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哀鴻遍野的歷史典故
導語:比喻啼饑號寒的災民。還比作在天災人禍中到處都是流離失所、呻吟呼號的饑民。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歷史典故,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成語解釋
哀鴻遍野
哀鴻:哀鳴的鴻雁;遍;到處。野:田野,郊外。
比喻啼饑號寒的災民。比喻在天災人禍中到處都是流離失所、呻吟呼號的饑民。
成語典故
西周時期,周厲王任命榮夷公為卿士,對內(nèi)殘酷剝削,瘋狂斂財,搞得民不聊生,哀鴻遍野。派衛(wèi)巫監(jiān)督百姓的言行,搞得人心惶惶。憤怒的人們起來反抗,趕走了周厲王。周宣王即位,他帶領(lǐng)卿士巡訪城郊,見到處都是“鴻雁于飛,哀鳴嗷嗷。”的慘狀。
詞語辨析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分句;
◎清·梁啟超《新羅馬》:“哎呀,我記得歷史上的羅馬何等殷闐繁盛,怎么今日卻是哀鴻遍野,春燕無歸,滿眼凄惶。”
◎清·湯斌《睢休二邑秋災情形疏》:“今春賣兒賣女者,有售無受,以故哀鴻遍野,碩鼠興歌。”
◎劉白羽《第二個太陽》二章:“這是我們的祖國,這是我們的大地,滿目瘡痍,哀鴻遍野啊!”
◎峻青《壯志錄》:“他們就曾親眼目睹過那哀鴻遍野、赤地千里的慘象."”
◎《海南日報-兩市哀鴻遍野》:跌停的股票高達48家,可謂是哀鴻遍野!
◎舊社會,每逢水災戰(zhàn)亂,人民就被迫四處逃亡,哀鴻遍野,一片凄涼。
寓意
鴻雁找不到安棲的地方,沒有目的地飛著,悲哀地叫著。形容流離失所的難民呻吟呼救的凄慘景象。由于這兩句詩,后來人們就把不得安居的難民叫作“哀鴻”;形容受難的人民極多,幾乎到處都有,就說是“哀鴻遍野”或“遍地哀鴻”。
原詩中“哀鳴嗷嗷”的“嗷嗷”兩字,后來還常常用來形容啼饑叫餓的嘈雜之聲,例如“嗷嗷待哺(哭哭嚷嚷地急切盼望給點吃的)”。
【哀鴻遍野的歷史典故】相關(guān)文章:
歷史典故精選10-07
歷史成語典故:罄竹難書的典故10-03
韓康賣藥的歷史典故10-24
雞口牛后的歷史典故07-13
唾壺擊缺的歷史典故10-24
唾面自干歷史典故10-24
大人的歷史典故10-24
魯難未已的歷史典故10-18
背道而馳的歷史典故10-20
長征的歷史典故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