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關(guān)于趙匡胤的傳說故事(精選10篇)
宋太祖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武術(shù)家,宋朝開國皇帝。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guān)于趙匡胤的傳說故事,希望能幫助到你!
趙匡胤的傳說故事 1
趙匡胤自小就學(xué)會了一些防身武藝,雖說算不上高強,但也能對付一陣子。
這天,他正在酒館獨自喝著悶酒,忽見門外閃進(jìn)兩條大漢:一胖一瘦,各自挑著一副挑子。那胖漢子挑子上裝的是破舊雨傘,瘦漢子挑著兩只大油桶。兩條大漢進(jìn)了酒館,二話沒說,就朝著酒保要酒喝。胖漢子喝著酒,聽到趙匡胤連聲嘆氣,便問道:“這位客官,莫非家中有什么為難之事?”
趙匡胤一聽他的口音,知道離此地不遠(yuǎn),就直截了當(dāng)?shù)卣f:“既然是鄉(xiāng)親,咱們就石磙碰碌碡——實打?qū)嵉卣f,要是家里有點難事,那倒好辦,如今這個世道太難啦!笔轁h子聽了,馬上接了話茬:“世道難,怕什么?燈不亮有人撥,路不平有人鏟嘛!”趙匡胤見他倆說話爽快,很投緣法,不由得問起他們的身世。胖漢子說:“咱姓柴名榮,人稱柴世宗,祖居邢州府,靠修理雨旱傘混飯吃!笔轁h子說:“我姓鄭名恩字子明,以賣油為生!壁w匡胤聽罷,連忙雙手抱拳:“久仰二位大名,今日在此相遇,真乃幸會,幸會。”說著,趙匡胤也向他們做了自我介紹。于是,又讓酒保添酒加菜,三人重新開懷暢飲。
常言說:“酒逢知己千杯少!比嗽胶仍酵稒C(jī),越拉越近乎。就聽柴榮說:“既然你我弟兄志同道合,今日相逢,實乃萬幸,不如趁此良機(jī),效法昔日桃園,結(jié)為異姓兄弟,來日也好報國安民。不知二位意下如何?”趙匡胤和鄭子明幾乎同時說道:“我們早有此意。”于是,三人就在酒館擺下香案,焚香磕頭,對天盟誓,結(jié)成異姓兄弟。按照年齡,柴榮年長為大哥,趙匡胤老二,鄭子明最小為老三。
那時候,正處在五代割據(jù)時期,各國之間,連年征戰(zhàn),弱肉強食,百姓們嘗夠了分裂之苦。三人結(jié)拜后,除干些修理雨旱傘、賣些香油之類的.勾當(dāng)外,每天就舞槍弄棍,演習(xí)武藝。遇到不平,哥兒幾個就拔刀相助,殺富濟(jì)貧。有時賺了錢,便道酒館吆五喝六地玩?zhèn)痛快。
這天,哥兒幾個正在酒館喝酒聊天,突然進(jìn)來一個算卦先生和兩個壯士。算卦先生見他們?nèi)齻談笑風(fēng)生,相貌非凡,便雙手打拱問道:“在上莫非就是柴、趙、鄭異姓三兄嗎?”
柴榮站起來,趕緊抱拳施禮:“不敢當(dāng),正是我們哥仨。請問先生尊姓大名?”算卦先生一聽,急忙拉過那兩位壯士,倒頭便拜。柴榮忙將他們攙起。算卦先生說:“我姓苗名廣義,以算卦為業(yè),他倆是高氏兄弟——高懷德、高懷亮,都是江湖好漢。柴大哥德高望重,小弟早有耳聞,今日特來入伙!睕]等柴榮答話,趙匡胤就說:“早就聞聽苗先生能掐會算,足智多謀,你干脆做咱們的軍師吧。怎么樣,柴大哥?”
