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春節(jié)作文錦集七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回家春節(jié)作文9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回家春節(jié)作文 篇1
在復雜的心理作用下,我從老家飛來了這個我過了將近一年的地方,一年里我沒有好朋友,能算上朋友的只有兩三個!
春節(jié)即將到來,零星的鞭炮聲勾起了我對故鄉(xiāng)的回憶:門前的梧桐樹,度過春秋的朋友,有一點嘮叨的奶奶,熱鬧的外婆家……一切的一切都在催促我趕快回去,于是---背上書包,說服老媽,跳上飛機,飛向了故鄉(xiāng)。
回到家中,發(fā)現(xiàn)一切如故,一年前用過的東西竟還在老地方,一覺醒來仿佛覺得這一年只不過是一場夢罷了,夢醒了,我還在老地方,連奶奶的微笑都凝固似的,一點沒變,這讓我很高興,出外游子回鄉(xiāng)卻發(fā)現(xiàn)一切物是人非的場景一點沒有發(fā)生在我身上。新年的前一刻,坐在家中和親人一起倒記時,歡樂的笑聲久久回蕩在老屋上空。
見到朋友的那一刻,內心涌出的是從來沒有的感受,一點喜悅,一點憂傷,擁住她們卻是無比的塌實.很幸運,她們一點沒變,還是那種沒心沒肺的樣子,所以我可以和她們一起瘋笑一起打鬧,不必像在那邊一樣,有人在身邊卻找不到話說.
到了外婆家,還是一樣的熱鬧,表弟還是一樣的調皮,在嘲雜的聲浪中我卻感到無比的寧靜,很安心.坐在公園畫石膏,望著一點點生動起來的小房子,回想自己的一年,什么都沒做,惶惶忽忽一年又一年,便感到自己是活在夢里的人,在大家的呵護下永遠不愿醒來!
春節(jié)回家得到的惆悵卻多于快樂,還有對Ag的思念!
像大姐姐的汪,甜蜜到有一點像戀人的Ag,暴力的我想我的快樂只在老家的那個夢里,在這個學校,我是得不到友誼的,至少得不到我想要的那種!
過完年回家,又要開學了,我又要回到噩夢中,但我相信隨著時間流逝,只存在于老家的那個好夢終會來臨!
回家春節(jié)作文 篇2
我們渴望去一個地方,很少有人是毫無目的的。就像春節(jié)回家,如果沒有一個魂牽夢繞的地方供您想念,我想在春運擠成狗的時點,你會去湊這個熱鬧嗎?
家是我們人生的驛站,是我們生活的樂園,也是我們避風的港灣。它更是一條逼你拼命掙錢的鞭子,讓你為它拉車、犁地。家還是一件舊風雨衣,只有在狂風暴雨之中才能更體現(xiàn)它的真正價值。家又是一個充滿親情的地方,無論你是在天涯,還是在海角,只要一想到家,就會有一種親情感回蕩在心頭。
有一首歌,歌名是《過年回家》有韓庚唱了這幾句:“突然間淚水悄悄流在臉頰 這一站就是我的家 空氣中充滿記憶熟悉的味道 爸爸媽媽你們的兒子回來啦,”我想這句歌詞道出了春節(jié)回家的最深層次的原因。家是我們熟悉地方,那里還有我們的最親的親人。
古人云梁園雖好,不是久留之地,我們遠在千里,為什么要長途跋涉回家,就是我們客居的地方不是屬于我們的家。梁孝王自小享盡榮華富貴,也為保衛(wèi)漢室江山立下了大功。平息了七王之亂后,遂在梁國大興土木。他以睢陽為中心,依托自然景色,修建了一個很大的花園,稱東苑,也叫菟園,后人稱為梁園。《漢書》載:“梁孝王筑東苑,方三百余里”。梁園中的房舍雕龍畫鳳,金碧輝煌,幾乎可和皇宮媲美。睢水兩岸,竹林連綿十余里,各種花木應有盡有,飛禽走獸品類繁多,梁王經常在這里獰獵、宴飲,大會賓朋。天下的文人雅士如枚乘、嚴忌、司馬相如等云集梁園,成了梁孝王的座上賓。俗成語“梁園雖好,不是久留之地”就是來自這個典故。
