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歌唱吸氣及用氣的原理簡介
歌唱作為一項音樂表演活動,是以自已身體的有關器官作為樂器來進行演奏的,歌唱者既是演奏員又是樂器本身。下面小編為您整理了歌唱吸氣及用氣的原理,歡迎閱讀。
歌唱吸氣及用氣的原理簡介 1
歌唱吸氣原理
呼吸運動的本質是胸腔容積擴張帶動肺擴張形成與外界的負壓差。胸腔四周是由胸椎、胸骨、肋骨包圍,上連接頸部,下與腹腔由橫膈膜分隔。胸腔容積擴張主要由肋間肌、膈肌收縮來完成,相應的呼氣時肋間肌膈肌被動舒張。
一般呼吸根據(jù)不同的肌肉群運動可主要分為四種(四部分獨立工作,日常呼吸多組合使用):肩式呼吸、提胸骨式肋間肌呼吸、肋骨橫闊式肋間肌呼吸、腹式(橫膈膜式)呼吸。
肩式呼吸——我更傾向于說少數(shù)人吸氣就聳肩的壞習慣——對吸氣基本沒啥幫助反而讓上半身僵掉,唱歌肯定錯,不再提。
胸廓骨骼構造:要了解兩種肋間肌呼吸要先了解相應骨骼構造,先上個圖。
提胸骨式肋間肌呼吸指的是通過肋間肌收縮靠前5對肋骨抬動胸骨,增大胸腔容積的呼吸方式,重點是要抬胸骨。這就是一般俗稱的“提氣”,也被稱作“胸式呼吸”。胸式呼吸時胸部有明顯起伏。由于抬動胸骨會帶來1.吸氣效率較低;2.牽動與第一根肋骨、胸骨、鎖骨相連的喉部肌肉;3.使肩部頸部胸部等僵硬不利于胸腔共鳴;4.無法較好控制用于“用氣”環(huán)節(jié) 等問題而不在歌唱中使用。
肋骨橫闊式肋間肌呼吸指的是通過通過第6-12對肋骨(主要是10-12)肋間肌收縮橫向向外擴張,增大胸腔容積的呼吸方法。這種方法據(jù)說在唱高音時會用到,實際上一般人唱歌以及聲歌系學生初學并用不到,也不是本文討論的重點。
腹式呼吸,又稱橫膈膜式呼吸,是通過膈肌收縮橫膈膜下降增大胸腔容積的呼吸方式。能提供大約60%~80%的通氣量,呼吸效率高。因為橫膈膜分隔胸腔和腹腔,當膈肌收縮時會把腹部器官向下、向前排,所以腹部要放松。如果有人讓你吸氣時收緊腹部,那肯定是錯的。
以上是四種呼吸原理簡述。綜上可知歌唱時主要用腹式(橫膈膜式)呼吸的方式吸氣。吸氣方式不當會導致吸氣效率不高、影響喉部肌肉、上身僵硬、不利于歌唱用氣等問題。這也是一般老師要求吸氣“深”、“沉”的意思。
看到這里你可能會想“和平時呼吸沒什么不同啊?”。的確即使未經歌唱呼吸訓練,很多人也可以輕松做到腹式呼吸甚至日常平靜呼吸也只是用腹式呼吸。不同的是,平靜呼吸是一種被動呼吸,節(jié)律較慢,而歌唱時的氣口往往沒有這么充足的時間讓你緩緩吸氣。當你為了下一句“猛吸一口氣”時如果未經訓練很可能這“一口氣”就浮在胸口了。
歌唱用氣原理
歌唱用氣為什么和平時呼氣有著本質的不同?因為平時呼氣更被動。
平時呼氣都是在吸氣時肋間肌、膈肌收縮的狀態(tài)下放松,然后借助胸骨肋骨橫膈膜彈性回縮減小胸腔容積完成呼氣。而歌唱、說話等發(fā)聲的時候用氣是一個更為主動的過程,且氣流量明顯小于平時呼氣的氣流量。一口氣平靜三秒呼完和說話說個七八秒沒氣了換氣區(qū)別顯然很大,更何況唱歌有時要堅持10多秒。
下面是一段聲帶振動原理
氣流通過氣管到了喉部,因為聲門附近的氣道(airway)比較狹窄,所以氣流通過聲門的速度加快,根據(jù)白努利定律(Bernoulli's law),氣流加快處壓力會降低,加上兩側聲帶黏膜極為松軟,于是兩片聲帶就向中央靠近、合攏。緊接著當聲門閉合之后,來自肺部的氣流無法通過,累積的氣體壓力將再度將聲門推開,如此周而復始便產生振動。
如此要求的氣流,其氣流量和力度是要較為精準的控制的,體現(xiàn)了歌唱用氣的難點。
那正確的歌唱用氣是什么過程呢?
