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烏塔》有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烏塔》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烏塔》有感1
今天我們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
本文寫作者在羅馬的青年旅館里結識了德國小姑娘烏塔,在和烏塔的談話中作者了解到14歲的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他要在親身經(jīng)歷中認識世界,表現(xiàn)了這個小姑娘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以及他對生活的熱愛。
讀了這篇文章后,我心里想:烏塔14歲就能獨自游周,為什么中國孩子不能呢?中國的家長把自己的孩子像寶貝一樣供著,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中國家長就這樣,溺愛自己的孩子。
最近我看到一則這樣的新聞,一位女孩都長到16歲了,比烏塔還大兩歲,可吃喝穿衣都是母親幫著她的母親還說這些都是小事兒這不就是一個“巨嬰”嗎?我們是一群渴望在窗外自由飛翔的小鳥,但卻被家長的溺愛之鎖束縛著。
我想對那些用“溺愛之鎖”緊緊“鎖住”自己孩子的家長說:“請您們讓我們從溺愛里走出來吧,我們是小鳥,想在藍天里自由的飛翔!
我想對中國父母說:“給孩子一片獨立的藍天,讓愛更完美,讓愛更充實。”
讀《烏塔》有感2
今天,我在語文書上讀了《烏塔》這篇課文,讓我深深有感觸。
本文寫了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的事情,反映了國外兒童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識,同時也反映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
我們中國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可是烏塔,她難道不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嗎?不是的。可是她的父母又為什么同意讓自己的孩子一個人獨自游歐洲呢?這是因為西方教育與中國的教育截然不同。他們還是愛孩子,可是他們的愛是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獨立自主的好習慣,是讓孩子成為暴風雨里的雄鷹!而中國的父母,他們愛孩子是溺愛,把自己的孩子當成“小皇帝”“小公主”,使孩子養(yǎng)成依賴思想,讓孩子成為溫室里的花兒,成為籠中之鳥!同學們,你們是愿意當溫室里的花朵還是大自然的小草,愿意當籠中之鳥還是愿意當暴風雨里的雄鷹?
中國的父母真是太溺愛我們孩子了。讓自己的孩子回家都不放心。甚至連過馬路都是千叮嚀萬囑咐。
記得有一次,媽媽給我報了一個英語班。前幾節(jié)課都是媽媽送我去上課。我覺得離我們學校挺近的,我就對媽媽說:“媽媽,去李老師那里上課讓我自己和同學一起走過去可不可以?”媽媽說:“不行,不行。走那里太危險了,這絕對不可以!眿寢屨f完我就知道我再怎么說也沒用了。
父母啊,請你們放開你們那溫暖的雙臂,讓我們在藍天中自由的飛翔。在此,我呼吁:希望中國的教育方式來一次大改革,學西方國家,培養(yǎng)出更多的棟梁之才!
讀《烏塔》有感3
今天我們學了《烏塔》這一課,我想到了我每次出去玩都不能走遠,而且晚上還不能出去,而烏塔卻能自己出去,而且旅游的錢也自己掙,這讓外國兒童和中國兒童產(chǎn)生了鮮明的對比,為什么外國兒童自理能力那么強,而中國孩子卻沒有這么強的自理能力?我想對中國的家長說:“是時候打開籠門,讓籠子里的鳥兒飛翔了,不要讓它們在狹小的空間里認識世界,這樣只會沒有半點收獲!
讀《烏塔》有感4
我們語文教材第二十七課的題目是《烏塔》。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年僅14歲的烏塔利用暑假時間獨自一人外出旅行,結果游歷了整個歐洲,作者聽后特別驚訝和敬佩的事情。
在這篇課文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七自然段,主要內(nèi)容是講了烏塔用了3年的時間來準備這次旅行。在這一大段的時間里,她閱讀了很多關于這些國家的書籍。還在空余時間幫超市、商場分發(fā)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里陪小孩玩,以掙取旅費。在旅行期間,她每到一地就查那里警察局的電話號碼,并給家里打一個電話或寄一張明信片。一方面是為了在遇到危險時求救,另一方面是為了給家人報個平安。從這里來看,烏塔是一個有計劃的孩子。她為了一切進展順利,竟然用了三年的時間來準備這次旅行,我覺得她可真有耐心啊!
