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
現(xiàn)如今,我們寫閱讀題就會用到閱讀答案,借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更好的領(lǐng)會題意和知識點(diǎn),有助于個人提升。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能有效幫助到我們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愚公移山》閱讀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1
《愚公移山》
遂率子孫荷擔(dān)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yùn)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fù)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鯀禹治水》
洪水滔天,鯀①竊帝之息壤②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③殺鯀于羽郊④。鯀復(fù)⑤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注釋】①鯀:傳說中原始社會部落首領(lǐng),禹的父親。②息壤:古代傳說的一種能自生長、永不減耗的土壤。③祝融:傳說中的火神。④羽郊:羽山下的郊野。⑤復(fù):肚子,現(xiàn)在寫作“腹”。
5.解釋下列加點(diǎn)的詞。(4分)
(1)汝之不惠: (2)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3)曾不若孀妻弱子: (4)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6.下列句中加點(diǎn)詞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3分)
A. 而山不加增 朝而往,暮而歸 B. 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 予獨(dú)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C. 帝令祝融殺鯀于羽郊 箕畚運(yùn)于渤海之尾 D. 始一反焉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
7.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6分)
。1)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2)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8.老子曰:“慈故能勇。”請運(yùn)用愚公移山、鯀治水這兩個事例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3分)
參考答案:
5.(4分)(1)通“慧”,聰明 (2)地面所生的草木 (3) 比得上 (4) 鋪填 6. D (3分)
7.(6分)(1)持著蛇的神聽說了這件事,擔(dān)心愚公不停止(挖山),就把這件事告訴了天帝。
(2)鯀偷竊了天帝的“息壤”用來堵塞洪水,(卻)沒有經(jīng)過天帝的.同意。
8.(3分)老子這句話的意思是當(dāng)你懷著慈愛之心,愛所有人,熱愛生命,熱愛生活,你就擁有與一切破壞力量做斗爭的勇氣。(1分)愚公愛大山,愛民眾,希望讓他們過上更便利的生活,于是他擁有搬走大山,征服自然的勇氣(1分);鯀熱愛百姓,在洪水泛濫,百姓生命財(cái)產(chǎn)受到威脅之際,他挺身而出并冒死竊取了天帝的“息壤”,最終犧牲了自己的生命,慈而能勇,勇而無懼。(1分) (意對即可)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2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xiǎn),指通豫南,達(dá)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xiàn)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炻首訉O荷擔(dān)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yùn)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
14.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詞語意思…………………………(2分)
① 年且九十( ) ② 寒暑易節(jié)( )
、 雜然相許( ) ④ 甚矣,汝之不惠( )
15.從文段中另找出與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詞語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例。(2分)
、 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 。
、 面山而居 。
16.將畫線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3分)
譯文:
17.作者在敘述愚公移山的過程中,寫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 ,寫愚公與智叟辯論的作用是 。(2分)
18.在科技高速發(fā)展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愚公的“移山”行為?(3分)
【答案】
14.① 將要 ② 改變、變換 ③ 答應(yīng) 、贊同 ④ 聰明
15.① 山之一毛(“之”作助詞的句子)(1分) ② 聚室而謀(或:笑而止之)(1分)
16.憑著(你)老邁的年紀(jì)和殘余的'力氣,連山上的草木都不能除掉,又能把這些土石怎樣呢?(“以、曾、毛、如……何”翻譯正確得2分,整體表達(dá)流暢1分)
1 7.說明愚公移山的行為得人心(1分) 突出愚公移山意志之堅(jiān)(1分)。
18.愚公移山體現(xiàn)了堅(jiān)韌不拔的精神(1分),這種精神可以鼓勵人們戰(zhàn)勝工作中的困難(1分)。因此,愚公精神永遠(yuǎn)有價(jià)值,有意義(1分)。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3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xiǎn),指通豫南,達(dá)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xiàn)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炻首訉O荷擔(dān)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yùn)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齜,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
1、仔細(xì)觀察,下面句子中加粗的字與“始一反焉”中“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A.甚矣,汝之不惠
B.一厝朔東,一厝雍南
C.困于心,衡于慮
D.一狼洞其中
2、下面句中的“之”與“渤海之尾”中“之”的用法意義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A.復(fù)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
C.是炎帝之少女
D.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3、解釋下列加粗字的意思。
。1)懲山北之塞_______
(2)雜然相許_______
。3)無窮匱也_______
。4)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_______
4、翻譯下列句子。
(1)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遂率子孫荷擔(dān)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yùn)于渤海之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D
2、C
3、(1)苦于(2)贊同(3)窮盡可能(4)通無,沒有
4、(1)就憑你余留的歲月和剩下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棵草都動不了,又能把泥土、石頭怎么樣呢?
