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微信公眾號美文精選
美文,《法漢詞典》譯為“純文學”,法文《拉魯斯普通名詞大詞典》中的定義是:“文學、修辭、詩歌藝術的總體,”修辭和詩歌也可以由“文學”來概括。下面為大家?guī)砹嗽┪⑿殴娞柮牢木x,歡迎大家參考。
辭舊迎新,元旦快樂!
“元旦”一詞來源古代,非指公歷新年,而是農歷正月初一,亦即春節(jié)。宋吳自牧《夢梁錄》中《正月》開篇話說:“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元旦”一詞最早出現于《晉書》:“顓帝以孟春三月為元,其時正朔元旦之春”,以及南北朝梁人蕭子云《介雅》:“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等詩文中。元旦古稱元日、元正、元長、元朔、元辰、元春、端日、上日等。從古到今,歷代詩人都為元旦抒情作詩,留下不少名篇佳作。
古代元旦宮廷有賀歲之禮,規(guī)模宏大而隆重。三國時曹植《元會》詩:“初步元祚,古日惟良,乃為嘉會,宴此高堂”,描寫了曹魏時元旦賀歲的場面。唐白居易《七年元日對酒五首》之二:“眾老憂添歲,余衰喜入春。年開第七秩,屈指幾多人!”表達了已過60歲的詩人不懼衰老、昂首挺胸進入新一年的風貌。
唐代另一詩人成文斡寫有《元旦》詩:“戴星先捧祝堯觴,鏡里堪驚兩鬢霜。好是燈前偷失笑,屠蘇應不得先嘗!薄按餍恰,即頂著星宿,比喻晚歸或早出。“觴”,即酒杯,可作飲酒解。“屠蘇”,是元日專飲的多味藥酒,古人認為飲此酒可以防病消災。飲此酒有個規(guī)矩,老少不能同時共飲,而是從年幼者依次而來。
因為按古人理解,每逢新年,雖然每人都要增壽,但實際上年少者得了一歲,而年長者卻失了一歲,所以大家勸年少者先飲,以示祝賀,而讓年長者后飲,以避忌諱。唐人孟浩然寫了一首《回家元日》詩,云:“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桑野猶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在大唐盛世,“田家占氣候”,自有半年樂,而詩人“無祿尚憂農”的情懷,則更是讀書人的高尚品格。古代元旦有貼春聯的習俗。南宋詩人陸游的《已酉元旦》詩:“夜雨解殘雪,朝陽開積陰,桃符呵筆寫,椒酒過花斜。”宋伯仁《歲旦》詩:“居間無賀客,早起只如常,桃板隨人換,梅花隔歲香。”詩中的“桃符”、“桃板”即指春聯。當然,在古代歌詠“元日”的詩篇中,最著名的當推北宋改革家王安石的《元日》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為后人傳誦不衰。
明代陳獻章的《元旦試筆》有如一幅“樂歲圖”。詩人在詩中寫道:“鄰墻旋打娛賓酒,稚子齊歌樂歲詩。老去又逢新歲月,春來更有好花枝。晚風何處江樓笛,吹到東溟月上時!鼻逍聺庥舻纳顨庀⒂腿欢。清代愛國詩人張維屏的《新雷》,雖未用“元旦”、“元日”等詞匯,卻以元旦為題,寫出人們賀歲、迎春的喜悅:“造物無言卻有情,每于寒盡覺春生。千紅萬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聲。”
元旦趣事
“哈哈哈”笑聲從我們班傳了出去,你一定很想知道我們在干嗎吧!告訴你吧,我們正在舉行元旦“包餃子”比賽。
瞧!我們班的王俊超同學那一組,她們包起來很認真,雖然你們看到的她還是個孩子,但是她比大人包餃子都好。所以,我班同學都稱她“包餃子大王”呢!