柴榮緊握著苗廣義和高氏兄弟的手,歡迎他們?nèi)牖。然后,又讓酒保添酒加肉。此時,哥兒幾個如舊友重逢,邊吃邊談,分外親熱。從此,柴榮、趙匡胤的人馬越來越多,勢力也越來越大。
趙匡胤的傳說故事 2
宋太祖趙匡胤是一位非常有人情味的開國皇帝,套用網(wǎng)絡(luò)流行語,他很愛賣萌。趙匡胤有個業(yè)余愛好,喜歡拿彈弓打鳥。一天,他沒事偷著找樂子,在皇宮后花園打鳥,玩得正起勁,御史張?zhí)@說有重要的國家大事需要稟報。趙匡胤以為指不定發(fā)生了多大的事情呢,趕緊放下彈弓接見張?zhí)@。哪知道張?zhí)@匯報了半天,盡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老趙很不高興,批評他小題大做,耽誤自己的正事。張?zhí)@是個直腸子,很不服氣地頂撞說:“臣覺得這些不是小事,最起碼也比打鳥重要吧!”老趙一聽更生氣了,罵道:“你還敢犟嘴,看我不打得你滿地找牙!崩馅w順手抄起一把斧子,用斧柄打向張?zhí)@,敲掉了他的兩顆牙。
張?zhí)@一聲不吭,還真就趴在地上滿地找起了牙,找到后珍而重之地揣進(jìn)懷里。趙匡胤大罵:“打都打掉了,你還找著揣起來,你想咋樣?還想告我不成?”張?zhí)@吐了口血水,恨恨地說:“臣當(dāng)然不會告陛下,但是我要拿給史官看,史官自然會記錄下這件事的!崩馅w一聽慌神了,使點小性子還得載入史冊被后人戳脊梁骨,實在有損于自己英明神武的'形象。他趕緊扯住張?zhí)@,忙不迭地賣萌:“親,都怪我一時沒控制住脾氣,誤傷了你,怪我不理智。親,你不要生氣了噻!”又賞給張?zhí)@一大堆現(xiàn)金支票以示安慰。
要說趙匡胤還真萌,如果換了朱元璋那樣的暴君,張?zhí)@如此行為還不得人頭落地?可人家老趙道歉不說,還“不恥下賄”堵他的嘴,就怕他給史官“告密”。如此可愛行為,簡直萌翻啦!
一次,趙匡胤出宮公干,經(jīng)過大溪橋時,突然“嗖”地飛來一支冷箭,可能因相距太遠(yuǎn),出現(xiàn)誤差,箭射中車駕前的黃龍旗。面對這可以渲染成政治恐怖的事件,保鏢們都嚇得魂不附體,老趙卻使勁賣萌:“誰射的這箭?是要教我箭法嗎?謝謝。 边有一次行軍打仗時,趙匡胤半夜餓了,特別想吃羊肝,可他扭捏了半天也沒說出口。手下問他:“老大,有事您說話,我們一定照辦!”老趙邊吞口水邊說:“我不說,我如果說了,每天肯定得有一只羊被你們殺掉!我就是不說,我忍著!庇彩侨套]說出來想吃羊肝。
史學(xué)家在評價封建帝王時,大多認(rèn)為趙匡胤寬厚仁恕、豁達(dá)大度,甚至像孩童一樣單純而坦率。而今重讀那些史事,頓感如此詼諧扮可愛的趙匡胤,簡直可說是賣萌老前輩了。
趙匡胤的傳說故事 3
宋太祖趙匡胤出身于軍人世家,自小讀書不多,在五代十國那個混亂的時期,投身軍旅的趙匡胤覺得要干出一番事業(yè)建功立業(yè)出人頭地,不讀書,沒學(xué)問是不行的,因此,一有機(jī)會就發(fā)奮讀書,不像周世宗時期的一些武將一樣,攻城略地之后就一門心思搜刮金銀財寶,他呢,就喜歡搜羅書籍來讀,經(jīng)常手不釋卷,“開卷有益”就出自他的口。
周世宗顯得二年,也就是955年,周世宗率領(lǐng)趙匡胤等人攻打壽州,準(zhǔn)備一舉滅掉南唐,趙匡胤率兵幾十萬,把壽州城圍得水泄不通,壽州守將劉仁蟾死守,壽州城久攻不下,周軍圍城達(dá)一年之久,多次擊退城外的南唐援軍。劉仁蟾死后,富有的壽州城破,周軍將領(lǐng)便開始大肆搶劫,特別是一些高級將領(lǐng),更是縱容部下胡作非為,致使民怨沸騰。在離開壽州班師回朝的'路上,只見高級將領(lǐng)們后面拉著搜刮來的金錢的車子一輛接一輛,當(dāng)?shù)匕傩胀稌苁雷,狀告一些高級將領(lǐng)的搶掠行為,周世宗為此處罰了一些人,勒令他們交出搶來的財物,以平息民怨,在整個過程中,沒人狀告趙匡胤,周世宗表揚他最廉潔。
有人不服,說趙匡胤身后跟的車更多,為什么不處罰他呢。周世宗震怒之余,自己親自去查看,果然在趙匡胤的身后跟了整整3輛車,上面有20個大箱子,周世宗命令立即打開,打開后一看傻眼了,里面根本不是什么金銀財寶,全是一卷卷的書籍。周世宗不明白,問趙匡胤你不裝財寶,裝這些書干什么?