從書本和電視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只有向烏塔那樣,親身去體驗,才能認識世界。但是在出發(fā)前,必須做好精神、物質(zhì)、體力上的充分準備,才不會手忙腳亂。我們要向烏塔學習,做一個有計劃的孩子。
讀《烏塔》有感5
今天我讀了烏塔這一課后,有很多的感受。我覺得烏塔獨自旅游歐洲這樣做的是對的,不過我們是不能模仿她,烏塔才十一二歲就能夠自己掙錢,自己收拾房間,這樣還可以不依賴別人,我們也要向烏塔學習她那不依賴別人的好習慣,這樣有減少了我們依賴性,烏塔還有了充分的準備,她已經(jīng)用了三年收集她去的旅游勝地的資料,還可以鍛煉我們的意志力,磨練自己,可以更深的了解某一個地方。
我曾經(jīng)也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在我五六歲的時候朋友找我出去玩,媽媽讓我自己一個人去,可我偏要拉著媽媽去,陪我玩,怕壞人拐走我,媽媽就說:“你要自己學會獨立不要老是依賴人,這樣長大了,你出去工作,難道媽媽也會陪你去嗎?所以你現(xiàn)在就要養(yǎng)成習慣了,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不過我還是要拉著媽媽去,媽媽無能為力只能帶我去了。
到現(xiàn)在我終于知道了,我們不能依賴別人,一定要靠自己才行。我覺得烏塔這樣做是好的。
讀《烏塔》有感6
爸爸媽媽:
你們好!
今天我們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我有一些話想和您們講。聽到烏塔這個詞語,你們是不是以為是黑色的塔啊?那就錯了,課文講述的是一個名叫烏塔的十四歲德國小姑娘,獨自一人游歷歐洲的故事。你們一定搖頭不相信吧,而且會像文章中的作者一樣驚訝的問:“!一個人嗎?父母不擔心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其實烏塔在家里就設計好了路線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電話和給家里報平安哦,爸爸媽媽,烏塔的保護意識很強吧?這個優(yōu)點我也會好好學習的。
還有你們也會想,這么小的孩子獨自旅行,費用肯定是家里人給的吧。事實并非如此,烏塔不像我們,周末都是去興趣班或和爸爸媽媽一起出去玩,她每個周末都掙旅費,幫餐館或超市發(fā)廣告,假日里還到別人家里陪小孩玩,這些費用都是烏塔用自己的勞動換來的。
為什么我們不可以一個人出去呢?爸爸媽媽,有句話叫“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從電視和書籍認識世界不是完整的,我們要走出去才能親身感受世界的美好。所以從現(xiàn)在開始,我就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比如下樓去超市買東西,去信箱取報紙,慢慢培養(yǎng)生存本領,自立自主好嗎?
