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中班教案范文集錦6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班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區(qū)別高矮的簡單方法,初步理解高矮的相對性和傳遞性。
2、在比較的基礎上將物體按高矮的順序依次排列。
3、在情境中體驗數(shù)學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PPT若干
2、六個動物、操作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游戲?qū),激發(fā)興趣。
組織幼兒做游戲,教師說“高”,幼兒說“矮”,同時蹲下;教師說“矮”,幼兒說“高”,同時站起來。
二、初次探索,幫助感知。
1、初步了解比較高矮的方法。
播放PPT1:森林里有一棵神奇的果樹,樹上長著一個最神奇的果子,小動物們都想吃它,到底誰能吃到這個果子呢?年紀最大的山羊伯伯說(錄音播放)。
播放PPT2:出現(xiàn)兩頭牛,提問:誰比較高?誰比較矮?你是怎么知道的?
一起學說:奶牛比黃牛高,黃牛比奶牛矮。
小結(jié):原來我們通過比一比的方法就能夠知道誰高誰矮。
2、學習掌握比較高矮的方法。
播放PPT3:又來了一個動物,是誰呢?(小馬)原來是小馬,這兩個動物離得可有點遠,到底哪個動物更高呢?你能用什么方法讓它們更清楚地進行比較呢?(讓它們兩個站在一起比較)拉回較遠的小馬,讓幼兒再次進行比較。
小結(jié):看上去差不多高矮的兩個動物,眼睛看有可能會出錯,一定要放在一起比一比。
一起學說:小馬比奶牛高,奶牛比小馬矮。
播放PPT4:這一次小馬又在和誰比呢?出現(xiàn)小馬和大象,小馬站在木箱上,前面用一塊布遮住,小馬對大象說:“瞧!我長得比你高!碧釂枺耗阌X得小馬說的'話對嗎?為什么?(幼兒回答)真的是這樣的嗎?到底誰高呢?
取走花布,揭開謎底。到底誰高呀?為什么?(因為小馬站在木箱上,和大象比較高矮是不正確的)
小結(jié):兩個動物比較高矮時需要放在一起,要站在同一個地面上,還要站在同一
個高度上。
三、再次探索,掌握新知。
1、初步感知高矮的相對性。
播放PPT5:出現(xiàn)奶牛、小馬、大象,提問:小馬比了兩次,第一次和奶牛比它是高的,第二次和大象比它卻是矮的,那么小馬到底是高的還是矮的呢?
引導幼兒說出:小馬跟奶牛比,小馬高,小馬跟大象比,小馬矮。(小馬不高也不矮,那么,小馬和奶牛比結(jié)果怎樣?小馬和大象比結(jié)果又怎樣?)
小結(jié):看一個動物是高或者是矮,要看和誰去比,比出來的結(jié)果有時候是高的有時候也可能是矮的。
2、再次感知高矮的傳遞性。
播放PPT5,提問:小馬比奶牛高,大象比小馬高,那么奶牛和大象進行比較誰高呢?
這三個動物中,誰是最矮的?誰是最高的?(奶牛最矮,大象最高)這一次誰勝利了?(大象)
3、嘗試高矮排序的方法。
播放PPT6:小猴和長頸鹿它們兩個也想?yún)⒓颖雀甙筚,請你給這六個動物按照操作板的要求進行從矮到高或從高到矮的順序排排隊。你覺得誰會排在第一個?(幼兒操作)
播放PPT7、PPT8,展示幼兒操作板,師幼共同驗證兩種排序方法。
四、延伸活動。
出示六棵果樹,要求幼兒在區(qū)角活動中按照身高,六個動物與相應高度的果樹進行匹配。
中班教案 篇2
這是我(中班活動教案)
一、關于幼兒“認識自我”的幾點思考
(一)課題性質(zhì)的確定
1、《規(guī)程》中明確指出了“認識自我”是幼兒社會性發(fā)展培養(yǎng)方面的目標 和任務。
2、從心理學角度看,幼 兒社會性發(fā)展方面的目標是促進幼兒完整自我的形成, 使他們在將來的社會生活中有良好的適應性,積極健康的發(fā)展。
3、社會性心理教育看:認識我自己,屬于自我認識的范疇,自我認識包括:自我認識、自我體 驗、自我控制。
4、課題性質(zhì)的確定為以幼兒社會性發(fā)展培養(yǎng)為主的綜合性課 題 ,
。ǘ└麟A段目標內(nèi)容
小:側(cè)重于讓幼兒自我發(fā)現(xiàn)自己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性別,認識自己身體各個部分的名稱。
中:在認識自己身體各個部分的基礎上,重點了解自己身體各個部分的功能及保護方法。知道人有喜、怒、哀、樂等情緒情感,學習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緒和行為,成為大家喜歡的孩子。
大:重點學習比較恰當?shù)卦u價自己和別人,同時嘗試各種評價方法,促使自己不斷進步。