家,是什么?千萬個人有千萬個說法。有的說,家是一種文化;有的說,家是一段時光;有的說,家是一種情懷。還有人說,……
家,是什么,又不是什么。擁有它時,它平凡如柴米油鹽醬醋茶;失去它時,掏心掏肝也找不回。
貧困時,家是一個窩。哪怕四壁皆空,但只要有個窩,就可以擋住風寒
戰(zhàn)爭中,家是一幅籮筐,一根扁擔。烽火硝煙,顛沛流離,一家人扶老攜幼,相依為命。
太平時,家是一座博物館,又是一個加油站。家里的一本書、一封信、一幀照片,都可以 引出一段屬于你們家的故事,流傳天南與地北;
孤獨時,家是黑夜里的北斗,是沙漠中的綠洲。
富裕時,家是一帖清醒劑。時時提醒你“衣食足而知榮辱”,切不可“富貴思淫欲”。
小時候,家是我們不需要想象就可以找到的地方,不要說我們人類,就是小時候放的牛,只要晚上要回家的時候,你跟著它都可以找到你迷路的家。
年齡大了,回家是一種對父母最真摯的愛,是一種刻骨銘心的思念,而看到母親滿頭白發(fā)的坐在目前等待歸來的兒女的時候,很多人都是噙著淚水的。
有的人即使因為種種原因不能回家,但是那一條信息,一通電話或者視頻通話都讓我們想到線路那一頭滿滿的期待,這一頭心中的悵然若失。家里不是缺少誰而不能存在,家就像我們人類的一副皮囊,因為我們有了感情,我們才成為人,我們想家,就是要讓我們人的感情在適當?shù)臅r候回歸皮囊。
春節(jié)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tǒng)上的農歷新年,俗稱“年節(jié)”,傳統(tǒng)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tǒng)佳節(jié)。春節(jié)起源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我們家庭團聚的最好的時光,因為家,所以我們無論多遠,無論什么樣的天氣,無論什么樣的困難都沒有阻擋我們回家的路,家里有我們熟悉的味道,家里有等待我們的媽媽。
春節(jié),我們回家。
回家春節(jié)作文 篇3
年,在中國人的心中總有一種割舍不下的情懷。俗話說“有錢沒錢,回家過年!”。今年的春節(jié),單位提前放假,于是我背起行囊踏上回家的路,心想讓自己在家鄉(xiāng)過一個愉快的新春佳節(jié)。
親情難卻
今年萌發(fā)回家的意愿,主要還是因為我的的哥哥一家回家過年。年前哥哥就多次提醒,他們一家在臘月27號回家,希望我們一家子在一起吃個團圓飯,給父母一份慰籍,借著單位放假時機,提前安排好自己的工作,以便順利啟程。
2月15日,忙碌完假前最后一天的工作,下班后才想起回家的事情,于是趕緊跑到巴扎市購買回家探親禮品。在琳瑯滿目的巴扎內,為買點什么禮品傷透腦筋,禮品盒太大太沉,衣服鞋帽又怕不合身,思來想去,覺得還是買一些地方特產較為合適,于是讓銷售員打包了不巴旦木、杏干、核桃等,滿滿裝了一大箱子。
回家路上
2月15日,從麥蓋提縣動身,我和單位同事從喀什飛往烏魯木齊,從烏魯木齊到濟南,山水相隔萬余里。由于大雪,飛機延誤嚴重,原本只需2個小時的航程,我們坐了4各小時小時才到達烏魯木齊;接著轉戰(zhàn)火車。
回程趣聞
