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來自勤奮作文集錦
導語:那些取得成就的人,不就是用自己的汗水,用自己勤奮取得成功嗎?在成功之路上,挫折是必要的,勤奮是必要的。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勤奮的作文,歡迎閱讀參考。
1成功來自勤奮
“笨鳥先飛,勤能補拙”。一個人的成功,是來自于勤奮的,順境、逆境、機遇,僅僅只是客觀條件雖然是重要因素,但成功的決定因素應該是一個人的主觀努力。
漢代的匡衡,幼時家境貧寒,他非常愛好讀書,但是他沒有錢買燭夜讀。他家的鄰居雖然每晚都燈光明亮,卻有高墻相隔。于是,匡衡鑿壁穿孔,借光讀書。后來,匡衡終于成為一位有學問的名人。這就是“鑿壁借光”的故事?锖獾目陀^條件如此低劣,可是匡衡卻成長為一位知識淵博的人,靠的是神什么?--主觀努力。
再如,眾所周知的蘇聯(lián)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在全身癱瘓的困境中,仍然寫出了不朽的著作《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主觀努力的重要性在此又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
縱觀人類歷史的長河,無論是哪個國家,哪個朝代,這樣的例子是數(shù)不勝數(shù)的。由此可見,客觀條件的好與壞,并不是能否成功的主要因素,決定因素是主觀努力。
人生的傳舵掌握是在自己手中的,能否在這行進的隊伍中成為佼佼者,全都是靠自己勤奮努力,因為客觀的條件并不是成功的主要因素,成功的主要因素是自己的主觀努力,正所謂“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2成功來自勤奮
勤能補拙。傳說宋代學者朱熹講過一個故事:福州有一個叫陳正之的人,反應相當遲鈍,讀書每次只讀50個字,讀一篇小文章也要五六遍才能讀熟。為了克服缺點,他不懶不怠,勤學苦練,別人讀一遍他就讀三遍四遍,天長日久,知識便與日俱增,后來,他不但克服了自己反應遲鈍的缺點,而且成了博學之士。
梅蘭芳年輕的時候去拜師學戲,師傅說他生著一雙死魚眼睛,灰暗、呆滯,根本不是學戲的材料,拒不收留。天資的欠缺沒有使他灰心,反而促使他更加勤奮,他喂鴿子,每天仰望天空,雙眼緊跟著飛翔的鴿子,窮追不舍;他養(yǎng)金魚,每天俯視水底,雙眼緊跟著遨游的金魚,尋蹤覓影。后來,梅蘭芳的眼睛變得如一汪清澈的秋水,閃閃生輝,脈脈含情,終于成了著名的京劇大師。
華羅庚教授說“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勞一分才。”即使天資再差,只要勤奮,就一定能成功。勤出成果。明代歷史學家談遷,29歲時開始著作《國榷》。因為家里窮,買不起參考書,只好四處求人,借書來抄。一次,為了看點兒資料,帶著干糧,冒雨走了100多里路。他奮斗了27年,六易其稿,終于寫成了《國榷》這部500萬字的重要史書。這時他已56歲了。不幸的是,這部書稿被小偷偷走。談遷傷心得大哭一場。
不少人以為,他從此一蹶不振,誰知第二天他又重新開始寫作。冬去春來,周而復始,花了10年光陰,終于再次把書寫成了。這時他已白發(fā)蒼蒼,老態(tài)龍鐘了。從談遷的事跡我們得出一個結論,只要勤奮,就可以為自己所作的一切畫上圓滿的句號。勤奮是成功的階梯,成功是勤奮的結果,只要我們勤奮學習,勤奮探索,勤奮實踐,什么事情都一定會成功!
3成功來自勤奮
偉大的發(fā)明家愛迪生曾經(jīng)說過:“天才是由一分的靈感和九十九分的汗水組成。”的確,我們站在平地上仰望那些巨人泰斗時,何曾想過,他們也曾和我們站在同一位置,不同的是,他們找到了通向成功的階梯--勤奮。
如果說靈感是成功前最后一道門,那么勤奮就是打開這道門的唯一鑰匙。我國偉大數(shù)學家陳景潤為解決數(shù)學界的明珠“哥德巴赫的猜想”,堅持每天凌晨三點起來學習外語,每日沉浸在數(shù)學符號的海洋里,日復一日,從未松懈。終于在反復演算中,靈光一閃,摘取了這顆璀璨的明珠。成功不一定要走過那扇門,你依舊可以通過勤奮的階梯跨過,走向最終的勝利與成功。
每一個人都熟知愛迪生是一名杰出的科學家,卻不知,他在很小的時候就被冠以“一事無成”的稱號。但他并不在意,他依舊用心研讀,努力鉆研,不斷的實踐,不斷的改正,最終走向成功,造福人類。有很多人看到了成功的大門,卻未能打開,他們不能稱為成功,只是失敗者。正如愛迪生說的那樣,所有的成功都離不開汗水,離不開勤奮。無論是否擁有天賦,勤奮永遠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勤,才是真正的成功之道!
4成功來自勤奮
無論在事業(yè)上、生活上每個人都想獲得成功,但往往不能如愿以償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沒有勤奮地工作、勞動造成的'。
事業(yè)的成功來自勤奮。高爾基曾說過“天才出于勤奮。”此話當真不假,馬克思的《資本論》、司馬遷的《史記》、歌德的《浮士德》等傳世佳作,都是作者勤奮一「作的體現(xiàn)。馬克思辛勤40年,踏凹圖書館的地板;司馬遷20出頭便開始周游四方,足跡遍及黃河長江流域;歌德竟苦心搜集了58年的材料。這些作家及他們的作品都已家喻戶曉——這就是上帝對他們的辛勤工作的最好的回報勤奮,就能獲得工作的成功,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生活的碩果來自勤奮。殘疾人的生活是艱苦的但他們勤奮鍛煉,沒有手的就試著用腳用嘴寫字干活,彌補了生理上的缺陷,和平常人過著同樣幸福的生活。他們過得很充實很有意義,不是靠自己的勤奮創(chuàng)造的嗎?
“用著的鑰匙永遠光亮。”這是富蘭克林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要人們永不停息地工作;反之,就正如克雷洛夫說的那樣:“有了天才不用,天才一定會衰退的而且會在慢性的腐朽中歸于消滅。”宋朝有個神童方仲永,他5歲便能寫一手好詩,由于名氣漸大請他作詩的人也就越多,其父見有利可圖,于是每天帶著他四處作詩收錢,不讓他繼續(xù)勤奮學習以致后來方仲永才學枯竭,漸漸沉沒于眾人之電一個文學的新星,就由于不勤奮而夭折又由此看來,無論怎樣的天才,只要不勤奮學習,勢必會變成無知的人。這同無論多先進的機器,只要不用就會生銹變朽,是一樣的道理。
至此,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個結論:無論什么事情都離不開勤奮,只有勤奮才能獲得成功。
【成功來自勤奮作文】相關文章:
成功來自勤奮02-23
成功來自勤奮的作文01-05
成功來自勤奮的作文02-23
成功來自勤奮作文「精選」01-14
成功來自勤奮作文01-15
成功來自勤奮作文06-18
成功來自于勤奮作文05-09
成功來自于勤奮的作文02-28
有關成功來自勤奮作文03-02
成功來自勤奮作文推薦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