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基礎訓練內(nèi)容
聲樂是以人的聲帶為主,配合口腔、舌頭、鼻腔作用于氣息,發(fā)出的悅耳的、連續(xù)性、有節(jié)奏的聲音。下面小編來給大家介紹聲樂基礎訓練內(nèi)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聲樂基礎訓練內(nèi)容 篇1
1、“哼鳴”的基本練習
一般在開始練聲時,先練練“M”是有益的,因為發(fā)這個音容易達到高位置和靠前、明亮、集中的效果。練習哼鳴時首先上下唇自然地閉上、口腔內(nèi)部要打開,好像閉口打哈欠的感覺,感到聲音向高位、額竇、鼻竇處擴展,但切勿把聲音堵塞在鼻腔里,否則會發(fā)出鼻音。
2、母音的練習
除進行哼鳴練習外,更多地是進行母音的練習,如a、e、i、o、u等單母音練習,也可用混合母音練習如ma、me、mi、mo、mu等等。
3、連音練習
歌唱聲音的主要表現(xiàn)力就在于聲音的連貫優(yōu)美,為了使聲音有更多的連貫性,可以將練習的音域相對拉寬些,練習也可以隨之難度更大些。
4、頓音練習
頓音唱法又稱為斷音唱法。要求唱得清晰,短促,靈活,富有彈性,集中感強。練習時要注意一字一音的靈活性和一字一音的連貫性。
5、連音和頓音結(jié)合的練習
在基本掌握了連音和頓音唱法的基礎上,可以加連音、頓音結(jié)合在一起的練習,這樣有利于歌唱狀態(tài)的統(tǒng)一,頓音好像是一個“點”,連音像是一條“線”,這樣以點帶線,便聲音的位置統(tǒng)一,并保持氣息均勻流暢。
6、保持共鳴位置不變的練習
找共鳴位置最好的辦法就是體會“哼鳴”感覺,如果這個共鳴焦點找準了,那么其它所有的音都應該向這個哼鳴位置靠攏,這樣才能達到歌唱的高位置,使聲音上下統(tǒng)一。
7、聲音靈活性的練習
這種練習主要是為了適應歌曲演唱中快速、流動的要求,以達到更積極的身體、喉嚨、氣息的配合。
8、字聲結(jié)合練習(帶詞練習)
要求根據(jù)詞意富有想象,有意境,有畫面,語氣有表現(xiàn),聲音有樂感,有感情地去唱。力求做到字準腔圓,以情帶聲,聲情并茂,慢慢地向歌唱歌曲作品過渡。
9、練聲注意事項
1)要注意保護好自己的嗓子,適當?shù)鼐毘l(fā)聲練習的時間,初學時20分鐘一次為宜,以后逐漸地加至半小時或一小時,堅持每天練習最重要,絕對避免用全音量來練習。大聲地亂唱,容易使歌唱器官受損。
2)在沒有能力唱高音之前,切勿做高音練習,經(jīng)常唱一組你最滿意的音,選擇曲目更要謹慎,不要唱不適合自己的曲目。
3)每次練習應有新鮮感,精神集中,感興趣地練習。
4)練習時要多用慢的、短的樂句作為最初的練習。
聲樂基礎訓練內(nèi)容 篇2
一、呼吸訓練:
呼吸是歌唱發(fā)聲的基礎和動力。歌唱呼吸是要根據(jù)樂曲的長短、強弱、快慢、感情的表達而安排吸入和呼出的量,并進行有意識的控制。這與無意識的說話呼吸顯然不同。
(一)、呼吸要領(lǐng):
1、姿勢:練聲前,要開胸、立腰、松肩,切勿胸腔憋氣,一般要求站立練聲。坐著練聲時,后背要離開座椅靠背,上身挺直,只坐椅凳的三分之一,正襟危坐,全身放松。
2、深吸氣:兩手叉腰,口鼻張開,作深呼吸。手要感覺到腰腹部有向外的張力,胃部以下有下墜感,氣沉丹田。
3、急吸氣:眉毛上揚,眼睛睜大,鼻孔張開,開口急吸,作驚恐狀。腹腔有抬的感覺,同時還有個對抗點,橫膈膜向下抻,腹腔及腰帶周圍有酸脹感。
(二)、訓練方法:
1、慢吸慢呼:兩手叉腰,口鼻張開,作深呼吸后控制一下,然后通過齒尖隙“絲絲”徐徐放氣,越慢越長越好,堅持到快沒氣時,一下將余氣放掉。練習的要點是學會對氣息的控制。長期訓練可使徐徐放氣時間越來越長。
2、快吸慢呼:作驚嚇狀,口鼻張開,急吸后控制一下,然后通過齒尖隙“絲絲”徐徐放氣,。方法如上。