二、 對“這是我”綜合主題活動的設計意圖及活動內(nèi)容安排
(一) 活動前的調(diào)查分析
為對本班幼兒“認識我自己”原有經(jīng)驗與認識有所了解,除
平時對幼兒在園時進行觀察外,還通過訪談家長,了解幼兒在家中
的有關教育情況,以便更好的開展 教育活動。
訪談表明:家長對自己孩子的成長記錄大多從出生開始,能對身長、體重、頭圍進行數(shù)據(jù)記錄。手、腳的實物影印件資料少,照片、錄象的拍攝多。但多未形成階段 性的全面系統(tǒng)的個人資料,幼兒園可以通過綜合主題活動,如:建立個人檔案,補充這方面的不足。
家長與孩子談論生長變化方面的內(nèi)容多,涉及“我”與別人
的不同的內(nèi)容少。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性別教育都比較重 視,常在
日常生活中進行。
在平時的活動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幼兒對屬于自己的物品比較在意,而對自己的身體、姓名、屬相等本質(zhì)屬于自己的東西卻不大引起注意。
。ǘ⿲Α斑@是我”綜合主題活動的目標確立
遠期目標應側(cè)重于:
1、 幼兒對客體自我本身的認識與理解。
2、 強調(diào)幼兒在社會群體中,個體之間的差異性和特殊性。
3、 為幼兒個性的形成和進一步發(fā)展打基礎 。
小班近期目標應側(cè)重于:
在分析了幼兒以上有關“認識我自己”的已有經(jīng)驗與認識后,我認為可以通過“這是我” 綜合主題活動讓幼兒了解“我”是獨一無二的,和別人是不謊
學做大人的小幫手(美工)
目標: 1,通過活動,進一步激發(fā)幼兒愛家、愛媽媽的情感。
引導幼兒知道要做個關心家里、關心大人的小幫手。
。玻ㄟ^活動,鞏固繪畫、棉簽、折紙、剪紙、粘貼和串編等美工技能,感受美,表現(xiàn)美。
準備:玩具娃娃一個,場景布置。
折紙范例步驟,各色紙工紙若干!把b飾掛毯”若干幅。
水彩筆、蠟筆、棉簽若干。顏料若干盒。鉛畫紙、書面紙、
串編紙條若干。糨糊,剪刀若干,
過程:一,游戲:“聽音樂傳娃娃”。
。, 師:小朋友,上個星期六是什么節(jié)日?
你們對她們說過什么祝福的話了嗎?
你們說得真好,相信你們的外婆、奶奶、媽媽肯定在這天過得很高興。對的,我們的外婆、奶奶、媽媽都很疼愛我們,我們也非常熱愛她們,我們都生活在一個溫暖、幸福的家里。
為了表示我們對媽媽的感謝,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唱一首《世上只有媽媽好》。
。,師:現(xiàn)在,我們就來玩?zhèn)關于家的游戲,要考考我們小朋友是不是關心我們自己的家。等會兒,邊放音樂邊傳娃娃,音樂一停,娃娃傳到誰的手里,就請他回答一個問題,如果他關心自己的家,那么他肯定講得出。
。ㄓ螒蜻M行。)
師:剛才我們玩了傳娃娃的游戲,我們很多小朋友都是關心家里、關心大人的孩好子,那么,你們想不想再來試著做個媽媽的小幫手?幫大人把家里打扮得更好看?現(xiàn)在我們的教室就好比我們的家,我們來參觀參觀我們的家。
二,美工活動。
。, 介紹場景。
。保,這兒是家里的什么地方?蛷d里有些什么?等會兒我們可以多做些花,多拼寫掛毯,或者折架鋼琴,把客廳打扮得更漂亮些。還可以嘗試著做架電話,有了電話真方便,不會的話,你可以自己動腦筋看一步一步怎么變出來的。
。玻,這兒是家里的什么地方。平時,家里誰燒飯做菜?平時,大人燒飯做菜真辛苦,今天,我們來幫大人做菜。想想看,你今天準備燒什菜?是什么顏色?然后,把菜做在盤子里,過會兒給我們介紹你燒的菜。
。常,這兒是家里的什么地方。床上少什么了?今天請你們來幫
媽媽設計條美麗的被子?梢栽囍眉艉玫拇盎ㄙN在上面,也可以用蠟筆、水彩筆、棉簽來畫,還可以用紙條串編,F(xiàn)在,我們就去試一試,看看哪個小幫手真能干。
。, 幼兒動手操作,老師適時指導。
1),引導幼兒選用相應顏色的紙來做“菜”。
。玻,引導幼兒想象、設計。
。常龑в變赫_使用工具。
。, 講評。
介紹自己的作品。
4, 師:今天,我們真能干,都來學做了媽媽的小幫手,因為我們長大了,懂事了,知道自己的事自己做,不會的事情學著做,不再麻煩大人了,F(xiàn)在,我們就來唱一首《不再麻煩好媽媽》。
教學反思:
正巧這階段我們中班教研進行了有關“愛媽媽”、“我愛我家”的主題活動,那么作為這次主題活動的延伸,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學做媽媽小幫手”的活動,讓幼兒在體驗愛媽媽的情感下,愛屋及烏地去愛自己的家,并嘗試做個媽媽的小幫手。
