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記憶里茅包優(yōu)秀作文(精選8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jù)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記憶里茅包優(yōu)秀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記憶里茅包優(yōu)秀作文 1
在我的印象里,茅包有兩種,一種是將稻谷和種子包在稻草里,掛在房粱上,用作儲存糧食的茅包。另一種是火燒的茅包,這種茅包是將稻草、草皮和黃土,混合焚燒熏制而成的火糞肥,形狀似土包,俗稱茅包。
本文敘述的是后一種茅包。過去,農(nóng)民種糧全部施用的是農(nóng)家肥。農(nóng)家肥的主要來源是人糞尿,豬糞、牛糞和草木灰等,而茅包土燒出來的火糞肥則是農(nóng)家肥的一種。
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每年秋收之后,生產(chǎn)隊長就安排勞力砍坎子,刨草皮,將曬干的.草皮一層層堆在稻草上,用鐵鍬蓋上土,壘成小土包,點燃稻草,一個個茅包炊煙四起,飄蕩在鄉(xiāng)村的田野上,燒過的茅包土漆黑漆黑的,老遠就聞到泥土的芳香。
刨草皮是個力氣活,既要有勁,還要掌握技竅,不能刨深,也不能刨淺,深了,泥土過多,不易燃燒,淺了,光是草,沒有土,燒出來的茅包盡是草木灰。
大集體時期,生產(chǎn)隊田地多,秋播面積大,草皮刨完了,人們就挑一擔稻草,挖松土,成圓形,埋在里面,鋪上土,壓住稻草,最后點火,第二天,再挑一擔大糞,用鋤頭挖開茅包,澆上糞便,然后還原把糞便埋起來,漚上四五天,就成了火糞肥。
火糞肥是傳統(tǒng)的積肥方法,它的肥效相當于現(xiàn)在的復合肥,含有豐富的氮磷鉀,人們用它來點播小麥、油菜,是很好的農(nóng)家肥。小時候,放學回家,天天不是割豬草,就是積肥,撿雞糞、牛糞,星期天還要幫助大人刨草皮,燒茅包,累了,躺在草地上歇息,餓了,就跑到地里撿一些失落的花生、紅薯,丟在茅包里烤,不一會兒功夫,花生、紅薯就烤熟了,個個吃得津津有味,每每想起還在流口水。
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我高中畢業(yè)回鄉(xiāng)種地,也燒過茅包。那時,是計劃經(jīng)濟年代,生產(chǎn)隊買不到化肥,“雙搶”一結(jié)束,隊長就安排我們廣積農(nóng)家肥,清理豬欄、牛欄,堆肥、漚肥,并在田邊地角砍雜草、刨草皮、燒火糞肥。燒火糞技術難度不是很大,只要草皮、黃土適中就行,黃土不易過多,以免壓住火路,用火糞肥種出來的莊稼和蔬菜、瓜果,綠色環(huán)保,吃起來香甜可口。那時,盡管生產(chǎn)隊都在燒茅包,但天空是湛藍的,水是清澈的。
如今,國家禁止露天焚燒秸桿,再也沒有人燒茅包,茅包只能深深地留在人們的記憶里。
記憶里茅包優(yōu)秀作文 2
在那個充滿泥土香和稻谷香的小村莊里,有一片屬于我們孩子的樂園——村頭那片茂密的竹林。每當夏季來臨,那里就成了我們尋找快樂與清涼的好去處。而最讓我難忘的,則是那些年夏天,在竹林中親手制作并品嘗過的茅包飯。
茅包飯,顧名思義就是用新鮮采摘下來的嫩綠竹葉包裹著米飯、臘肉等食材蒸煮而成的食物。它不僅承載了家鄉(xiāng)的味道,更寄托了我對童年美好時光的無限懷念。記得那時候,大人們會提前準備好所需材料:軟糯可口的新米、自家腌制的咸香臘肉、還有幾顆剛從地里拔出來的胡蘿卜……一切準備就緒后,小伙伴們便興奮地圍坐在竹林邊,等待著一場味蕾上的盛宴。
將洗凈后的竹葉平鋪開來,先放上一層薄薄的米粒作為底墊,接著加入切好的臘肉丁和胡蘿卜絲,最后再覆蓋上一層米粒,并小心翼翼地將竹葉包裹起來,用細繩綁緊固定。這樣簡單卻又不失精致的“包裝”過程,總能讓人心情愉悅不已。隨后,這些小巧玲瓏的.茅包就會被放入鍋中,隨著水汽漸漸升騰,整個空氣中都彌漫起了誘人的香氣……
待到開蓋那一刻,只見一個個金黃油亮、香氣撲鼻的茅包靜靜地躺在鍋內(nèi),讓人垂涎欲滴。輕輕撕開外層的竹葉,里面露出的是晶瑩剔透、顆粒分明的米飯,以及色彩鮮艷、味道濃郁的各種配料。一口咬下去,既有竹葉特有的清香,又有食材本身的鮮美,真是令人回味無窮!
