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虎丘記》閱讀答案
導(dǎo)語:閱讀短文《虎丘記》,回答后面練習題。下面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閱讀答案,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虎丘記》閱讀原文:
(1)虎丘去城可六七里,其山無高巖邃壑,獨以近城,故簫鼓樓船,無日無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來,紛錯如織,而中秋為尤勝。
【譯文】虎丘離蘇州城只有七八里,那山上沒有高聳的山巖幽邃的溝谷,只是因為接近蘇州城的緣故,(達官貴人)裝飾豪華、滿載聲歌的游船,沒有一天沒有的。凡是有月亮的晚上,有花的早晨,有雪的傍晚,游人來來往往,紛繁錯雜得像織布一樣。中秋時節(jié)(這景象)就更加繁盛。
(2)每至是日,傾城闔戶,連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靚妝麗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間,從千人石上至山門,櫛比如鱗。檀板丘積,樽罍云瀉,遠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鋪江上,雷輥電霍,無得而狀。布席之初,唱者千百,聲若聚蚊,不可辨識。分曹部署,競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陳,妍媸自別。未幾而搖頭頓足者,得數(shù)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練,一切瓦釜,寂然停聲,屬而和者,才三四輩。一簫,一寸管,一人緩板而歌,竹肉相發(fā),清聲亮徹,聽者魂銷。比至夜深,月影橫斜,荇藻凌亂,則簫板亦不復(fù)用,一夫登場,四座屏息,音若細發(fā),響徹云際,每度一字,幾盡一刻,飛鳥為之徘徊,壯士聽而下淚矣。
【譯文】每到這一天,蘇州城家家戶戶傾城而出,肩挨肩,人擠人,接踵而來。無論是官宦人家的男男女女,還是平民百姓,沒有誰不是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很多人都在路邊,用墊子擺上酒,席地而坐。從千人石到山門,密密麻麻緊挨著的游客多如魚鱗。檀木所制的歌板堆積得就像山丘,酒器里盛的酒如云彩一樣奔瀉不停。遠遠望去,就像無數(shù)大雁落在平坦的沙灘上,又像彩霞鋪在江面上。即使用電閃雷鳴也無法形容那熱鬧的場面。剛擺上酒席時,唱歌的人成百上千,聲音像蚊蟲齊鳴,分不清(唱些什么)。分部安排好后,都競相以最新流行的歌曲一爭高低,雅樂俗樂都有,唱得好壞也自有分別。過了一會兒,搖頭踏腳按節(jié)拍唱歌的人,就只剩數(shù)十人了。不久,明月高懸在空中,山石反射著月光,如同白練,所有粗俗之樂,都悄悄停了下來。應(yīng)邀唱歌的人只有三四個了,他們伴著一只簫,一只笛,一人舒緩地敲著歌板歌唱。管樂和人的歌聲一起發(fā)出,清幽嘹亮,使聽眾陶醉不已。到了深夜,月影疏疏落落,月下樹影斑駁,這時,連簫和歌板也不用了。一個人登場歌唱,四座的`人都屏心靜息地傾聽。他的歌聲細如發(fā)絲,直沖云霄。每唱一字,差不多要一刻時間。飛鳥仿佛也為這舒緩悠長的歌聲所感動,徘徊不忍飛去,壯士聽到這樣的歌聲,也忍不住要落淚。
(3)劍泉深不可測,飛巖如削。千頃云(山名)得天池諸山作案,巒壑競秀,最可觴客。但過午則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閣亦佳,晚樹尤可觀。面北為平遠堂舊址,空曠無際,僅虞山一點在望。堂廢已久,余與江進之謀所以復(fù)之,欲祠韋蘇州、白樂天諸公于其中;而病尋作,余既乞歸,恐進之之興亦闌矣。山川興廢,信有時哉!
