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科普攜手同行”主題活動心得
我們有一些啟發(fā)后,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地震科普攜手同行”主題活動心得,歡迎閱讀與收藏。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主題活動心得1
觀看視頻,我收獲頗多:古往今來,地震是對人類和財產危害最大的自然災害。地震來臨時,一定不要為了錢財而丟去性命,應立即跑到空曠處,如果在室內則應遠離門窗,躲在桌凳底下,一旦停止晃動就快速跑向空曠處。如果無法逃跑,就近選擇三角支撐的地帶,比如衛(wèi)生間、廚房等狹小通氣還不易倒塌的空間。
阻止地震的發(fā)生,這是不可能的。預測地震的到來,這也是觸不可及的。我們所能做的`,只是在地震之前,從一些異常中得到警示。所以,讓我們手牽手,共同做好防災減災的工作!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主題活動心得2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去紹興科技館參加地震科普攜手同行主題活動。
在那里,我學到的科學知識還真不少。首先,我懂得了地球的構造:地球由地殼、地幔和地核組成。地殼是固體外殼,由堅硬的巖石組成,它的平均厚度約33千米,在它以下2900米的深度范圍被稱為地幔,地幔以下直至地心的部分被稱為地核。當我了解了地球的構造后,心想:!原來地球有這么大呀!這時,我的心中立刻產生了一個疑問:為什么會發(fā)生地震?當我看見下一段文字的時候,我心中的疑云頓時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原來,地球內部物質不停地運動,會產生一股作用于巖層的巨大力量,當這股力量累積到巖層承受不了的。時候,巖層便會發(fā)生急劇的破裂、錯動,產生強烈振動,這就是地震。
其次,我又明白了地震的發(fā)生和種類。地震分為兩大類:天然和人工,天然地震包括構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等,構造地震約占全世界地震總量90%以上;火山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總量7%左右;陷落地震次數很少,接著,我知道了什么是震級、烈度,震級是地震大小的一種度量,每次就只有一個,根據地震釋放的能量來劃分,用“級”表示;烈度指地震破壞的程度,用“度”來表示。
最后,我又懂得了人類要如何預防地震,減少災難,為了防震減災,我們人類在樓房里“造”上了抗震元素,就連中國古代都懂得如何抗震:如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筑的.巔峰之作:應縣木塔,我想:要是我們住在像應縣木塔那樣結構的水泥樓房里該多好呀!原來該木塔經歷過大震30余次,甚至被軍閥用炮轟過還依舊巍然屹立著,假如你室外,可地震突然暴發(fā),那你要馬上選擇開闊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亂跑,要避開人多的地方,高大的建筑物如樓房、水塔等,高聳支撐物或懸掛物如變壓器、電線桿等。
參觀了“防震減災”科普展覽,讓我懂得了許多有關于地震和防震的知識,我真希望下次還能再參觀這樣的科普展覽。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主題活動心得3
通過這次演練我知道了生命對于一個人來說十分寶貴,失去了就沒有第二次了,地震給人們帶來的損失是巨大的,它直接威脅到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樹立防震減災意識。
還需了解一些地震自救的方法例如將i ]打開,確保出口,躲在桌子等堅固家具的下面,戶外的.場合,要保護好頭部,避開危險之處。地震發(fā)生時不要驚慌失措,不能在教室內亂跑或爭搶外出。如果是一樓靠近門的同學可以迅速跑到門外,中間及前排的同學可以盡快躲到桌子底下,用書包或者書本護住頭部;靠墻的同學要緊靠墻根,雙手護住頭部,等地震間隙再盡快離開住房,轉移到安全的地方。在那里等待救援人員。