。2)于是愚公帶領(lǐng)兒孫中能挑擔(dān)子的三個人上了山,鑿石掘土,用箕畚運(yùn)到渤海邊上。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4
閱讀《愚公移山》一文,完成問題。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xiǎn),指通豫南,達(dá)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xiàn)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士之北。遂率子孫荷擔(dān)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yùn)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fù)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1、解釋下列加粗的字詞。
(1)年且九十( )
。2)吾與汝畢力平險(xiǎn)( )
。3)汝之不惠( )
。4)箕畚運(yùn)于渤海之尾( )
2、下列句子中加粗詞語的意義或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于 告之于帝 皆以美于徐公
B、而 而山不加增默而識之
C、以 以殘年余力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D、之 雖我之死,有子有焉予獨(dú)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3、下列文字常識論述不正確的一組是( )
A、《論語》是儒家經(jīng)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關(guān)于孔子言行的記錄。
B、《左傳》是編年體史書,也叫《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傳》
C、《孟子》是孟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關(guān)于孟子講學(xué)游說言論的記錄。
D、《列子》這部書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
4、翻譯。
(1)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話概括出愚公移山得到支持的根據(j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將要、快要。(2)這里指險(xiǎn)峻的大山(3)通慧,聰明(4)用簸箕和土筐裝土石。
2、D
3、C
4、
(1)憑你的(現(xiàn)在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也難平,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樣呢
。2)你的心(思想)真頑固,頑固得沒法開竅,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
5、示例:眾人雜然相許并紛紛獻(xiàn)計(jì)獻(xiàn)策,表明他們是堅(jiān)決支持愚公移山的;此外,鄰人剛剛七、八歲的孩子也跑來幫忙,說明愚公移山之舉深得人心。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5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xiǎn),指通豫南,達(dá)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xiàn)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炻首訉O荷擔(dān)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yùn)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來源:]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fù)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問題:
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diǎn)的詞。(2分)
、匐m我之死 ▲ ②一厝朔東 ▲
2.下列句中加點(diǎn)的詞與例句中加點(diǎn)的`詞意義、用法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 ▲ )。 (2分)
例句: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A.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 B.或以為死,或以為亡
C.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D.何以戰(zhàn)?
3.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文中畫線的句子。(2分)
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4.有人說,愚公不愚,智叟不智。對于這一點(diǎn),你是怎么理解的?請簡要談?wù)勀愕挠^點(diǎn)及理由。(2分)
參考答案:
1. (2分)①即使 ②通“措”,放置。
2. (2分) D
3. (2分)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再增高加大,愁什么挖不平呢?
