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太丘與友期》文言文翻譯及閱讀答案
劉義慶的《世說新語》
文章出自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記述了陳元方與來客的對話,告誡人們辦事要講誠信,為人要方正。該文被選入初中一年級上冊語文課本。
原文: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蛦栐剑骸白鹁诓唬╢ǒ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庇讶吮闩唬骸胺侨嗽眨∨c人期行,相委而去!痹皆唬骸熬c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譯文:
陳太丘與朋友定好時間一同上路,約定在中午,過了中午(那位朋友)沒有到,太丘就不再等候而走掉了。等太丘走后(那位朋友)才到。
當(dāng)時元方七歲,正在門外玩耍。那位客人問元方:“你父親在家嗎?”元方回答說:“他等您好久不見您來,已經(jīng)走掉了。”那位朋友便憤憤不平地說:“真不是人哪!與別人約定好一同上路,丟下人家(自個兒)走了!痹秸f:“您和我父親約定好在中午,到中午不來,便是不守信用;當(dāng)著兒子的面罵父親,便是不懂禮儀。”
那位朋友感到羞愧,從車上下來拉他(表示好感),元方向門里走去,連頭也不回。
閱讀題:
一、解釋加點(diǎn)的詞
1.太丘舍去( ) 2.尊君在不( )3.下車引之( ) 4.元方入門不顧( )
二、翻譯
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三、寫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內(nèi)容
過中不至:______
去后乃至:________
四、閱讀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
五、回答下列問題:
1、作者寫元方責(zé)客“無信”“無禮”的用意何在?
2、文中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______描寫。
六、古今異義詞。
太丘舍去 奮不顧身
房舍整齊劃一 元方入門不顧
三顧茅廬
七、試揣摩下列句中人物的心理活動。
、庞讶藨M,下車引之。 ⑵元方入門不顧。
八、《陳太丘與友期》主要寫的是哪兩個人?分別歸納他們各自的性格特征。
參考答案:
一、1.放棄 2.同“否” 3.拉 4.不回頭
二、真不是人哪!和別人約好一起走,把別人丟下就走了。
三、那朋友 太丘 那朋友
四、為人要言而有信,不講信用自食苦果。
五、⒈寫客人得知太丘已經(jīng)離去,不反省自己的過失,反而怒責(zé)太丘,語言粗野,不堪入耳;元方則針鋒相對,指出對方“無信”“無禮”,義正辭嚴(yán),副得對方無言可答。
2.對比
六、①舍:放棄;②房屋 顧:①照顧;②回頭看;③拜訪
七、(1)慚愧。 (2)輕視。
八、元方——聰明、勇敢、識禮、有節(jié)。友人——無信、無義、無禮,但能接受批評。
解題
本文選自《世說新語》“方正”門,題目是編者加的。陳太丘指陳寔(104~187)。字仲弓,東漢潁川許(今河南省許昌市東)人。因曾任太丘長(太丘縣在今河南省永城縣西北,長,縣級長官),所以稱陳太丘。他是東漢后期以操守嚴(yán)正著稱的人,不論在朝在野都有極高威望。由于處事公正,老百姓甚至說:“寧為刑罰所加,不為陳君所短!彼纳绞论E見《后漢書·茍韓鐘陳列傳》。這里記敘他任太丘長時的一個故事,表現(xiàn)他依約行事、遵守時間的作風(fēng)。
解釋:
元方:即,字元方,陳寔的長子。
陳太丘:即陳寔(shí),字仲弓,東漢穎川(今河南許昌)人,做過太丘縣令。
太丘:縣名;
長:長官。古代常以地名稱其官長。
期行:相約同行。期:約定,今義為日期,行:出行。
期日中:約定的時間是正午。日中:正午時分。
過中:過了正午。
至:到
舍去:不再等候而離開了。舍,丟下;去,離開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戲:玩耍,游戲。
尊君在不(fǒu):你父親在嗎?尊君,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不,通假字,通“否”。 家君:家父,謙詞,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引:拉,這里是表示友好的動作。
顧:回頭看。
信:誠信,講信用。
時年:這年(那時)。
非:不是。
相委而去:相委,丟下別人;相:副詞,表示動作偏向一方;委,丟下,舍棄。 而:表示修飾。
君:古代尊稱對方,現(xiàn)可譯為“您”。
慚:感到慚愧。
禮:禮貌。
已去:已經(jīng) 離開。
哉:助詞,語氣詞,并無實(shí)際意義。