那么,學做媽媽的小幫手,具體可以讓幼兒動手嘗試什么呢?在開始部分,讓幼兒通過游戲的形式來進一步熟悉、了解關于家里、父母長輩的一些情況,鞏固愛父母、愛家的情感教育。并根據(jù)前段時間的一次幼兒集體做客所給我的啟示,我將教室分成三個區(qū)域,分別布置成家中的客廳、臥室和廚房,讓幼兒在情景中較真實的體驗怎么幫媽媽做個小幫手,而且將美工技能穿插于活動內(nèi)容中,多材料、多形式的投放活動用具,考慮到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通過活動的開展,我感到有幾點體會。第一點,在活動的'內(nèi)容上還要進一步整合,過去總認為課程的整合是形式上的整合,其實,更高層次的整合是內(nèi)容上的整合。
第二點,這次嘗試將表現(xiàn)表達與社會情感進行某些結(jié)合,但還是注重了美術方面,其實也可以嘗試其它方面的揉合。
第三點,在情感激發(fā)過程中,還要加強力度,要充分調(diào)動幼兒的情緒,讓幼兒在感情的帶動下只去付之于操作活動。
老師,我愛您(幼兒園中班活動)
此活動適宜放在中班主題活動<你真好>中,作為一個分題活動。
在<你真好>這個主題中,孩子認識了警察、消防員、醫(yī)生、護士、服務員等.在進行這個主題活動的過程中,我提問孩子:你長大了想當什么?孩子們都說出好多的職業(yè),可是全班只有一個孩子說,長大了想當老師.所以我在此設計了這樣一個分題,讓孩子認識自己的老師,增加對老師這個職業(yè)的熱愛。
一 、分題學習目標:
了解老師的工作。
嘗試當老師的樂趣。
表達對老師的謝意。
培養(yǎng)觀察能力。
認讀: “我愛您” “美麗”。
活動一: 我的老師
活動目的:
學習講述人物的方法,訓練口語表達能力。
加深幼兒熱愛老師的情感。
認讀: “我的老師”。
活動準備:
錄音機、歌曲<我的老師像媽媽>、輔導一名幼兒先講述<我的老師>。
活動過程:
1、請出被輔導的那一位幼兒講述<我的老師>:“我的老師姓*,她長得很好看,皮膚白白的,眼睛亮亮的,頭發(fā)又直又長。每天她都早早來到教室,把活動室收拾得干干凈凈的。她的脾氣特別好,特別愛笑……!
2、幼兒分組,5人一組,講述“我的老師”。
3、游戲“我給老師打電話”,讓每位幼兒跟老師說一句最想說的話,增強對老師的感情。
4、欣賞歌曲《我的老師像媽媽》。
總結(jié)分享:
唱歌《我的老師像媽媽》,進行表演。
活動評價:
能講述老師的外貌特征、一日工作和對自己的關懷。
能用一些詞匯進行講述。
活動二: 老師真美麗
活動目的:
1 培養(yǎng)觀察能力。
2 能用語言描述老師的外貌特征。
3 學畫半身像,并能表現(xiàn)出人物的明顯外貌特征。
4 認讀:“美麗”。
活動準備:
圖畫紙、彩筆、錄音機、輕音樂。
活動過程:
1談話:了解班內(nèi)的老師的姓名,說說老師的樣子.老師什么地方長的漂亮。
2 請出班內(nèi)老師,幼兒觀察:臉形 眼睛 鼻子 嘴巴 頭發(fā)
3 談話:你喜歡老師嗎?喜歡哪個老師?為什么?
4 傾聽輕音樂,用繪畫反映自己熱愛老師的情感。
5 說說自己的畫,畫的哪個老師.請同伴評價像不像。
6 討論:老師美麗嗎?哪里美麗?
告訴幼兒一個人的美麗不只是外表。
7 認讀:“美麗”。
總結(jié)分享:
把作品放在展覽區(qū),共同欣賞。
活動評價:
1 讓孩子認識到老師的美,不只是外表。
2 能畫出自己觀察到的老師。
3 能認讀: 美,并理解詞意。
活動三: 歌曲<老師教會我>
活動目標:1 感知三拍子強弱弱的節(jié)奏特點,能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2 用打擊樂器表現(xiàn)歌曲的基本節(jié)奏。
3 培養(yǎng)愛老師的情感。
活動準備: 幼兒園教學活動掛圖 錄音機 歌曲錄音磁帶
活動建議:
1 聽歌曲的旋律,出示音節(jié),幼兒學唱旋律。
2 觀察掛圖,讓幼兒描述幼兒園的生活和活動,引出歌詞
3 學唱歌曲。
4 認識‘強弱弱’的節(jié)奏,用打擊樂器表現(xiàn)歌曲的節(jié)奏。
5 幼兒分組,每5人一組.分別創(chuàng)編動作。
6 幼兒即興表演,表達內(nèi)心的情感。
總結(jié)分享:
把這首歌曲獻給你喜歡的老師。
活動評價:
1 能用身體動作表現(xiàn)三拍子的強弱弱規(guī)律。
2 樂于表演。
附: 歌曲 <老師教會我>(見圖2)
活動四 老師我愛您
活動目的:
培養(yǎng)幼兒喜歡老師的情感。
鍛煉小肌肉的活動能力.喜愛做手工。
認讀: “我愛您”
活動準備:
彩紙 剪刀 美勞材料 樹干一棵
活動過程:
1 談話:說說老師一天的都做什么工作。
2 想想老師什么時候高興,什么時候生氣。
3猜猜老師最擔心的事是什么。
4 老師愛你嗎?你愛老師嗎?你是怎樣愛老師的?