回程的路上,為圖方便照樣乘坐的是火車。火始發(fā)點為烏魯木齊,目的地為蘭州、西安、鄭州、濟南等地,在這個常住人口來自四面八方的城市區(qū),發(fā)車時車上就上滿了回鄉(xiāng)的人。途徑兩個小站之后,抵達吐魯番市,搭乘這趟列車的乘客已將左右兩條走道擠滿,男女老少,原本100座臥鋪,裝了整整120人。嚴重超載引起車上不少乘客的憤怒,一位中年男子大聲訶訴司乘人員,不能為了掙錢滅了自己的良心,把一車人擠在這個狹小的空間里。他的責備也得到不少乘客的附和,但也有不少急于回程的乘客發(fā)出反對聲音,認為乘車是自愿行為,列車員并沒有強迫誰搭乘,有本事的自己買車去······
車上的鋪位分三排,每排上下鋪共6個床位,由于人多混雜,車上氣味雜陳。幸好提前買票上車,有個寬約尺許的鋪位,有鋪位的乘客均由一條小被子御寒。沒位置的乘客只好擠在車里的兩條通道上,用行李當枕,走道地毯當床。我的鋪位居于車身中間第三排的下層,后上車的兩位中年夫婦將我位置的左右通道占領,一位身材肥大的大哥在我右邊坐下后,很主動地與我打招呼,說他在克拉瑪依油田工作,原本還可以多休息幾天,避開春運高峰期,只因家里有事,讓她提前回去,所以就提前了幾天返回。左邊這位大姐似乎比較沉默,坐下后,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行李袋和醫(yī)務,就勢躺在了走道上。車行駛四五個小時之后,去鄭州的這位大哥,將他帶的一些零食拿了出來,并招呼我們一同享用,并說他就是要吃飽才能睡。在這么一個狹小的空間里,大家似乎沒有了任何忌諱和戒備,同是天涯淪落人。因此我們也不客氣,一起邊吃邊聊了起來。
夜晚十點左右,許多人已經昏昏欲睡,我也靠著墊枕開始瞇上了雙眼。朦朧中,感覺身上的被子在向右移,腳底涼風習習,于是用力將被子撤了回來;過了不久,上半身感到寒冷,醒來一看,原來左邊這位大哥將我的被子拖過去了一個角蓋在他身上,還正打著呼嚕呢。被子本來就小,一個人蓋還勉強可以,兩個人蓋就捉襟見肘了。
火車經過32個小時的顛簸,終于抵達目的地,下了車終于松了口氣,因為已到家門口啦!這個春節(jié)雖然過的輕松愉快,但在春運列車上的感受,卻令我永遠難忘。
回家春節(jié)作文 篇4
臘月初旬的東北,寒冷卻彌漫著忙碌與歡樂的氣氛,大大小小的集市上,布滿了出售年貨的小攤,小老虎頭、中國結、春聯(lián)等,異常熱鬧,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夾雜著縷縷寒風,但這絲毫也不能減弱人們過年的熱情。
一晃到了臘月初八,人們用各種方式昭示著節(jié)日的到來。用薏米、紅豆、各種干果,加上紅糖等,和在一起,煮成甜滋滋、香噴噴,還冒著會熱氣的臘八粥;或者把大蒜泡在陳醋中,再加上適量的糖,制成爽口的糖醋蒜,吃起來別提多帶勁兒了,看老姑吃了一口,我跟著也吃了一口:“啊,好酸呀!”1月30過春節(jié),各式各樣的鞭炮在晚上響起,煙花的光輝映照出我們喜悅的笑臉;我們打開電視,換到CCTV1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我們有說有笑,可熱鬧了!除了與放鞭炮我們還吃了餃子。包餃子時,大家一齊動手,把餡料放在餃子皮中央,用餃子皮把餡料包裹起來,把邊沿捏緊,餃子就做好了。我包的餃子象枕頭,老姑包的象桃子,媽媽包的最漂亮,象閉合著的貝殼。
鍋里的水燒開了,老姑把包好的餃子倒進鍋里,那些餃子們象跳水運動員一樣,一個個爭先恐后撲嗵撲嗵地跳進了水里面。
過了一會兒,餃子煮熟了,老姑用漏勺把浮在水面上的餃子撈起來,放在碟子里,再加點醬油、香油、蒜泥、剁辣椒,端到桌子上來了。
我迫不及待,嘴向碟子湊過去,一股香氣撲鼻而來,舌頭一碰到餃子,就情不自禁地說:“啊,味道好極了!”