敬祝
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讀《烏塔》有感7
今天下午,我上網(wǎng)找些文章來讀,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烏塔》這篇文章,看完后,我才回憶起,這是一篇語文課本上的文章,曾經(jīng)度過,只是日久忘了。今天重讀,我感慨萬千。
烏塔只不過是一個14隨的小姑娘,就有膽量獨自一人游歷整個歐洲,烏塔的家人,居然有如此魄力,放心一個小女孩獨自外出。從這可以看出,烏塔的獨立生活能力是很強的,
烏塔的父母也是非常注重培養(yǎng)烏塔的獨立生活能力的。
反觀我自己,一個14歲的大男孩了,連獨自出遠門的經(jīng)歷都沒有,而我的父母
,也萬萬不放心我獨自出遠門的。
通過這一對比,我和烏塔、我父母和烏塔父母的'差距就體現(xiàn)出來了。我父母和烏塔父母恰恰相反,父母對我是無微不至的關懷、事無巨細的干涉,所有事情都要過問,任何事情都要幫我做——除了學習,還從來
不讓我一個人出遠門。
他們這樣對我的原因,無非就是溺愛,怕我受到傷害。但是我想說,爸爸媽媽,你們對我的這種溺愛過頭了,你們的過于溺愛、對我的過于干涉,讓我失去了自主意識,缺少了獨立自主的能力,慢慢地讓我變得懶惰。
你們要知道,雛鳥在學會飛行前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摔下、小樹在成長時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風雨的打擊,陽臺上的花盆里是長不出參天大樹、鳥籠里的金絲雀飛不到蔚藍的天空,在溫室里長大的花朵只能插在花瓶里工人欣賞,是經(jīng)不住風吹雨打的。
你們應該培養(yǎng)我做一只雄鷹、一棵蒼松,我要像烏塔學習,你們,要想烏塔的父母學習。
讀《烏塔》有感8
“哎呀!媽媽,我已經(jīng)長大了,您就放心吧,我約同學去玩又沒關系,不會走丟的!”我扯開了大嗓門朝著媽媽喊道,“你看看,人家烏塔14歲就獨自一人游歷了歐洲都沒事,我們就在自已憝悉的小區(qū)內(nèi)玩,沒事兒的呀!”媽媽聽了,還是不放心,拒絕了我的請求。
媽媽其實我一直想對您說:我也的確長大了,也需要獨立生活,親身體驗一下社會這個“大染缸”。前幾天,我讀了一篇課文——《烏塔》。故事的主人公是個14歲的小女孩,她與我們差不多大,就獨自游遍了歐洲。她為什么有如此大的膽量呢?原來她在家里時,烏塔就已經(jīng)設計了旅游路線,日程。在異國他鄉(xiāng)都過得很好。可我在自己很熟悉的小區(qū)內(nèi)玩,難道您也放心不下我嗎?難道您以后還要陪我去上大學嗎?難道您一輩子陪在我左右嗎?媽媽啊!假如是海燕就要飛過瀚海,若是雄鷹就要展翅高飛。媽媽,我的確長大了,遲早也要進行獨立生活的。難道我現(xiàn)在不能抓緊時間鍛煉自己嗎?
媽媽!花盆里長不出蒼松,鳥籠里飛不出雄鷹,請放開您的手吧!讓我獨立一人去面對生活吧!
讀《烏塔》有感9
今天,我學習了《烏塔》這課,我一聽就覺得烏塔是不是一個烏黑的塔?是不是一個里面有很多烏鴉的塔。一連串的問號讓我疑惑不解,好奇心驅使我去讀了好幾遍。仔細讀完才知道烏塔原來是一個小女孩的名子,她14歲,獨自去旅行,她的行動和勇氣令我欽佩。
相比我們,父母都緊緊的抓住我們的手,動都動不了,生怕跑出他們的視線,整天提心吊膽的,擔心我們被壞人抓走。很顯然我們就像一只小狗被繩子捆在家長的手里。
我希望天下所以的父母都能像烏塔的父母一樣給我們一個自由的空間!
讀《烏塔》有感10
這是對孩子的訓練,就是愛孩子。他們總覺得孩子要去見見世面,見見天下奇觀。孩子自己獨自去體驗,遇到困難找警察,問路人或看地圖。中國的孩子卻對這種事十分驚奇,想到的是家人的擔心。
在外國人的眼里,這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西方人從不把孩子當成小王子或小公主,從不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而是從小讓他們出去鍛煉,知道外面世界的奇妙和爸爸媽媽賺錢的艱辛,但是在我們中國,大多數(shù)的家庭只有一個孩子,所以就更加一味的寵溺孩子,從不讓他們獨自出門,說是太危險,節(jié)假日,不讓他們?nèi)ネ饷嬗瓮娣潘,開開眼界。陽光明媚的雙休日,當美國的孩子從外面大汗淋漓地打完棒球回家,中國的孩子卻剛剛從補習班下課,正在回家的路上,難道這就是中國孩子的假日嗎?