趙匡胤跪在周世宗面前說:“我深受您的器重,但自己才疏學(xué)淺,不能勝任這么重要的職務(wù),我只有發(fā)奮讀書開闊眼界,把最好的智慧給您,才能助您完成大業(yè)。”
周世宗大驚,覺得趙匡胤這個人見識不同于一般人,回去后立即提拔趙匡胤當(dāng)了殿前都點檢,主管軍隊,從此趙匡胤開始發(fā)跡,人生之路逐漸輝煌起來。
趙匡胤的傳說故事 4
豆油藕卷,俗叫豆油卷,是湖北素菜名饌。
相傳,宋太祖趙匡胤自小家貧,早年曾浪游楚地,以推車販運為業(yè)。
一個寒冬,他手推獨輪車,載了滿滿一車蓮藕,從楚王城至孝感西湖村。一天黃昏,風(fēng)雪交加,饑寒交迫的趙匡胤便投宿一個酒家。
趙匡胤餓壞了,但此時酒家飯菜都已賣光,廚間只剩兩張未用完的豆油皮和蔥、姜等零星物料。
廚師隨機(jī)應(yīng)變,取來趙匡胤獨輪車上的蓮藕當(dāng)原料,洗凈去皮,切成細(xì)絲,略用鹽腌漬后,抖入蔥、姜、香菇絲等配料和少許面粉,用凈布緊緊卷捏成一字條形,再用抹過面糊漿的豆油皮包牢,以鋸刀法切成形似“車輪”一樣的`筒片,再下鍋油炸。稍許,酒家端上一盤“豆油藕卷”和一壺私家陳釀。
趙匡胤非常感激,便一人獨酌起來,邊吃邊贊嘆:“豆油藕卷肴,兼?zhèn)涿谰坪,落肚體通泰,今朝愁頓消。”于是,“豆油藕卷”這一佐酒佳肴也流傳下來。
趙匡胤的傳說故事 5
建隆三年(962)二月的一天,宋太祖趙匡胤對近臣說:“朕欲武臣盡讀書以通治道,何如?”結(jié)果,“左右不知所對”。
趙匡胤勸武將讀書其實,趙匡胤的想法是很容易理解的。
五代十國,兵禍連綿,當(dāng)皇帝是個高危職業(yè)。藩鎮(zhèn)節(jié)度使在外擁有重兵,一些宿將在中央典領(lǐng)禁軍,對于手掌兵權(quán)的這些人來講,過把皇帝癮是潮流所向。趙匡胤自己就是以殿前都檢使這一武將的身份發(fā)動兵變,取代后周的,他當(dāng)然越發(fā)明白兵權(quán)的重要性。
趙匡胤當(dāng)了皇帝之后,汲取歷史的經(jīng)驗教訓(xùn),想方設(shè)法削奪兵權(quán),并為大宋王朝立下了“重文輕武”的家法。
建隆三年(962),趙匡胤在太廟寢殿的夾室里立了一塊誓碑,其中有一條誓詞:“不得殺士大夫及上疏言事者。”《宋史紀(jì)事本末》記載,趙匡胤對趙普說:“五代方鎮(zhèn)殘虐,人民深受其害。朕欲選干練的儒臣百余人分治大藩,即使都貪濁,也比不上一個武人!痹谒翁婵磥,任用文士可能產(chǎn)生的.危害遠(yuǎn)不及武人來得大,更不會像武人那樣危及政權(quán)的根本。不管趙匡胤的本意如何,隨著一系列政策、制度的實施,重文輕武成為了宋人的普遍風(fēng)氣。