通過這次演練活動,大大增強了我們學生的安全知識,大大提高了學生的逃生、自救、自護意識,提高抵御和應對緊急突發(fā)事件的能力。這次地震逃生演練不但增強了同學們應付突發(fā)事情的意識,且還讓學生懂得了很多自救知識。他們知道了在操場或室外遭遇地震時,應該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筑物或危險物;在室內遭遇地震時,應該在老師的指導下,迅速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下,后再有組織地撤離;在樓。上發(fā)生地震時,千萬不要跳樓,不能站在窗外和陽臺上。另外,還讓我們身體會到了在逃生過程中,不能只顧個人安跪,要服從老師的指揮,鎮(zhèn)定、有序地疏散到安全地帶的重要性。
我還想到了,學校發(fā)生地震時,最需要的是學校領導和教師及時安排好撤離的路線和場地;震后沉著地指揮學生有秩序地撤離。沉著冷靜的指揮和合理得力的措施,能限度的保護師生的生命安全。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主題活動心得4
今天,我參加了“地震科普攜手同行”主題宣傳活動,從觀看各位領導的講話感受到了領導們對我們青少年的.關愛和期望。作為學生,要做出表率,我們一定不負期望把在學校里,社會上學到的防震減災的知識牢記于心,將來用所學的知識福澤大眾,報效祖國!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主題活動心得5
地震就像一頭猛獸,時刻危機著我們的生命,我們不希望它來到,但是也要有遇到突發(fā)事件時的安全疏散意識。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震碎了我們的心,有多人在這一天失去了親人、朋友,有多少家庭在這一天破裂,多少人在這一天經歷生死離別。同時也要我們對地震有了更高的警惕性和防備知識。2021年5月12日我們在靈璧師范學校舉行了一次安全疏散演練,這是我第一次參加真實的`防災演練。
這次演練是我長這么大第一次那么真實的演練。九時三十分第一次警報響起班里人已經按耐不住了,但四五六層同學安排在第二次警報才能逃離教學樓。第一次警報班里同學就開始避險,然后準備有序逃離了,但我們班被門口老師攔在班門口!四層的其他班級都已經逃離了就只剩我們班了唉!
我在窗口旁站著看別的班逃離,他們跑的周圍都是煙霧起初我以為是地上的土灰,然而第二次警報響起我們開始有序的從兩個門逃離,我從前門逃離,剛出去就被煙霧嗆到了,我連忙用手捂住口鼻,飛奔跑下樓,越到下面樓層煙霧越濃越嗆人,快跑到一樓的時候好似看見了火光,我還以為學校真的放火了呢!結果這次演練用到了高級武器——煙霧彈。
緊接著跑向操場,后面我們班的人都喊著“你們跑得真快,要真發(fā)生了你們幾個絕對都能跑出去”我和幾個朋友就笑了。
跑到操場我開始咳嗽了,咳嗽咳嗽就想干嘔真難受,得虧不是真的地震火災,但是我內心是真的緊張不像以前就只有個警報抱頭捂鼻子就好了。到了操場消防員為我們演示了頭部、手臂受傷和心肺復蘇的搶救知識。
同學們,演練就是為了當事情真正發(fā)生的時候我們能夠做出正確的應對,從而保護自己的安全。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主題活動心得6
一、如果你住樓房
地震時不能滯留在床上,不能站在房間中央。因為這都是身體最暴露、最不安全的地方。應立即躲在牢固的桌下或床下;低矮、牢固的家具邊;開間小、有支撐的房間,如衛(wèi)生間;內承重墻墻角。千萬不能跳樓,不要到陽臺、外墻邊或窗邊去,也不要到樓梯去,更不要去乘電梯。如果你住平房,地震時應立即躲在炕沿下;牢固的桌子或床下;低矮、牢固的家具邊。不要躲在屋頂大梁下、窗戶邊;不要靠近不結實的墻體;不要破窗而逃,以免被玻璃扎傷或摔傷。如果你正在學校上課,就要在老師的指揮下,迅速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下,震時千萬不能慌亂擁擠外逃,待地震過去后再由老師帶領,有組織地疏散;如果教室是樓房,一定要記住不要跳樓,不要擁向樓梯。當你在操場或室外時,若在開闊地方,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筑物或危險物;千萬不要回到教室去;不要亂跑、亂擠,待地震過去再按老師指揮行動。
