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承志《視野的盛宴》的閱讀答案
視野的盛宴 張承志
有個習慣,是在一個大視野——在隔開阿拉善沙漠和寧夏回民灌區(qū)的賀蘭山口養(yǎng)成的。
那一年在寧夏開會,一位朋友說你若想去哪兒就言語,他出車。我想了想回答,那就走一次阿拉善吧。
阿拉善左旗雖是蒙古的地方,卻以寧夏的省城為依托。近代以來,不論軍事、教育還是商業(yè)哪個方面,阿拉善蒙古都受著銀川回民軍閥的控制。阿拉善它確是沙漠型的牧場,是最貼近農(nóng)耕文明的牧區(qū)。
后來,結(jié)識過在銀川讀書的蒙古人,也遠眺過賀蘭山的崢嶸相。蒙古人告訴我:“近得很!去阿拉善,坐班車一個小時就到了!”而山卻又丑又瘦。狹窄的它,居然就是楚河漢界的賀蘭。
真的那么近么?二十年走盡了寧夏,若沒有見識一下隔山起伏的阿拉善沙漠牧場,豈不太不像話。
給我車的朋友也說:“一個小時就到了!蹦蔷褪钦f,羊圈和水稻,沙漠與銀川,蒙古人與穆斯林,兩個地理區(qū)域和兩種文化,中間就只隔著一條狹窄得只有“一個小時”的山。
這個念頭,一直引誘著我。
無需再作交代,一個小時以后,我站在了“賀蘭山缺”上。
這一個山口——我依然不費力地寫它。若說就只說一句:山脈在這兒斷成了一個山口,兩翼拉拽而來,在山口子上低低地變成一條長脊。
公路如一道細痕,嗖地劃過山脊,毫無一絲踟躕。
左手邊是游牧的沙漠草原,右手邊是農(nóng)耕的黃河灌區(qū)。左手邊的沙漠草原一覽無余,可是右手邊灌區(qū)卻被山脊擋著。雖然被擋住了,但是那地方我走得熟:我深知村莊就在山腳,上山頂就能瞭望稻子。這里的人不愛吃面,離不開大米。就在賀蘭山背后沒多遠,回民的清真寺星羅棋布。
等走盡了一座座渠、閘、橋、堡,看遍了古老灌區(qū)的處處莊子,再過下馬關(guān),深入固海,直下涇陽,穿透它整片的黃土高原……
什么是“賀蘭山缺”?
沒走過的一側(cè),也并不陌生。沙窩子有水草,這一點我早就知道。說陌生,是因為我沒有騎馬從烏珠穆沁到過這兒。若說文化哪里陌生,那是我的本業(yè)。綿羊、山 羊、馬群,居然也和烏珠穆沁一樣膘肥毛亮。稀疏的牧民不騎馬,坐騎是摩托、駱駝。站在圓滾滾的山脊向四周望去,灰氈包呈著深色的影子,沙窩子里炊煙裊裊。 照理說從這兒一直能走到蒙古中央去,只是阿拉善人更愿意繞道銀川,到了那兒再試著搭火車。
這不像一個山口,倒像是一座橋梁,一條邊境線。
我享受著風的呼呼推撞,享受著一字并肩的'視野。山脈在此斷為一個口子,山口高踞俯瞰,地勢比蒙古、寧夏高。我意識到正腳跨兩邊的文明。蒙古的知識,寧夏的 經(jīng)歷,都與這山口密切相關(guān),但又語焉不詳。風抖甩著車前的小旗,飛來的云朵,染黑了山巔的鋸齒。我凝視著,讓眸子盡興,說不出心里的復雜,一陣陣徒然地沖 動。
在山口疾走的強風中,我用身體做軸,端牢相機,用了大約三張底片,照了一幀連接阿拉善沙漠和銀川水稻區(qū)兩個世界的——賀蘭山缺口。
這樣的地點,有著這樣視野的例子,也許我能舉出不少。當然,沒有地理上的特殊含意,沒有介于兩塊地理區(qū)域之間——但是一樣視野遼闊的地點,就更多了。
以前,我喜歡捉摸人的活動半徑對人的思想性格的意義。一個牧人大概能享有約八十里方圓。那種羊倌八十、馬倌二百的日常生活半徑,造成了牧人的視野與心胸,給予了他們與農(nóng)耕民族的巨大差異。
由于害怕落一個鼠目寸光,我總是千里投奔,尋找這樣的地方:十幾二十多年過去了,地點的體驗積蓄了很多。我常獨自計算自己的擁有,像那些發(fā)了的富漢掂量埋 在地下的錢。如今我已上癮成癖,如受著磁石吸力,腳上綁著“甲馬”。鬧了半天,我恍然大悟了:我一生的目的,原來就是這個。
那也就無從修改。
就讓自己且看且行吧!無論如何,追逐偉大的視野,于我已是流水的日程。這不挺好么,讓眸子享受盛宴,讓身體處于分界,不正是我的正業(yè)要事?
11.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12.作者在文中說“這個念頭,一直引誘著我”,“這個念頭”是一個什么念頭?為什么會“一直引誘著我”?
13.文章以“視野的盛宴”為標題,有什么好處?
14.作者在文中說,“當然,沒有地理上的特殊含意,沒有介于兩塊地理區(qū)域之間——但是一樣視野遼闊的地點,就更多了!蹦闶窃鯓永斫獾乩砩系奶厥夂鈱τ谝粋地點的重要意義的。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
11.①以一個習慣的養(yǎng)成來引出下文,先聲奪人,寫出了賀蘭山口是一處大視野,對作者有著重要的意義。②只說習慣在賀蘭山口養(yǎng)成,但沒有說明原因,設(shè)置懸念,激發(fā)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12.①“這個念頭”指的是如果沒有見識一下阿拉善沙漠牧場,就太不像話了。②這個念頭會一直引誘著我,是因為狹窄的賀蘭,山居然是羊圈和水稻,沙漠與銀川,蒙古人與穆斯林,兩個地理區(qū)域和兩種文化的分界線。
13.①以“視野的盛宴”為標題,使文章顯得豪放大氣,能引發(fā)讀者的無限聯(lián)想,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②“視野的盛宴”是全文的中心內(nèi)容,作者借此表達了他的人生追求,標題暗寓了文章的主旨,意蘊豐富。
14.地理上的特殊含意,可以使某個地點具有特定的歷史意蘊、文化內(nèi)涵,這些特殊含意使一個人的視野不再停留在由單純的地點產(chǎn)生的視覺效果,而是融入了特 定的歷史、文化、地理的內(nèi)涵。就如“賀蘭山缺”,蒙古的知識,寧夏的經(jīng)歷,都與它密切相關(guān),因此它就不再只是一個簡單的山口,而與歷史、文化有關(guān),更能開 闊一個人的視野。
【張承志《視野的盛宴》的閱讀答案】相關(guān)文章:
《輕放》的閱讀答案01-04
《巨變》的閱讀答案01-04
英雄的閱讀答案12-27
《花臉》的閱讀答案12-14
《西村》的閱讀答案12-14
挑戰(zhàn)的閱讀答案12-13
《超人》的閱讀答案12-12
傘的閱讀答案11-29
煩擾的閱讀答案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