比起烏塔,我們真的太渺小了,就像一顆沙子一樣微不足道。多么希望有一天,在世界的某個火車站,也能看見我們的中國少年正踏上通往全球各地的旅途!總有一天,我們中國的孩子也能像西方的孩子一樣,在未成年的時候,游覽著全球各地,個著獨立自主的生活!
讀《烏塔》有感11
《烏塔》這篇文章,寫了一個14歲的小女孩獨自一人去歐洲去游玩。我看完這篇文章后,一開始以為是假的,因為在我國,父母是溺愛孩子的,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是不可能獨自出去游玩的。后來我用電腦查了一下,發(fā)現(xiàn)外國像烏塔一樣獨自去游玩的孩子是有很多的。我大吃一驚,覺得這不符合邏輯啊!
難道外國的父母不愛他們的孩子嗎?其實外國的父母是和中國的父母是一樣的,很愛自己的孩子,只是中國父母和外國的父母教育方式不同。外國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是叫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給孩子獨立的空間。而中國的教育方法是父母約束孩子,孩子的少年時光大都用在學習上。讀后感·我要學騎自行車,爸媽也在幫助我學,而外國父母則是放手。我的父母把我當成溫室花草,不叫我見風雨。而外國的父母把自己的孩子當成一棵野草,叫孩子見見風雨,所以他們比我們更堅強。
我好想像烏塔一樣勇敢、獨立。以后我會獨自上學,獨自買學習用品……也希望我的父母能給我一些鍛煉的機會。
讀《烏塔》有感12
《烏塔》這篇課文寫的是14歲小德國小女孩,獨自一人游歐洲的事,表現(xiàn)了這個少年有很強的自主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對生活的熱愛。
讀完這篇課文,我開始了沉思:為什么德國的孩子才14歲,就能一個人游歷歐洲呢?是我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覺得家里就這么一個寶貝(或孫女),一個人去多不安全!不不不,烏塔也是家里的寶貝,難道他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不擔心她嗎?烏塔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也擔心她的;蛟S是我們自身的毛病?烏塔在(1處)家里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有計劃),(2)每到一地就先查當?shù)鼐炀值碾娫捥柎a,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有安全意識),(3處)再給家里撥個電話或幾張明信片(有孝心)。(4處)還用了三年時間準備這次旅行(不草率),(5處)閱讀了很多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有準備)。然后,為了掙旅費,(6處)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fā)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里陪小孩玩(自力更生)。如果,我們能做到以上6處,爸爸媽媽能不讓我們?nèi)?看來問題還是出在我們的身上。所以這件事不應該怨爸爸媽媽。
有一次晚上,我的爸爸媽媽突然臨時有事,再爸爸媽媽走之前,我拍著胸脯對他們保證:“我一定不會害怕、不會大喊大叫的!睕]想到,在爸爸媽媽走了以后,我先是有些害怕,又聽見陽臺有“沙沙”的響聲,我心想:是不是電視里的殺人犯藏在陽臺上呀?想到這里我出了一身的冷汗。真希望爸爸媽媽能現(xiàn)在回來,我抱著腿縮在沙發(fā)上。十分鐘過去了,陽臺上的“沙沙”減小了,我點著腳(沒穿拖鞋),悄悄地走進臥室,然后猛的一下,把錄音機打開,并且把聲音調(diào)到最大。又以訊雷不及掩耳之速躺在床上,連衣服都沒脫,把被子蒙的緊緊的——睡覺,而且不露一點縫隙。沒想到,第二天早上,媽媽驚奇的對我說 :“你能一個人睡了?真厲害!”我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中國孩子非常依賴父母。
現(xiàn)在,哪個孩子不是家里的小王子、小公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經(jīng)受不了任何的一點挫折。
正如陶行知說的:“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漢。”
在此,我希望我們都能向自立歌那樣,不再依賴父母,做個能自力更生的人!