5 認讀: “我愛您”
6 利用美勞材料折疊大紅花。
總結(jié)分享:
把花朵粘貼在準備好的樹干上,告訴幼兒,樹干是老師,小朋友是花朵,永不分離。
活動評價:
知道老師的辛苦。
懂得愛老師。
能認讀: “我愛您”。
活動五 我是小老師
活動目的:
嘗試當老師睦秩ぁ?BR> 鍛煉口語表達能力。
鍛煉模仿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
活動準備:
指導一名幼兒怎樣扮演老師。
活動過程:
1 欣賞歌曲<老師教會我>。
2 請出小老師,請小老師自我介紹。
3 提問小老師都會干什么? “我會跳舞,會唱歌,會畫畫,還會
背許多兒歌,你們想學嗎?”
4 小老師背兒歌:
我們愛老師
小鳥愛藍天, 魚兒愛江河;
蚯蚓愛泥土, 蜜蜂愛鮮花;
我們愛老師, 獻上花一朵。
5 小老師教幼兒朗誦詩歌,邊朗誦邊表演。
6 給幼兒分組,每5人一組.玩 “扮演小老師”的游戲。
把自己會的歌曲或者兒歌、謎語等,教給其他小朋友。
總結(jié)分享:
把從小老師那里學到的東西,再表演或者朗誦給其他同伴聽。
活動評價:
羨慕小老師,有做老師的愿望。
能表達對老師的敬愛。
能學到一首或兩首兒歌或者歌曲。
幼兒園中班安全教案:小心!危險
幼兒園中班安全教案:小心!危險
一、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的探究欲望,體驗活動的樂趣。
2、豐富幼兒安全保護經(jīng)驗,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3、使幼兒懂得危險物品容易給人帶來危害,學會簡單的自救方法。
二、活動準備:
生活物品若干(包括有危險因素的物品,如:打火機、插座、電線、風扇、熱水器、小刀等)
三、活動重點與難點:
活動重點: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學會簡單的自救方法。
活動難點:引導幼兒了解哪些物品容易給人帶來危害,學會簡單的自救方法。
四、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圖片,說出這些物品的名稱,了解這些物品在生活中的應用。
2、請幼兒結(jié)伴討論: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有危險?為什么?教師指導幼兒結(jié)合經(jīng)驗積極表達自己的看法。
3、幼兒分組操作活動:從圖片中找出有危險的物品,向本組小朋友介紹自己圖片的內(nèi)容,并說出如果亂動這些物品會造成什么樣的危害。
4、請幼兒分組討論:如果發(fā)生意外,應采取自救自護的方法,了解學習意外事故的自救方法。
。1)發(fā)生火災時迅速撤離現(xiàn)場并大聲呼救,用濕毛巾捂住鼻子,彎腰撤離到安全的地方。
(2)燙傷時可先用冷水沖一會兒,然后用干凈的紗布或毛巾蓋在上面不動,再請成人幫助去醫(yī)院治療。
。3)誤服藥物及時告訴大人。
(4)小刀劃破了皮膚,應請成人正確包扎。
5、請幼兒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自由討論:還有哪些地方不安全?我們應該怎樣做等。
奇妙旅程
一、教學目標:
1、讓幼兒在音樂活動中去感受樂句的長、短。
2、引導幼兒積極參與活動,感受體驗音樂游戲帶來的愉快。
二、教學準備:
1、小白兔、公雞、小猴子頭飾各一個,大灰狼頭飾若干。
2、汽球、橡披筋若干。
3、音樂磁帶《森林狂想曲》、《問候舞》。
三、教學過程:
1、導入:一起到森林里面去游玩!
2、進場。
在音樂《森林狂想曲》的伴隨下,一邊做律動一邊進場。
3、復習歌曲《我的朋友在哪里》
4、教授新課。
。1)、小白兔送了一個小汽球給小朋友,教師利用汽球發(fā)出的聲音吸引小朋友,從而讓其分辨長、短音。聽完之后提出問題:“汽球發(fā)出的聲音一樣嗎?”(長、短不一樣)
。2)、小公雞送了一首好聽的音樂《問候舞》給小朋友,請小朋友慢慢欣賞。(第一次欣賞音樂);聽完之后提出問題:“小公雞吹號有什么特別的地方?”(長短不一)引導幼兒認識長音和短音。
。3)、小猴子送了一些可以對付大灰狼的小武器給小朋友,請小朋友動動腦筋,想一想到底怎么用這些小武器對付大灰狼。(拉弓箭)
(4)、自用練習。
。5)、在音樂伴隨下練習。
。6)、游戲:大灰狼來了
當聽到大灰狼來了,我們先做出各種不同的動作姿勢不要動,讓大灰狼以為我們是大樹,等到最后才拉弓箭把大灰狼打死。
5、活動結(jié)束:打死了大灰狼,小朋友可以安全回家了。
不一樣的鞋子
活動名稱:不一樣的鞋子
活動目標:
1、了解鞋子的種類和用途,知道根據(jù)不同場合、不同季節(jié)及腳的大小穿不同的鞋。
2、運用統(tǒng)計、測量、比較等方法理解大小、高低、軟硬等概念。
3、學習穿鞋的正確方法,懂得愛護鞋子。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各樣的鞋子,有關季節(jié)、場景等的圖片和鞋子的圖片各若干。
2、老師、幼兒圍坐成一個圓。
活動過程:
1、欣賞歌曲《大鞋和小鞋》,引出活動內(nèi)容:不一樣的鞋。
鞋子真有趣,有大的,有小的。伸出自己的鞋:“這是我的鞋”。今天你穿了什么鞋?(幼兒一起觀察、交流)你還看到了哪些不一樣的鞋?
