演唱(男生演唱、女生在間奏處拍手)。
4、播放音樂,幼兒隨音樂配上動作自由表現(xiàn)。
活動延伸:
區(qū)域活動:將圖譜投放到表演區(qū),讓幼兒邊唱邊表演。
家園共育:回家可以跟家人玩吹泡泡的游戲,體驗吹泡泡的樂趣。
中班音樂教案 篇2
唱游《春天來到了》
活動目標:
1.進一步熟悉歌曲,要求咬字清楚,唱準曲調。
2.學會根據歌詞內容創(chuàng)編動作,并將動作組合成歌表演。
3.歌表演時眼睛能看著對方大膽自然、聲音響亮,相互交流感情,養(yǎng)成與同伴合作,協(xié)調表演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已學會歌曲、錄音機、磁帶、相應字卡、節(jié)奏卡。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進活動室,發(fā)聲練習:短句“春天來到了”(逐次變換曲調進行發(fā)聲練習)。
2、節(jié)奏練習:參照歌曲的節(jié)奏練習(五線譜的形式)。
二.基本部分。
1.復習歌曲《春天來到了》。
“前天,我們學了一首歌,還記得歌名叫什么嗎?”出示字卡“春天來到了”。要求幼兒跟準音樂,咬字清楚,邊唱邊有節(jié)奏地拍手。
2.引導幼兒根據歌詞內容創(chuàng)編動作。
。1)、每一句歌詞都要引導幼兒自由創(chuàng)編動作,啟發(fā)幼兒也用不同的表情、動作來表現(xiàn),然后請個別做得好的幼兒到集體前表演。
。2)、引導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表演歌曲!鞍涯銈儎偛畔氲膭幼骶庍M歌里,看誰能編出和別人不一樣的動作來!
3.簡單小結。請個別幼兒示范自己好的動作。
4.聽音樂進行歌表演。
“我們再來跳一次,學習剛才好的動作。最好能自己動腦筋想,想出更好看的動作!币笥變哼叧柽呂璧。
三.結束部分。小結評價,表揚有創(chuàng)造性、合作得好的幼兒,鼓勵個別幼兒應大膽想動作。
中班音樂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生活因為有了音樂才會多姿多彩,而這些歡快的、舒緩的、悲傷的等等各種性質的音樂正是由各種時值的音符組成,為了讓孩子們更形象生動地理解并感受音樂的神奇與奧秘,我就設計了這樣一堂課——《可愛的小音符》,音樂教案-可愛的小音符。目的在于通過各種游戲的開展以及音符媽媽(全音符)、音符姐姐(四分音符)、音符寶寶(十六分音符)形象的教學具展示讓孩子們感受各種音符時值的長短,并結合基本節(jié)奏型鞏固提高幼兒對音值、節(jié)拍的感悟及表現(xiàn)能力。
目標:
1、 體驗全音符、四分音符、十六分音符時值變化帶來的趣味性。
2、 初步了解三種音符結構及基本節(jié)奏型,嘗試用聲音、動作表現(xiàn)音符時值長短。
準備:
自制“音符小樓”(全音符、四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地面布置音符列車、音樂
過程:
一、情境體驗,引出課題
1、聽音樂自由表現(xiàn)進教室,幼兒教案《音樂教案-可愛的小音符》。
2、比較兩段音樂的不同。
二、感知音符時值長短
故事《音符小樓》,形象感知全、四、十六分音符的時值長短。
梗概:音符媽媽喜歡一個人住一層樓,音符姐姐喜歡一個人住一間房,音符寶寶喜歡四個人擠一間房。
三、表現(xiàn)音符時值長短
1、游戲《變變變》
2、游戲《音符列車》
四、匹配相應節(jié)奏型并表現(xiàn)
1、為音符小樓安裝門牌。
2、邀請小音符。
a、 全音符 用喂- - -叫喊請出
b、 四分音符 用敲門請出
c、 十六分音符 說說生活中類似的節(jié)奏型
五、律動延伸,繼續(xù)感知
中班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熟悉樂曲的旋律,能借助圖譜感知樂曲結構。
2、大膽用身體動作來表現(xiàn)大象和蚊子的角色,體驗表現(xiàn)音樂的快樂。
3、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
活動準備:
1、教師自制的圖譜。
2、音樂磁帶。
活動內容:
一、激起興趣,初步感知樂曲。
二、教師講述故事《大象和蚊子》,幫助幼兒理解樂曲內容。
提問故事內容。
三、欣賞樂曲,借助圖譜感知樂曲結構。
1、教師出示圖譜,幼兒根據圖譜聽音樂感受樂曲。
2、看圖譜,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樂曲結構。
