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潮》課內閱讀練習題與參考答案
一、閱讀下面的語段,完成后面的練習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楊誠齋詩云“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者是也。
1、選段從哪四個方面描寫浙江之潮?
2、這個段落的描寫突出了浙江之潮的什么特點?
3、引用楊誠齋的詩句有什么作用?
二、閱讀《觀潮》選段,完成后面的題目
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軍,艨艟數(shù)百,分列兩岸;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并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轟震,聲如崩山。煙消波靜,則一舸無跡,僅有“敵船”為火所焚,隨波而逝。
吳兒善泅者數(shù)百,皆披發(fā)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沒于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夸能。
1、第一段中描寫演習中陣勢變化的文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表現(xiàn)了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描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點明這是在潮水暴漲時表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選段中采用比喻進行描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句子翻譯有錯誤的一項是( )
A、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
譯文:然后漸漸臨近,潮水就像白玉砌的城墻、大雪覆蓋的山嶺一樣連接著天涌來,潮水奔騰的巨大聲音如雷霆一般,震撼大地,激起浪花,噴射水霧,仿佛要吞沒青天,沐浴白日,那氣勢極其雄壯豪邁。
B、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并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譯文:忽而疾駛,忽而騰起。忽而分,忽而合,極盡種種變化,同時有乘馬、舞旗、舉槍、舞刀的人在水面上,像踩在平地上一樣。
C、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轟震,聲如崩山。
譯文:很快的黃煙四面升起,人和景物看不清楚,只聽得水爆轟然震響,聲音如同崩山一樣。
D、車馬塞途,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而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閑也。
譯文:車馬堵塞了路途,飲食等各種食用之物都比平時價錢加倍的高,而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會空下來。
【參考答案】
【編者按】要想學好數(shù)學,多做試題是難免的,這樣才能夠掌握各種試題類型的解題思路。在考試中應用自如,使自己的水平得到正常甚至超長發(fā)揮。
一、測測你的注音速度
① 艨艟( )
、 倏爾( )
、 則一舸無跡( )
④ 僦賃看幕( )
、 溯迎而上( )
⑥ 珠翠羅綺溢目( )
、 吳兒善泅者數(shù)百( )
、 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 )
二、請告訴我下列加粗詞語的意思(加油啊!)
、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 )
、 方其遠出海門( )
、 海涌銀為郭( )
、 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 )
、 出沒于鯨波萬仞中( )
、 江干上下十余里間( )
、 天下之偉觀也( )
、 剛玉城雪嶺際天而來( )
三、來,做個小翻譯(相信你,沒錯的!)
① 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夸能。
翻譯:
、 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途。
翻譯:
、 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
翻譯:
四、看你能否準確地回答語段中的問題(看你的了!)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楊誠齋詩云:“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者是也。
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軍,朦艟數(shù)百,分列兩岸;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并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轟震,聲如崩山。煙消波靜,則一舸無跡,僅有“敵船”為火所焚,隨波而逝。
吳兒善泅者數(shù)百,皆披發(fā)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沒于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間,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途,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而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閑也。
1、讀第1段,用原文回答下列問題。
① 描繪錢塘潮之“形”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描繪錢塘潮之“色”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描繪錢塘潮之“聲”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描繪錢塘潮之“勢”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讀第2段,用原文回答下列問題。
