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譜有哪些種類
樂譜是一種以印刷或手寫制作,用符號來記錄音樂的方法。樂譜有哪些種類?下面就一起來了解看看吧!
總譜
記載合奏或合唱的樂譜,由許多單行譜聯(lián)合組成。
分譜
分別記載著每種樂器或每個聲部的樂譜。
大譜表
由高音譜表與低音譜表聯(lián)合組成,用于鋼琴、管風琴、豎琴及混聲合唱等。兩譜表中隱伏一條臨時加線代表中央C,故又稱十一線大譜表。
五線譜的前身可追溯到中世紀的紐姆記譜法及有量記譜法。紐姆譜以橫線為標準,用符號表示音的高低,但不顯示音值長短。從7世紀起,這種記譜法出現(xiàn)在歐洲天主教堂內,最初只用一根線代表F音高,11世紀經(jīng)阿雷佐的圭多逐步發(fā)展成四根線。規(guī)定音高為d、f,a、c,并將f錢畫成紅色,c線畫成黃色(后來又成為五線譜中高音及低音譜號的`起源)。13世紀有人使用第五根線,成為五線譜的前身。到了16世紀又有了加線的辦法,它更加完備了音高的記載。
有量記譜法是13世紀科隆教士弗蘭科創(chuàng)始的。這種用音符、休止符和記號嚴格規(guī)定了音的長短的記譜法,是對紐姆譜的補充和豐富。在1450年左右,音符是用涂以黑色涂成的,它被稱為有量黑符,以后改用空心音符,又被稱為有量白符,這種記譜法在西方一直使用到17世紀左右。
五線譜在前兩者的基礎上出現(xiàn),到17世紀逐步完善,18世紀開始定型沿用至今。如小節(jié)線原用于文字譜,17世紀末被五線譜所采用,升降記號通用于18世紀,表情記號取自有量記譜法,裝飾音記號源于紐姆譜,17世紀系統(tǒng)化后用于五線譜。五線譜所用的音符及休止符各有8種。
五線譜傳入中國,最早見于文字記載的是1713年的《律呂正義》續(xù)編,書中記述了五線譜及音階、唱名等。五線譜在中國逐步流傳和使用,是于19世紀中葉以后隨著西方傳教士的傳教及新學的興辦才有所推廣。在五線譜之外,還存在著各種線譜的體系。除紐姆譜外,在16世紀中意大利和英國就曾使用六線譜及七線譜(供管風琴之用)。20世紀初,也有人對五線譜進行過改革,并作過種種多線譜的嘗試,但都未能普及。
【樂譜有哪些種類】相關文章:
樂譜種類入門知識02-26
樂譜分類方式有哪些09-23
嗩吶的種類有哪些02-23
和弦的種類有哪些04-02
音階有哪些種類09-15
樂器的種類劃分有哪些05-11
防火墻種類有哪些08-22
演講稿的種類有哪些07-27
電腦的操作系統(tǒng)種類有哪些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