【譯文】劍泉深不可測,飛聳的巖石像刀削的一樣峭立。千頃云好像是以天池等山作幾案,山巒溝壑秀麗無比,這里最適合饗宴賓客。但中午過后,陽光強烈,(游客在此)無法久坐。文昌閣(景色)也好,傍晚的樹更好看。它的北面是平遠堂舊址,空曠無際,只有遠處的虞山一點遙遙在望。平遠堂荒廢已久,我和江進之商量修復(fù)它,想在這里建個祠堂,祭祀韋應(yīng)物、白居易等先賢。但不久我就生病了,我已經(jīng)請求辭官歸去,恐怕江進之修復(fù)平遠堂的興致也大減了。(可見)山川景物的興盛荒廢,確實是有時運的啊!
(4)吏吳兩載,登虎丘者六。最后與江進之、方子公同登,遲月生公石上,歌者聞令來,皆避匿去,余因謂進之曰:“甚矣,烏紗之橫,皂隸(差役)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聽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稱吳客矣;⑶鹬,不知尚識余言否耶?
【譯文】我在吳縣做了兩年縣令,曾六次登上虎丘。最后一次是和江進之、方子公同去的。我們坐在生公石上等待月亮出來。唱歌的人聽說縣令來了,都躲開藏了起來。我就對進之說:“官吏的橫暴,差役的庸俗,也太過分了啊!以后我辭官后,一定要在這生公石上聽曲,以月為證。”現(xiàn)在我幸好解免官職,客居吳地,虎丘的明月啊,不知道還記得我當年的話嗎?
《虎丘記》閱讀答案:
8.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衣冠士女,下迨蔀屋 迨:到、至B.屬而和者,才三四輩屬:連綴
C.每度一字,幾盡一刻 度:吐 D.吏吳兩載,登虎丘者六 吏:做官
答案:B(屬:跟隨。)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其山無高巖邃壑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B.競以歌喉相斗秦亦不以城予趙
C.一人緩拍而歌吾嘗終日而思矣 D.則簫板亦不復(fù)用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答案:C(A.第一個“其”,代詞,意為“這”;第二個“其”,人稱代詞,意為“他”;B.兩個“以”均為介詞,第一個“以”意為“用”,第二個“以”意為“把”;C.“而”均為修飾,意為“地”;D. 第一個“則”連詞,意為“于是”,第二個“則”,連詞,表轉(zhuǎn)折,意為“卻”。)
10.下列對文中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第①段首先交代了虎丘的方位,雖“其山無高巖邃壑”,卻因其“近城”而吸引眾多游人。由此作者確定了審美重心,不在林泉巖壑,而在游人旅客及他們縱游虎丘的情景圖畫。
B.第②段“櫛比如鱗,檀板丘積,樽罍云瀉”三句,作者以比喻兼夸飾的描繪,分別從游人密度之大、歌者數(shù)量之多、飲酒場面之盛三個角度,生動描繪出虎丘中秋游客如云的盛況。
C.第③④段月夜賽歌場面的描繪,作者用“布席之初”“未幾”“已而”“比至”幾個標志時間推移的詞語連帶出一幅幅動人畫面;場面由喧鬧而轉(zhuǎn)向幽靜,突出了賽歌的緊張而快樂。
D.第⑤段作者從“歌者聞令來,皆避匿去”的情景中,感受到封建社會官吏的“橫行氣盛”和封建官差的 “庸俗粗野”,表現(xiàn)了作者對于官場的厭惡和鄙視,也是作者呈請解官的重要原因。
答案:C(“賽歌的緊張”,文中無此意。)
【文言文《虎丘記》閱讀答案】相關(guān)文章:
《虎丘記》閱讀理解及答案03-16
《虎丘詠》閱讀答案12-30
《滿井游記》《虎丘記》節(jié)選比較閱讀練習及答案03-08
核舟記文言文閱讀答案02-16
文言文《右溪記》閱讀答案05-26
義田記文言文閱讀及參考答案02-17
道山亭記文言文閱讀答案03-06
文言文游寺耳記的閱讀答案02-26
《黃山記》初中文言文閱讀答案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