趙匡胤出身行伍,卻熱愛讀書。他隨后周世宗攻打淮南時,有人告發(fā)他私載貨物達(dá)數(shù)車之多,一檢查,發(fā)現(xiàn)其實是數(shù)千卷書籍。周世宗說:“你做的是武將,應(yīng)該花心思在堅甲利兵,帶著這么多書干什么?”趙匡胤回答:“臣承蒙陛下用為將帥,擔(dān)心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務(wù),所以弄來很多書隨時觀看,就是為了學(xué)知識、廣見聞、增智慮啊!敝苁雷诼犃粟w匡胤的回答,越發(fā)欣賞他了。
趙匡胤書讀多了,偶爾也能吟上兩句詩。宋代陳郁《藏一話腴》記載,有一次,趙匡胤和幾個朋友相聚,大家興致盎然,徹夜長談。翌日清晨,東方破曉,太陽冉冉而升,在座一人觸景生情,隨口吟了一首《詠日》。眾人紛紛叫好,唯獨趙匡胤不以為然,認(rèn)為詩句雖然工整,卻沒有什么氣勢,當(dāng)場做了《詠日》:“欲出未出光辣達(dá),千山萬水如火發(fā)。須臾走向天上來,逐卻殘星趕卻月。”這首詩用字粗陋,對仗也不押韻,但是意境開闊壯觀,充滿了王霸之氣,果然勝卻前詩,受到眾人夸贊。當(dāng)時趙匡胤還未發(fā)跡,而這首詩已經(jīng)顯露了他高遠(yuǎn)的志向,同時也讓他覺得身為武人而多讀書更能獲得尊重。
所以,趙匡胤成了宋太祖之后,說出“朕欲武臣盡讀書以通治道”的話,一方面是他深思熟慮之后的治國綱領(lǐng),另一方面也是想告誡武臣們不要一門心思放在用兵上,要多讀書才能通曉治道。
趙匡胤的傳說故事 6
趙匡胤從小習(xí)武,年紀(jì)輕輕就有一身好武藝,身上總是帶著一根盤龍棍。那時候的他就是市井里的小混混,不務(wù)正業(yè),整天泡在賭場里。
有一年夏天,趙匡胤又輸?shù)梅治牟皇,不得不離開賭場。回家的時候月亮高懸,這時他才想起今天還沒吃飯。
月光下有個瓜棚,四周種的全部都是西瓜,那些西瓜在月光下隱隱約約地泛著亮光。又渴又餓又熱的趙匡胤心想看瓜人肯定睡著了,于是便悄悄地走到瓜地里挑了一個大西瓜,揮拳砸開,便狼吞虎咽地吃起來。
突然感覺有些不對頭,他抬頭一看,看瓜的王老頭正站在他的面前。
趙匡胤心下一驚:被人逮住,要是鄉(xiāng)里鄉(xiāng)親都知道我偷東西,以后哪里還有臉見人?本想摸起盤龍棍轉(zhuǎn)身就跑。誰知王老頭已經(jīng)拿著盤龍棍的另一頭了,對他說:“瓜吃完了,給錢!”
趙匡胤以為王老頭要訛他便想耍賴,脖子一梗問道:“你想要多少錢?”
沒想到王老頭伸著右手食指說:“一文錢!”
趙匡胤從頭到腳都沒找到一文錢,急得頭上直冒汗,沒有辦法,只好用心愛的盤龍棍給王老頭做抵押。
王老頭看這根不知傳了幾代的盤龍棍說:“盤龍棍呀盤龍棍,可真委屈你了呀!你要是在英雄手里,英雄就可以拿著你去建功立業(yè)。想不到你落到賭徒的手里,只能在賭場上逞威風(fēng),在瓜棚里做抵押!虧你還是一件精銳的`武器!”
