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天堂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亚洲精品无播放器在线播放网站|亚洲精品熟女国产国产老熟女|亚洲欧美在线人成最新按摩

        
        
      • <form id="etzky"></form>
          <td id="etzky"><tr id="etzky"></tr></td>

          幼兒成語故事

          時間:2021-01-13 13:12:33 成語故事 我要投稿

          幼兒成語故事

            適合幼兒閱讀的成語故事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的成語故事,僅供大家閱讀參考!

          幼兒成語故事

            幼兒成語故事一

            在茂密的森林里,老虎是最兇猛的野獸,號稱森林之王。它每天都要捕吃其它動物。

            一天,它碰到了一只狐貍,狐貍剛要溜走,已被它一把捉住。狡猾的狐貍看見自己無法逃脫,就耍了一個花招。它一本正經地斥責老虎說:“你怎么敢吃我?我是天帝任命來管理所有的野獸的,你要吃了我,就是違抗天帝的命!崩匣⒁宦犮蹲×。狐貍馬上接著說:“你要是不信,就跟在我后面走一趟,看看是不是所有的野獸見了我都趕快逃命!崩匣⒙牶傉f話的口氣很大,態(tài)度也很強硬,有幾分相信了,決定跟著狐貍去看看。

            森林里大大小小的野獸們,看見狐貍大搖大擺,耀武揚威地走過來,后面跟著一只張牙舞爪的大老虎,都嚇得要命,四處奔逃。老虎看著,不知道野獸們怕得是自己,以為真是被狐貍的威風嚇跑的,徹底相信了狐貍的話。它怕狐貍怪罪自己,做出什么對自己不利的舉動,于是也慌忙逃走了。

            “狐假虎威”就是由這個故事而來,現在,人們用它來比喻倚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

            幼兒成語故事二

            商鞅,姓公孫,名鞅,衛(wèi)國人,是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因幫助秦孝公實行變法,奠定了秦國強大的基礎,被孝公封于商(今陜西商縣東南),號商君,故又稱為商鞅。

            公元前365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制定的新法將要公布時,為了讓人們相信新法必定施行,他在京都南門外,立了一根三丈多高的木柱,聲言誰能將此木柱搬到北門,就賞給黃金十金。開始,人們不相信這是真的,沒有人響應。商鞅又宣布,誰能將木柱搬到北門,賞給黃金五十金。這時,有一個年輕人壯著膽子把木柱搬到北門,果真得到了五十金。這件事在廣大群眾中產生了強烈的反響,百姓認為商鞅說話算數,都相信新法,服從新法。

            宋朝的王安石極力主張改革政治,宋神宗在位時,他被任命為宰相,大力推行青苗法、均輸法、市易法、免役法、農田水利法等新法,但遇到重重阻力。在此種情形下,他寫了《商鞅》這首詩:“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北砻髁俗约和菩行路ǖ臎Q心,也說明了自己要像商鞅那樣,說話算數,取信于民,使新法繼續(xù)貫徹下去。

            根據商鞅變法的故事和王安石的詩,人們便引申出“一言為重”這個成語,比喻說話算數,言行一致。

            幼兒成語故事三

            公元前633年,楚國攻打宋國,宋國向晉國求救。第二年春天,晉文公派兵攻占了楚的盟國曹國和衛(wèi)國,要他們與楚國絕交,才讓他們復國。楚國被激怒了,撤掉對宋國的包圍,來和晉國交戰(zhàn)。兩軍在城濮(今山東鄄城西南)對陣。

            晉文公重耳做公子時,受后母迫害,逃到楚國,受到楚成王的款待。楚成王問重耳以后如何報答,重耳說:“美女、綢緞等等,您都有了,我能給您什么呢?假如托您的福我能回國執(zhí)政,萬一遇到兩國發(fā)生戰(zhàn)爭,我就撤退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楚國還不能諒解,雙方再交手。”

            為了實現當年的諾言,晉文公下令撤退九十里。楚國大將子玉率領楚軍緊逼不舍。

            當時,楚國聯合了陳、蔡等國,兵力強;晉國聯合了齊、宋等國,兵力弱。應該怎樣作戰(zhàn)呢?晉文公的舅舅子犯說:“我聽到過這樣的說法:對于注意禮儀的君子,應當多講忠誠和信用,取得對方信任,在你死我活的戰(zhàn)陣之間,不妨多用欺詐的手段迷惑對方。你可以采取欺騙敵軍的辦法!

            晉文公聽從了子犯的策略,首先擊潰由陳、蔡軍隊組成的楚軍右翼,然后主力假裝撤退,引誘楚軍左翼追趕,再以伏兵夾擊。楚軍左翼大敗,中軍也被迫撤退。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城濮之戰(zhàn)。晉國取勝后,與齊、魯、宋、鄭、蔡、莒、衛(wèi)等國會盟,成為諸侯霸主。

            幼兒成語故事四

            春秋時候有個楚國人,為了把自己的珍珠多賣點錢,想盡了辦法。他用名貴的木蘭香木做了個木匣子,里邊裝上珍珠在大街上叫賣。立刻吸引來不少顧客,但沒有一個人來買。

            一會兒走過來一個鄭國人,給了賣珠人許多錢,急忙打開匣子取出珍珠還給賣珠人,只托著木匣子走了。有許多看熱鬧的人都驚呆了。原來這個買主不是買出國珍珠的而是買木匣子啊!

            這個故事設定的含義是:沒有眼力,取舍不當。

          【幼兒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幼兒成語故事精選02-07

          幼兒成語故事「精選匯總」01-20

          幼兒簡短成語故事01-28

          幼兒成語故事匯總01-24

          幼兒成語故事集錦01-22

          幼兒成語故事大全01-29

          精選幼兒成語故事大全02-15

          小班幼兒成語故事01-23

          有關幼兒的成語故事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