隨著時間流逝,雖然如今很難再有機會親自體驗那份樂趣,但每當想起那段無憂無慮的日子,心中總會涌起一股溫暖的感覺。茅包不僅僅是一種食物那么簡單,它更像是連接過去與現(xiàn)在的橋梁,提醒著我無論走到哪里,都不應忘記最初那份純真與美好。
記憶里茅包優(yōu)秀作文 3
小時候,每到端午節(jié)前后,外婆家總會忙碌起來,因為這是全家一起動手做茅包的最佳時節(jié)。茅包,在我們那兒也叫粽子,不過它與市面上售賣的那種完全不同——它更加原始、更加貼近自然。選用最新鮮的糯米、紅豆、綠豆甚至黑豆作為主要原料,再加上一些特別的調(diào)料如五香粉或是紅糖,經(jīng)過精心調(diào)制后,便可以開始制作了。
首先得挑選出合適大小且質(zhì)地柔軟的`竹葉或蘆葦葉作為外殼。清洗干凈之后,根據(jù)個人喜好決定是否需要先用水稍微浸泡一段時間以增加其柔韌性。接下來便是填充的過程:先取適量已經(jīng)調(diào)配好的餡料放在葉子中央,然后用手輕輕捏合邊緣,確保沒有空隙;最后再用棉線或者草繩將其緊緊纏繞起來,形成一個結(jié)實美觀的小包裹。
制作完成后,所有的茅包會被整齊地擺放在大鍋里,加上足夠的水慢慢熬煮。這個過程往往需要好幾個小時,期間還要不斷檢查水量以防干燒。當廚房里飄散出陣陣清香時,就意味著美味即將誕生。打開鍋蓋的那一瞬間,熱氣騰騰之中夾雜著淡淡的竹香與各種食材混合后的獨特風味,簡直讓人難以抗拒。
對于我來說,茅包不僅僅是一道節(jié)日食品,它更是關于家庭、關于傳統(tǒng)、關于愛的記憶符號。每年端午節(jié)前夕,即使身在他鄉(xiāng),只要一想到那一串串掛著露珠般晶瑩剔透的茅包,就能感受到來自故鄉(xiāng)那份深深的情感紐帶。它們就像是時間膠囊一樣,封存著無數(shù)個溫馨而又美好的瞬間,等待著未來某一天再次開啟時能夠喚醒心底最柔軟的部分。
記憶里茅包優(yōu)秀作文 4
在我的童年記憶里,茅包是一種獨特而珍貴的存在。那是一種將稻草、草皮和黃土混合焚燒熏制而成的火糞肥,形狀似土包,俗稱茅包。每年秋收之后,家鄉(xiāng)的人們便開始忙碌起來,砍坎子、刨草皮,為制作茅包做準備。我時常跟在大人身后,看著他們一層層地將曬干的草皮堆在稻草上,用鐵鍬蓋上土,壘成小土包,然后點燃稻草。那一刻,炊煙四起,飄蕩在鄉(xiāng)村的田野上,空氣中彌漫著泥土的芳香。
茅包的制作過程雖然簡單,但卻需要耐心和技巧。刨草皮是個力氣活,既要有勁,還要掌握技竅,不能刨深,也不能刨淺。深了,泥土過多,不易燃燒;淺了,光是草,沒有土,燒出來的.茅包盡是草木灰。每當看到大人們熟練地操作著,我總是心生敬佩。
茅包不僅是農(nóng)家肥的一種,更是我們童年的樂趣所在。那時候,我們放學回家,常常幫大人刨草皮、燒茅包。累了,就躺在草地上歇息;餓了,就跑到地里撿一些失落的花生、紅薯,丟在茅包里烤。不一會兒功夫,花生、紅薯就烤熟了,個個吃得津津有味。那種純真的快樂和滿足感,至今讓我難以忘懷。
記憶里茅包優(yōu)秀作文 5
茅包,這個在我童年里占據(jù)重要位置的東西,不僅是一種傳統(tǒng)的'積肥方式,更是我童年記憶的一部分。那時候,生產(chǎn)隊田地多,秋播面積大,草皮刨完了,人們就挑一擔稻草,挖松土,成圓形,埋在里面,鋪上土,壓住稻草,最后點火。第二天,再挑一擔大糞,用鋤頭挖開茅包,澆上糞便,然后還原把糞便埋起來,漚上四五天,就成了火糞肥。
我記得,每當茅包燒成后,大人們總是滿臉喜悅地談論著今年的收成和明年的希望。而我們這些孩子,則更喜歡在茅包旁玩耍,追逐嬉戲。有時候,我們還會偷偷地在茅包里放上幾個紅薯或土豆,烤熟了偷偷吃掉,那種味道至今讓我回味無窮。
茅包不僅滋養(yǎng)了土地,也滋養(yǎng)了我們的童年。那時候的我們,雖然物質(zhì)條件不富裕,但精神生活卻異常豐富。我們在大自然的懷抱里成長,學會了珍惜和感恩,也學會了如何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挑戰(zhàn)。