隨即,王老頭把盤龍棍扔在瓜地邊上,轉(zhuǎn)身走進(jìn)瓜棚去了。
此時的趙匡胤羞得無地自容。從此他便立志要成就大業(yè),要齊家治國平天下。
自此以后,趙匡胤白天和幾個朋友一起推著木輪車販賣食鹽,自食其力,晚上勤奮練武,再也沒有進(jìn)過賭場。
后來,他成為后周的一員武將。經(jīng)過不斷地努力和艱苦奮斗,公元960年,趙匡胤建立了宋王朝,他成為宋王朝的開國皇帝。
當(dāng)了皇帝以后,趙匡胤回鄉(xiāng)拜訪王老頭,但老人已經(jīng)亡故。為了感謝王老頭當(dāng)年的勸誡之恩,趙匡胤下旨重新大修王老頭的墳?zāi),并刻石立碑,碑的正面他親題了“義士王老頭之墓”七個大字。
趙匡胤的傳說故事 7
趙匡胤是宋朝的開國君主,歷史上有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同時也是象棋高手。據(jù)說他棋藝高超,生平罕逢敵手,經(jīng)常感嘆難求一敗。
終于有一天,他領(lǐng)略到了什么叫“強中更有強中手”,不但輸?shù)袅似寰,還輸?shù)袅艘粋天大的賭注——華山。
此事發(fā)生在趙匡胤稱帝之前,當(dāng)時他還是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兵卒,有一次隨軍經(jīng)過華山,他聽說山上有一位道士,棋藝非常高超,便有心前去挑戰(zhàn)。
但那位陳摶老祖見趙匡胤只不過是個毛頭小兵,根本不屑于和他一戰(zhàn)。趙匡胤吃了閉門羹反而更加躍躍欲試,一定要向他討教,還許下整座華山為賭注。
不過,這個賭注其實也只是個戲言,估計是他的決心和賭注讓陳摶老祖萌生了興趣,于是,他就答應(yīng)了和趙匡胤切磋切磋。
結(jié)果,一局棋下來,自負(fù)的趙匡胤傻眼了,灰溜溜地下山去打仗了。不過他也是個重承諾的人,日后當(dāng)了皇帝,還專門下了圣旨給那位老道,將華山周圍的`租稅都免了。
據(jù)說,當(dāng)時兩人賭戰(zhàn)的棋譜一直流傳到了現(xiàn)在,棋譜上雙方是用“仙人指路對兵局”開局轉(zhuǎn)為“先手屏風(fēng)馬對后手屏風(fēng)馬”對陣的,現(xiàn)在還有不少棋迷朋友們對此津津樂道。
趙匡胤的傳說故事 8
傳說趙匡胤領(lǐng)兵打仗時因寡不敵眾,吃了敗仗,單槍匹馬沖出重圍。他又饑又渴,卻前不鄰村后不靠店。好不容易走到延津縣東屯鎮(zhèn)趙經(jīng)莊(那時是黃河故道大沙荒,無人煙),看到一個看瓜棚和一片西瓜地。
趙匡胤下馬,拿著青龍寶棍來到瓜棚邊,本想開口買瓜,一摸口袋卻沒錢。他糾結(jié)一番,決定先吃瓜,再借口賣瓜人要價貴說他劫路,然后嚇唬幾句便走。他進(jìn)瓜棚后粗聲讓老人拿瓜,老人笑著去挑了個大西瓜抱來給他,并過稱切開。趙匡胤狼吞虎咽吃完,問多少錢一斤,心里盤算即便對方說個公道價,也要說瓜貴訛人,然后揚長而去。
賣瓜老人看出他的心思,說路人吃瓜從不收錢,若趙匡胤過意不去,就按別人吃瓜的價錢,一文錢十斤。這讓趙匡胤犯了難,人家不要錢,價又便宜,自己還沒錢。他又摸口袋,依然分文皆無,臉紅冒汗。最后無奈,他只好向老人哀求,說忘了帶錢,愿干活頂瓜錢。老人卻輕蔑地讓他在地上打個滾頂瓜錢。趙匡胤無奈,只得在地上打滾,然后紅著臉騎馬離開。
后來,趙匡胤被困的這片黃河故道大沙荒被農(nóng)民開墾成良田,人們在此定居,一代代傳誦著這個故事。有些文化人覺得此事對年輕人有教育意義,能大能小、能官能民、能吃苦受罪才能成大事,為記住此事并吸取教訓(xùn),就把這個村莊叫 “趙經(jīng)莊”,意為趙匡胤曾經(jīng)過的.村莊。
趙匡胤的傳說故事 9
趙匡胤在未發(fā)跡前,一日路過清幽觀,偶然聽見殿內(nèi)有女子哭泣聲。他找到一間被鎖住的暗室,救出了被囚禁于此的'女子趙京娘。原來趙京娘本是蒲州人氏,隨父親來陽曲縣燒香還愿,途中遭遇土匪,因她姿色不凡被盜賊扣下。而強盜頭子有兩人,他們內(nèi)訌誰也不肯讓給對方,就把趙京娘鎖在寺廟,又打劫去了,他們商定找到下一個美女再統(tǒng)一分配,這一走就是一個月。
