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先恐后的典故精選
爭先恐后的意思是指爭著向前,唯恐落后。主要形容動作;也可形容人或物。以下是cnfla小編為你整理的爭先恐后的典故,希望對你有幫助,歡迎閱讀。
【歷史典故】
原文
趙襄主學御于王于期,俄而與于期逐,三易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術未盡也。”對曰:“術已盡,用之則過也。凡御之所貴,馬體安于車,人心調于馬,而后可以進速致遠。今君后則欲逮臣,先則恐逮于臣。夫誘道爭遠,非先則后也。而先后皆在于臣,上何以調于馬?此君之所以后也。”
出自
明·屠勛《屠康僖公集·重建陡門橋記》
典故
春秋時代,趙襄子向王子期學習駕車。學了不久,與王子期比賽。他同王子期換了三次馬卻每次都落在了王子期的后面。 [4] 趙襄王責備王子期,說:“你教我駕車,為什么不將真本領教給我呢?”王子期說:“駕車的技術,我已經都教給你了,只是你運用上有毛病。駕車最重要的'是,協調好你的馬和車,才能跑得快、跑得遠。你在比賽中,只要落后就想著超過我;一旦超過就怕我趕上你。其實,在比賽中,有時會在前,有時會落后,都是很自然的;可是,不論領先還是落后,你的心思都在我身上,你又怎么可能去協調好車和馬呢?這就是你落后的原因。”
【拓展延伸】
【拼 音】zhēng xiān kǒng hòu
【注 音】ㄓㄥ ㄒㄧㄢ ㄎㄨㄙˇ ㄏㄡˋ
【解 釋】爭:爭著;先:前面;恐:唯恐;后:后面。比喻爭著向前,唯恐落后。
【英 譯】strive to be the first and fear to lag behind.
【色 彩】中性詞
【俄 語】старáться обогнáть других <наперебой>
【用 法】聯合式;作謂語、狀語;形容人的動作等。
【同韻詞】身操井臼、援筆立就、男婦老幼、指畫口授、名門閨秀、揎拳攏袖、三節(jié)兩壽、盛水不漏、大家閨秀
【近義詞】你追我趕 虎躍龍騰 躍躍欲試 不甘人后 爭勝好強 一馬當先 力爭上游
【反義詞】畏縮不前 緩不濟急 蝸行牛步 姍姍來遲 慢條斯理
【爭先恐后的典故】相關文章:
成語爭先恐后的故事典故03-24
爭先恐后的優(yōu)秀作文09-03
爭先恐后的成語故事04-10
關于爭先恐后的反義詞10-14
成語爭先恐后的意思是什么02-24
歷史成語典故:罄竹難書的典故02-22
經典歷史典故01-17
經典的歷史典故01-19
帝王典故「精選」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