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四世同堂》的讀書心得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么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四世同堂》的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于《四世同堂》的讀書心得1
記得《四世同堂》是在自己小學時代第一次讀的,不過那時候體會不是很深,很多情節(jié)已經(jīng)不記得了,F(xiàn)在中央電視一臺正在熱播《四世同堂》,勾起我許多感想,決定重讀一遍原著。
花了3天時間,終于把《四世同堂》讀完了,很受感觸。終于明白為什么自己那么固執(zhí),每次和朋友爭論對日本人或美國人的看法的時候,我的說辭會那么偏激。盡管在全球化的.現(xiàn)代社會,我們不得不和他們打交道,使用他們的產(chǎn)品,但是想要從我嘴里吐出一句贊美他們的話,那是不可能的。在我的記憶里,我從沒說過他們一句好話,因為我不是政客,更不是外交官,我只是一名熱血的純粹的中國青年。我所受的教育根深蒂固,讓我明白了我們自己民族所受恥辱的歷史,記住了自己的先祖心中所藏的仇恨,我想我也會讓自己的下一代明白這段歷史,記住這種仇恨。
無論世界如何變化,我想我們國家都不要大意,永遠不要相信敵人的眼淚和巴結的笑臉。利用和平時代,把自己國家建設得更加富強,打造強大的軍事力量,這樣,就算我們沒有侵略別人之心,也要有足夠的力量保護我們的國家和人民,防止別人侵略,防止悲劇重演。
關于《四世同堂》的讀書心得2
用了許久終于把《四世同堂》給看完了,其實好多次都想動筆寫些什么,但又總是不知從何說起。畢竟這故事離我們生活太有點遙遠,想要設身處地的了解,確實是有些困難,只能模模糊糊的感受到一些舊中國的歷史,卻總是若隱若現(xiàn),不經(jīng)意間就又回到了現(xiàn)代中來。
我怕非常佩服老舍先生的文筆,樸素幽默中折射出不平凡。優(yōu)秀的作家總是如此,他們總是能以看似輕描淡寫的筆墨寫出令人震撼的故事。
四世同堂,顧名思義嘛,是以祁瑞宣一家四代人為中心的,可是長遠來看呢,又能發(fā)現(xiàn)不少關于他們鄰居——冠曉荷、李四爺、小文夫婦、丁約翰等等人物的描寫。災難面前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反應,瑞宣一家可能是那個年代人民最普遍的真實寫照吧:既有一顆熾熱的愛國心,可是又不舍家中父老,總為忠孝不能兩全而感到苦惱、煩悶。除此之外呢,以冠曉荷、祺瑞豐為代表的另一類人,卻真實做了“漢奸”們:他們并沒有什么深厚的愛國之情,只是為了自己的`生活能夠好過一些,所以也就甘心為日本人做事、甚至于忘記了自己是中國人。這二者在歷史的任何朝代都是存在的,總會有一些人不在乎是否忠于國家;也總會有一些勇士誓死保衛(wèi)祖國,不愿意國家跟了別人姓。英雄受后世敬仰,漢奸則遺臭萬年。
有時候讀到瑞宣的心理描寫時,我的心仿佛也被揪在了一起——他愛國、他有才華,他有著文人逸士所有的特性,他理應去為國效忠!可是它還有著肩負整個家庭生活的重任。那可是四世同堂啊,是祁家生生不息的命脈啊!所以對他而言,他不能像老三瑞全那樣毫無顧慮說走就走、也不能像老二瑞豐那樣為了生存而給臣服于日本人。他有骨氣、有責任,他不能拋妻棄子為國盡孝,更不能茍且偷生給日本人做事!他就是家庭的頂梁柱,更是抗日年代的當家人。所以他不能走,空有一腔愛國熱血卻揮灑不出,他只能在心中默默安慰自己:我是當家人,我走了這一下老小如何生存?所以每每講到瑞宣時,我都不由得沉默下來。是啊,作為當家的人,哪有容易二字可言?即使心里再苦悶、再煩躁,也不得輕易流露出來,總歸要撐起整個家啊!昨天早上就是如此,我心里說不出的悶,甚至都要透不上氣來,只能騎著車出去四處轉(zhuǎn)一轉(zhuǎn),以此來告訴自己:放心吧,你生活在太平盛世,那些故事已經(jīng)遠去了。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說不出的痛。像書中描寫的那樣,因受到日本人的羞辱而被活活氣死的、因吃不飽飯而被生生餓死的、甚至因拉肚子卻被當作傳染病而后被活埋的等等等等。現(xiàn)在的我想都不敢想這樣的故事,那些事情離我們太過遙遠,沒有親身經(jīng)歷過,怎么能談感同身受呢?沒有扛槍上過戰(zhàn)場、沒有經(jīng)歷過國恥,怎么能說了解呢?和平年代的我們?yōu)榱顺浴榱舜、為了住,為了人生存的資本而奔波;我們單單為了生存嗎?并不,我們是為了更好的生存,為了更好的吃、穿、住,甚至是為了自己的信念與理想。人生而為人,并非是來享福的。難處人皆有之,也不一定就是你最難?傆幸恍┫闰(qū)烈士為國效力,也總有一些甘愿逆流而上的勇士。
突然想起來一句話: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罷了。
