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余秋雨《陽關(guān)雪》閱讀訓練及答案解析
現(xiàn)如今,我們最熟悉的就是試題了,借助試題可以檢測考試者對某方面知識或技能的掌握程度。你知道什么樣的試題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余秋雨《陽關(guān)雪》閱讀訓練及答案解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閱讀下文,完成后面題目。
(1)中國古代,一為文人,便無足觀。文官之顯赫,在官場而不在文,他們作為文人的一面,在官場也是無足觀的。但是事情又很怪異,當峨冠博帶早已零落成泥之后,一桿竹管筆偶爾涂劃的詩文,竟能鐫刻山河,雕鏤人心。
(2)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個世界的生僻角落,變成人人心中的故鄉(xiāng)。他們褪色的青衫里,究竟藏著什么法術(shù)呢?
。3)今天,我沖著王維的那首《渭城曲》,去尋陽關(guān)了。出發(fā)前曾在下榻的縣城向老者打聽,回答是:“路又遠,也沒什么好看的,倒是有一些文人辛辛苦苦找去!崩险咛ь^看天,又說:“這雪一時不會停,別去受這個苦了!蔽蚁蛩狭艘还,轉(zhuǎn)身鉆進雪里。
。4)天竟晴了,風也停了,陽光很好。沒想到沙漠中的雪化得這樣快,才片刻,地上已見斑斑沙底,卻不見濕痕。
(5)地上的凹凸已成了一種令人驚駭?shù)匿侁,只可能有一種理解:那全是遠年的墳堆。
。6)這里離縣城已經(jīng)很遠,不大會成為城里人的喪葬之地。這些墳堆被風雪所蝕,因年歲而坍,枯瘦蕭條,顯然從未有人祭掃。它們?yōu)槭裁磿心敲炊,排列得又是那么密呢?只可能有一種理解:這里是古戰(zhàn)場。
。7)我在望不到邊際的墳堆中茫然前行,心中浮現(xiàn)出艾略特的《荒原》。這里正是中華歷史的荒原:如雨的馬蹄,如雷的吶喊,如注的熱血;中原慈母的白發(fā),江南春閨的遙望,湖湘稚兒的夜哭;故鄉(xiāng)柳蔭下的訣別,將軍圓睜的怒目,獵獵于朔風中的軍旗——隨著一陣煙塵,又一陣煙塵,都飄散遠去。我相信,死者臨亡時都是面向朔北敵陣的;我相信,他們又很想在最后一刻回過頭來,給熟悉的土地投注一個目光。于是,他們扭曲地倒下了,化作沙堆一座。
。8)遠處已有樹影。急步趕去,樹下有水流,沙地也有了高低坡斜。登上一個坡,猛一抬頭,看見不遠的山峰上有荒落的土墩一座,我憑直覺確信,這便是陽關(guān)了。
。9)樹愈來意多,開始有房舍出現(xiàn)。這是對的,重要關(guān)隘所在,屯扎兵馬之地,不能沒有這一些。轉(zhuǎn)幾個彎,再直上一道沙坡,爬到土墩底下,四處尋找,近旁正有一碑,上刻“陽關(guān)古址”四字。
。10)這是一個俯瞰四野的制高點。西北風浩蕩萬里,直撲面來,踉蹌幾步,方才站住。腳是站住了,卻分明聽到自己牙齒打戰(zhàn)的聲音,鼻子一定是立即凍紅了的。呵一口熱氣到手掌,捂住雙耳用力蹦跳幾下,才定下心來睜眼。這兒的雪沒有化,當然不會化。所謂古址,已經(jīng)沒有什么故跡,只有近處的烽火臺還在,這就是剛才在下面看到的土墩。土墩已坍了大半,可以看見一層層泥沙,一層層葦草,葦草飄揚出來,在千年之后的寒風中抖動。眼下是西北的群山,都積著雪,層層疊疊,直伸天際。任何站立在這兒的人,都會感覺到自己是站在大海邊的礁石上,那些山,全是冰海凍浪。
。11)王維實在是溫厚到了極點。對于這么一個陽關(guān),他的筆底仍然不露凌厲驚駭之色,而只是纏綿淡雅地寫道:“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彼┝艘谎畚汲强蜕岽巴馇嗲嗟牧戳丝从讶艘汛螯c好的行囊,微笑著舉起了酒壺。再來一杯吧,陽關(guān)之外,就找不到可以這樣對飲暢談的老朋友了。這杯酒,友人一定是毫不推卻,一飲而盡的。
。12)這便是唐人風范。他們多半不會灑淚悲嘆,執(zhí)袂勸阻。他們的目光放得很遠,他們的人生道路鋪展得很廣。告別是經(jīng)常的,步履是放達的。這種風范,在李白、高適、岑參那里,煥發(fā)得越加豪邁。在南北各地的古代造像中,唐人造像一看便可識認,形體那么健美,目光那么平靜,神采那么自信。在歐洲看蒙娜麗莎的微笑,你立即就能感受,這種恬然的自信只屬于那些真正從中世紀的夢魔中蘇醒、對前路挺有把握的藝術(shù)家們。唐人造像中的微笑,只會更沉著、更安詳。在歐洲,這些藝術(shù)家們翻天覆地地鬧騰了好一陣子,固執(zhí)地要把微笑輸送進歷史的魂魄。誰都能計算,他們的事情發(fā)生在唐代之后多少年。而唐代,卻沒有把它的屬于藝術(shù)家的自信延續(xù)久遠。陽關(guān)的風雪,竟越見凄迷。
(13)王維詩畫皆稱一絕,萊辛等西方哲人反復論述過的詩與畫的界線,在他是可以隨腳出入的。但是,長安的宮殿,只為藝術(shù)家們開了一個狹小的邊門,允許他們以卑怯侍從的身份躬身而入,去制造一點娛樂。歷史老人凜然肅然,扭過頭去,顫巍巍地重又邁向三皇五帝的宗譜。這里,不需要藝術(shù)鬧出太大的局面,不需要對美有太深的寄托。