3、幼兒傾聽樂曲,在座位上自由想象動作表現(xiàn)樂曲。
四、大膽用身體動作來表現(xiàn)樂曲。
1、教師引導幼兒根據圖譜的提示,大膽用動作表現(xiàn)大象和蚊子的角色。
2、教師扮演大象,幼兒扮演蚊子,用動作表現(xiàn)樂曲。
3、交換角色用動作表現(xiàn)樂曲。
3、幼兒分角色表現(xiàn)樂曲。
4、與客人老師互動表現(xiàn)樂曲。
活動反思:
活動運用圖譜的演示,采用視聽結合的形式,幫助幼兒感受、理解樂曲,視聽欣賞的形式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目有所見、耳有所聞,在不知不覺中帶著喜悅、好奇之心進入樂曲美好的境界之中。利用與動作相符的動作感受理解樂曲,讓動作使樂曲更具體化、形象化,并加深幼兒對樂曲的印象。
中班音樂教案 篇5
一、設計思路:
從第三周開始我們開展“常見的小工具”這個主題,怎么找個適意的切入口呢?我思考了一下,我想應該從小朋友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小工具開始,比如:剪刀、紙、筆等,因此我就選擇了“剪刀”這個切入口,但是我知道幼兒經常使用剪刀,怎么樣既能引起幼兒興趣,又能提升幼兒原有的生活經驗呢?我想了想應該從“有趣”入手,因此就預設了“有趣的剪刀”這一活動。
二、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了解多種常見剪刀,了解它的'作用及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2、通過模仿剪刀的音樂活動,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
三、活動準備:
多種剪刀實物;拼圖(燕子、魚、蝴蝶結)。
四、活動過程:
1、展示師生共同收集的剪刀,引入主題。
2、師生共同交流介紹自己的剪刀。
。1)師生互動介紹。
。2)重點認識畫匠用的剪刀;多功能剪指甲小剪刀;繡花剪刀;花邊剪刀;醫(yī)用剪刀;理發(fā)剪刀;裁縫剪刀。
。3)老師小結:“我們的剪刀有大有小,而且能為我們作那么多事情,我們的生活真是離不開剪刀。”
3、出示拼圖,讓幼兒猜事物。
。1)老師:“我還發(fā)現(xiàn)一個剪刀的秘密,那就是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事物形狀長得很象剪刀呢?你們有發(fā)
現(xiàn)嗎?誰能告訴我?”
(2)出示拼圖,幼兒猜。
4、音樂游戲。
。1)老師:“我們來找找我們身上有那些部位長得象剪刀?”
。2)改編歌曲《我有小手》,運用肢體模仿剪刀唱唱跳跳,感受快樂。
中班音樂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旋律,感受切分音符節(jié)奏。
2、初步學習踏踮步,掌握其動作要領。
3、感受;顒又攸c:熟悉歌曲的旋律,初步學習踏踮步。
活動難點:
感受切分音符節(jié)奏及新疆舞曲歡快的情緒。
活動準備:
1、音樂磁帶和錄音機。
2、鋼琴。
活動過程:
一、律動、練聲
《小烏鴉愛媽媽》
《豆?jié){真好喝》
《頭發(fā)、肩膀,膝蓋、腳》
《手腕轉動》
《摘果子》
二、基本部分
1、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樂曲,這首樂曲的名字叫《新疆舞》。小朋友你們聽聽。
教師播放新疆舞樂曲引導幼兒欣賞,幫助幼兒熟悉樂曲旋律
2、教師:這首歌曲播放完啦,你們聽起來有什么樣的感覺呢?覺得好聽嗎?這首歌曲的名字叫做《新疆舞》
(引導幼兒說出感受到樂曲歡快的,高興的)
3、你們知道樂曲的名字叫什么?(請幼兒完整的回答,樂曲的名字叫《新疆舞》)
4、再次引導幼兒聽音樂,幫助幼兒熟悉新疆音樂的特點。
三、根據音樂打出節(jié)奏
1、教師:剛才我們一起聽了這段好聽的《新疆舞》的音樂,那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邊聽邊來打出相應的節(jié)奏吧!
2、教師彈奏樂曲請幼兒隨音樂自由表演動作。
3、教師:新疆舞是一個少數民族的舞蹈,每個少數民族舞蹈都有一個屬于名族特色的動作新疆舞也一樣。它的特點就是腳步(踏點步)。那小朋友你們想學嗎?
4、教幼兒學習踏點步。
教師示范做踏點步動作,幼兒集體學習踏點步動作。
5、請幼兒跟隨音樂完整做踏點步動作。
6、請個別做的好的幼兒下來表演踏點步動作。
7、小朋友學的真好。我們大家跟著音樂一起來表演一下踏點步吧!