2、出示各種各樣的鞋,引導幼兒觀察、發(fā)現(xiàn)鞋子的相同點及不同之處。
今天,我們星星班有個鞋子展覽會,我們一起去看看這些鞋子一樣嗎?不一樣在哪兒?(有的是拉鏈的、有的是系帶的、有的是高跟的、有的硬的、有的軟的、有的是布的有的是皮的……)
3、幼兒分組活動,自由探索,并嘗試用統(tǒng)計的方法記錄活動
結(jié)果。
這么多漂亮的鞋子,錢老師知道你們一定很想去摸摸、穿穿對嗎?沒問題。只是我有一個小小的要求,你們摸過、穿過后要記錄下你穿的不同的鞋,哪只大、哪只小?哪只鞋的鞋面軟(硬)?哪只鞋的跟高(低)?……
小結(jié):大腳穿大鞋,小腳穿小鞋。冬天穿棉鞋,夏天穿涼鞋。運動穿球鞋,下雨穿雨鞋。媽媽、阿姨愛美穿高跟鞋。
4、配對游戲:(分兩組進行)
。1)第一組小朋友要幫助我把鞋子左右兩個好朋友找出來。
。2)第二組小朋友請你們告訴錢老師照片上的這些鞋子可以適合在哪個場景穿?并把照片貼到相應的圖片上。
5、活動評價:
請小朋友自己說說找到了什么一雙鞋;虬咽裁葱铀偷侥
個場景。分享活動的樂趣。
活動延伸:討論怎樣愛護鞋子?
中班親子活動《找朋友》
活動背景:
我們班的小朋友最喜歡聽故事了。平時小朋友們之間談論得最多的也都是“我爸爸.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里面講的……”.“我家里有動畫片,里面講的……”。在這樣的談論過程中.孩子們極大的豐富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游戲活動中,大家都爭先恐后的講述自己學會或者是創(chuàng)編想象的故事。在今年的“母子讀書”故事會的比賽活動中,我們班先后開展了請爸爸、媽媽和小朋友共同表演故事的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此基礎上,我設計了一系列的活動, “找朋友”是其中之一。這個活動讓小朋友過足了故事大王癮同時也讓幼兒在與家長、與同件的相互合作中學會合作,學會交往.增強了表演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系列活動:l、“小小”故事會。2、“親子”讀書賽。3、給圖片涂色;顒幽繕耍
1、找出有因果關系的圖片進行講述,根據(jù)圖片編故事,發(fā)展創(chuàng)編能力。2、發(fā)展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3、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相關領域:語言、藝術適用對象:中班幼兒教學方法:看圖片、討論、游戲活動準備:1、幼兒人手一張圖片。(上次活動請幼兒涂色) 。(圖片內(nèi)容為A、B、c三組每兩張一組。)2、頭飾若干、皺紋紙、剪刀、回形針等。活
動過程
。阂弧⒆杂芍v述。幼兒圍成一個大圓圈,每人一張圖片,幼兒自由講述(家長坐在幼兒身后)。師:今天,老師將上次活動時小朋友涂色的圖片發(fā)給大家。請小朋友仔細地看一看自己手中的圖片,講一講圖片上有誰?他們在干什么?小朋友們相互之間可以隨意地講講說說,也可以跟你們爸爸、媽媽商量著講。教師啟發(fā)幼兒仔細觀察圖片,講清圖意,理解內(nèi)容。評議一:該教師沒有套用傳統(tǒng)模式一一指定圖片講述或提出問題講述,而是一開始就讓幼兒人手一張圖片講述,這樣做有好處。其一,符合幼兒心理特點,.幼兒控制能力差,難以做到一開始就把注意力集中到指定的圖片上,而讓幼
兒看看自己手中的圖片.讓幼兒隨意與別的小朋友交流,自
己支配注意力,很適合幼兒無意注意占優(yōu)勢的特點。其二、有利于激發(fā)幼兒興趣、圖片是幼兒親手勞動的成果,幼兒講起來必然會積極、主動。其三.為下一步講述做鋪墊,幼兒的講述需要有一個觀察理解的過程,自由講述有利于這個過程的完成。 二、找朋友。師:小朋友手中的這些圖片還有一個小秘密呢,每兩張圖片是一對好朋友。講的是同一件事情,也就是說.我們小朋友可以根據(jù)自己手中的圖片去找好朋友,你手中的圖片必須與你好朋友手中的圖片講的是同一件事情。1、幼兒找朋友,換座位。找到朋友的小朋友將座位換到一塊兒。(家長同樣調(diào)換座位)2、提問: “你為什么找他做好朋友?” “你們誰應該排在前面?誰應該排在后面?”啟發(fā)
幼兒對每組兩張圖片的排列先后進行討論,明白因果關系。
評議二:老師指出了圖片的秘密,兩張圖片是一對好朋友,由于幼兒是人手一張圖片,這樣呢,每兩個幼兒也就成了一對好朋友,極大的調(diào)動了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而在幼兒找朋友的過程中,教師巡回指導向幼兒進行詢問,讓幼兒說出自己的想法,能調(diào)整思路,了解幼兒的不同想法和做法。三、創(chuàng)編小故事表演講述。1、師:每一對好朋友都可以編成一個很有趣、很動聽的小故事。現(xiàn)在,就請小朋友來做“故事大王”,好朋友之間相互合作,用自己的小圖片,和你的爸爸、媽媽一起來編、講、表演故事。老師給你們準備了頭飾、皺紋紙、回形針等一些物品,小朋友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選擇,適合自己故事的道具,呆會兒表演時可以用,可以請你們的爸爸、媽媽和你們一起表演。2、家長與幼兒共同創(chuàng)編想象,老師巡回指導。3、幼兒與家長各種同邊講故事邊表演。