3、快吸快呼:短促時間內(nèi)快吸快呼,有跑步后上氣不接下氣的感覺,俗稱“狗喘氣”。長期堅持訓練可以取得急促換氣,輕松自如,不露痕跡的效果。
4、循環(huán)呼吸:在合唱延長拍時,若氣息調(diào)整不足,要求合唱團員互相錯開換氣時間,不露痕跡的偷換口氣。
(三)、注意事項:
1、注意換氣的部位:一首歌曲在何處換氣,如何換氣是表現(xiàn)歌曲魅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聽從指揮的指導,標注好換氣位置。
2、學會氣息的均衡利用:發(fā)聲的大小在于“力度”而不在于“音量”。有控制的發(fā)聲,才能做到“強而不驕,弱而不虛”。
3、掌握音調(diào)的力度:一首歌曲內(nèi)有強、有弱、有軟起、有硬起,有漸強、有漸弱等等,掌握歌曲的表現(xiàn)力是要靠氣息的運用。
二、發(fā)聲訓練:
(一)、發(fā)聲要領(lǐng):
1、打開口腔,作打呵欠動作,重點體會打哈欠時的吸氣感,后喉頭應有點涼意,這是發(fā)聲時發(fā)出氣息的正確通道。
2、尋找聲帶:早起時打嗝不出聲,可以找到自己聲帶的位置。說話不出聲,可以起到聲帶按摩的作用。
3、微笑唱歌:唱歌時,要面帶微笑,軟腭才會抬起來,出聲明亮,不發(fā)悶。微笑唱歌是找到共鳴的最好辦法。
4、正確的發(fā)聲是“氣通、聲形、不顫”,感覺到有面罩共鳴。
5、美聲唱法強調(diào)發(fā)聲的“共鳴”效果。從聲帶發(fā)出原音,在人體內(nèi)經(jīng)過共鳴腔體而引起的共振作用,在聲樂上叫做“共鳴”。人體內(nèi)的共鳴腔體有頭腔(含頭腔、鼻咽腔)、口腔(含咽腔、口腔)、和胸腔等。一般唱高音多運用頭腔,唱低音多運用胸腔。用頭腔共鳴多,聲音容易僵;用口腔共鳴多,聲音容易散;用胸腔共鳴多,聲音容易悶。
(二)、訓練方法:
1、“Hm”(哼鳴)練習:
采用唱“Aa”(啊)的口形,口腔打開(在耳前有個坑),上下兩唇輕輕合攏,嘴里好像含著半口水,出聲時有擤鼻涕的感覺,鼻腔內(nèi)嗡嗡作響,此時嘴唇也會感到時有震動,嘴唇還有發(fā)麻的感覺。發(fā)聲時,先吸氣,控制一下,收腹發(fā)音,頭頂開花,聲音向上前方作高拋線打出,打向意念中前方的某一點,聲音保持在鼻咽腔和頭腔中共鳴。
2、唱“Aa”(啊)練習:
“Aa”(啊)的發(fā)音,要做到“O”(歐)的口形中唱“Aa”。發(fā)音方向同”Hm”,要作高拋線向上前方某一個點打出。
3、唱“Mi”“Ma”的練習:
在唱“Mi”要有“ü”(于)的音,在唱“Ma”時要有“O”(歐)的音,口形保持“O”形。
4、唱“Lü”(驢)“Lu”(魯)“Lo”(樓)“Lei”(類)“Li”(里)
注:“Lü”(驢)為鼻咽腔共鳴,小嘴大腔;
“Lu”(魯)為頭腔共鳴,在高音(﹢f)區(qū)以上才能體會到;
“Lo”(樓)為鼻咽腔、頭腔和胸腔復合式三腔共鳴;
“Lei”(類)為要微笑才能正確發(fā)聲,其口形保持“O”形不變;
(三)、注意事項:
1、發(fā)聲的位置:發(fā)聲的位置是聲樂訓練的核心,要用心去領(lǐng)會。美聲唱法強調(diào)發(fā)出的聲音要像一根柱子,也就是“橫音豎唱”。同樣一個母音用喉頭肌肉的力量唱,聽起來就僵直,用正確的位置唱,聲音就明亮,并富有彈性和變化,有穿透力。
(1)、原音的體會:單純聲帶的聲音是很小的,原音通過不同的共鳴腔體共鳴得到放大,才能有渾厚的力度。
(2)、高位置的體會:高位置就是鼻咽腔以上部位的共鳴。用正確的哼鳴或打電話時發(fā)出的“嗯”的聲音用心去體會。
2、關(guān)于練聲:
(1)、發(fā)聲要有方法:未曾發(fā)聲,先要有聲在耳,不論是識譜還是唱歌,不論是大聲還是小聲,只要出聲就要想到方法。
(2)、把握好音域:重點練習和鞏固中音區(qū)是至關(guān)重要的。中音區(qū)是向上和向下擴展音域的橋梁,只有在中音區(qū)找到正確的發(fā)聲方法,才不會出現(xiàn)“僵、擠、撐”的毛病。