三、結束活動
1、教師:新疆音樂的最基本的特點是鼓點節(jié)奏非常強,所以我們一定要把這種感覺表現(xiàn)的非常有。
2、結束活動。
中班音樂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認識身體各部分的基礎上感知韻律活動的旋律、節(jié)奏和動作特點,邊唱邊進行簡單的韻律活動。
2、能根據音樂指出自己身體的部位。
3、激發(fā)幼兒參加音樂活動的愿望,培養(yǎng)幼兒對韻律活動的表現(xiàn)力。
4、認識頭發(fā)、肩膀、膝蓋、腳。
活動準備:
歌曲《頭發(fā)、肩膀、膝蓋、腳》。
重點難點:
能根據歌曲指出身體的部位,邊唱邊進行簡單的韻律活動;在韻律活動中樂于動口、動手,樂于展現(xiàn)自我。
活動過程:
一、復習音樂游戲《青蛙大嘴巴》,幫助幼兒集中注意力。
二、教師念兒歌《頭發(fā)、肩膀、膝蓋、腳》,提問:這首好聽的兒歌里都有哪些身體的部位呢?引導幼兒說出頭發(fā)、肩膀、膝蓋等,教師小結。
三、“唱一唱、做一做”
1、播放歌曲,引導幼兒仔細聆聽,熟悉歌曲的旋律和節(jié)奏特點;
2、再次播放歌曲,引導幼兒在模仿和練習中根據歌詞內容指出身體的部位;
四、乖寶寶,動一動
教師播放歌曲,鼓勵幼兒積極大膽地進行表演。
活動延伸:
教育幼兒保護身體的各個部位;到活動場地進行比賽,看看誰是最棒的“表演寶寶”,結束。
頭發(fā)百科:頭發(fā),指生長在頭部的毛發(fā)。頭發(fā)并不是器官,所以不含神經和血管,但含有細胞。頭發(fā)除了使人增加美感之外,主要用于保護頭部。細軟蓬松的頭發(fā)具有彈性,可以抵擋較輕的碰撞,還可以幫助頭部汗液的蒸發(fā)。一般人的頭發(fā)約有10萬根左右,在所有毛發(fā)中,頭發(fā)的長度最長,尤其是女子留長發(fā)者。有的可長到90~100cm,甚至150cm,但一般不會超出200cm。
中班音樂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 通過故事感受并體驗小紅點的傷心。
2、 學會有感情的朗讀并歌唱歌詞。
活動準備:
掛圖、蛙鳴筒
活動過程:
一、 故事引導
1、 觀察掛圖1和掛圖2,幼兒看圖回憶并講述畫面內容。
2、 教師講述掛圖3:在一旁的蜘蛛太太看到了,開始嘲笑小紅點的打扮。小紅點傷心極了,含著眼淚離開,躲到樹上,慢慢地變成了蛹。
二、 情感體驗
師:小朋友們,如果你是小紅點,沒有朋友陪你玩,還被別人嘲笑,你們的心情會怎樣呢?
1、 引導幼兒說說有關傷心、難過、孤單等詞匯,感受小紅點的心情。
2、 請幼兒表現(xiàn)出小紅點的表情。
師:你們學一學小紅點的表情,傷心、難過的表情。
3、 播放CD,帶領幼兒傾聽音樂A段。
師:小紅點一個人非常的傷心,于是,孤單的唱起了歌,我們一起來聽聽看。
4、 學念語詞,并通過肢體部位表現(xiàn)出來。
師:你們剛才感受到小紅點的難過心情了嗎?他剛才在歌詞里都唱了什么?
教師引導幼兒以肢體各個部位一伸一縮,在空間上慢慢移動。
5、播放CD,幼兒隨音樂做律動。
三、 音樂表演
1、 樂器演奏
幼兒排隊取蛙鳴筒,代替毛毛蟲,聽音樂兩拍一次做節(jié)奏模奏。
2、 舞團與樂團
把幼兒分成兩組進行表演,一組模仿毛毛蟲慢慢爬行,另一組則演奏蛙鳴筒。
第二遍交換兩組進行。
中班音樂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參加音樂活動的興趣。
2.調動幼兒各種感觀,讓幼兒感知音樂的高低。
3.培養(yǎng)幼兒用創(chuàng)造性的方式表達高低的能力。
活動準備:
大樹四棵、背景圖、各種小動物、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律動:小動物律動
2.練聲,復習歌曲。
二.基本部分:
1.故事:鴨媽媽和小鴨,引出媽媽和孩子的叫聲。(高和低)
2.幼兒討論各種動物的媽媽和孩子的叫聲(出示貼絨)
3.游戲:看誰玩得對
師:媽媽幼:孩子(交換角色)
4.出示音樂(一)欣賞并討論音樂有什么變化(有高有低)
5.幼兒再聽音樂(一)聽到高的音樂學孩子叫,聽到低的音樂學媽媽叫。
6.幼兒聽音樂(一)根據音樂的高低變換動作。
7.游戲:大樹和小鳥
1)幼兒討論并學習小鳥飛的動作。
2)教師交代游戲規(guī)則,當聽到高的音樂時小鳥在樹林里飛,當聽到低的音樂是就蹲下來對著大樹點頭。
3) 先分組請幼兒游戲,最后一起游戲。
三 結尾部分
欣賞舞蹈:綠苗
【中班音樂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音樂教案06-22
中班音樂教案01-29
中班的音樂教案04-20
中班音樂的教案01-13
中班音樂教案設計:加油中班音樂01-10
中班音樂教案春天教案06-17
中班音樂教案天鵝教案06-17
中班音樂活動教案:奧爾夫音樂01-13
中班音樂《會飛的音樂》教案02-19
中班音樂教案《音樂猜謎歌》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