二、如果你在影劇院、體育館等處時
就地蹲在排椅下,用書包等保護頭部;避開吊燈、電扇等懸掛物。等地震過后,聽從服務員指揮,有組織地撤離。在商場、書店、展覽館等處,應選擇結實的柜臺、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邊,以及內墻角等處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東西護頭;避開玻璃的門窗、櫥窗和玻璃柜臺;避開高大不穩(wěn)和擺放重物、易碎品的貨架;避開吊燈、廣告牌等懸掛物。
三、如果你在戶外
注意避開高大建筑物和構筑物。如樓房,特別是玻璃幕墻的建筑、高煙囪、水塔等。注意避開危險物、高聳或懸掛物、變壓器、電線桿、廣告牌等。注意避開其他危險場所,危舊房屋、狹窄的街道、墻等。
四、如果你在野外
應迅速離開山邊、水邊等危險場地,選擇開闊、穩(wěn)定地方就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防摔倒;背朝風向,以免吸進有毒氣體。避開河邊、湖邊,以防河岸坍塌而落水。避開陡峭的山坡、山崖,變壓器、高壓線及生產危險品的工廠或危險品倉庫,以防發(fā)生意外事故時受到傷害。地震發(fā)生后,如果被埋壓不能自行脫險時,一定要沉住氣。先試著把雙手從壓埋物中抽出來,保護自己不受新的`傷害。震后,余震還會不斷發(fā)生,你的環(huán)境還可能進一步惡化,這時你要保持呼吸暢通,盡量挪開臉前、胸前的雜物,清除口、鼻附近的灰土;設法避開身體上方不結實的倒塌物、懸掛物或其他危險物。如果暫時不能脫險,就要保存體力,不要大聲哭喊,勉強行動,盡量閉目休息,維持生命。同時還要與外界聯(lián)系,當聽到人聲時用石塊敲擊鐵管、墻壁以發(fā)出呼救信號,耐心等待救援。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主題活動心得7
今天的這個講座讓我記憶尤深,通過各位領導的.講話,使我知道了防震減災的重要性,感受到領導對我們青少年寄予的厚望,希望通過我們去傳播防震減災的知識,帶動整個社會。我們學校也很重視防震減災的工作。學校經常組織參觀體驗、科普講座等活動。我們會將自己掌握的知識告訴大家,盡量遠離傷害,遠離危險,讓祖國的未來更美好!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主題活動心得8
防震演習程序為:警報響起、各班自救、組織撤離、操場整隊、清點然拉響警報,班主任聽到警報迅速指揮學生
不要慌亂并引得學生有秩序地逃離現場。人數、活動總結。
防震演習中,同學們能沉著冷靜,用書包或者其他能保護頭部的物件遮住腦袋,鉆到桌子底下,或跑到教室的墻角。老師組織學生有序地離開教室,撤離過程中,所有教師各負其責,維護秩序,使學生安全跑到操場。這次安全防范演習,全校師性齊動員,教師準時到位,學生動作迅速,秩序良好。僅用了三分鐘時間就完成了就位部署,各班按原來位置站好。
但是在演習中學生進行間有講話現象,甚至有嬉笑現象,不夠嚴肅認真;下樓次序與路徑要進一步監(jiān)管理順,做到合理、科學,避免擁擠;個別教師逃離動作慢。
通過這次演習,我也了解了一些小知識:當地震來臨時,不能跳樓,要切斷電源關掉煤氣,躲到衛(wèi)生間里,或者躲在桌子下,因為墻壁倒塌時,好能為你承受重量。盡量避開玻璃,地震之后要迅速撤離,以防余震。如果在操場等室外,要離開教學樓、高壓電線、跑到空曠地帶。不要在加油站附近,因為地震發(fā)生時,加油站容易引起火、爆炸。總之,當地震發(fā)生時,我們應該學會根據當時所處的`場所和情境,采取自救措施。我們學校經常進行演習,從而讓我們了解了許多自救措施,設想一下,如果不學會自救,地震真正到來時,就會驚慌失措,造成更大的人員傷亡,因此,面對突如其來的災害,采取科學的方法自救的非常重要的。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主題活動心得9