(3)、注意曲調(diào)的斷和連:斷的要注意彈性;連的要注意聲音的連貫和母音轉(zhuǎn)換位置的統(tǒng)一。
三、吐字發(fā)音訓練:
(一)、要領(lǐng):
1、“吐字在前,成聲在后”,或“聲母在前,韻母在后”;中國字由字頭、字腹、字尾三部分組成。字頭一般是聲母,字腹是韻母,字尾是指最后的收音。要求:“字頭吐字敏捷,字腹成聲充實,字尾歸韻要快”。具體地說,吐字行腔要做到“掐頭去尾,表現(xiàn)中間”。切忌字頭發(fā)音拖長,那就成了“咬字”而不是“吐字”。在我國,戲曲、曲藝等傳統(tǒng)唱法中,總結(jié)吐字的四個要點,可以借鑒:
(1)、字頭要分清:字頭的聲母要唱準確,不要“你”、“李”不分。
(2)、字腹不變形:字腹的韻母是字音的主體,不要變形。
(3)、字尾要收好:忽略了字的收音會使字音走樣!笆帯睕]收好就成了“大”了。
(4)、音調(diào)要念準:中國字有四聲,即陰平、陽平、上聲、去聲。
例如:“麻”字的四聲是“mā”(媽)“má”(麻)“mǎ”(馬)“mà”(罵),四音不準,就成了“倒”字,
2、起音:
(1)、軟起:關(guān)鍵在于氣息控制。把吸、控制、發(fā)聲像擠眼藥似的徐徐擠出,又像推車上坡,連綿用力把聲發(fā)出。
(2)、硬起:吸氣、控制、噴口出聲,氣動聲成。
閉口音:Ji、Qi、Xi發(fā)聲時要想到a,翹唇,圓聲。
閉口音:Wu、Qu發(fā)聲時要向后出聲,吸著唱而不是吹著唱,把出聲的位置抬到軟腭上后方。音調(diào)上行時,吸氣感漸強,胸部有抻拉的感覺。
3、注意:唱歌時不能尖、不能白、不能顫、不能搖。
(1)、字包音:發(fā)聲時夸大了聲母,如江、洋等,要從思想上注意發(fā)聲位置,做到橫音豎唱,控制“O”形口形。
(2)、音包字:發(fā)聲時夸大了韻母,沒把字頭唱清楚,使人聽不請你唱的是什么字。
(二)、訓練方法:
1、干咳:聲氣同步,硬起。這時。呼吸下來了,胸腔放松了。唱Aa、Ei、Ou、Wu時要保持口腔內(nèi)為“O”形?谛尾坏萌我庾儎樱挥蒙囝^發(fā)音,才能做到統(tǒng)一。
2、唱“Aa”時,要有“i”(唉)的明亮、“O”(歐)的圓潤、“e”(哦)的力度。
3、唱“e”(哦)時,“e”是低位音,但要用高位置的感覺唱。
4、唱Nu、Mu、Su、Tu、Lu、Ku、Hu時,所有的母音要有立體感,小嘴大腔,吸著唱。
5、唱Ha、He、Hei、Hu時,聲音通過眉心后頭向上前方高拋線打出,打向意念中上前方的某一個點,頭若感覺有點脹就對了。
四、美聲唱法和訓練:
(一)、呼吸和支持:
1、呼吸是歌唱的動力:
作“驚嚇狀”的開口急吸或“聞香狀”的深吸氣,全要求在吸氣時兩肩放松,上胸打開,把氣吸到腰腹周圍。這時是包括兩肋、腰圍和后背在內(nèi)的吸氣肌肉群在工作。這也是唱高音用氣的位置。
2、呼吸是歌唱的支持力:
發(fā)聲用氣要學會控制,不要一唱歌氣就跑光了。要保持在吸氣狀態(tài)下,小腹卷兜內(nèi)收,兩肋擴張如展翅,胸部向前上挺,聲音被氣息托“抬”出來。呼與吸的肌肉群同時工作,呼與吸形成的對抗所產(chǎn)生的氣息密度就是“呼吸的支持”。有了支持就可以用最小的氣息消耗唱出最大的音量。
(二)、歌唱的發(fā)聲:
1、真假聲的混合:
美聲唱法是真假聲的混合唱法。真聲是整個聲帶振動(全振),而假聲則是局部振動(邊緣振動)。在低音區(qū)以真聲為主;在中音區(qū)是真假聲的混合;在高音區(qū)則逐漸丟掉真聲而以假聲為主。
2、共鳴的混合:
美聲唱法不僅是真假聲的混合,而且共鳴的使用也是混合的。在低音區(qū)以胸腔共鳴為主;在中音區(qū)則加大了鼻咽腔、口腔的混合共鳴;進入高音區(qū)則加大了頭腔共鳴。聲音越高越要往后腔體的后上方去唱,頭腔共鳴就更多了。
3、男高音的唱法:
