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春江花月夜》古詩詞鑒賞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說起古詩詞鑒賞,大家都很熟悉吧?古詩詞鑒賞就是分析古詩詞中所表現(xiàn)的形象、語言、技巧、內(nèi)容以及思想感情。還記得古詩詞鑒賞是怎樣做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春江花月夜》古詩詞鑒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fù)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
譯文
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涌出來。
月光照耀著春江,隨著波浪閃耀千萬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繞著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著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xì)密的雪珠在閃爍。
月色如霜,所以霜飛無從覺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沒有一點微小灰塵,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輪孤月高懸空中。
江邊上什么人最初看見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著人?
人生一代代地?zé)o窮無盡,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總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著什么人,只見長江不斷地一直運輸著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緩緩地離去,只剩下思婦站在離別的青楓浦不勝憂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著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樓上相思?
可憐樓上不停移動的月光,應(yīng)該照耀著離人的梳妝臺。
月光照進(jìn)思婦的門簾,卷不走,照在她的搗衣砧上,拂不掉。
這時互相望著月亮可是互相聽不到聲音,我希望隨著月光流去照耀著您。
鴻雁不停地飛翔,而不能飛出無邊的月光;月照江面,魚龍在水中跳躍,激起陣陣波紋。
昨天夜里夢見花落閑潭,可惜的是春天過了一半自己還不能回家。
江水帶著春光將要流盡,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霧里,碣石與瀟湘的離人距離無限遙遠(yuǎn)。
不知有幾人能趁著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搖蕩著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
注釋
①“海上”句:月亮從地平線升起,在水邊望去,就好像從浪潮中涌出一樣。
、阡伲▂àn)滟:波光蕩漾的樣子。
、鄯嫉椋╠iàn):開滿花草的郊野。甸,郊外之地。
④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此處形容月光下春花晶瑩潔白。
、萘魉猴w霜。古人以為霜和雪一樣,是從空中落下來的,所以叫流霜。此處形容月光皎潔,月色朦朧、流蕩,所以不覺得有霜霰飛揚。
、尥。╰īng):水邊平地,小洲。
、呃w塵:微細(xì)的灰塵。
、嘣螺啠褐冈铝,因為月圓時像車輪,所以稱為月輪。
、岣F已:窮盡。
、馔阂蛔鳌爸弧。
但見:只見、僅見。
悠悠:渺茫、深遠(yuǎn)。
青楓浦:地名,今湖南瀏陽縣境內(nèi)有青楓浦。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暗用《楚辭·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句意,隱含離別之意。
扁(piān)舟子:飄蕩江湖的游子。扁舟,小舟。
明月樓:月夜下的閨樓。這里指閨中思婦。
創(chuàng)作背景
《春江花月夜》為樂府吳聲歌曲名,相傳為南朝陳后主所作,原詞已不傳,《舊唐書·音樂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樹后庭花》《堂堂》,并陳后主作。叔寶常與宮中女學(xué)士及朝臣相和為詩,太樂令何胥又善于文詠,采其尤艷麗者以為此曲!焙髞硭鍩塾衷鬟^此曲!稑犯娂肪硭氖呤铡洞航ㄔ乱埂菲咂,其中有隋煬帝的兩篇。張若虛這首為擬題作詩,與原先的曲調(diào)已不同。
關(guān)于此詩的具體創(chuàng)作年份已難以確考,而對此詩的創(chuàng)作地點則有三種說法:揚州文化研究所所長韋明鏵認(rèn)為,詩人是站在揚州南郊曲江邊賞月觀潮,有感而發(fā),創(chuàng)作了此詩,表現(xiàn)的是唐代曲江一帶的景色;長期從事瓜洲文史研究的高惠年認(rèn)為,此詩作于瓜洲,表現(xiàn)的是千年古鎮(zhèn)瓜洲江畔清幽如詩的意境之美;長期從事大橋文史研究的學(xué)者顧仁認(rèn)為,此詩作于揚子江畔,其地在今揚州市江都區(qū)大橋鎮(zhèn)南部。
賞析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詩人張若虛的作品。此詩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換韻,以富有生活氣息的清麗之筆,創(chuàng)造性地再現(xiàn)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萬里長江畫卷,同時寄寓著游子思?xì)w的離別相思之苦。詩篇意境空明,纏綿悱惻,洗凈了六朝宮體的濃脂膩粉,詞清語麗,韻調(diào)優(yōu)美,膾炙人口,乃千古絕唱,素有“孤篇蓋全唐”之譽。
整篇詩由景、情、理依次展開,第一部分寫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寫了面對江月由此產(chǎn)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寫了人間思婦游子的離愁別緒。
全詩緊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來寫,而又以月為主體。“月”是詩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動著詩人的脈搏,在全詩中猶如一條生命紐帶,通貫上下,詩情隨著月輪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間經(jīng)歷了升起——高懸——西斜——落下的過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灘、天空、原野、楓樹、花林、飛霜、白沙、扁舟、高樓、鏡臺、砧石、長飛的鴻雁、潛躍的魚龍,不眠的思婦以及漂泊的游子,組成了完整的詩歌形象,展現(xiàn)出一幅充滿人生哲理與生活情趣的畫卷。這幅畫卷在色調(diào)上是以淡寓濃,雖用水墨勾勒點染,但“墨分五彩”,從黑白相輔、虛實相生中顯出絢爛多彩的藝術(shù)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國水墨畫,體現(xiàn)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作者簡介
張若虛(約660—約720),唐代詩人。揚州(今屬江蘇)人。官兗州兵曹。與賀知章、張旭、包融齊名,號稱“吳中四士”。事跡略見于《舊唐書·賀知章傳》!度圃姟穬H存其詩二首。
【《春江花月夜》古詩詞鑒賞】相關(guān)文章:
古詩詞鑒賞03-11
劉長卿的古詩詞鑒賞11-08
康有為古詩詞鑒賞09-24
詩歌鑒賞07-01
白居易詩歌鑒賞08-30
詩歌鑒賞范文02-24
古代詩歌鑒賞03-01
《孤雁》詩歌鑒賞11-22
詩歌鑒賞說課稿02-18
詩歌閱讀鑒賞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