。14)于是,九州的畫風隨之黯然。陽關(guān),再也難于享用溫醇的詩句。西出陽關(guān)的文人還是有的,只是大多成了謫官逐臣。即便是土墩、是石城,也受不住這么多嘆息的吹拂,陽關(guān)坍弛了,坍弛在一個民族的精神疆域中。它終成廢墟,終成荒原。身后,沙墳如潮,身前,寒峰如浪。誰也不能想象,這兒,一千多年之前,曾經(jīng)驗證過人生的壯美,藝術(shù)情懷的弘廣。
。15)這兒應(yīng)該有幾聲胡笳和羌笛的,音色極美,與自然渾和,奪人心魄?上鼈兒髞矶汲闪吮總冃念^的哀音。既然一個民族都不忍聽聞,它們也就消失在朔風之中。
(16)回去罷,時間已經(jīng)不早。怕還要下雪。
——摘自散文集《文化苦旅》
【小題1】第(10)段中“這兒的雪沒有化,當然不會化”一句有何含義?(2分)
【小題2】第(12)段在討論“唐人風范”時提及歐洲“蒙娜麗莎的微笑”,這屬于什么手法?有何作用?(5分)
【小題3】簡析第(7)段的語言特色。(4分)
【小題4】第(10)至(14)段集中敘寫了作者達到陽關(guān)古址后的所見、所思、所感,請梳理這一部分的思路。(5分)
【小題5】請結(jié)合全文探討:作者對中國歷史文化有哪些看法?你從中獲得的最大啟示是什么?(7分)
答案:
【小題1】作者希望陽關(guān)古跡及其歷史內(nèi)涵不會像沙漠中的雪那般消逝。
【小題2】反襯(對比)作用①突出“唐人風范”比“蒙娜麗莎的微笑”更沉
著、更安詳、更早。②突出作者因西方“把微笑輸送進歷史的魂魄”,而唐代沒有“把藝術(shù)家的自信延續(xù)久遠”導致的遺憾、失落之情。【小題3】①語言風格凝練(深沉、細膩);②句式整散結(jié)合,節(jié)奏富于變化;③應(yīng)用排比手法,增強氣勢(比喻手法,生動形象);④用詞準確,如“扭曲”準確描述了戰(zhàn)士臨亡時的悲壯和矛盾心情。(少一個角度扣一分)
【小題4】 ①首先描寫了陽關(guān)古跡自然環(huán)境的惡劣及其荒蕪、衰敗的現(xiàn)狀。②接著借王維的詩引出并揭示“唐人風范”的歷史內(nèi)涵,并抒發(fā)這種歷史內(nèi)涵沒能延續(xù)久遠的遺憾之情。③最后揭示不能延續(xù)久遠的原因在于封建統(tǒng)治者對文人的迫害和對文化的壓制。
【小題5】看法:①文人對歷史文化的挖掘、記錄傳承起到重要作用。②文化古跡的消失可能導致相應(yīng)歷史文化的湮滅。③有的文化瑰寶未能與民族精神融合并永遠傳承。④封建統(tǒng)治者是中國歷史文化的罪人。(意思對即可,答對兩點給4分)啟示:關(guān)鍵詞——保護、傳承、弘揚。能圍繞一個關(guān)鍵詞組織答案,嚴謹,成理即可得3分。
解析
【小題1】試題分析:認真閱讀文中第10段內(nèi)容,結(jié)合文章題目,概括得之?键c: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shù)。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小題2】試題分析:第一問,文中提到,“在李白、高適、岑參那里,煥發(fā)得越加豪邁。在南北各地的古代造像中,唐人造像一看便可識認,形體那么健美,目光那么平靜,神采那么自信。在歐洲看蒙娜麗莎的微笑,你立即就能感受,這種恬然的自信只屬于那些真正從中世紀的夢魔中蘇醒、對前路挺有把握的藝術(shù)家們。唐人造像中的微笑,只會更沉著、更安詳。”不難看出,這是對比手法。第二問,從原文中可以找出答案?键c:分析作品體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xiàn)手法。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小題3】試題分析:依據(jù)“如雨的馬蹄,如雷的吶喊,如注的熱血”可以看出中語言風格凝練;通過全段語句可以看出句式整散結(jié)合,節(jié)奏富于變化;依據(jù)“中原慈母的白發(fā),江南春閨的遙望,湖湘稚兒的夜哭;故鄉(xiāng)柳蔭下的訣別,將軍圓睜的怒目,獵獵于朔風中的軍旗”等可以看出應(yīng)用了排比手法,增強氣勢或者說是比喻手法,生動形象;依據(jù)“他們扭曲地倒下了,化作沙堆一座”可以看出用詞準確,如“扭曲”準確描述了戰(zhàn)士臨亡時的悲壯和矛盾心情?键c: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shù)。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小題4】試題分析:認真閱讀第(10)至(14)段的內(nèi)容,結(jié)合作者達到陽關(guān)古址后的所見、所思、所感,不難得出答案。考點:分析作品結(jié)構(gòu),概括作品主題。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小題5】試題分析:此題是探究題,第一問,需結(jié)合全文內(nèi)容來作答,且要概括總結(jié);第二問,只要從任何一個角度作答都可以,但要自圓其說?键c: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能力層級為探究F。