男聲不是入高音后突然變成假聲,也不是用唱中音區(qū)的方法唱高音,而是在保持中音區(qū)音色的基礎上,加入假聲和頭腔共鳴,從而達到在高音以頭聲為主,又不丟掉中音區(qū)音色的唱法統(tǒng)一。男聲在唱高音時,一般從換聲點#f2開始加假聲,進入頭腔共鳴,越往高音走,假聲唱的越多。這樣,用假聲為主的混合聲唱高音,在加上頭腔共鳴和呼吸的支持,唱到b2和c3就容易多了。
4、女高音唱法:
女聲的低音是用真聲為主的聲唱,即“立”起來的真聲,女聲的中音區(qū)已是假聲成分較多的混合聲區(qū)。由低音的真聲往中音區(qū)的混合聲過度時,如不得法,會有一個“坎兒”,也就是“換聲點”。由中音區(qū)混合聲進入高音區(qū)以假聲為主和頭腔共鳴時,同男聲一樣也還有一個換聲點。
5、換聲問題:
解決換聲問題的方法是在換聲點前4個半音就要聲音“立”起來,貼著后咽壁向上發(fā)聲就容易進入頭腔共鳴。把換聲后的#f2、g2、ba2三個半音堅持住,反復練習,熟練地掌握了這種唱法,腔體是打開的,上下是暢通的,從中音區(qū)開始再多給點氣息和空間,能輕松自如的唱歌時,就不存在換聲問題了。
(三)唱法訓練:
1、全身放松,深吸氣后腰圍處有向外漲的感覺,這時作打“哈欠”狀,用吹蠟燭的方法向上吹氣,也可以輕柔的慢吹氣,體會喉器腔體打開的感覺。
2、吹氣出聲以氣帶聲發(fā)“Ha”(哈)音。出聲時,始終要想到“H”字頭,出聲自然,不要喉頭肌肉擠出的聲音,這時,便能體會到頭腔共鳴,腦袋有“嗡嗡”的感覺。
3、隨著練聲進入高音區(qū),把“Ha”變成“Hu”,使聲音“立”起來,挺腰、后仰、意念中“吸”著唱,以假聲為主很容易進入頭腔共鳴。此時,呼吸對聲音的支持從腰、背肌直通頭頂,聲音越高,假聲和頭腔共鳴就越多。同時,也會感到在胸口還有一個向下抻的對抗點,下巴也有向內(nèi)拉的感覺。
4、用懶洋洋沉睡感的唱“Ha”,可以幫助你打開腔體,喉器放松,而唱“Hu”時,會有吸著唱的感覺,其聲音圓潤,豎了起來形成了音柱,不僅明亮,還有穿透力!癏a”是一片,“Hu”是集中;“Ha”有嘆息感,而唱“Hu”就有高位置和頭腔功名了。
5、音準問題:唱歌的音準主要自己的耳朵聽覺的敏感度,特別是半音的聯(lián)系。在1、2、3、4、5、6、7七個音級中,1、3、5是穩(wěn)定音級,2、4、6、7是不穩(wěn)定音級。其中“4”容易唱散,導音“7”容易唱低。因此,在唱不穩(wěn)定音級,2、4、6、7時要向上抬著點唱,就不會跑調(diào)了。
6、吐字問題:吐字時,字頭(聲母)要用力,除了“G、H、K”外,均在嘴的前部。吐出字頭后,要往母音上過度,除“i”,均在喉后部。不論吐什么字,在低音區(qū)用原音,在中音區(qū)要加“o”(歐),進入高音區(qū)一律加“u”(嗚),發(fā)聲越高,你會感到喉頭在下降,這不是壓的力量,而是被胸部肌肉給抻下去的。
聲樂基礎訓練內(nèi)容 篇3
1.演唱的姿勢
1.1站立姿勢。不僅是為了臺風好,還關(guān)系到發(fā)聲的質(zhì)量,呼吸的順暢。所以要求學生保持標準正確的姿態(tài):男生兩腳自然分開站立,挺胸、收腹;女生左腳向前跨小半步,保持頭頂天花板的感覺,挺胸、收腹。人體重心在前腳,身體前傾,肩膀放松不能聳肩。
1.2面部表情。面部肌肉放松,臉部呈微笑狀,兩嘴角微微上翹,給人的感覺應該是發(fā)自內(nèi)心甜美的笑容。
2.打開咽喉腔體
2.1無聲練習。左右牙關(guān)凹下,表面形成兩個“酒窩”,嘴巴上下打開擴張,舌尖抵在下齒垠內(nèi)側(cè),然后舌體后三分之一向后退,舌尖不動,同時舌中間凹下、兩側(cè)隆起,使舌體形成直溝。學生可照鏡子反復練習,每次練3分鐘。
2.2單元音a、o、e、u、i運用打呵欠的方式按順序說出來,從高、中、低童連貫不留痕跡地反復練習5分鐘,說i時聲音是從牙關(guān)發(fā)出來的。在做這個練習時,要保持嘴角上揚,呈微笑狀態(tài)并有輕微的揚眉。
3.單元音、復合元音的練習