關于《四世同堂》的讀書心得3
“休對故人思故園,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這是蘇軾的《望江南》中的一句。這首詞描寫了清明時節(jié),作者卻不能返鄉(xiāng)祭祖的一種遺憾的情感。因為有句俗話說:“有根才有家。”可是有一群人,他們卻為了自身利益,不惜“忍辱負重”,甚至出賣自己的國家和民族……最終自取滅亡。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長篇小說。小說中描繪了抗日戰(zhàn)爭中北平人民的艱苦生活。這本書讓我知道了戰(zhàn)爭的殘酷,其中有許多人物,如祁瑞宣,祁瑞豐,錢默吟先生,冠曉荷等,他們每個人物都有十分鮮明的特點。但要說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祁瑞宣了。
祁瑞宣是祁家的長孫,是祁家的“當家主父”,可以說是上有老下有小。他的身上有一種令人欽佩的愛國情懷,寧可被日本人捉進監(jiān)獄,也不會向黑暗勢力低頭,甚至甘愿吃就算是貓狗都不愿吃的東西,也不愿給日本人做事而衣食無憂。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種民族氣節(jié),一種不忘根的民族氣節(jié),一種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
祁瑞豐雖說是祁家的次孫,可是他和大哥瑞宣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瑞宣勤儉樸實,謹慎小心,老成持重的讀書人。瑞豐則是個看重金錢利益,大肆揮霍,好吃懶做的花花公子。為了利益,出賣了國家和民族,做了漢奸。我十分厭惡他這種“忘根”的行為。
可是,想著想著,我不禁慚愧起來。我想到了外婆,她老人家70多歲了,外公去世后她一直一個人住,有什么事不麻煩媽媽,總是自己想方設法解決。爸爸和媽媽因為單位工作忙,即使外婆家就在單位旁邊,也不能常去看看,所以媽媽對外婆總懷著愧疚,一年也只能見幾次面。可我總對外婆不理不睬的.,甚至還說外婆土,俗,一直到上中學后,有時我想見外婆都沒有時間,現(xiàn)在我一見到外婆總會有說不完的話。一會兒是班上的趣聞,一會兒是在書上看來的笑話段子,聊天說地不像祖孫,倒像一對朋友。
人,無論到哪兒,都不能忘本,忘根,不能忘記在你身后為你默默付出的人。不能在后悔中才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關于《四世同堂》的讀書心得4
我輕輕合上書的最后一頁,心里已是熱血澎湃,仿佛自己置身于硝煙彌漫的北平……故事里的人都是那么活生生的,在小羊圈胡同演繹著自己的悲歡離合,榮辱沉浮,他們的生活因為日本人的到來和離去而發(fā)生了質(zhì)的改變。
有年過半百只求享清福的祁老人,有被日本人欺負而家破人亡,放棄知識而立志報仇的錢老人,有受過新中國教育卻被舊中國古老陳舊的封建思想緊緊纏住的祁瑞宣,有沒受過多少教育卻很真很純一心為國的市井小民孫七和小崔,也有為了升官發(fā)財,虛偽的賊大赤包、祁瑞豐……還有很多很多,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征,但最終,經(jīng)歷了這么多震驚、憤怒、喜悅,老舍先生使我仍然相信,惡有惡報,善有善報
這本書的再一個亮點在于背叛者了。老舍先生筆下的'他們讓人讀后對于他們的行為不禁咬牙切齒,而對于他們的死卻又無法覺得痛快。書中沒有絕對的善與惡,無法用只言片語來判斷他們。他們因日本人的到來而生,又因日本人的到來而死。這些背叛者們即使到了臨死仍執(zhí)迷不悟。大赤包在獄中仍一直相信日本人一定會讓她出去,一直做著風光無限的夢,但夢終究還是夢,最后她還是慘死在獄中當我讀到幾位背叛者的慘狀后,我開始對他們的行為慢慢感到疑問,為什么,為什么他們及至死亡的邊緣仍執(zhí)迷不悟,硬要把自己向死亡的陷阱里推呢?或許這是源于他們對金錢、權利的渴望。
《四世同堂》講的是在盧溝橋事變爆發(fā)、北平淪陷的時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為主線,形象、真切地描繪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戶為代表的各個階層、各色人等的榮辱浮沉、生死存亡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殘忍罪行,更反映出百姓們面對強敵憤而反抗的英勇無畏。
讀了《四世同堂》我更加的熱愛我的祖國,這部小說弘揚了中國人民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堅貞高尚的民族氣節(jié)。大家只要心連心就能戰(zhàn)勝一切!