4. (2分)能結(jié)合原文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6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xiǎn),指通豫南,達(dá)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xiàn)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炻首訉O荷擔(dān)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yùn)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予,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
1.文中寫“其妻獻(xiàn)疑”,用意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智叟的話似乎也有道理,他是不是很“聰明”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從全文看,愚公移山的困難有幾個方面?文中哪句話從側(cè)面寫出移山的艱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寫“其妻獻(xiàn)疑”,用意有二:
。1)突出愚公具有宏大的心愿、堅(jiān)強(qiáng)的意志。其妻認(rèn)為開山平險(xiǎn)一事太難,不僅挖掉這兩座大山非愚公之力所能及,而且挖出的土石放到何處也是一大難題。其妻的`這些順慮,愚公當(dāng)然是考慮了的。但是,愚公為了子孫后代出入不受阻礙,他以宏大的心愿、堅(jiān)強(qiáng)的意志下決心要開山平險(xiǎn)。
。2)突出愚公對人和自然的關(guān)系問題有正確的認(rèn)識。他知道僅憑自己“曾小能損魁父之丘”的這點(diǎn)力量是完成不'了這件事的。但他相信他的子子孫孫“無窮匱”,“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有征服自然的信念。(意對即可)
2.表面看起來,智叟好像足聰明。因?yàn)橛薰吘埂澳昵揖攀绷,兩座山又這樣大,很難移走。但是,他卻沒有看到慰公一家子子孫孫不斷挖下去,“山不加增”,終究會成功的哲理。他譏諷、阻攔愚公移山,更說明他不足“智”,而是真正的“愚”。(意對即可)
3.愚公移山困難有:(1)山高而且大;(2)運(yùn)土石的工具很。唬3)運(yùn)土石的距離遠(yuǎn)、時問長。這可以從“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這句話中得知,也從側(cè)面寫出了移山的艱難。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7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xiǎn),指通豫南,達(dá)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xiàn)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炻首訉O荷擔(dān)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yùn)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fù)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12.下列加點(diǎn)詞意思相同的一項(xiàng)是()(2分)
A.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友人慚,下車引之
B.箕畚運(yùn)于渤海之尾皆以美于徐公
C.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文叔為白衣時,臧亡匿死
D.懼其不已也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3.解釋下面句中加點(diǎn)詞的意思。
⑴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
⑵指通豫南,達(dá)于漢陰漢陰:
⑶雜然相許許:
、炔偕咧衤勚伲
1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每小題3分)
。1)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15.對于愚公移山歷來毀譽(yù)不一,你認(rèn)為愚公該移山還是搬家?請談?wù)勀愕?看法。(4分)
20xx年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北海市中考語文試題
[參考答案]
12.D
13.且:將要,快要或?qū)⒔?)漢陰:漢水的南岸(3)許:贊同(4)操:持,拿
14.(1)憑你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也難挖平,又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樣呢?(2)冬夏季節(jié)變化,才能往返一次。
15.觀點(diǎn)一:愚公應(yīng)該移山。
。1)用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山可移!白幼訉O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只要持之以恒,山終有被挖平的一天。
(2)移山有利,愚公一家深受阻塞之苦,搬掉兩座山可“指通豫南,達(dá)于漢陰”,給子孫后代帶來莫大好處,這是深謀遠(yuǎn)慮之舉。
觀點(diǎn)二:愚公應(yīng)該搬家。
(1)搬家比移山容易得多,當(dāng)時生產(chǎn)力極其低下,工具簡陋,勞動強(qiáng)度巨大,移山困難重重。
(2)搬家比移山更明智。做事要會變通,山不轉(zhuǎn)水轉(zhuǎn),水不轉(zhuǎn)人轉(zhuǎn),山外更開闊,更方便,更適宜居家生活。(大意即可)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8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xiǎn),指通豫南,達(dá)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xiàn)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炻首訉O荷擔(dān)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yùn)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fù)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1.下列各句中加點(diǎn)詞解釋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2分)
A.聚室而謀曰(謀劃,商量) 雜然相許(紛紛)
B.懲山北之塞(懲罰) 出入之迂(曲折,繞遠(yuǎn))
C.畢力平險(xiǎn)(險(xiǎn)峻) 且焉置土石(哪里)
D.山之一毛(毛發(fā)) 何苦而不平(愁,擔(dān)心)
2.下列句子加點(diǎn)詞用法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2分)
A.且: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B.于:運(yùn)于渤海之尾 告之于帝
C.焉:且焉置土石 有子存焉
D.其:其如土石何 懼其不已也
3.下列關(guān)于本文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2分)
A.愚公是以發(fā)展的.眼光問題,他有克服困難的決心,有堅(jiān)持不懈的毅力,所以對移山充滿信心。
B.本文運(yùn)用了對比的寫法,愚公和智叟對比是主要的對比,是故事的寓意所在,同時,運(yùn)用二人姓名加重對比色彩,而且具有諷刺效果。
C.“其妻”與智叟都對愚公移山提出了疑問,其態(tài)度是一樣的。