在之前,你正確地使用橫膈膜式吸氣,吸好氣后保持吸氣狀態(tài),即保持膈肌收縮的狀態(tài)。(膈肌別松勁)有控制地收縮你的腹部。
很多人唱歌,盡管已經學會腹式吸氣了,氣吸完嘴一張,氣就“浮”了起來。甚至不用讓他們張嘴唱歌,只讓他們憋氣,氣也會“浮”起來。準確講,這是膈肌松掉時,由于還沒出氣,胸廓容積是不變的,胸骨就這么被抬了起來。氣一“浮起來”也出現(xiàn)類似胸式呼吸的一些毛病。怎么辦呢?保持膈肌收縮,要練。
保持膈肌收縮的狀態(tài)又如何用氣?前文已提到了膈肌收縮時會把腹部器官向下、向前排,所以使腹部內收的肌群便是膈肌的拮抗肌,在膈肌收縮同時收縮膈肌的拮抗肌,才能做到對歌唱氣息運用的控制。
歌唱吸氣及用氣的原理簡介 2
一、找換氣口
要唱好任何一首歌前,請你拿好歌詞,先有感情地朗誦歌詞。說和唱原本就是相通的,在朗誦的時候你可以更容易地知道如何斷句,在哪里換氣,甚至感情的分配,輕重處理在本質上也是一種氣息的分配。
反復朗誦,不斷細細體會,確定下最適合的換氣口。比如高潮地方用氣自然多一些,微弱的部分用氣自然少,高音的部分相對用氣多一點,低音少一點,實詞用氣多,虛詞用氣少等等。
具體到一首歌里音和音之間、句和句之間、段和段之間怎樣安排氣息的用量,來體現(xiàn)其中高低輕重緩急的效果,就要好鋼用在刀刃上。如果不論哪里都卯足勁兒唱,氣息無論什么字什么音全都使足,那必然是不夠用的。
二、換氣的方式
換氣的方式有很多種,相信大家也都聽過很多。這里我只提兩種,一種是正常換氣,一種是偷氣。一聽就很明白,前一種是常規(guī)的,大口換氣,要做到足夠飽滿;后一種則是小口的,迅速的,偷偷地。在第一點中我們已經確定了要在哪里換氣,這些地方一般而言都是正常換氣,足足地吸飽滿,是歌曲中自然而然的,必須的。
那么,偷氣則要靈活運用,有些朋友在第一點做好以后,唱的過程中還會出現(xiàn)氣不夠的現(xiàn)象,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分析,是不是在這一句中間,我們還要哪里可以偷一口氣,需要注意的是,這個偷氣不能影響歌曲的流暢性,對歌曲感情的表達,意思的表達不構成太大的影響。
再有一個就是高音,許多人有個誤區(qū),認為高音就需要大喊大叫,出的聲音大了就自然有了高音,這是絕對錯誤的,高音的確費力,需要的氣息量大。但絕對不是費力了、用足了氣就一定是高音。高音一樣要控制的非常精準,千萬要克服憋一口氣到了高音全放出來這種“沖高音”的做法。
三、如何吸氣呼氣
對于一個歌手來說標準的深呼吸是將所有的氣息,在吸得時候沉在丹田,會感覺腹部有脹滿的感覺,然后在盡量的以慢慢的速度呼出來,盡量的讓呼氣保持更長,試著如果背后有人用手按在腰的兩側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腰部變粗了,這樣反復的練氣息,每天約十五分鐘堅持一段時間會發(fā)現(xiàn)過一段氣息會變得又穩(wěn)又長。
在做深呼氣練習時,先做好正確的演唱姿勢,保持腰挺直,肩部松寬,頭自如,眼望遠處,從內心到面部的表情都充滿情意,然后,“痛快的嘆一口氣”使胸部放松,吸氣時,口腔稍打開,硬軟腭提起,并與提眉動作配合,很興奮地以后腰為主,將腰圍向外松張,讓氣自然地、流暢地“流進”使腰、后背都有“氣感”,胸部也就自然有了寬闊的感覺,比如用“打呵欠”去感覺以上動作。
但呼氣時不準過頭,否則使胸。腹部僵硬,影響發(fā)聲的靈活和音高的準確,吸氣時不要有聲響,反之不僅影響歌唱的藝術效果,好會使吸氣不易深沉,影響氣息的支持,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養(yǎng)成兩肋擴張,小腹微收的習慣。
【歌唱吸氣及用氣的原理簡介】相關文章:
什么是唱歌吸氣時的氣沉丹田01-20
聲樂吸氣方法介紹01-26
宣傳安全用氣的標語02-22
安全用氣的宣傳標語04-27
用英語怎么表示24節(jié)氣?01-31
“24節(jié)氣”用英語怎么說?01-30
安全用氣帶來美好生活作文03-06
歌唱中口型大小對歌唱的影響薦讀10-12
歌唱青春作文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