中班教案 篇3
【活動準備】
星星仙子道具、音樂磁帶。
【活動目標】
1、欣賞、感受歌曲中優(yōu)美寧靜的意境和富有童話色彩的歌詞。
2、初步感受弱起節(jié)奏歌曲的特點。
3、能唱準曲調(diào),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4、隨歌曲旋律唱出來。
【活動過程】
一、出示星星仙子道具,引導幼兒欣賞歌曲《都睡著啦》。
師:今天星星仙子給我們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曲,請大家閉上眼睛聽一聽,這是一首什么樣的歌曲,你聽了覺得怎么樣。
二、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歌曲內(nèi)容。
師:星星仙子來到了森林里,用魔法讓辛苦了一天的動物們都睡著了,還讓小花貓做了一個好夢。我們來聽一聽這個故事吧。
在歌曲旋律的伴奏下講述故事。
三、引導幼兒聽歌曲做拍手動作,感受歌曲中"他睡著啦"的弱起節(jié)奏。
師:這次我們跟著星星仙子,邊聽歌曲邊用拍手的動作給小動物們施魔法。
四、師幼扮演動物,幼兒扮演星星仙子。
1、教師扮演動物,幼兒扮演星星仙子。
師:這次老師扮演動物,請你們扮演星星仙子,聽歌曲給我施魔法,看哪個星星仙子能用神奇的魔法一下子讓我睡著了!
2、幼兒扮演動物,教師扮演星星仙子。
五、引導幼兒自由扮演歌曲中的'相關角色。
引導幼兒跟著音樂邊唱邊大膽地用動作表現(xiàn)歌曲內(nèi)容和意境。
教學反思:
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結(jié)合音樂本身的要素,讓幼兒感受到不同的音樂形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只有通過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兒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實踐過程中,培養(yǎng)了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通過成功的音樂活動,會提升孩子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較為弱的孩子對音樂活動的自信心。
中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傾聽故事,感知可愛的小兔和兔媽媽之間真摯深切的母子深情。
2、發(fā)展幼兒的擴散性思維,引導幼兒學習以具體的動作、語言來表達抽象的情感,感受故事優(yōu)美的意境.
3、啟發(fā)幼兒運用生活中的事物開展想象,廣泛進行創(chuàng)編,并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對家人的愛.
活動準備 :繪本PPT 圖片(星星、圍巾、太陽、北京)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認識書名。這本書叫什么名字?這本書里的愛字在哪里?其他的字可以不認識,可是這個愛字你一定要認識.
二、故事《猜猜我有多愛你》
1、 用動作來表達對媽媽的愛
用把手張開,一直張到無法再張開,表示對媽媽的愛。
用把手伸得越高,就越愛你的方式,表示對媽媽的愛。
用跳的有多高,就有多愛你的方式,表示對媽媽的愛。
。ù谁h(huán)節(jié)幼兒以具體的動作表達抽象的情感,感受故事優(yōu)美的意境)
2、用眼睛看到的東西,表達對媽媽的愛
用眼前看到的景色里的東西來表示心里的.愛。
(此環(huán)節(jié)鍛煉幼兒的擴散性思維,并以語言來表達抽象的情感)
3、用生活中常見的東西,表達自己的愛
幼兒根據(jù)展示的四幅圖片及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來表達自己的愛。(此環(huán)節(jié)是將習得的語言表達經(jīng)驗,借用日常常見物表達自己愛)
三、情景表演
說說自己愛的人,鼓勵幼兒對家人、老師表達自己的愛。
四、延伸活動
向自己愛的人表達愛。
中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 引導孩子用卷、貼、折、畫等技能制作出張嘴的小青蛙。
2、 讓孩子在做做玩玩中感受手工活動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綠色正方形紙,剪好的眼睛、紅色蠟筆、膠水、PPT、視頻、小青蛙的歌曲等。
活動過程:
一、激趣,引發(fā)制作的興趣。
1、 教師學青蛙叫,然后出示青蛙的范例,引發(fā)孩子的學期興趣。
聽,誰來了?(青蛙),小青蛙在干什么?(張大嘴巴呱呱的叫)
2、 幼兒用手指動作表示青蛙叫(四指并攏,與拇指一張一合表示青蛙張嘴動作)。
來,用你的手跟著我的小青蛙一起來唱歌。(為玩青蛙做動作準備)
請幾位幼兒到上面來用教師提供的青蛙帶領大家一起玩一玩。
3、你喜歡這樣的小青蛙嗎?那我們自己也來做一個,好嗎?