一轉眼,年的腳步又遠去了,曾經熱鬧的街道也一下子安靜下來,下一年的氣息去向樸實的東北人召喚了。
回家春節(jié)作文 篇5
春節(jié)回家!是一個人,是第一次一個人!在一陣不情愿與恐懼中獨自上了K392,小的細節(jié)不想提起,在福州——成都的候車點,人是出奇的多!可以說是最多的了,而且絕大多數(shù)是回家的農民工,心中有一陣酸痛,那列隊伍是那么的龐大,那么的“低檔次”,我心酸家鄉(xiāng)人的生活,心酸他們的苦楚,他們肩上背著大包小包,他們帶的飲料都是自己弄的茶水,因為這樣可以省下點錢,也就可以多帶一點錢回家過年,哪怕那錢只是一點點!四川是一個人口大省,更是一個農民工眾多的西部山區(qū),那里,貧窮。失落……我恰巧生活在四川的山區(qū),我了解農民工的無奈,我知道農民工身上的擔子有多重,我更知道農民工在社會的死角承受著怎樣的“卑微”,遭遇著怎樣的“指指戳戳”。他們被政府說成是“城市的第二污染元素”,不明白這樣說的原因是什么,也許是他們穿的很樸素,甚至是很不得體,很臟。言語動作不及都市人那么文明。中看,但是,我是四川人!土生土長的'四川人,對于他們,我沒有什么看不起,沒有什么不想理會。
回家我是站票,24小時的路途,應該辛苦,不知道為什么,我和家鄉(xiāng)人一樣,在火車上很節(jié)約,不會買什么零食在車上吃,哪怕就是一瓶礦泉水,我也舍不得買,買的吃的是有,可都是江西特產,我不想吃,我只想著帶給家人,帶給朋友,這次回家的站票讓我深深的體會到了所謂的“江湖”,這個江湖,讓我疲憊,讓我感慨萬千,在車上,人們都在努力開拓自己的生存空間,哪怕只是一小塊,只要能安靜的坐下來不被打擾,就是一種幸福。
正在上火車的人,都沒有人性,只顧自己,拼命的擠,恰恰相反的是,上課火車的人都充滿愛心,都會學著給別人騰出一點空間來,呵!這是為什么?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家鄉(xiāng)人啊!你們沒素質,你們也善良!
上學的時間很遲,所幸的是搞到了坐票,這就意味著,火車再擁擠,都會有我的一個安心的小窩,不用被走來走去的人打擾,不會被他們討厭,K390的16號車廂全是廣元老鄉(xiāng),基本都是到福建去打工,和上次一樣,大包小包的,包里裝的基本也都是家鄉(xiāng)的特產,什么酸干菜。辣椒。臘肉的!這些他們希望帶的越多越好,因為,每一份行李上都負上了濃烈的鄉(xiāng)情,在外地吃從家鄉(xiāng)帶去的特產,土著。無疑是一種精神上的愉悅,更是對鄉(xiāng)情的完美詮釋!