記憶里茅包優(yōu)秀作文 6
茅包,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土包,卻承載著許多動人的故事。在我的記憶里,茅包與家鄉(xiāng)的人們緊密相連,是他們勤勞和智慧的象征。
我記得小時候,每當秋收之后,家鄉(xiāng)的人們便開始忙碌起來制作茅包。他們分工合作,有的砍坎子、有的刨草皮、有的堆稻草……整個村莊都沉浸在一片忙碌而和諧的氛圍中。那時候的我,雖然年紀尚小,但也積極地參與到這個過程中來,幫大人遞工具、撿拾草皮……雖然累得滿頭大汗,但心里卻充滿了喜悅和成就感。
茅包不僅是我們童年的樂趣所在,更是我們家鄉(xiāng)的`一種文化符號。它見證了家鄉(xiāng)人們的辛勤付出和無私奉獻,也承載了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每當看到那些矗立在田野上的茅包,我都會想起那段難忘的時光和那段純真的歲月。
記憶里茅包優(yōu)秀作文 7
在我的記憶里,茅包還有一種獨特的香味。那是一種混合著稻草、泥土和糞便的味道,雖然聽起來有些不雅,但對我來說卻是一種親切而溫馨的存在。
每當茅包燒成后,那種獨特的香味就會彌漫在空氣中,久久不散。那種香味里蘊含著家鄉(xiāng)的味道、土地的味道和生活的味道。它讓我感受到了家鄉(xiāng)的溫暖和親切,也讓我更加珍惜和熱愛這片土地。
我記得小時候,每當聞到那種香味時,我就會迫不及待地跑到田野上,尋找那些剛剛燒成的.茅包。我會小心翼翼地扒開土包,看看里面的火糞肥是否已經(jīng)熟透。有時候,我還會偷偷地拿一些回家,放在火爐里烤一會兒,然后拿來當零食吃。雖然那種味道有些苦澀,但對我來說卻是一種難得的美味。
記憶里茅包優(yōu)秀作文 8
茅包,這個與我家鄉(xiāng)緊密相連的詞匯,每當提起它時,我的心中就會涌起一股莫名的情感。那是一種對家鄉(xiāng)的思念和眷戀,也是一種對童年的回憶和懷念。
在我的記憶里,茅包不僅是我們家鄉(xiāng)的一種傳統(tǒng)積肥方式,更是我們家鄉(xiāng)的一種文化符號。它見證了家鄉(xiāng)人們的辛勤付出和無私奉獻,也承載了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每當看到那些矗立在田野上的茅包時,我都會想起那段難忘的'時光和那段純真的歲月。
如今,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傳統(tǒng)的積肥方式已經(jīng)逐漸被淘汰。但在我心中,茅包依然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它不僅是我童年記憶的一部分,更是我對家鄉(xiāng)的一種深深眷戀和熱愛。每當我回到家鄉(xiāng)時,我都會去尋找那些曾經(jīng)矗立在田野上的茅包,雖然它們已經(jīng)不復存在,但那份記憶和情感卻永遠留在我的心中。
【記憶里茅包優(yōu)秀作文】相關文章:
(優(yōu)秀)留在記憶里的芬芳作文07-18
【優(yōu)秀】留在記憶里的芬芳作文12-19
留在記憶里的芬芳作文[優(yōu)秀]11-23
留在記憶里的芬芳作文優(yōu)秀06-20
藏在記憶里的什么優(yōu)秀作文05-21
留在記憶里的芬芳優(yōu)秀作文02-25
留在記憶里的芬芳作文【優(yōu)秀】07-05
留在記憶里的芬芳作文(優(yōu)秀)07-31
(優(yōu)秀)留在記憶里的芬芳作文07-08
包餃子優(yōu)秀作文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