a、o在打開咽喉腔時位置是一樣的,只是口形稍有變化,用a、o音練習能鞏固正確的發(fā)聲位置,而且聲音很明亮、悅耳、結(jié)實,還能有效克服兒童的奶聲和扁嘴歌唱的毛病;用u音練習,很容易打開通道獲得高音,主動用上氣息。此外,lu在發(fā)聲時可以避免孩子們用聲帶喊叫的現(xiàn)象,練習時也很容易獲得頭聲和高位置。對于初學者,我不主張用“咪”和“嗎”來訓練,很容易造成“咧”和“橫”著唱。哼鳴練習也可以較輕松地打開通道獲得高音(頭聲),輕聲、假唱、哼鳴三大發(fā)聲輔助練習缺一不可。
4.呼吸訓練
呼吸是歌唱的基礎,兒童的肺活量小,相對于成年人呼吸淺得多,所以平常兒童的心跳、呼吸頻率比成人快。由于呼吸短促,唱起歌來常常感到氣息不夠用,特別是唱較長童時更加困難。故此,兒童的呼吸訓練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4.1深呼吸練習法。小嘴自然張開和鼻腔同時慢慢地將氣從上往下吸進肺的底部、腰圍處,腰圍有漲滿感,呼氣時保持吸氣時的狀態(tài),讀S音把氣徐徐地有控制地呼出,反復練習五分鐘。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可以逐步解決呼吸問題。
4.2吹紙片的練習。具體做法如下,撕一個稍長一點的紙條,一厘米寬即可,用手捏著上方,放在嘴前約一公分的距離,可逐步把距離拉長。用吸好的氣吹紙條的下方,從紙片振動的頻率辨別氣息是否均勻、集中、有力,從而使孩子們感覺呼吸時腹部的對抗作用。這一練習既鍛煉了腹部的力量,又對增強氣息控制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5.咬字吐字
咬字吐字練習:唱歌和說話一樣,要求咬字吐字清晰,在唱歌時必須運用歌唱語言的方式來咬字吐字。歌唱語言是建立在生活語言的基礎之上,通過藝術(shù)加工,形成歌唱語言的規(guī)律。在演唱歌曲之前,要對歌詞進行咬字吐字處理,這樣才能把節(jié)奏中的字和旋律唱清楚。對于歌曲中的每個字,咬的要準確,這就需要嘴、口腔與意識的功夫了。在咬字、吐詞、拖腔、收聲的過程中,都不能大意,必須要用“心”念字,在這個基礎上演唱歌曲,就能達到“字正腔圓”的目的;在表現(xiàn)抒情類歌曲時,一般曲調(diào)慢而有序,咬字時要非常清楚,這就要求熟練咬字吐字技術(shù)。
6.節(jié)奏訓練
節(jié)奏訓練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節(jié)奏感。加強平穩(wěn)節(jié)奏和變化節(jié)奏的訓練能提高學生對節(jié)奏變化的靈敏性。
7.跳音、附點音符的練習
跳音的練習使聲音變得靈巧、跳躍,賦于華彩。方法是保持低的喉位,用腹肌輕輕彈跳,呼吸保持住。附點音符的練習使孩子的聲音有動感,歡快跳躍,適合演唱多種風格的曲目。
8.歌曲的處理
兒童唱歌教學的基本要求是:揭示歌曲的思想性、藝術(shù)性,啟發(fā)學生的`音樂想象力,使其有感情地歌唱,受到歌曲藝術(shù)形象的感染。由此看來,對歌曲進行恰當?shù)乃囆g(shù)處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音樂想象力,做到聲情并茂地演唱,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歌曲《小機靈的歌》旋律活潑、開朗、熱情;內(nèi)容贊美了聰明機智、膽大心細地一休,愛惜時光、努力學習、同情弱者、助人為樂等高尚品德。歌曲用“格的、格的”象聲詞配上66556655|660560的旋律,把動畫片人物的機械式步伐動作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這就提示我們在演唱時要掌握住機靈、活潑、富有彈跳性的藝術(shù)風格。教師在啟發(fā)學生的情感時可以通過有感情地范唱、語言的解說、引導、肢體語言的示范等教學方法的運用,讓學生不知不覺地進入歌曲所營造的意境和情感的氛圍中聲樂培訓。