看著那些沒有座位的。拖著疲憊身軀的家鄉(xiāng)人,心酸自然是有!他們在車廂的過道里站著,蹲著,坐著都是一種肢體上的摧殘,他們喝的水是大瓶裝的,而我們這些農民工的孩子呢?喝的都是小品裝的,甜的,好喝的,他們那么辛苦為了什么?他們那么節(jié)約為了什么?說小點,是為了孩子,為了家,說大點,是為了家鄉(xiāng),甚至城市的建設,乃至整個國家的建設!我明白,因為我是四川人!一個四川的留守“兒童”。
回家春節(jié)作文 篇6
今年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回老家過年,老家的習俗是臘月二十八吃團年飯,爺爺奶奶在家里殺了胖胖的豬、可憐的雞、不會下蛋的鴨,準備了豐盛的團年飯,今年遠在北京的二姑一家也回來了,我們吃了一個真正團圓的團年飯。
除夕夜,我們一家人圍在一起看了中央臺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我特別喜歡劉謙的魔術,他的魔術太神奇了,鏡子里有他的朋友,能把餅干拿出來而且能對著鏡子將咖啡喝完。然后我和二姑家的倫倫哥哥一起放了很多煙花和鞭炮,這是我第一次在除夕夜放那么多煙花。
初一,早上我們吃的是面條和雞蛋,寓意著一年都順順溜溜。然后我們一起去了白馬關、萬佛寺逛廟會,拜菩薩保佑我天天向上,各科成績都能考好,中午我們一起在萬佛寺里吃了齋飯,齋飯有稀飯、素菜、湯圓、酸面,盡管很難吃但吃的人還很多。晚上我們在家里吃的湯圓,湯圓是奶奶、爺爺、我、倫倫在看春晚時一起做的,我和倫倫哥哥做的湯圓全是奇形怪狀的,奶奶還做了一些里面包有硬幣的湯圓,不過我沒有吃到。奶奶說吃到硬幣的人一年都很幸運。
從初二開始,我基本上每天都在走親戚。這個春節(jié),我收到了很多壓歲錢,這個春節(jié)我過得很開心、很高興。
回家春節(jié)作文 篇7
大概要追溯至二十年前,我大約五歲,那時提起過年,我們差不多同齡的伙伴們高興得就像一只頑皮的貓兒,在家中蹦蹦跳跳的,那股興奮勁兒——簡直像當上皇帝一般。
像我們那時的孩子,因為過年會有好吃的、好穿的、好玩餓,大一點的孩子更可以擺脫平日的“勞役”,因此會開心個不停。
或許怪那時的日子太過清貧,平日里要吃得上一頓好的是極不容易——吃得上肉的人家很少,一般人家除非是有貴客來的時候,孩子們才勉強可以解一解饞;或就是在走親戚,“吃酒”的時候。那時候,寨里要是誰家有紅白喜事,幫忙的大人總是帶著孩子,并且趁人不注意把一兩片豆腐或其他什么吃的塞在自己孩子的嘴里。
又或許是那時的生活過于枯燥,所以人們在玩的都比較簡單,快樂也簡單,但大家都很知足,生活平平常常的過,日子順順溜溜地流。那時過年,大人們總喜歡湊在一起玩紙牌,玩牌的方式簡簡單單:一副撲克變換著玩“上游”、“怪嚕”、“三五反”之類,輸了的就罰站或鉆“板凳腳”。(我就是那時常跟在父親身邊問這問那的,現(xiàn)在還清晰記得那些玩牌的花樣。)大家共娛共樂,輸了牌卻贏回快樂,大家都覺得自己是勝利者。
父親喜歡在大年初一、初二的白天和晚上翻起民間手抄或刻印的《柳蔭記》、《八仙圖》之類的書唱個不停,他周圍就圍著媽和其他年輕年老的婦女,動情處大家唏噓喟嘆,有的還流眼淚,聽不明白的時候大家就議論紛紛。我們那一帶像父親年齡差不多的男女都會“唱書”,幾年前回家過春節(jié)還聽父親給媽唱了幾段,很是動聽。