地球內部物質不停運動,會產生一股作用于巖層的巨大能量。當這股能量積累到一定程度時,一些巖層就會彎曲、變形,繼而在某些脆弱地帶發(fā)生急劇的破裂、錯動,瞬間釋放出巨大能量。這些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zhèn)鞑,地震就發(fā)生了。
地震時避險的方法
從發(fā)生地震到房屋倒塌,一般只有十幾秒的時間。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在瞬間冷靜地作出正確的抉擇。強震襲來時人往往站立不穩(wěn)。如果一時逃不出去,就近找個相對安全的地方蹲下或者趴下,同時,盡可能找個枕頭、坐墊、書包、臉盆或厚書本等護住頭、頸部,待地震過后再迅速撤離到室外開闊地帶。
1、在住宅(樓房和平房):
要遠離外墻及門窗,可選擇廚房、浴室等開間小、不易塌落的地方躲藏。躲藏的具體位置可選擇桌子或床下旁邊,也可選擇堅固的家具旁或緊挨墻根的地方。住樓房的千萬不要跳樓!
2、在教室:
學生應用書包護頭躲在課桌旁,地震過后由老師指揮有秩序地撤出教室。
3、在工作間:
迅速關掉電源和氣源,就近躲藏在堅固的機器、設備或者辦公家具旁。
4、在商場、展廳、地鐵等公共場所:
躲在堅固的立柱或墻角下,避開玻璃櫥窗、廣告燈箱、高大貨架、大型吊燈等危險物。地震過后聽從工作人員指揮有序撤離。
5、在體育館、影劇院:
護住頭部,蹲、伏到排椅旁。
6、在車輛中:
司機要立即駕車駛離立交橋、高樓下、陡崖邊等危險地段,在開闊路面停車避震;乘客不要跳車,地震過后再下車疏散。
7、在開闊地:
盡量避開擁擠的人流,一家人要集中在一起,照看好老人和兒童,避免走失。
8、特別提醒:
地震時,許多習以為常的東西都可能成為致命“殺手”,必須予以高度提防。遠離高層建筑、煙囪、高大古樹等,特別要避開有玻璃幕墻的`建筑物。躲開變壓器、電線桿、路燈、高壓線、廣告牌等高處的危險物。躲開危房、危墻、狹窄的弄堂、修有高門臉和女兒墻的房屋、堆放得很高的建筑材料等易坍塌的危險物。不要使用電梯。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主題活動心得10
地震災害是世界上造成經濟損失最嚴重和人員傷亡最多的自然災害之一.在目前地震預報仍是個難題的情況下,我們要加強對地震科普知識的學習,以利于掌握正確的避震和自救、互救方法。
為了提高自救能力,在校領導的組織下,6月12日,我校組織全體師生進行了一次地震逃生演習。
上午九點,演習正式開始。當警報突然響起,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迅速拿著書或者是書包,來保護自己的頭部,蹲在桌子底下?拷T口的同學,將教室門打開后,盡量蜷曲身體,降低身體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品。整個動作要一步到位。嘈雜聲過后,師生們按照事先計劃的秩序有序的從教學樓逃離。這次的演習很成功,大家表現的都很不錯。
通過這次地震演習的親身體驗,真的是很受益匪淺。面對地震災害我們無法阻止它的到來,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學習和認識逃生技能來保衛(wèi)自己的安全。通過這次演習,能增強學生自我保護的意識,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當災難來臨時,我們可以把災難控制到最低,而不再是什么都不懂,這個演習真的`是很有必要。
地震是不可預測的,如果人類能夠預測地震的發(fā)生時間、震級和地區(qū),如果我們學會了自救,就不會有那么多的生命消失。我們不甘心,雖然我們不可以預測地震的到來,但我們卻可以用防震知識武裝自己,來準確地防止和減少地震給我們帶來的傷害。
那么,當地震災難降臨時,我們該怎么辦呢?