關于《四世同堂》的讀書心得5
《四世同堂》是我初中時閱讀的第一本書,寒假的時候又重溫了一遍,老舍先生的文字永遠是那么質(zhì)樸而生動。
這是一本描寫抗日戰(zhàn)爭的書,但它描述的不是正面戰(zhàn)場,而是北平城中一大家子的生活。這是相當少有的,畢竟大家都關注著閃閃發(fā)光的英雄,平民百姓的心理活動常常被忽略。故事發(fā)生的場景很小,但是每個人都是必不可少的。雖然人物不少,但讀后卻會清楚地記得每個人。
歷史的鏡子:
書中借取40年代北平西城普普通通的小羊圈胡同作為亡城的縮影,以祁家祖孫四代為中心線索,細致地刻畫了北平人在日本侵略者的統(tǒng)治下,如何掙扎在生與死的縫隙里以及他們緩慢而艱辛的覺醒過程,并且分析了在國破家亡的嚴峻時刻,國民們的精神素質(zhì)和種種心態(tài)。可以說,《四世同堂》是我們認識歷史的一面鏡子。
沉默有時候是最保險的.:
書中太多的人物給我留下了印象。一輩子想著保全自身最終卻選擇反抗的祁老人;被家庭拖累的祁家長孫瑞宣;為抗日戰(zhàn)爭無私奉獻的進步青年瑞全;奉承日本人最終下場凄慘的漢奸冠曉荷和大赤包。四世同堂中精彩的人物數(shù)不勝數(shù),細細去品味,更能品出百般滋味。
日本人的種種行為罄竹難書。他們掠奪一切資源、搶糧食棉被和煤炭、禁錮思想、強制學生學日語,六十歲以上和六歲以下的人不發(fā)糧證、甚至把那些凍死、餓死、病死的人運到城外喂狗。也正是在最嚴酷的迫害下,中國人才丟掉幻想,進行反抗。
那些丑惡的靈魂在老舍的筆下顯得血淋淋。與此同時,老百姓依然英勇無畏,他們愿意為祖國付出一切,也正是這種精神,最終的勝利才站在我們這一邊,這是中國人所獨有的氣節(jié)。
感謝老舍先生,不僅因為他留下的經(jīng)典著作,更重要的是,他把那個時代國家最苦難的一面保留下來,讓我們這些沒有經(jīng)歷過那段歷史的人,銘記國恥,明白幸福和平的生活來之不易。
關于《四世同堂》的讀書心得6
《四世同堂》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寫的一部十分具有影響性的作品,這是一代人民的痛苦回憶;一個民族所受的屈辱遭遇;這也是一個國家的斑駁歷史。
老舍先生以其對老北京的細致了解,用細膩生動的筆觸為我們還原了那一時代的氣息,揭露了那一時代上空的陰云與陰云下的普通老百姓的真實生活。
《四世同堂》中小羊圈胡同里的人物性格都十分鮮明,且被老舍的一支筆描寫的有血有肉,仿佛我們真能透過紙張,看到這么一個人似的。不得不說,老舍先生把人物寫活了,我們說這是一部經(jīng)典,還因為他筆下那些所謂的英雄不僅僅是英雄,他們還是一個會迷茫傷心有一些缺點的普通人。
“假若北平是樹,我便是花,盡管是一朵閑花。北平若不幸丟失了,我想我就不別再活下去!”錢家錢默吟老先生謙遜有禮,性子清高,喜歡作詩作畫,喜歡侍弄花草,本是個十足的隱士,不理世事。但是在北平淪陷,兒子去世,被逮捕受訓后,幡然醒悟,變身成了一個老而志堅的積極斗爭的革命戰(zhàn)士。通過文字,我們分明能看到北平淪陷時這位老人的哀傷,分明能看到被釋放的錢老人的懊悔與憤怒,也分明能看到他對敵人的仇恨,對國家的熱愛。
我們也能看到,祁家瑞宣對實事戰(zhàn)爭的敏銳以及他敢于為國家犧牲的一腔熱血,可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這祁家的一家老小都等著他照顧,這些最親密的血親讓他無法施展抱負,無法讓他到那令他向往已久的戰(zhàn)場上去拋頭顱,灑熱血,他不得不盡到一個長孫,長子,大哥,丈夫以及父親的`責任,這責任將他拴住了。面對這些,他只得無可奈何地笑了,在三弟決定要走的時候,我們分明可以從他的那一句:“你來盡忠,我來盡孝!笨吹剿臒o奈,我們甚至可以看到他那文雅而又憂郁的微笑以及濕潤的眼角。