9.聲音位置
選用不同的聲音位置來演唱不同風格的歌曲,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我在訓練四年級下冊五單元山東民歌《沂蒙山小調(diào)》時要求用清新自然的嗓音、聲音位置靠前的方法來訓練,孩子們演唱的聲音非常甜美親切,能更完美的表現(xiàn)山東民歌的風格。再比如在訓練《大海啊,故鄉(xiāng)》這首歌曲時,我要求孩子的聲音位置稍靠后一點,帶著深情、委婉的情感來演唱,既不失去可愛的童聲音樂,又使聲音極富表現(xiàn)力,演唱效果非常理想。
10.“豎”“含”“深”“空”
童聲訓練一定要從高位置開始,“豎”要求孩子們在打開咽喉腔體時處于打哈欠狀態(tài),嘴唇自然放松,用單元童o進行練習;“含”即口腔保持空含感;“深”即氣息要吸深至肺底;“空”,微笑上提軟腭,空擴口腔等?傊,兒童聲樂教學是一門看不見、摸不著的藝術(shù)技巧,只能用心、用嗓、用耳朵去感覺。聲樂教學不只是讓小學生學會幾首歌曲,單純地解決一些聲音技巧問題,而是培養(yǎng)他們掌握科學的發(fā)聲方法,把所學的聲樂知識和技巧運用到歌唱藝術(shù)中去。經(jīng)過我系統(tǒng)訓練的孩子,演唱基本做到音準、節(jié)奏準確,音樂感覺較好,口形正確,喉頭穩(wěn)定,舌位正確,換氣及真假聲轉(zhuǎn)換自然不留痕跡,初步掌握頭腔、口腔、胸腔共鳴的運用;演唱完整、緊湊、較感人,能較好表現(xiàn)歌曲的內(nèi)涵與情感;演唱姿勢正確,樸實大方,能較好與伴奏相結(jié)合。有部分孩子可以達到業(yè)余歌唱考級七級以上。
聲樂基礎訓練內(nèi)容 篇4
[練習一]仰臥吸氣、呼氣
仰臥,像要睡覺那樣,全身放松,吸氣,這時,氣就能吸到腰的周圍(可以用手摸摸自己的腰和腹部),停片刻,然后呼氣,呼氣時,用舌尖小聲的說“絲”,或“無“,每次練習都要用表檢查一下一口氣呼盡,需要多少時間。開始練習,一般只能達到20秒左右,以后可以達到40秒以上。
這個練習的目的,是讓學生體會,什么叫“把氣吸到腰的周圍”。當學生體會到了以后,可以改為坐著的姿勢,以后要用站著的姿勢來練。
這個練習,每天做數(shù)次,每天練習的時間不得少于五分鐘。
[練習二]哈腰吸氣、呼氣
如果采用站立的姿勢練習氣息,不能把氣,吸到腰的周圍,應該先做這個練習。方法是:先挺胸收腹站好,然后上身前傾,如鞠躬狀,(手自由下垂或向前伸,扶著桌子或什么東西)吸氣,后腰膨脹,稍停片刻,呼氣,嘴里說“絲”或“無“。氣呼盡,再吸氣,再呼。連續(xù)做數(shù)次,要把注意力放在后腰的膨脹上。用鼻子吸氣,也可以用嘴和鼻子同時吸氣。這是“慢吸慢呼”的練習。
會做之后,改做“快吸快呼“的練習。方法是:用鼻子吸氣,用嘴呼氣。吸氣時鼻翼內(nèi)收,吸出響聲來,吸氣是主動的,呼氣不要主動,這個練習要連續(xù)做快吸快呼30——50次以上。以后逐漸增加次數(shù)。每天的練習時間不得少于五分鐘。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之后,確實體會到“把氣吸到腰的周圍”了,再練習時,就可以把鞠躬的角度改的小些,逐漸改到用站立的姿勢進行練習。如果用站立的姿勢,也能做到把氣吸到腰的周圍了,以后就用站立的姿勢進行練習。
這個練習的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把氣吸到腰的周圍”的感覺。重點是讓學生體會后腰在呼氣時要保持吸氣的狀態(tài)。大家知道,唱歌是要使勁的,哪里使勁?有的老師說:“唱歌要使腰勁”。可見腰沒勁是唱不好歌的。平時人們說的某某人唱歌“底氣足”,恐怕就是因為他的腰有勁的緣故吧。
上述的兩個練習,在呼氣時,也可以唱一個字,比如“烏”或“啊”、“厄”等;也可以連續(xù)的說“1、2、3、4、5、6、7、8、9、10,1、2、3、4、5、6、7、8、9、10!