災難是人們預測不到的,只能靠我們自己來防止和地震造成的傷害,與其驚慌或者呆呆地等待救援,還不如全力自救。
地震太可怕了,它像一個魔鬼,使多少家庭變得妻離子散,使人們花了幾十年辛辛苦苦建造的建筑物在幾秒鐘內變成了廢墟,它獰笑著,毫不留情的奪走了數十億人生命,同時,它也使我們認識到了自己有多么的脆弱,多么無助。
但是,它也有弱點,既然它是魔鬼,我們就應該像那個聰明的農夫一樣,把它關到瓶子里去,讓它不能再作惡,防震演練就像那個瓶子。不要以為防震演練只是個兒戲,它可是幫你逮住魔鬼的好法寶,只要我們認真對待,記住老師說的每一句話,我相信,即使它有三頭六臂,也不能把我們怎么樣。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主題活動心得11
今天,我和媽媽踏著初春的太陽來參加地震科普攜手同行活動。剛進入科技館,我就覺得氣氛和以前不一樣。哇!人真多呀!好多同學在抄取科普展覽圖片上的資料,有些家長在用相機拍資料,最后同學們在試著用那些設施更進一步了解。首先,我了解了地震是因為地球內部物質不停運動,會產生一股作用于巖層的巨大力量,當這股力量累積到一定程度時,會使巖層彎曲、變形,一旦承受不了這種變化的時候,巖層就會發(fā)生急劇的破裂、錯動,釋放出巨大的能量,產生強烈振動。發(fā)生地震的原因很多,根據地震的成因,地震主要有:構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等。中國的三次大地震:邢臺大地震、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都是構造地震。接著,我知道了地震是最具殺傷力的自然災害之一,可以使一瞬間整個城市變成一片廢墟。地震來了:我們要迅速躲到堅固的家具旁邊、廚房、衛(wèi)生間等區(qū)域;在學校里,應蹲在桌子或其他支撐物下面,用手或其他東西保護頭部;千萬不要跳樓或靠近陽臺、窗戶,不要乘電梯;注意近水不近火。
最后,我也知道了遇到火災,要保持鎮(zhèn)靜,盡快撤離險地;若身在高層,不能跳樓,撤離時不能乘坐電梯,要往安全出口走,走安全出口應保持彎腰撤離。
今天,我的`收獲真多啊!我不僅知道了地震和地震的自救,還知道了遇到火災不要慌張,要鎮(zhèn)靜。這將對我以后的生活中都有很多幫助。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主題活動心得12
抗震演習的流程包含:警報傳來、各班開展自救、組織撤離、在操場整隊、清點人數。在警報響起后,班主任快速指揮學生保持理性,確保他們有序地撤離現場。
在抗震演習中,學生能夠保持沉著,用背包或其他物品保護自己的頭部,躲在桌子下,或退向教室的角落。老師們則負責引導學生有序離開教室,保證在撤離的過程中,諸位老師分工明確,維持秩序,引導學生安全到達操場。這次演習獲得了全校師生的積極參與,教師按時到位,學生積極行動,總體秩序良好,只用三分鐘就完成聚集,各班按預定位置站好。
但是在演習中,一些學生出現交談甚至嬉戲的現象,顯得不夠嚴謹;下樓時的排隊和路線分配也需進一步規(guī)范,做到合理和科學,以免發(fā)生擁擠;還有個別老師的撤離動作較慢。
通過此次演習,我也學到了一些小常識:當地震來臨時,不可跳樓,要及時關閉電源并關閉煤氣,能夠躲進洗手間或桌子下,由于墻面坍塌時,它們能提供一定的維護。盡量避免靠近玻璃,地震后要迅速撤離,防止余震。若是在操場或室外,應盡量遠離教學樓和高壓線,跑向寬闊地區(qū)。同時,要注意繞開加油站,畢竟在地震時,加油站容易引起火災或爆炸?傊l(fā)生地震時,大家應依據所處環(huán)境和狀況,采取相應的自救對策。我們學校經常進行類似演習,這讓我們理解了許多自救方式。如果不學習這些內容,一旦真正的地震發(fā)生,必然會造成恐慌和更多的.死傷。因此,面對突如其來的災害,選用科學的方法進行自救至關重要。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主題活動心得13
觀看直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幼兒園老師在汶川大地震前讓孩子們玩的'一個“地震來了快快跑”的游戲,在地震來時只有這個班級的學生沒有傷亡。這個事例讓我明白學習防震減災知識和遭遇強震時迅速避險技能非常重要。
通過這次學習,我明白地震的危害以及怎樣冷靜地面對災難。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要懂得自我保護,時時刻刻不能忘記一句話:生命是第一!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主題活動心得14