趙匡胤了解情況后,頓生俠義心腸,決定送趙京娘回家。從太原到蒲州約九百多里,兩人徒步前進(jìn),一路上風(fēng)餐露宿,朝夕相伴。趙匡胤對京娘體貼關(guān)懷,京娘對他也心生愛慕之情。
途徑武安門道川時,京娘晨起臨淵梳妝,向趙匡胤訴說愛意。然而,趙匡胤卻躊躇滿志,婉言回絕。他認(rèn)為自己救京娘是出于義舉,不能有私心雜念,否則與那些強盜無異,且施恩圖報也非君子所為。
此后,趙匡胤一路護(hù)送京娘安全到家。京娘父母感動不已,執(zhí)意要將京娘許配給趙匡胤,但趙匡胤再次婉言謝絕。他覺得若此時答應(yīng),自己千里送京娘的義舉就會蒙上不義之名,而且他壯志未酬,想等日后有所建樹后再接京娘花好月圓。
后來,趙匡胤登基做了皇帝。他懷著急切心情到山西探望京娘,欲接她進(jìn)京封為皇妃。卻沒想到京娘因與他別離后,日日盼望他歸來,在失望與絕望中削發(fā)為尼。趙匡胤再三解釋與勸說,仍未能融化京娘四大皆空的冰冷之心,最終只得作罷。
此后,趙匡胤將他和京娘曾路過的秦晉渡口賜名 “趙渡”,“千里送京娘” 的佳話也一代一代流傳下來。
在不同地區(qū)的傳說中,故事細(xì)節(jié)可能會有所差異,但總體都展現(xiàn)了趙匡胤的俠義精神和正直品格。
趙匡胤的傳說故事 10
故事說的是趙匡胤幼年喪母,家道貧寒,靠父親擔(dān)在籮筐里走南闖北,打工賣藝,養(yǎng)成了喜打架、愛賭博且賭輸不給、賭贏必要的賴皮性格。有一年,他在河南闖禍后,偷偷溜過潼關(guān)來到陜西華陰地面。當(dāng)危險離去,他腹內(nèi)空虛、四肢無力,此時華山的陳摶老祖裝扮成賣桃老漢,挑著桃筐在華山路口攔住了他。
趙匡胤看到又紅又大的鮮桃,狼吞虎咽地吃起來,不一會兩筐桃就所剩無幾。吃罷桃,他依著籮筐倒頭便睡,日落西山才醒來,扛起盤龍棍就要走。陳摶老祖攔住他索要桃錢,趙匡胤這才知道吃桃還要付錢。陳摶老祖說只需一文錢,可趙匡胤摸遍全身也拿不出。陳摶老祖便提出讓趙匡胤陪他下棋,贏了就算付了桃錢。
第一盤趙匡胤贏了,得意之下他還要下第二盤,并說要贏陳摶老祖家的桃樹,還以盤龍棍為賭注,結(jié)果第二盤很快就敗下陣來。陳摶老祖扛起盤龍棍直奔華山而去,趙匡胤不肯認(rèn)輸,邊喊邊追,等追上時已來到華山東峰下棋亭。此時明月當(dāng)空,趙匡胤發(fā)現(xiàn)對面坐的不再是賣桃老漢,而是一位白發(fā)飄髯的老道長。
陳摶老祖問趙匡胤第三盤棋用什么做賭注,趙匡胤身無分文,便信口說 “我賭華山”。下了三盤,趙匡胤都輸了。陳摶老祖高興地說華山屬道家了,趙匡胤卻耍賴說 “山是道家的山,樹是皇家的`樹”。陳摶老祖忙跑倒口呼 “謝主龍恩”,并告訴趙匡胤他有天子之位,還指點他去潼關(guān)投奔周世宗柴榮。趙匡胤后來果然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成了宋朝開國皇帝。
趙匡胤想搶奪文約,不料陳摶老祖輕輕一口氣,文約就飛過谷澗,貼到棋亭對面三鳳山的石壁上去了。據(jù)說游人站在東峰仔細(xì)觀望,還能依稀辨得文約上的草體字跡,石旁似乎還有一猴子形狀崖石千年守候那紙《文約》,旁邊的殘局 “神馬躍成龍”(也稱為 “一馬化龍”)成為傳世的江湖秘局。
【趙匡胤的傳說故事】相關(guān)文章:
宋太祖趙匡胤的名人故事10-03
趙匡胤簡介10-03
古代哲學(xué)故事:宋太祖趙匡胤的開門哲學(xué)11-26
關(guān)于趙匡胤的歷史典故09-24
冬至吃餃子的傳說故事10-06
中秋節(jié)的傳說小故事10-03
冬至的傳說故事作文(精選7篇)12-25
海眼通海的傳說睡前故事10-10
小滿節(jié)氣的由來和詩歌及傳說故事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