反復說。
[練習三]“氣泵”
掌握了“練習一”和“練習二”之后,就可以做這個練習了。這是前蘇聯(lián)莫斯科蘇維埃劇院斯特列尼科娃創(chuàng)編的“呼吸操”中的一節(jié)。
練習的方法是:上身前傾如鞠躬狀,在前傾的過程中急吸氣,讓后腰膨脹,在恢復直立姿勢的過程中呼氣。用鼻子吸氣,用嘴呼氣,吸氣時,鼻翼內(nèi)收,吸出響聲。反復這個吸和呼的動作。累了,休息一下再繼續(xù)練。
熟練之后,上身前傾半程時吸一次氣,讓后腰膨脹,然后馬上放松把氣呼出,恢復到直立時再吸一次氣,然后馬上呼出。就像用打氣筒給自行車打氣時發(fā)出的聲響。每次連續(xù)做一分鐘,每天練習的時間不得少于五分鐘。
這個練習是最有效的練習方法之一。練習時要注意:為吸進多一些的氣而拉長吸氣的時間是錯誤的。應該在短時間之內(nèi)吸進更多的氣才對。
[練習四]急吸急呼的另一種練習方法:“吸紙條”
手持一窄紙條,放在一鼻孔前,用鼻子急吸氣,紙條被吸向鼻孔,把鼻孔蓋住,同時發(fā)出一個“嗒”聲,然后,用嘴呼氣。如此反復。氣吸的勁越大,“嗒”聲越大。練習時,思想上要只注意吸氣,只注意腰的膨脹。呼氣,不是主動的,吸氣后,只要將膨脹后的腰放松,就可以把氣呼出了。這個練習的要求是:每30秒吸80-90次。每練一次必須堅持30秒。稍停片刻再練。每次不得少于五分鐘。以后,把時間增加到40秒、50秒、60秒、直至3分鐘,或更多。其次數(shù),以每秒2-3次為準。也就是說,一分鐘要吸120--180次。當然,這個練習是很累的。你能堅持練嗎?
在聲樂學習中還有所謂“狗喘氣”或“蛤蟆氣”的練習。就是學狗張嘴呼吸的練習,就是“急吸急呼”的練習。這是以前很流行的練習方法。這個練習方法,練的時候張嘴吐舌,練一會嘴就發(fā)干,所以許多人不愿意練。如果你也不愿意練,就建議你用這個“吸紙條”的方法來練。其作用是一樣的。
[練習五]仰臥吸氣、舉腿呼氣
仰臥,吸氣,呼氣的同時舉腿。(腿離開地面即可,不要舉的很高)呼氣時,嘴里說“絲”或唱一個音?梢允嵌桃簦部梢允禽^長的音。這個練習,主要是讓學生體會呼氣時腰、胃部、和小腹等部位的感覺,——肚臍以上的部位往外凸,腰部膨脹,小腹隨著呼氣而向里收。即前邊說的:‘先凸胃、再收腹”。
這個練習主要是鍛煉和歌唱呼吸有關(guān)的肌肉,使之靈活、有力。所以,學習聲樂的人都要注意鍛煉身體。在做這個練習的同時,最好也練練“仰臥起坐”。當然,選做其他有助于增強腰腹肌的運動也都可以。
[練習六]吐唇哼鳴
嘴唇稍前凸、放松,呼氣時讓嘴唇顫抖,發(fā)出似“嘟”或“噗”的聲音。先練發(fā)短音,而后再練發(fā)長音。熟練之后,可以用這個“嘟嘟”聲哼發(fā)自下向上而后再向下的滑音。也可以哼唱歌曲的旋律。如果開始練習時,發(fā)不出“嘟嘟”的哼鳴音,也不要著急,那就先讓嘴唇顫抖發(fā)出“噗噗”的聲音也行,此時要把注意力放在感受呼氣時腰部和腹部的動作上。有的人嘴唇所以不顫抖,是因為嘴唇不放松,要知道,嘴唇的顫抖,是氣息通過嘴唇縫隙時,由于壓強的改變而造成的,不是嘴唇用力的結(jié)果。
氣息的練習還有很多,比如:用“聞花”、“聞味”的動作,練“慢吸”和“急吸”;用“吹灰塵”、“吹滅火苗”的動作來練“快呼”;用“吹火焰”使之晃動而不吹滅它來練“慢呼”;用“憋氣”的辦法體會腰的膨脹感;用笑的練習(哈哈大笑、嘿嘿的笑、嘻嘻的笑、哼哼的冷笑)來增強呼吸的功能。平時走路或坐著學習,也要注意呼吸的方式,如果能按聲樂學習時的要求來吸氣和呼氣。那這就等于全天都在練習呼吸。
老師上課時,是結(jié)合發(fā)聲曲來練呼吸。學生課外練習時,如果有條件也可以用發(fā)聲練習曲練。如果沒有條件,就用我上邊介紹的方法練。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最后,我要強調(diào)的是:呼吸的練習要貫徹到整個聲樂的學習過程中。即使畢業(yè)了,不再上聲樂課了,也要繼續(xù)堅持練。否則,呼吸功能減退了,唱起歌來就會力不從心。
聲樂基礎訓練內(nèi)容 篇5
一、氣沉