曰:說
則:就是 信(則是無信):信用
古今異義詞
1.去 古意:離開 ;今意:往、到。
2.委 古意:丟下、舍棄 ; 今意:委屈、委托。
3.顧 古意:回頭看 ;今意:照顧
4兒女 古意:子侄輩 今意:兒子女兒
詞類活用
1、友人慚 意動用法,感到慚愧
賞析
本文講的是“信”和“禮”。陳太丘與友人相約,友人失信,沒按時來,陳太丘就走了。友人對此不但不自責(zé),反而辱罵陳太丘無信、“非人”。元方是怎樣面對的呢?首先,他提出什么是“無信”?“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是誰無信呢?話說在點(diǎn)子上,友人無言以對。其次,當(dāng)著兒子罵他的父親,這又是失禮。簡短兩句話,使友人慚愧得下車來拉他。文章贊揚(yáng)小元方明禮又善言,也肯定了友人知錯能改的正確態(tài)度。
【簡析】
這是一個很有教育意義的故事。陳太丘依照約會行事,當(dāng)他的朋友失約時,他決然舍去,一點(diǎn)也不姑息。七歲兒童元方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這父子二人身上體現(xiàn)的是古人崇尚的做人要以誠信為本的觀念。春秋時期政治家管仲說:“誠信是天下的關(guān)鍵!笨鬃右舱f:“做了個人,卻不講信實(shí),不曉得那怎么可以。譬如大車子沒有安橫木的(ní),小車子沒有安橫木的輒(yuè),如何能走呢?”正因?yàn)檎\信是一個人立身行事的根本,是事業(yè)成敗的關(guān)鍵,所以,古代有許多“不重千金重一諾”的美談,有許多以生命兌現(xiàn)諾言的故事,而鄙視不講信譽(yù)的品行。像陳太丘的這位朋友,自己言而無信,失了約不自我反省,反而責(zé)怪別人,他被友人拋棄,受到兒童蔑視,實(shí)在是咎由自取。
信譽(yù)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種資本。在競爭激烈的資本主義社會,有這樣的企業(yè)家:當(dāng)他處于困難時期,為了維護(hù)產(chǎn)品的信譽(yù),寧肯工廠倒閉,也不以次充好,這樣當(dāng)他東山再起時,又能用老牌子開創(chuàng)新局面。一個國家要富強(qiáng),一個民族要自立,也要靠信譽(yù)。我們進(jìn)行四個現(xiàn)代化建設(shè),在積累物質(zhì)財(cái)富的同時,無疑也應(yīng)該重視發(fā)揚(yáng)中華民族崇尚誠信的傳統(tǒng)美德,蕩滌在社會生活的許多領(lǐng)域殘存的形形色色的`不講信譽(yù)的這種侵蝕民族健康肌體的病菌,以提高民族自信心,這樣,四化大業(yè)才有成功的希望。
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又一個啟示是要有時間觀念。《淮南子·原道訓(xùn)》寫道:“圣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睍r間是生命的尺度。浪費(fèi)別人的時間無異于謀財(cái)害命;自己浪費(fèi)時間等于慢性自殺。時間是速度和效率的要素之一。在經(jīng)濟(jì)建設(shè)中,對財(cái)力物力的浪費(fèi)是犯罪,對時間的浪費(fèi)是不是犯罪呢?難道不正是人浮于事、公文旅行、扯皮推諉等等痼疾像繩索一樣束縛著我們前進(jìn)的腳步嗎?趕超世界先進(jìn)水平,資金不足可以借貸,而時間誰能借給我們?唯有珍惜!“大禹圣人,猶惜寸陰,至于凡俗,當(dāng)惜分陰!(《世說新語·政事》注引《晉陽秋》)我們的事業(yè)比起大禹治水來要宏偉艱難得多,難道不該珍惜分分秒秒的光陰嗎?
《世說新語》全書所記故事都不長,但寫得生動,常常通過件事或幾句話就能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給讀者以深刻印象。本文贊揚(yáng)陳太丘守信重禮,全文只有百來字,直接寫陳太丘的僅才幾句,而對元方和友人的描寫卻占去大部分篇幅。友人的不守信用和不知禮儀反襯出陳太丘的操守方正的性格特點(diǎn)。兒子的言談舉止折射出父親平時的行為,讀者不難聯(lián)想到是父親凡事不茍、重信譽(yù)守時間的作風(fēng)使兒子受到教育和薰陶。這種從側(cè)面加以點(diǎn)染以突出所描繪的事物的方法叫做烘云托月,值得我們借鑒。
【《陳太丘與友期》文言文翻譯及閱讀答案】相關(guān)文章:
童趣·陳太丘與友期文言文閱讀答案02-01
《陳太丘與友期》的閱讀題以及答案01-29
文言文《阮籍》閱讀答案及翻譯01-20
陳涉世家文言文閱讀答案與譯文11-12
與鳥為友閱讀答案12-17
陳諫議教子文言文閱讀答案11-13
小人無朋閱讀答案及文言文翻譯12-21
李崇字繼長頓丘人也閱讀答案及翻譯04-04
蓼莊圖記閱讀理解及答案與翻譯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