我們還能看到,看到有著少年人的沖動與愛國志氣的瑞全,看到謹慎持家,萬事求和氣的祁老人,看到任勞任怨的小順兒的媽,聰明勇敢的尤桐芳,成長為革命青年的高第,樂于助人的李四爺夫婦,不亢不卑的小文夫婦,一步步走向墮落的招弟,看到小崔,孫七,白巡長,程長順……我們也能看到,賣國求榮的冠曉荷,毫無廉恥心的瑞豐,兇狠潑辣的大赤包,欺軟怕硬的藍東陽,貪慕虛榮的胖菊子。我們看到他們的卑鄙手段,看到他們皮囊下丑惡不堪的內(nèi)心,看到他們的利欲熏心,看到他們毫無民族感,貪圖享樂,看到北平淪陷后,他們一味的去討好日本人,對日本人阿諛奉承,做日本人的走狗,做漢奸,最終落得凄慘下場。
我們能在這部作品中看到很多很多,也能感受到很多,或令人蕩氣回腸,或令人搖頭嘆息,又或令人不禁掩卷深思。
關于《四世同堂》的讀書心得7
國破家必破。這個是我在《四世同堂》里看到的一個道理。小羊圈胡同的每個人都是一類人的代表,是一個社會的縮影!祁老一家是一類,錢老,李四等等,不一樣的職業(yè),不一樣的性格,就是我們社會的形形色色的人物!祁老太爺家四代人,三個兒子,一個隱忍,一個背叛,一個改變,敢于奮斗,就是典型的戰(zhàn)爭背景下人物的命運!天佑用生命書寫清白,未嘗不是一種氣節(jié),瑞宣有痛苦,卻始終不忘記國家,瑞全去改變!在茍且的生活里,老舍先生給了期望!
四世同堂本來說一個家族的.興盛于榮耀,而在老舍的筆下,它成為國家命運的一個小小的縮影,家族的覆滅,因為有戰(zhàn)爭的發(fā)生,戰(zhàn)爭則是因為沒有強大的國家,“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我想一個四世同堂的大家族尚且如此,在戰(zhàn)爭中走向了瓦解,更何況那些千千萬萬的小家和小我呢?弱國無強家,僅有把個人的榮辱和家族的興衰和國家的命運系在一齊,才能真正的求得生存之道,才能得到全面的升華。
戰(zhàn)爭永遠都是可怕的,它是對人性的一個全面的考驗和挖掘,在生死的較量中我們往往最容易迷失了自我,做出錯誤的決定。而又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像祁瑞宣、祁瑞全這樣的剛正不阿?還是像祁瑞豐這樣淪為走狗,出賣自我的國家、出賣自我的民族只為保全生命的完整?《四世同堂》為我們揭示的社會和生命太深刻也太沉重了,我們永遠不敢設身處地的去想象,永遠不敢應對在那種環(huán)境下的真實的自我掙扎。
然而這就是老舍,一個飽經(jīng)滄桑的偉大作家,他用有力的一支筆為我們刻畫出一個如此沉重的世界,絕對值得我們用心去體會和品讀。
所以,年輕的一代覺醒,開始奮斗,這是他們的選擇與付出,他們是愛國的一代人。這也是老舍在小說里給我們的期望,不僅僅是生活的茍且,還有期望,還有詩和遠方。
少年強則國強,青年興則國興,再讓我說一句俗話吧,我們是年輕的一代,我們教育的是年輕的一代,讓我們和我們教育的這些孩子們,都熱愛我們的祖國,熱愛和平年代!
【《四世同堂》的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四世同堂讀書心得03-03
《四世同堂》讀書心得12-06
老舍《四世同堂》讀書心得12-06
《四世同堂》讀書心得(15篇)02-28
《四世同堂》讀書心得15篇12-06
讀《四世同堂》有感04-18
《四世同堂》讀后感02-11
四世同堂讀后感02-07
四世同堂的讀后感02-23