古老的玉樹縣依然靜靜地躺在青海省的最南端,依然為我們描畫著高原人民的熱情奔放,堅強不屈。然而,強烈的地震卻抹不掉它的傷痕累累。玉樹,曾經是美麗的文成公主和吐蕃首領松贊干布和親時的必經之路,它將中原文化帶到了遙遠而偏僻的高原地帶。從此,中原人民和藏族人民有了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交流。一向以游牧為生的民族也有了自己先進的生產力和先進的文化。藏族,這個人口數目并不多的民族也因此而逐漸地發(fā)展起來,屹立于中華民族之林。
2010年4月14日7時49分,這個看似平凡的日子,在玉樹人民的心理卻譜寫著不平凡的一頁。山河震動,大地震動。正在上學,上班,或在家中的人們,被倒塌的房屋掩埋在了廢墟底下。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被埋人員的生命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減弱。經過了四川汶川地震的經驗教訓,被救人員也有了很好的自救能力,救援人員的救援技術和速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遇難人數和重傷人數也明顯少了很多。據統(tǒng)計截至4月22日上午10時,中國青海玉樹地震共造成2183人遇難,失蹤193人,重傷者1434人。這個數字雖然和四川地震時的人數統(tǒng)計有著很大的懸殊,但作為中華兒女我們依舊要為我們死去的同胞們感到惋惜感到一絲悲涼,玉樹加油,玉樹的人們加油。
傳說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近些年來,無論是中國還是世界發(fā)生的大大小小的災難似乎也預示著這樣的'征兆。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fā)生8.0級地震。2009年的一年里,黑、吉、遼東北三省的很多城市發(fā)生數次的礦難事故。2010年北京時間1月13日海地發(fā)生7.0級地震,給當地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很大的損失。2010年3月份以來,中國西南五省相繼出現了很嚴重的旱情,河水干涸,土地干裂,人們的生產生活停滯不前,至今,旱情也沒有得到全面的緩解。2010年4月8日,山西王家?guī)X發(fā)生大礦難,死傷數百人。2010年4月14日上午7時49分,青海玉樹發(fā)生7.1級地震。據報道,自海地7級地震至今,世界各國共發(fā)生10次7級以上地震。原本平靜的地球已經不再平靜了,它留給人們的是千瘡百孔,是難以拂去的傷痛。2012年12月21—日—世—界—末—日真的會來到嗎?但愿那只是謠言。
2010年4月21日是全國哀悼日,為玉樹地震逝去的人們哀悼,為他們尚還存在的親人們以撫慰。玉樹加油,玉樹的人們加油。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政府和全國人民的幫助下,不久的將來,美麗的玉樹縣必將重獲天日,立于青海之顛。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主題活動心得】相關文章: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心得12-12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活動心得03-03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主題活動心得14篇02-19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活動心得8篇05-09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心得體會12-13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活動心得體會12-13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活動心得體會8篇03-21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心得體會(精選21篇)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