二、借助視頻、PPT引導孩子用卷、貼、折、畫等技能制作出張嘴的小青蛙。
1、你知道這好玩的小青蛙是怎么變出來的?用了哪些方法?
利用視頻,教師將青蛙頭拉開,讓孩子仔細觀察,然后介紹一下。
幼兒講述后教師小結(jié):眼睛是貼上去的,舌頭是畫上去的,張大的嘴巴是這出來的
2、利用視頻幫助孩子了解制作的方法和步驟。
(1)出示圓筒形,提問:
青蛙的大嘴巴就是這個圓筒形變出來的,你會把正方形的紙變成圓筒形嗎?
請一幼兒到視頻上來展示。
自評:幼兒有過卷玉米的經(jīng)驗,因此這一環(huán)節(jié)基本沒有問題,再次示范是給哪些掌握不太好的.幼兒重溫。
。2)圓筒形要怎么做才會變成張開的大嘴巴?
教師利用視頻進行展示和比較,讓孩子觀察,然后請孩子說說,并請個別孩子上來示范,然后教師再次正確示范:將圓筒壓扁,然后對邊折,分開的兩邊再對邊折,即可,提醒孩子每折一次都要用手指壓平。
自評:這個環(huán)節(jié)也不是太難,但是紙張因為有了一定的厚度,在對折的時候不太容易,因此一定要強調(diào)每折一步要壓平。
當孩子完成這一步,就可以讓孩子伸進手指試一試,能否一開一合。
。3)添畫嘴巴和黏貼眼睛。
在哪里畫上小青蛙紅紅的舌頭?眼睛貼哪兒?
提醒孩子黏貼眼睛時,膠水要涂在下邊多余的地方,這樣眼睛才會站立起來。
3、 借助PPT進一步完整掌握制作的流程和方法。
三、幼兒動手制作小青蛙。
1、提醒孩子制作圓筒時膠水要少一些,等稍微干一干再壓平,以防黏住。
2、提醒孩子折的時候盡量對齊,折的地方要用手指壓平。
3、鼓勵同伴間互相幫助,完成的孩子可以自己玩一玩。
四、玩一玩。
1、請孩子套上青蛙頭,自己練習靈活的張嘴巴。
2、跟著《小青蛙》的音樂一起來表演一下。
讓我們的小青蛙一起來唱歌吧。
【二】中班手工教案:青蛙
【設計思路】:
小朋友都喜歡聽故事,尤其是“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情節(jié)深深吸引了他們。在故事中,通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曲折經(jīng)歷,使幼兒了解到青蛙的生長變化過程。圍繞著故事情節(jié),我們?yōu)楹⒆觽冊O計了一系列圓形折疊粘貼活動,有水草、鴨子、小魚、蝌蚪、荷葉、荷花、青蛙等,本活動是其中之一,這些都是為孩子們學習制作連環(huán)畫《小蝌蚪找媽媽》做前期準備。
【活動目標】:
1、繼續(xù)學習將圓形紙折疊成橢圓形,并拼搭組合粘貼成青蛙的技能。
2、遷移已有的經(jīng)驗,嘗試用圓形紙折疊其它形象豐富畫面內(nèi)容。
3、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對美工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課前聽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2、學習過故事中有關的圓形折疊粘貼內(nèi)容。
3、背景圖一幅,各色圓形紙片若干,膠棒等。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出示背景圖,幼兒觀察。
提問:
1、這是什么地方?有什么?
2、在池塘里發(fā)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小蝌蚪找不到自己的媽媽了,你們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呢?(青蛙)
3、青蛙是長得什么樣子的?(幼兒自由講述)
二、講解示范。
教師:今天老師為一只小蝌蚪找到了媽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它長得和我們小朋友說的一樣嗎?
提問:
1、青蛙的身體、腿是什么形狀的?(橢圓形)它們有什么不同?(大小)
重點:怎樣折疊出同樣大小的青蛙腿?(知道同樣大小的.圓形紙片,折疊部分的大小會影響橢圓形的大小)
2、青蛙的身體和腿是怎樣拼搭的?(請個別幼兒操作示范)
3、請你做這樣的一幅圖片,你會有困難嗎?請你說出來,我們大家一起來幫忙解決。
三、操作活動。
教師:還有許多小蝌蚪?jīng)]有找到媽媽,今天老師請小朋友來幫忙,為更多的小蝌蚪找媽媽,好嗎?