D.本故事以神話結(jié)束全文,更加突出愚公的精神驚天地、泣鬼神,感人至深。
4.翻譯下列句子。(4分)
、呕芜\(yùn)于渤海之尾。
、迫晷闹,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
答案:
1.A
2.B
3.C
4.⑴用箕畚搬運(yùn)到渤海的邊上。
、颇闼枷腩B固,頑固到了不能通達(dá)事理的地步,連孤兒寡婦都不如。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9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xiǎn),指通豫南,達(dá)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xiàn)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炻首訉O荷擔(dān)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yùn)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fù)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乙】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鄉(xiāng),惟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攜酒至乙翁第①,二人對酌,不亦樂乎!乙翁曰:“向吾遠(yuǎn)游冀﹑雍③,但未嘗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勝!币椅淘唬骸安钜,汝之言!曩③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輩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錢塘,絕長江,而至泰陰。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無需相扶!弊匀粘鲋帘∧海阎涟肷揭。【注釋】①第:房屋、宅子、家。②曩:以往、過去。
9、解釋下面加點(diǎn)的詞(4分)
。1)懲山北之塞;(2)雜然相許;
(3)是山余亦未登;(4)向吾遠(yuǎn)游冀﹑雍。
10、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限斷兩處)(2分)
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輩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1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_____________
。2)越錢塘,絕長江,而至泰陰。____________
12、這兩則故事給我們怎樣的人生啟迪?(3分)________________
答案:
9、(1)苦于(2)贊同(3)這(4)先前,原來。
10、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輩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11、(1)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孤兒,七八歲,剛開始換牙,蹦蹦跳跳地前往幫助他們。
。2)走過錢塘,渡過長江,走著到了泰山的北面。
12、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10
中考真題演練《愚公移山》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fù)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1.愚公認(rèn)為兩座山可以移走的理由,錯誤的一項(xiàng)是( )
A.有不可動搖的決心。 B.有無窮無盡的子孫。
C.這兩座山不會再增高。 D.有操蛇之神的幫助。
2.用科學(xué)的眼光看,愚公移走兩座大山是不必要的,而且結(jié)果由天帝派神搬走了兩座大山也是不可能的。作者之所以這樣寫,其目的'是:( )
A.宣揚(yáng)封建迷信思想,夸大神的作用。
B.反映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jiān)強(qiáng)毅力。
C.宣傳人定勝天,不必用科學(xué),只須用苦力的思想。
D.批判不求進(jìn)取、知難而退、不識時務(wù)的消極思想。
3.對下面句子理解錯誤的一句是( )
A.曾不若孀妻弱子: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B.雖我之死:雖然我死了。
C.無隴斷焉:沒有山岡高地阻隔了。D.懼其不已也: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
4.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用原文填寫。)
5.說明愚公駁倒智叟的一句是:
6.結(jié)尾說上帝被愚公的“誠”感動了,這個“誠”指的是什么
【中考真題演練】參考答案1.D 2.B 3.B 4.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5.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 6.指愚公移山的決心和實(shí)際行動。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11
【甲】愚公移山(節(jié)選)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xiǎn),指通豫南,達(dá)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xiàn)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dān)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yùn)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乙】賣蒜叟
[清]袁枚
南陽楊二相公精于拳術(shù),每至演武場傳授槍棒,觀者如堵。一日,有賣蒜叟,咳嗽不絕聲,旁睨①而揶揄②之。楊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磚墻,陷入尺許,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墻,不能打人!睏盍R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縛于樹,解衣露腹。楊故取勢于十步外,奮拳擊之。老人寂然無聲,但見楊雙膝跪地,叩頭曰:“晚生知罪矣!卑纹淙褗A入老人腹中堅(jiān)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縱之,已跌出一石橋外矣。老人徐徐負(fù)蒜而歸,卒不肯告人姓氏。
注①睨:眼睛斜著看。②揶揄:出言嘲笑、諷刺。
15、下列加點(diǎn)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2分)
A、叩石墾壤 叩頭曰:“晚生知罪矣!
B、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C、跳往助之旁睨而揶揄之
D、雜然相許陷入尺許
16、對下列加點(diǎn)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xiàng)是( )(2分)
A、箕畚運(yùn)于渤海之尾(用箕畚裝土石) B、始一反焉(開始)
C、觀者如堵(墻)D、老人鼓腹縱之(放開)
17、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xiàng)是( )(3分)
A、甲文中寫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運(yùn)土路程的遙遠(yuǎn),說明了移山工程的艱巨,顯示了愚公的氣魄。
B、乙文中畫線句應(yīng)這樣劃分節(jié)奏:“拔其拳/已夾入老人腹中/堅(jiān)不可出!