對我而言,那時爸唱書的聲音就是最好的音樂,所以對一些如“攢十字”、“蓮花落”之類的唱腔至今還有印象。那時寨里有一臺唯一的收音機,音樂從那個小東西里飄出——很悅耳,多是些“朝霞——啊——映在——陽城——湖上——”,偶爾也飄出“何日君再來”的感慨。但這種奢侈的聲音我們很少聽到,有時只是在較遠處聆聽。有收音機的那戶人家很少放歌給我們聽,一般要有客人來或過年的時候才能聽到,更別說是親自看看摸摸那“小家伙”了。我的記性一向很好,只要那家人放歌,我聽一遍就能“哼唱”了。
那年頭,寨里沒有通電,收音機只能用干電池,舍得買電池的人家很少——別說用收音機了,就是用手電筒的人家也很少,我們家那時點的是煤油燈。用油燈燈芯也不敢做大,晚上睡得很早,一般晚飯后就洗腳熄燈就寢;有時熄燈后坐在火爐邊聽母親講“老熊婆”、“七姊妹”和其他的民間傳奇或鬼故事。那時聽鬼故事時尤其著迷,但一定用坐在爸和媽之間,不敢靠近門,生怕有個東西推門而入把我抓去。我哥不同,從小到大都不相信有鬼,晚上再怎么黑也敢出去解手——我那時最佩服他了!妹妹還在呀呀學語,只有哭的份,享受不到我聽故事的高興和怵悚。但不知怎的明明害怕,卻用纏著媽一遍又一遍的講,自己就一邊聽一邊幻想一邊害怕了。
至于玩的呢,就簡單得過分了。除了“抓瞎貓”、“躲貓兒”或學唱花燈外再無其他花樣,但那時過年,我們就成天跳來跳去,唱來唱去,變換著玩熟悉的游戲,快樂無窮。有時被大一點的孩子欺負,哭一陣鼻子,又笑瞇瞇地跟著玩去。
“過年”這一詞在那時是什么概念?我只記得那種興致了。以至以后長大在寨里老祖公那里聽他“擺大傳”,讀那些《征東》、《征西》的幾百部“大傳書”都無法把兒時的記憶抹滅。
但這些年,從我九八年起異地求學直到工作數(shù)年后的今天,我對過年的興致淡得很,真有“過年如過關”般艱難的感覺,真正感受到一個成年人的悲哀了。
要說這幾年,要穿有穿,要吃有吃,要享受有享受,哪里不比兒時的條件強?家里不是早有了彩電、音響了嗎?不是有三五好友常在一起把酒言歡嗎?但總覺得少了些實在。
過年真正的快樂是屬于孩子們的。但我對他們的玩法有些不一樣的感觸。很多孩子在家看套碟,對武俠大戲里的動作津津樂道,大一點的孩子們聚在一塊玩著紙牌輸壓歲錢,也有湊在屋子里看大人們“砌方城”玩通宵的。
而我現(xiàn)在的娛樂也只是看看春節(jié)的電視節(jié)目和玩玩麻將了,偶爾對著麥克風唱幾首歌;丶疫^年又有什么好玩的呢?不過是為了陪著雙親,一家人吃湯圓,一塊看“春晚”,話話家常,如此的簡簡單單。只是給兒時給我唱書講故事的父母一絲寬慰,讓他們在年老的時候感受到全家團圓的滿足——作為父母,或許他們每年的愿望不過如此。
【回家春節(jié)作文錦集七篇】相關文章:
春節(jié)回家安全標語04-16
春節(jié)回家買什么禮物好?02-03
實用的春節(jié)敘事作文錦集七篇06-06
【推薦】春節(jié)的敘事作文錦集七篇05-12
關于春節(jié)的敘事作文錦集七篇05-10
春節(jié)說明文作文錦集七篇02-04
【精華】回家春節(jié)作文合集4篇03-31
有關民俗春節(jié)民風作文錦集七篇03-31
關于初一春節(jié)作文錦集七篇01-05
《春節(jié)》作文錦集5篇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