若想使高音唱得輕松而又明亮干凈,氣息支持當然是基礎,關(guān)鍵是氣息的位置,音越高,氣息位置越低,以在腰部四周為最佳。很多人在唱高音的時候總有一個通病,氣息浮至胸腔,所以氣緊,不自覺的伸下巴,所以氣不暢順,唱罷喉嚨不可避免的發(fā)炎。所以氣沉,收下巴是唱高音的基本要求。而音質(zhì)好壞則取決于自身的生理條件,對音樂的領(lǐng)悟以及正確方法的使用。
二、舌平
口腔是氣息流出人體的最后一個關(guān)卡,若舌卷或縮,自然會堵住氣息的通道,不僅高音上不去,而且氣息和舌的對抗會使你感到越唱越累。舌平以舌尖輕抵下牙齒為最佳。
三、腰部力量
學過聲樂的人都知道,正確的歌唱方法并不是用嘴歌唱,而是氣息,所謂氣息,說得通俗點,就是腰部力量。有的人本身生理條件很好,高音亮而飽滿,但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唱高音時總會覺得音站不穩(wěn),搖搖擺擺,老是不聽指揮。就像一個物體能夠穩(wěn)當?shù)臄[放在一個地方,必然是因為它有一個支點。而我們的腰部力量就是歌唱的支點。當一個人打呵欠的時候,就是擁有歌唱最佳狀態(tài)的時候,不僅喉嚨完全放開,腰部也有一股力量在腰四周游走,有興趣者可以多多體會。當然堅持練習仰臥起坐更是一個直接鍛煉腰部力量的方法。
四、共鳴
一次好的發(fā)聲不僅需要口腔的本音,更需要顱腔和胸腔的共鳴。泛音產(chǎn)生于顱腔,使音色飽滿,胸腔的共鳴則使音色渾厚。高音用得較多的是顱腔的共鳴,中低音則需要很好的胸腔共鳴。一般人都覺得唱歌最難的就是高音,其實不然。你能夠低到多少,你就能高到多少,就像拉彈弓,你能夠往后拉多少,你就有多少可以爆發(fā)的高音力量。當這三個腔體都能互相配合的時候,那就真是如魚得水,天籟之聲。
五、托氣斷音練習
這是聲、氣各半練習,雙手插腰或護腹,由丹田托住一口氣到額咽處沖出同時發(fā)聲,聲音以中低音為主,有彈性,腹部及橫膈膜利用伸縮力同時彈出,我們介紹三種練習:
A.一口氣托住,嘴里發(fā)出快速的噼里拍啦,噼里拍啦(反復)到這口氣將盡時發(fā)出嘭一啪的斷音入門聲樂基礎知識聲樂器樂。反復4—6次。
B.一口氣繃足,先慢,后快地發(fā)出哈工哈)—(反復)(加快)哈,哈,哈……鍛煉有進發(fā)爆發(fā)力的斷音,演唱中的哈哈…大笑、啊哈、啊咳常用。
C.一口氣繃足,先慢后快地發(fā)出嘿—厚、嘿—厚(反復逐漸加快)嘿厚,嘿厚……加快到氣力不支為止,反復練習。
經(jīng)過這一階段練習,氣為聲之本,氣為聲之帥的氣息,已基本飽滿,容氣之所已基本興奮、活躍起來,而聲音一直處于醞釀、保護之中,在此基礎上即可開始準備聲音練習了。
話筒前的控制練習主要指兩大方面。一是聲音大與小,話筒遠和近的控制;二是咬字、吐字忌噴話筒的控制。
聲音的大與小,除了歌唱者自身的氣息與聲音結(jié)合的力度大小外,也要靠話筒的遠近來調(diào)節(jié)。如《再看你一眼》中敘述部分如輕聲訴說般地演唱,話筒貼近嘴部。我 們應了解話筒貼近嘴部,如同聲音貼在耳邊,有很強的感染力。唱到讓我輕輕說聲再見不要連起來唱,在說聲處應氣息逼緊,托住并稍停一下,而再見 二字出口時,仍在氣息逼緊的狀態(tài)中用尚存的一點氣力吐出去,使人覺得這一聲再見是那么難出口,那么心碎神傷。而在高潮段的演唱聲音力度大,話筒距離就 要稍遠,拉開些。如讓我再看你一眼,這一句用哭腔和嘆音結(jié)合的方式來表現(xiàn)更能體現(xiàn)主人公不忍分離卻不得不分離的內(nèi)心情感的宣泄。這種控制較有難度,但 通常在情感起伏性較大的作品中都要運用,也是最常見的一種方式。
【聲樂基礎訓練內(nèi)容】相關(guān)文章:
聲樂的基礎訓練知識01-20
聲樂入門基礎訓練01-15
聲樂學習內(nèi)容07-02
有關(guān)聲樂教學創(chuàng)新追隨感覺的內(nèi)容01-08
聲樂是什么?聲樂發(fā)聲練習07-03
有關(guān)聲樂作品與聲樂的演唱關(guān)系07-08
聲樂怎么呼吸?聲樂的呼吸方法07-07
簡單聲樂及少兒聲樂知識2017(推薦)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