C、甲、乙兩文都運(yùn)用了對比手法。甲文中將妻子和愚公進(jìn)行對比,乙文中將賣蒜老叟與楊二進(jìn)行對比。
D、乙文給我們的啟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時候都要謙虛謹(jǐn)慎,戒驕戒躁。
閱讀答案:
15、C 解析 A項(xiàng),敲、打/磕。B項(xiàng),將近/況且。C項(xiàng),代詞,他。D項(xiàng),贊同/上下。
16、B 解析 B項(xiàng),始:才。
17、C 解析 甲文沒有運(yùn)用對比手法。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12
閱讀下面文段,完成問題。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xiǎn),指通豫南,達(dá)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xiàn)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dān)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yùn)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fù)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對于愚公移山,人們的.態(tài)度不一。一方面,支持者眾,其家人______,其妻______,甚至鄰人之遺男也______;另一方面,也有反對者,智叟就______。(用原文填空)
3.根據(jù)你對本文的理解,說說愚公移山的精神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靠您的力量,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這兩座大山怎么樣呢?
2.雜然相許 獻(xiàn)疑 跳往助之 笑而止之
3.不畏艱難,堅(jiān)持不懈。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13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xiǎn),指通豫南,選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xiàn)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dān)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yùn)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更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真誠,命夸娥氏二子負(fù)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閱讀題
1.解釋下列加粗的詞語。
(1)懲山北之塞_______
。2)且焉置土石_______
(3)何苦而不平_______
。4)無隴斷焉_______
2.翻譯句子。
。1)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原文語句回答填空。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愚公移山的目標(biāo)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明愚公移山的決定得到大家擁護(h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能體現(xiàn)移山艱辛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現(xiàn)愚公駁斥智叟勝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太行、王屋兩座山被移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對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這一細(xì)節(jié)應(yīng)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說這個故事的最后還是靠神仙的力量把兩座大山搬走的,這樣看來,愚公還是無能的,你同意這種說法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對選文理解有誤的一項(xiàng)是( )
A.文章贊揚(yáng)了以愚公為代表的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宏偉抱負(fù),批判了智叟那種不求進(jìn)取,知難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極思想。
B.作者除用智叟這個人物與愚公進(jìn)行對比外,還用遺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動”等情節(jié)來襯托愚公,從而使愚公形象更加豐滿、高大。
C.智叟從靜止的觀點(diǎn)出發(fā),認(rèn)為人在自然面前是無能為力的,所以反對移山;而愚公從發(fā)展的觀點(diǎn)出發(fā),認(rèn)為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所以堅(jiān)持移山。
D.文章結(jié)尾借助神的力量來實(shí)現(xiàn)愚公的.宏偉抱負(fù),雖然增強(qiáng)了藝術(shù)效果,但也宣傳了生死輪回、因果報(bào)應(yīng)等封建迷信思想,這是應(yīng)該批判的。
參考答案
1.(1)戒,這里是。
。2)安放。
。3)愁。
。4)高地
2.(1)憑你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樣呢?
。2)你的心真頑固,頑固得沒法開竅,連寡婦孤兒都比不上。
3.(1)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指通豫南,達(dá)于漢陰;
(3)雜然相許;
。4)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5)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
。6)帝感其誠。
4.京城氏之子是“遺男”,年紀(jì)又很小,他去幫助愚公移山,必然是得到了他的寡母的同意,可見愚公的事業(yè)受到了眾人的擁護(hù)。再從“跳往助之”來看,他是出自真誠,高高興興地去的,更有說服力。(意對即可)
5.示例:不同意。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使山神害怕,天帝感動,文章這樣寫,恰恰表現(xiàn)了愚公移山的精神感人至深,其移山之舉有不可抗拒的力量。(意對即可)
6.D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14
文段,完成后面小題題。(16分)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xiǎn),指通豫南,達(dá)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xiàn)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炻首訉O荷擔(dān)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yùn)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fù)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小題1】下列句子中“之”的意義和用法與“雖我之死”中的“之”相同的是()。(3分)
A.本在冀州之南 B.汝之不惠 C.曾不能毀山之一毛D.告之于帝?