1、學習折疊青蛙,按自己的意愿添加相關的內(nèi)容。
2、幫助輔導個別能力弱的幼兒,使其能完成作品,體驗成功的快樂。
3、整理好學習用具。
四、結(jié)束講評。
你在折疊粘貼的時候,遇到什么困難?是怎么解決的?
活動延伸:
讓幼兒欣賞連環(huán)畫《小蝌蚪找媽媽》,引起幼兒再次活動的欲望。
中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觀察梨子、蘋果等水果的顏色,以水果的顏色為題材創(chuàng)編兒歌。
2、培養(yǎng)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fā)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3、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4、讓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表現(xiàn)自己。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1、梨子、蘋果、葡萄、西瓜等水果的圖片(正面沒涂色,反面涂有顏色)。
2、水果掛飾(梨子、蘋果、葡萄、西瓜)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今天呀,我們班來了幾位小客人。是誰呢?現(xiàn)在,就請它們出來和大家見見面!
。、教師逐一出示蘋果、梨子、葡萄、西瓜等水果圖片(沒涂顏色的一面),并引導幼兒說出是什么水果。
2、“仔細看看,它們有顏色嗎?”(沒有)
3、請幼兒說說蘋果是什么顏色的,說對了,老師則將圖片翻過來,即紅紅的蘋果。
。础⒂猛瑯拥姆椒,請幼兒說說其它水果的顏色,如說對了,老師則將該水果的圖片翻過來,即黃梨子、紫葡萄、綠西瓜。
二、編兒歌《水果歌》
老師告訴幼兒要根據(jù)水果的顏色來編兒歌。
。、給蘋果編。
老師先編一句:什么水果紅紅的?啟發(fā)幼兒編第二句:蘋果蘋果紅紅的。告訴幼兒把老師編的一句和小朋友編的一句連起來,兒歌就編好了。
2、給梨子編。
由老師編第一句:什么水果黃黃的?啟發(fā)幼兒說出“梨子梨子黃黃的!
。、給葡萄編。
“現(xiàn)在我們給葡萄編。誰來編第一句?”請一能力強的幼兒編第一句:什么水果紫紫的?再由大家編出第二句:葡萄葡萄紫紫的。
4、請幼兒把剛才編的兒歌連起來念一遍。
什么水果紅紅的?蘋果蘋果紅紅的。什么水果黃黃的?梨子梨子黃黃的。什么水果紫紫的?葡萄葡萄紫紫的。
。怠ⅰ靶∨笥褌兙幍膬焊枵婧寐牎,F(xiàn)在我們再給西瓜編。誰會把兩句一下子編出來?”
請幼兒模仿前面的句式編出:什么水果綠綠的?西瓜西瓜綠綠的。
。、請幼兒試著把編的兒歌連起來念一遍。
。贰⒓w再念一遍,可邊念邊動作。
三、游戲:水果歌。
請幼兒戴上水果掛飾,練習兒歌。如老師(或個別幼兒)問:“什么水果紅紅的?”戴蘋果掛飾的幼兒則站起來說:“蘋果蘋果紅紅的'。”戴其它掛飾的幼兒則不可以站起來。
四、鼓勵幼兒回家后把其它水果編進兒歌,并念給爸爸媽媽聽。
附兒歌
水果歌
什么水果紅紅的?
蘋果蘋果紅紅的。
什么水果黃黃的?
梨子梨子黃黃的。
什么水果紫紫的?
葡萄葡萄紫紫的。
什么水果綠綠的?
西瓜西瓜綠綠的。
活動反思
水果是幼兒常吃的東西,我們應該將幼兒無意識的觀察與教師有意識的引導結(jié)合起來,走出教室進一步鞏固水果的名稱,通過蘋果樹,杏樹,葡萄和西瓜圖,關注幼兒生活,才能引起幼兒的極大學習興趣。我是這樣做的: 我讓幼兒集中在圖片前,觀察這里有什么水果,并請小朋友用這是……。的居室結(jié)構(gòu)說出水果的名稱及顏色,以兒歌的形式將水果變成一首好聽的兒歌。教師逐一出是水果提問;這是什么,是什么顏色。引導孩子們說出自蘋果蘋果紅紅的,教師提問,什么水果紅紅的?幼兒;蘋果蘋果紅紅的?梢杂谜Z言和圖片進行引導。通過說兒歌,讓幼兒觀察水果、知道水果的顏色。,孩子們特別的認真,也特別的興奮,對水果歌充滿了好奇感,整個活動的過程幼兒的注意力非常集中。 本次活動以水果貫穿,即讓幼兒在活動中認真聽敢于表達,在游戲中體驗兒歌韻律美,在游戲中體驗快樂。
【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社會感謝卡教案「中班教案」01-31
中班教案《包紙棕》_中班教案06-23
中班活動教案:糖果妹妹_中班教案06-23
中班的教案01-22
《走教案》中班教案03-01
春曉教案中班教案02-15
中班教育活動教案中班02-15
中班兒歌《愛》中班教案02-20
中班社會:找路_中班教案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