再看看我們那個組,分工多明確呀!有的搟面,有的包餃子,而且我們包的餡兒也是一點點,就是皮太厚了。到最后,我們包完一數,!才包了六十多個?我們組員都已經快被氣暈了。
不到半個小時,全班同學都停手了,我們大功告成。再看看同學的餃子,有傳統(tǒng)的長餃子,圓餃子,更有同學獨創(chuàng)的太陽餃子,元旦餃子,螃蟹餃子……各種各樣,漂亮極了。
餃子終于出鍋了,肉香撲鼻而來。同學們都抄起筷子吃了起來,教室里彌漫著餃子的香味!昂贸,太好吃了!”“吃自己包的餃子,感覺就是不一樣!”教室里蕩漾著歡樂的氣氛。此時此刻,比賽的結果已經不再重要,同學們都在享受著自己的勞動成果,享受著成功的喜悅。真希望學校能多組織一些像這樣有實際意義的活動,來豐富我們的課余生活,提高我們的生活能力。
元旦的來歷
中國元旦歷來指的是夏歷(農歷、陰歷)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計算方法,在漢武帝時期以前也是很不統(tǒng)一的。因此,歷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
夏朝的夏歷以孟喜月(元月)為正月,商朝的殷歷以臘月(十二月)為正月,周朝的周歷以冬月(十一月)為正月。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又以陽春月(十月)為正月,即十月初一為元旦。從漢武帝起,規(guī)定孟喜月(元月)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歷的正月初一)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的統(tǒng)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開會決定使用公歷,把農歷的1月1日叫做“春節(jié)”,把公歷的1月1日稱為“元旦”,不過當時并沒有正式公布。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歷,所以便統(tǒng)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歷(實際使用是1912年),并規(guī)定陽歷1月1日為“新年”,但并不稱為“元旦”。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即我們所說的陽歷。元旦,指西元紀年的歲首第一天。為區(qū)別農歷和陽歷兩個新年,又鑒于農歷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歷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農歷一月一日改稱為“春節(jié)”,陽歷1月1日定為新年的開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為全國人民的節(jié)日。
歷代皇朝都在元旦舉行慶賀典儀祈祀等活動,如祭諸神祭先祖,寫門對掛春聯,書寫福字、舞龍燈,民間也逐漸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貼春聯、放鞭炮、守歲、吃團圓飯以及眾多的“社火”等娛樂歡慶活動。晉代詩人辛蘭曾有《元正》詩:“元正啟令節(jié),嘉慶肇自茲。咸奏萬年觴,小大同悅熙。”記述元旦慶賀情景。
元旦的鐘聲
時光就像一條永不停息的小河,匆匆地、悄悄地從人們身邊流過。不知不覺中,一個值得回憶的2014年又要悄悄地走了,帶走了我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迎來了又一個新的歲月,開始我的又一段人生旅程。
期待中元旦的鐘聲終于敲響了!爱敗钡匾宦,鐘聲莊嚴而寧靜,渾厚而寬廣,閃耀著金屬般音質的光澤,顫動著優(yōu)美的音圈波紋,余音裊裊,穿過元旦悠悠地飄蕩回響。
此刻,我與千萬個炎黃子孫一樣,浸浴在這如潮水般涌來的聲浪里,身心感受到它溫柔的撫摩,浮想聯翩,感懷不已。那個遙遠的`夜晚,篝火在曠野上畢剝燃燒?救獠嬖谌_架上已熟透飄香,我的遠古祖先們圍著篝火手拉著手,跳起了歡樂的臘祭舞蹈,慶賀神賜予人們耕獵的豐足和年歲的平安。這時候,子夜的鐘聲陣陣傳來,它第一次充盈著廣袤的原野,從此,這鐘聲交織著無數先祖生命的痛苦和憂傷,漂浮在曲折漫長的歲月長河里。這鐘聲的一圈圈音紋,又如年輪,嵌刻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的參天大樹上,櫛風沐雨,歷盡劫難,卻歲歲長青,生生不息。
在這靜穆的午夜里,在這冬春節(jié)序交替的時刻,我思想的青鳥隨著鐘聲翩翩飛翔,飛越千山萬水,在煙雨瀠瀠的故鄉(xiāng)小城的古城墻上空,低低地盤旋。我看見蒼莽的城墻下面,有一條清澈的母親河在無聲地流淌。河面上泊著我那童年彎彎的渡船和彎彎的鄉(xiāng)夢。我仿佛看見那盞美麗的花燈掛在了門前,同伴們燦爛的笑聲風鈴般搖曳。呵,故鄉(xiāng)的風景,氤氳著醉人的美滿。
鐘聲持續(xù)不斷地奏響著,它一頭銜著古老編鐘的大雅禮樂,穿出兵戎戰(zhàn)火中的悲鴻哀鳴,繞過了姑蘇城外寒山寺的夜半鐘聲,被千年歷史的風雨打濕,另一頭則連著海關大樓悠揚的報時聲,高爐出鋼水時清脆的天車鈴聲,連著輪船遠航的嘹亮汽笛,在祖國大江南北遼闊的土地上久久回旋激蕩。元旦鐘聲,帶著人們冬去春來的辛苦和甘甜,帶著人們對新年幸福的憧憬與祝愿,無窮地延伸著,像磁石緊緊地吸引著人心,又像母親對游子的殷切召喚。
我堅信,陽光總在風雨后。告別了舊年,我們跨入了新的一年。我的眼前仿佛又出現了一條新的跑道,也許我還會在這條跑道上跌倒,但我仍會頑強地站起來,頑強地向重重困難挑戰(zhàn)。
【元旦微信公眾號美文精選】相關文章:
精選雙語美文12-07
精選雙語美文欣賞12-07
精選雙語美文閱讀12-06
爺爺學微信作文12-16
關于微信利弊的英語作文(精選8篇)01-25
微信改變生活閱讀答案02-15
關于微信的英語作文06-17
初中關于微信的英語作文04-06
Wechat微信英語作文三篇06-28
談談微信的利弊英語作文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