【小題2】解釋下列加點(diǎn)詞。(4分)
、傥崤c汝畢力平險(xiǎn)()②方七百里()
、圩幼訉O孫無窮匱也()④何苦而不平()
【小題3】翻譯句子。(6分)
、偃晷闹,固不可徹。
、趹蜕奖敝,出入之迂也。
【小題4】請站在保護(hù)大自然的角度,談?wù)勀銓Α坝薰蓖谏降目捶ā#?分)
答案
【小題1】B
【小題2】①險(xiǎn)峻的大山;②方圓;③盡;④愁,擔(dān)心。
【小題3】①你的思想頑固,頑固到不可改變。②苦于大山阻塞,出來進(jìn)去都要繞遠(yuǎn)路。
【小題4】示例:愚公這樣的做法是不行的。因?yàn)樯缴系牟菽局脖辉獾綇氐灼茐暮螅瑫䦟?dǎo)致土地沙化、生態(tài)失衡,會給人類生存帶來后患。(只要能從保護(hù)大自然的角度來談,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小題1】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虛詞“之”的含義的理解和識記,“雖我之死”的“之”字,解釋為“放在主謂之間”故選B
考點(diǎn):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2】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實(shí)詞含義的理解和識記,要求學(xué)生對重點(diǎn)詞語的.解釋進(jìn)行重點(diǎn)識記。還要求學(xué)生對文章熟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注意“險(xiǎn)”字的特殊用法,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考點(diǎn):理解常見文言實(shí)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3】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學(xué)生的閱讀理解和翻譯能力,要求學(xué)生多讀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點(diǎn)詞的翻譯。翻譯這一句時要注意第一句注意“之”字的翻譯,第二句同樣注意“之” 字的翻譯。
考點(diǎn):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4】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學(xué)生的語言表達(dá)能力,根據(jù)地理知識,寫出挖山之后,會出現(xiàn)哪些后果即可。
考點(diǎn):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diǎn)態(tài)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15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xiǎn),指通豫南,達(dá)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xiàn)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炻首訉O荷擔(dān)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yùn)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fù)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乙】鐵杵磨針
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碧赘衅湟,還卒業(yè)。媼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巖。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的詞語。(2分)
(1)年且九十( ) (2) 方磨鐵杵 ( )
(3)始一反焉( ) (4)媼自言姓武 ( )
2.【甲】文中下列幾組加點(diǎn)詞語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2分)
A. 且焉置土石 無隴斷焉
B. 懼其不已 其如土石何
C. 以君之力 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
D.操蛇之神聞之 告之于帝
3.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1)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譯文】
(2)太白感其意,還卒業(yè)。
【譯文】
4.由【乙】文演變的.民間俗語為(1分)
答:
5.這兩個故事,給你怎樣相同的啟示?(2分)
答:
6.李白勤學(xué)苦讀,終成詩仙。請?jiān)倥e兩個我國古代名人的勤學(xué)事例。(2分)
【人物】 【事例】
【人物】 【事例】
7.【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移山的目的是“ ”(用原文回答,2分)
8.【甲】文寫山的高峻、遺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對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
答:
答案:
1.(2分)(1)將近 (2)正在 (3)同“返”,往返 (4)說 (各0.5分)
2.(2分)D
3.(2分)(1)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 。(1分)
(2) 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動,回去后終于完成了自己的學(xué)業(yè)。(1分)
(注意譯準(zhǔn)“固” “徹” “感” “卒”,其余譯對大意即可給分)
4.(1分)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5.(2分)【示例】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這樣才能成功。(符合題意,語言簡明通順,言之成理,即可視情況給分)
6.(2分)【示例】匡衡 鑿壁偷光 / 孫康 映 雪照讀 / 車胤 囊螢讀書等。 (要求寫出真實(shí)姓名,事例言簡意賅。各1分)
7.(2分)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達(dá)于漢陰 (各1分)
8.(2分)從側(cè)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難的決心、堅(jiān)韌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孫的宏愿。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相關(guān)文章:
寬容課文閱讀答案:寬容閱讀答案04-02
《閱讀》閱讀練習(xí)及答案10-18
掩飾的閱讀及閱讀答案06-07
蟾蜍登月閱讀及閱讀答案05-24
《安靜的閱讀》閱讀試題及答案10-02
《關(guān)于閱讀革命》閱讀答案10-24
《手機(jī)》閱讀答案06-14
《浣溪沙》閱讀答案07-05
《鼾聲》閱讀答案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