讀《烏塔》有感13
每個孩子都會長大,離開媽媽和爸爸,自己找一份好的工作,自己成家立業(yè)。
烏塔是個德國小女孩,今年 4歲,她準備用三年的時間游遍歐洲。她勇敢,堅強,自強自立,勇猛,有耐心,是個勇敢的女孩。
有時,媽媽會叫我拖地,可是,我就是從蜜罐子里出來的,哪回拖呀!在媽媽的指導下,我終于學會了拖地,還越拖越有勁兒,一下就拖完了,我問媽媽:“還有事干嗎?”媽媽氣喘吁吁的說:“沒事干了!看會兒電視吧!”我心想:媽媽一定很辛苦吧!我無聊極了,便拉起掃把掃了起來。媽媽見了,笑瞇瞇的說:“會做事了,但是,你還小呢!”我嘟起小嘴說道:“我已經(jīng)長大了耶!不再是嬌寶寶了!”
媽媽,您該放手了,我不愿意當一只不會飛翔的小鳥,如果不會飛,就會一輩子呆在籠子里,而不會在天空中翱翔!
媽媽放手吧!
讀《烏塔》有感14
我讀了《烏塔》這一課后,被烏塔的行為深深的觸動了,一連串的問題使我迷惑不解:“為什么中國的小孩子不可以獨自一人去旅游,而外國的小孩子卻可以呢?為什么外國的爸爸媽媽會放心他們呢?”后來,經(jīng)過上課時同學們的辯論賽,我就明白了。烏塔這樣做,是因為她自己在家里已經(jīng)用了三年的時間準備了這次旅游,所以烏塔的爸爸媽媽才會放心她一個人出來旅游。
這三年的時間,她也會去圖書館閱讀有關的書籍和資料,好好的去認識地圖。烏塔這樣做可以培養(yǎng)她的獨立、自強的意識,不像其它小朋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烏塔這樣做還可以鍛煉從小賺錢,體驗爸爸媽媽賺錢的辛苦不亂花錢,但并不是叫我們也去模仿她一樣獨自出去旅游,那樣會很危險的。
我非常希望自己也能像烏塔一樣獨自出外旅游,希望爸爸媽媽能給我這樣的一個機會。
讀《烏塔》有感15
今天我再次閱讀了《烏塔》這篇文章,它帶給我的震撼依然那么強烈,文中德國小女孩烏塔只有14歲,卻能夠獨自一人游覽歐洲。
烏塔是多么獨立而勇敢啊,她見解獨到,經(jīng)驗豐富,考慮周全,有很強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
和她相比,包括我在內(nèi)的許多中國孩子都是被父母捧在手心里長大的。我們的生活中有電視、游戲、書本、游樂園,看起來似乎很豐富?墒歉改缚偸菗倪@個,擔心那個,很少給我們鍛煉自理能力的機會,更別提讓孩子獨自出遠門,去開闊視野,增長見識了。
還記得去年我想?yún)⒓酉嫣度請笊缃M織的北京夏令營,報名前家里大大小小開了好幾次會討論。爸爸支持我出去歷練,媽媽因為不放心堅決反對,相持不下。最后還是召開了“擴大會議”,由外公一錘定音,我才得以成行。聽老爸說,從我上了高鐵那一刻起,媽媽就開始坐立不安。直到我從北京平安歸來,收獲滿滿,她才停止了嘮叨,并且真的相信了我有照顧好自己的能力。
親愛的媽媽,放手讓我去鍛煉吧!有一句話說得好,花盆里長不出蒼松,鳥籠里飛不出雄鷹。今后我會把烏塔當作學習的榜樣,通過實踐提高自理能力,積累生活經(jīng)驗,勇敢地去廣闊的世界中體驗人生無限的美。請相信,我一定能飛得更高!
【讀《烏塔》有感】相關文章:
讀《烏塔》感受03-28
《烏塔》有感語文教案01-11
《烏塔》教學設計02-10
烏塔教學設計11-26
讀烏塔有感200字作文04-26
讀《烏塔》有感作文1200字01-22
課文烏塔教學設計12-28
《烏塔》語文教案12-23
從《烏塔》想到的小學作文11-12
烏塔姐姐優(yōu)秀作文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