滿井游記文言文閱讀訓練及答案解析
花朝節(jié)后,余寒猶厲。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局促一室之內(nèi),欲出不得。每冒風馳行,未百步輒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數(shù)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適與余近,余之游將自此始,惡能無紀?己亥之二月也。(選自《滿井游記》)
【小題1】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2分)
。1)土膏微潤(2)波色乍明
【小題2】下列句中加點的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A.而城居者未之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凍風時作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C.山巒為晴雪所洗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D.花朝節(jié)后,余寒猶厲此地空余黃鶴樓。
【小題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3分)
夫不能以游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
【小題4】 這篇文章寫了什么季節(jié)的景象?抓住了這一季節(jié)的的特點?作者在這些景物描寫中滲透了怎樣的感情?(3分)
答案
【小題1】(2分)(1)肥沃(2)初,始,剛剛。
【小題2】 (2分) A
【小題3】(3分)不能夠因為游山玩水而耽誤公事,瀟灑地在山石草木之間游玩的,就只有我這個官了。
【小題4】初春景象。乍寒還暖、萬物復蘇的特點。情感:略。見八下課文206頁。(每點1分,共3分)
解析【小題1】
試題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內(nèi)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據(jù)句意和對文言常用詞的掌握來判斷字詞義。解釋時要注意辨析詞義和用法的變化,根據(jù)語境判斷字詞義。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2】
試題分析:注意題干中的提示,“意義”指字詞的含義,“用法”詞的變用,哪一點“相同”都可相同都可以。了解文言常用字詞多個義項,根據(jù)語境判斷,進行比較。A項中的“之知”“之有”都是倒裝句,意為“知之”“有之”,“之”為代詞。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3】
試題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語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釋清楚關(guān)鍵詞語“ 墮”“ 瀟然”“惟”,本句中的“夫”為發(fā)語詞,無義,最后疏通句子。所學課文,做過翻譯練習要加強記憶,可直接寫出譯句。
考點:理解或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4】
試題分析:抓住第一段文字和文中的景物描寫內(nèi)容,即可知曉所寫季節(jié)為初春。本文是所學課文,作者表達的情感是學習中老師重點講解的問題,可以根據(jù)所學所記直接回答,即對官宦生活的厭棄,對自由生活的向往。
考點: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余秋雨《陽關(guān)雪》閱讀訓練及答案解析】相關(guān)文章:
余秋雨《都江堰》閱讀答案05-09
余秋雨《廢墟》閱讀練習題及答案08-04
陽關(guān)曲中秋月閱讀答案04-11
相逢閱讀答案解析02-27
閱讀答案解析小溪12-15
“疏通”閱讀訓練及答案06-19
《忽略》閱讀訓練及答案04-10
《印象》的閱讀答案和解析12-14
語言的魅力閱讀答案解析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