① 寫參加演習船艦之多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寫陣勢變化多端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寫水兵演練技藝之高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寫雙方演習作戰(zhàn)之激烈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寫演習聲勢之大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重點在描寫____________________,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寫襯托了重點描寫的場面,主次分明。
4、“潮來濺雪欲浮天,潮去奔雷又寂然!闭堅诒疚闹挟嫵雠c這兩句詩描寫相一致的語句。
【參考答案】
一、1、選段對潮水從形、色、聲、勢四個方面進行正面描繪,由遠及近寫出了海潮的雄奇壯觀。
2、突出了潮水雄偉壯觀的特點。
3、用楊誠齋的詩句對上文進行形象的概括,既呼應了第一句,又為下文做了鋪墊。
二、1、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水兵作戰(zhàn)技藝嫻熟
2、弄潮健兒的英姿溯迎而上,出沒于鯨波萬仞中
3、并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水爆轟震,聲如崩山
前者生動地表現(xiàn)了水兵作戰(zhàn)的英勇和技藝的嫻熟,后者突出戰(zhàn)斗的激烈
三、C(“人物略不相睹”應該譯為“人彼此一點也看不見”)
初二語文試題欄目
【編者按】要想學好數(shù)學,多做試題是難免的,這樣才能夠掌握各種試題類型的解題思路。在考試中應用自如,使自己的水平得到正常甚至超長發(fā)揮。
一、閱讀下面的`語段,完成后面的練習。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一片(塊)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提(拾起)而擲去之。又嘗同席(同坐在一張席子上)讀書。有乘軒冕(有篷的華麗車子)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1、下列句中“故”字作“因此”意的一項是( )
A、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
B、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C、不習渡水故耳
D、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2、下列句子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
A、“管揮鋤與瓦石不異”意思是:管寧照樣揮動鋤頭與見到瓦石沒有什么區(qū)別。
B、“寧讀如故”意思是:管寧還如同原來一樣專心讀書。
C、“子非吾友也”意思是:你不是我的朋友。
D、“歆廢書出看”意思是:華歆拿一本無用的書出去看。
3、選文表明管寧交友有兩個標準:(一)遇財不動心;(二)讀書要________
二、閱讀下面的語段,完成后面的練習
墨池之上,今為州學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書“晉王右軍墨池”之六字于楹間以揭之,又告于鞏曰:“愿有記!蓖仆蹙,豈愛人之善,雖一能不以廢,①因以及手其避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學者邪?②人之有一能,③使后人尚之如此,④仁人莊士之遺風余思,被于來世者何如哉。
1、填入文中橫線處的詞語正確的一項是( )
A、①且②夫③而④雖
B、①而②蓋③且④況
C、①而②蓋③而④況
D、①而②夫③而④況
2、解釋文中的詞語:
、 推王君之心:
、 推其事:
、 遺風余思:
3、“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學者邪?”句中三個“其”依次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他(指王盛) 他的(指王盛的) 那些
B、莫非 它的(指州學的) 那些
C、莫非 他的(指王羲之的) 那些
D、難道 他的(指王羲之的) 他的(指王盛的)
4、對“被于來世者何如哉”一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被后世的人怎樣看待呢?
B、用什么來影響后世的人呢?
C、直到來世,又會怎樣呢?
D、影響到后世的人,情況又會如何呢?
5、對文中州學教授王盛題字并請作者作記的目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提高景點知名度,招攬更多游客。
B、借表彰、推廣王羲之勤學苦練的精神,來勸勉州學學生刻苦讀書。
C、附庸風雅,借曾鞏才氣抬高自己的聲望。
D、仰慕王羲之,不想讓他的遺跡默默無聞于民間。
三、閱讀下面的語段,完成后面的練習
燕地寒,花朝節(jié)后,余寒猶厲。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局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每冒風馳行,未百步輒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數(shù)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第一段描寫了何時何地何景?
答:
2、本文要寫“滿井”,第一段卻不著一字,反而抒發(fā)作者郁悶的心情,用意何在?
答:
3、找出第二段中與第一段相呼應的景致與情致?
答:
4、從第二段的景物描寫中可看出作者游覽滿井時是什么樣的心情?
答:
5、表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哪句?
答:
四、課外同步閱讀
太宗①朝②,有王著學右軍③書,深得其法,侍書翰林④。帝聽政之余,留心筆札,數(shù)遣內侍持書示著,著每以為未善,太宗益刻意臨學。又以問著,對如初;蛟兤湟猓唬骸皶碳岩,若遽⑤稱善,恐帝不復用意!逼浜,帝筆法精絕,超越前古,世以為由著之規(guī)益也。
(王辟之《澠水燕談錄》)
────────
【注釋】
、 太宗:宋太宗趙匡義。② 朝:一代君主的統(tǒng)治時期。③ 右軍:指晉代著名書法家王羲之。④ 翰林:皇帝的文學侍從官。⑤ 遽:匆忙。
1、下面句中的“其”,與“其后,帝筆法精絕”的“其”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2分)
【《觀潮》課內閱讀練習題與參考答案】相關文章:
青蛙媽媽課內閱讀附答案04-26
課內文言文閱讀及答案02-06
春日郊外閱讀及參考答案12-19
《買米》閱讀練習附參考答案11-08
《大道之行也》與荀子《禮論》比較閱讀練習及參考答案04-28
《器小》閱讀訓練及參考答案01-26
白鷺趣話閱讀訓練及參考答案11-09
《斷章》閱讀題及參考答案04-05
《擺手先生》的閱讀題及參考答案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